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提起大家闺秀,眼前总是浮现出那种知性、温柔、美好的女性形象,如果非要让我列举出一个女性,我肯定会想到宋庆龄,她可谓是大家闺秀的典型代表。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大家闺秀总会有些误读的成分,甚至一提到大家闺秀就会和“雍容、富贵、风雅”等字眼画上等号。最近,南京博物院举行民国收藏大家庞莱臣收藏展,让我有机会写有关庞莱臣的文章,也有机会采访他家的后人——庞莱臣的曾孙女庞叔龄女士,这期间让我对大家闺秀有了新的解读。
今年61岁的庞叔龄是苏州一位普通的退休妇女,她的文化水平也不算高,但我却坚持说她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这自有我的道理。
庞叔龄的曾祖父庞莱臣,是南浔的“四象”之一,他不但把民族实业搞得风生水起,同时也把自己的书画收藏爱好做到极致,成为历史上“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鉴定家”。
庞叔龄从一个月断奶后就和曾祖母(庞莱臣的遗孀贺明彤)生活在一起。贺明彤,苏州人,这位苏州的大家闺秀对曾孙女的教育就是“女孩子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要孝顺,下要慈悲”。所以,庞叔龄从小就学会缝衣服、刺绣、烧菜、做家务,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女孩子嫁到别人家,什么都要会做,人家佣人才不会欺负你!”
“小时候,曾祖母让我每天早上7点一定要起床,衣服要穿好,头要梳好,才可以出房门。小孩子一般喜欢睡懒觉,尤其是冬天下雪天总想赖被窝,可老太太到点就会喊你起床,你如果不起床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你掀被子!”庞叔龄如是说。
按理说,庞家很有钱,当年可是赫赫有名的富贵人家,可据庞叔龄回忆,当年老太太特别节俭,“她给我的教育就是‘勤俭持家,不乱花钱’。”老太太夸赞别人家的媳妇:“虽然做了婆婆,现在穿的衣服还是当年嫁过来的,跟新的一样!”在她的眼里:“女人要学会勤俭持家,衣着朴素,洗得发白那才是美!”
如果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在心里骂这个不合时宜的老太太,太固执刻板了。然而后来庞家的命运,很快印证老太太培养曾孙女的预见性。
在那个极左的年代里,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庞家被抄家、批斗,就像庞叔龄自己讲述的:“一家老小七口人,全部靠父亲庞增和每月45元的工资养活全家。我14岁就学会上门替病人打针,每次赚1毛钱可以给妈妈买菜。有一次针管破碎将我的手刺得鲜血直流,却不敢让人看见,生怕人家不要我(打针)!”
然而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文革之后,庞家全家又被下放到苏北盐城大丰当农民。庞叔龄说:“当年像我这样的黑五类之女找对象,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城市户口就可以。17岁那年我庆幸找到忠厚的老公(现已病故),婚后就靠替人缝纫、做杂工补贴家用,当时结婚住房只有17平方米,还轮流将在乡下的父母和妹妹们接过来住。”
庞叔龄虽然出身在大收藏家之家,但在那个年代却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生活对她和家人来说,除了苦难还是苦难!所幸的是,正是因为从小就培养了生存的能力,培养了爱的能力,哪怕生活再艰难困苦,也没有动摇她对人生的大信——庞叔龄一家终于度过那段苦难的岁月!
如今,庞叔龄定居在苏州,其他三个妹妹都定居海外,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非常幸福。正如庞叔龄所总结的:“现在看来,当年曾祖母那种大家闺秀的教育,倒不是教你如何享受富贵生活,而是培养你在苦难年代的生存能力!”那时曾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人要争气,千万不要给祖宗丢脸!”
当今社会,我们培养孩子,尤其是培养女孩子,什么学钢琴、学绘画、学芭蕾等,就是想法设法往大家闺秀上靠。现在还有专门培养淑女的学校,更是琴棋书画一起来,力求量身打造新一代的大家闺秀。但不要忘了:大家闺秀不仅是要做人上人,更是要吃得苦中苦!
可见真正的大家闺秀,跟那种暴发户式的“公主”完全不同,虽然大家闺秀也富裕,但平民精神一点都不会丢,更不会过那种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靠荣誉、责任、勇气、自律来笑对人生!
相信庞叔龄版本的这种大家闺秀,会给我们家长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对大家闺秀总会有些误读的成分,甚至一提到大家闺秀就会和“雍容、富贵、风雅”等字眼画上等号。最近,南京博物院举行民国收藏大家庞莱臣收藏展,让我有机会写有关庞莱臣的文章,也有机会采访他家的后人——庞莱臣的曾孙女庞叔龄女士,这期间让我对大家闺秀有了新的解读。
今年61岁的庞叔龄是苏州一位普通的退休妇女,她的文化水平也不算高,但我却坚持说她是不折不扣的大家闺秀,这自有我的道理。
庞叔龄的曾祖父庞莱臣,是南浔的“四象”之一,他不但把民族实业搞得风生水起,同时也把自己的书画收藏爱好做到极致,成为历史上“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书画收藏鉴定家”。
庞叔龄从一个月断奶后就和曾祖母(庞莱臣的遗孀贺明彤)生活在一起。贺明彤,苏州人,这位苏州的大家闺秀对曾孙女的教育就是“女孩子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上要孝顺,下要慈悲”。所以,庞叔龄从小就学会缝衣服、刺绣、烧菜、做家务,用老太太的话说就是:“女孩子嫁到别人家,什么都要会做,人家佣人才不会欺负你!”
“小时候,曾祖母让我每天早上7点一定要起床,衣服要穿好,头要梳好,才可以出房门。小孩子一般喜欢睡懒觉,尤其是冬天下雪天总想赖被窝,可老太太到点就会喊你起床,你如果不起床就会毫不犹豫地给你掀被子!”庞叔龄如是说。
按理说,庞家很有钱,当年可是赫赫有名的富贵人家,可据庞叔龄回忆,当年老太太特别节俭,“她给我的教育就是‘勤俭持家,不乱花钱’。”老太太夸赞别人家的媳妇:“虽然做了婆婆,现在穿的衣服还是当年嫁过来的,跟新的一样!”在她的眼里:“女人要学会勤俭持家,衣着朴素,洗得发白那才是美!”
如果读者看到这里,肯定会在心里骂这个不合时宜的老太太,太固执刻板了。然而后来庞家的命运,很快印证老太太培养曾孙女的预见性。
在那个极左的年代里,尤其是文革十年浩劫,庞家被抄家、批斗,就像庞叔龄自己讲述的:“一家老小七口人,全部靠父亲庞增和每月45元的工资养活全家。我14岁就学会上门替病人打针,每次赚1毛钱可以给妈妈买菜。有一次针管破碎将我的手刺得鲜血直流,却不敢让人看见,生怕人家不要我(打针)!”
然而更倒霉的事情还在后面,文革之后,庞家全家又被下放到苏北盐城大丰当农民。庞叔龄说:“当年像我这样的黑五类之女找对象,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城市户口就可以。17岁那年我庆幸找到忠厚的老公(现已病故),婚后就靠替人缝纫、做杂工补贴家用,当时结婚住房只有17平方米,还轮流将在乡下的父母和妹妹们接过来住。”
庞叔龄虽然出身在大收藏家之家,但在那个年代却没有享受荣华富贵的机会,生活对她和家人来说,除了苦难还是苦难!所幸的是,正是因为从小就培养了生存的能力,培养了爱的能力,哪怕生活再艰难困苦,也没有动摇她对人生的大信——庞叔龄一家终于度过那段苦难的岁月!
如今,庞叔龄定居在苏州,其他三个妹妹都定居海外,每个人的家庭生活都非常幸福。正如庞叔龄所总结的:“现在看来,当年曾祖母那种大家闺秀的教育,倒不是教你如何享受富贵生活,而是培养你在苦难年代的生存能力!”那时曾祖母经常挂在嘴边的就是那句:“人要争气,千万不要给祖宗丢脸!”
当今社会,我们培养孩子,尤其是培养女孩子,什么学钢琴、学绘画、学芭蕾等,就是想法设法往大家闺秀上靠。现在还有专门培养淑女的学校,更是琴棋书画一起来,力求量身打造新一代的大家闺秀。但不要忘了:大家闺秀不仅是要做人上人,更是要吃得苦中苦!
可见真正的大家闺秀,跟那种暴发户式的“公主”完全不同,虽然大家闺秀也富裕,但平民精神一点都不会丢,更不会过那种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而是靠荣誉、责任、勇气、自律来笑对人生!
相信庞叔龄版本的这种大家闺秀,会给我们家长们更多的启发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