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概括性很强的学科,因而大多学生感到单调而枯燥无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层次,多渠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小学生,他们自制能力差,注意力又不能持久地集中。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小学生来说,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前提条件。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得到最大程度地发挥,才能把知识学好、学透。那么,怎么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浅谈如下:
一、巧用导言激发兴趣
小学生无论学习任何事,最主要是开头,只要开头让他们产生兴趣,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课前要深研教材,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要围绕所授内容,精心设计新知识地导入,只有“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上”,才能把学生像磁铁一样地吸引住,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根据学生爱动物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生答: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多媒体显示大象的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小动物们唱着歌依次出现。师:大象来了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生:小狗、小猴、小猪。师:分别有几只呢?生:小猴6只,狗5只,小猪2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用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分类方法。学生这时积极动手,排得排,分得分,数得数。这样导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课堂活跃,气氛浓,不知不觉的把学生引入了新课学习的内容,其后边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呆板地讲授例题。
二、巧用活动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新授内容时,是深入每一个细节不停地讲,学生无须动脑,被强迫着听,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感到淡乏无味而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坐着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注重使学生手脑
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设置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变换教学方式,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我经常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如开火车,摘苹果等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我做了改变,同学们兴趣盎然。如书上有这样的问题:“下面的题对的画“√”,错的画“×”。我在黑板上贴了很多的动物图片,写上错误的题目,让学生扮演医生给这些小动物治病。这个活动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争先恐后地当医生,为能给小动物治病感到自豪。
三、通过新颖练习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所以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应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摸拟表演、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样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中心校131317)
一、巧用导言激发兴趣
小学生无论学习任何事,最主要是开头,只要开头让他们产生兴趣,他们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一堂课也是这样。因此,教师课前要深研教材,充分作好课前准备,要围绕所授内容,精心设计新知识地导入,只有“第一锤敲在学生的心上”,才能把学生像磁铁一样地吸引住,从而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和自行探究知识的强烈愿望。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根据学生爱动物的特点,我是这样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生答:喜欢。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参加大象的生日宴会,你们高兴吗?生:“高兴。”多媒体显示大象的图像,并伴音:小朋友好,今天是我的生日,我特别高兴,待会儿会有很多客人来为我庆祝生日。看,它们来了。小动物们唱着歌依次出现。师:大象来了很多客人,它们都是谁呢?生:小狗、小猴、小猪。师:分别有几只呢?生:小猴6只,狗5只,小猪2只。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师:用什么方法能一下子清楚地知道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等分类方法。学生这时积极动手,排得排,分得分,数得数。这样导课,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课堂活跃,气氛浓,不知不觉的把学生引入了新课学习的内容,其后边的教学效果远远好于呆板地讲授例题。
二、巧用活动激发兴趣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新授内容时,是深入每一个细节不停地讲,学生无须动脑,被强迫着听,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感到淡乏无味而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如果让他们坐着规规矩矩地听课是不可能的,即使坚持听完一节课,也达不到好的学习效果。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紧紧抓住学生好动的特点来组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课堂上设计不同的活动,积极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
1.教学过程中注重使学生手脑
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创造动手操作的条件,并在操作时要求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动口。因为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生兴趣,也有利于学生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
2.设置灵活多变的游戏活动
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吸引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变换教学方式,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数学。我经常在教学中采用游戏活动,如开火车,摘苹果等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我做了改变,同学们兴趣盎然。如书上有这样的问题:“下面的题对的画“√”,错的画“×”。我在黑板上贴了很多的动物图片,写上错误的题目,让学生扮演医生给这些小动物治病。这个活动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他争先恐后地当医生,为能给小动物治病感到自豪。
三、通过新颖练习提高兴趣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玩。所以设计练习时要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应保持练习形式新颖,生动有趣。如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等等,从而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摸拟表演、直观演示、做游戏、讲故事等等。这样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不把数学当作一种沉重的负担,而是让数学成为学生感兴趣的东西。
(作者单位:吉林省大安市红岗子乡中心校13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