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叶圣陶先生说过:“要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习惯,就非叫他们预习不可。”古语也讲:“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由此可见,预习的重要。什么是预习?预习就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能力,利用教材工具书及其他辅导资料,自己去感知新知识,获取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是听好课的前提。通过预习可使学生对新课教学处于有准备的心理状态,便于增强听课的目的性,掌握学习的主动权。
【关键词】 预习 小学语文 策略
预习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的好方法,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积极培育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篇文章就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浅谈一下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标准
以二年级为例,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一年级对语文的懵懂时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在上二年级语文的第一节课时,就应该规范出预习的标准和内容。预习生字音节时,首先要会读,读准,在文中找出并标出,如果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读,在重点字时,一定要先根据资料书上的笔顺写,当老师在课堂中在讲生字笔顺时,一方面要认真检查是否与资料书上的笔顺一致,不一致时应及时请教老师。其次熟读课文、词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课文,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读的过程中一边加深课文的熟悉程度,一边深入理解课文。在熟读课文后,有些问题就会浮现,有的问题能自己解决,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应打上标记,等待老师的讲解,这也对培养读书动脑的习惯提供了帮助。通过这些预习步骤,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更好起到预习的效果。
二、发现小学语文预习问题
1. 为什么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我想,也许有这几点。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傍晚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以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看到有预习这一项,很高兴,数有几项作业的时候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2. 学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预习。在班上我问过我的学生,老师让你们预习你们都怎样预习啊?学生回答说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再划出生字新词读一读,读会了就预习完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三、小学语文预习的好处
1. 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2. 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3. 人人获得了练习的机会。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素质自然得到相应提高了。
四、指导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并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诵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在学习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但也不能太难或者毫无难度,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动力。
总之,行之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必备基础,要使预习最终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效用,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做好教学预设,在课堂上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文祖.小学语文开放式预习作业浅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8,(02).
[2] 祝小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学习刍议[J].教育科研论坛,2008,(03).
【关键词】 预习 小学语文 策略
预习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制定学习计划的好方法,是提高效率的有效方法。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积极培育学生的语文预习能力,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本篇文章就小学语文学习中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问题浅谈一下看法。
一、建立良好的预习习惯标准
以二年级为例,这个年级的学生已经过了一年级对语文的懵懂时期,已经具备预习的能力,在上二年级语文的第一节课时,就应该规范出预习的标准和内容。预习生字音节时,首先要会读,读准,在文中找出并标出,如果在文中遇到不会读的字,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读,在重点字时,一定要先根据资料书上的笔顺写,当老师在课堂中在讲生字笔顺时,一方面要认真检查是否与资料书上的笔顺一致,不一致时应及时请教老师。其次熟读课文、词语理解。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课文,不只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读的过程中一边加深课文的熟悉程度,一边深入理解课文。在熟读课文后,有些问题就会浮现,有的问题能自己解决,当有些问题不能解决时,应打上标记,等待老师的讲解,这也对培养读书动脑的习惯提供了帮助。通过这些预习步骤,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会更好起到预习的效果。
二、发现小学语文预习问题
1. 为什么预习在学生眼里根本就不算作业?我想,也许有这几点。老师自己不重视预习。傍晚布置作业,其中有一项是预习下一课,自己都觉得这算不上一项作业,形同虚设。学生不重视预习,没有良好的预习习惯,甚至部分学生干脆就不进行课前预习。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进行预习,以为语文预习就是读读课文,写写字词。看到有预习这一项,很高兴,数有几项作业的时候往往不会把它数进去,反正老师也看不出来我预习了没有。家长不重视预习这项作业,给孩子检查的时候也就问一下而已。久而久之,预习就真的变成了可有可无。
2. 学生不知道怎样才算是预习。在班上我问过我的学生,老师让你们预习你们都怎样预习啊?学生回答说把课文读一遍,然后再划出生字新词读一读,读会了就预习完了。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老师的放任自流或要求过死,导致学而无趣。老师的放任自流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不闻不问,不作任何要求,要求过死表现为对学生的预习要求千篇一律,缺少正确的引导或是要求过死,导致了学生对预习的茫然。
三、小学语文预习的好处
1. 自我的探索,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而加强了听课的目的。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可以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2. 及早掌握了学习信息,教学有的放矢。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巡视了解;预习结束后,教师进行检查。在这期间,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況。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中测知学生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避免了平均使用力量及主观主义的倾向。教师针对学生的难点教学,效果也就会更好了。
3. 人人获得了练习的机会。不安排学生预习,直接进行讲读分析,一些中下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进行了预习,学生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自学提纲,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每个学生都有训练的机会,学生的素质自然得到相应提高了。
四、指导小学语文预习方法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中,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在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的指导,并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去,逐步形成自学能力。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以及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诵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并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在学习预习课文的过程中,由于教学目的和内容各异,学生的情况又有不同,因此,其方法不能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其实不管是用什么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应当是简易实用的、爱用的;还应当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但也不能太难或者毫无难度,让学生失去预习的动力。
总之,行之有效的预习是小学语文高效学习的必备基础,要使预习最终在课堂学习中充分发挥效用,教师必须充分备课,做好教学预设,在课堂上发挥“穿针引线”的作用,真正使学生把知识内化为能力,最终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吴文祖.小学语文开放式预习作业浅谈[J].上海教育科研,2008,(02).
[2] 祝小珍.小学语文自主预习学习刍议[J].教育科研论坛,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