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越来越成为人们广泛的共识,为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借鉴,我们必须凸显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中华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应用价值研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民族体育;应用价值;整合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20-2
儿时的游戏我们还记得多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知不觉在我们身边流失┅┅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还知道民间曾经风靡一时的打瓦游戏、中国式摔跤、藏族古老的锅庄舞等。时代不同人的生活娱乐追求也不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将很多民间游戏都遗忘了,甚至有时也只出现在课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我们的体育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自然很多。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继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民族体育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显得日益严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让孩子吸进了什么样的空气,让他们的眼睛摄进了什么样的色彩,让他们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样的声响┅┅因此,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呼唤民族体育的回归。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唤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指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娱乐、健身、养生活动的总称。其次,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认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对它的内涵、性质做出准确的把握,对它的价值、意义做出科学的总结。
中华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民族体育形态一样。我们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冷静地考察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就能够发现,第一,就形式而言,民族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华文明中的精神文明部分,通过民族体育这种文化活态得以展现并传承,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百年前,美英两个传教士在中国一个叫“孩儿谷”的奇妙地方,记录下了中国儿童大量的快乐游戏。其中,一个“抛砖头”的游戏玩法记载着“抛砖头时不但要会扔,还要会砸……”第二,就内涵而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及心理状态。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独特活动形式,长期以来在愉悦民族心智、增强民族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长盛不衰。中国西周时代萌发的礼射活动是堪与奥林匹克活动比美的一种祭典竞技活动。它的组织周密、秩序严紧、开展广泛等特点都不亚于古代奥运会。进入盛唐时代,由于与外来文化的高度融合,中国竞技体育也曾有过灿烂的历史,由于唐朝的君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带来的开明政治和思想解放,同时吹到中原大地的有北方和西域各民族的武勇蛮健之风。当时的帝王贵族酷爱马球、蹴鞠、捶丸等雄健豪放、竞争激烈的运动。大大促进了竞技体育的繁荣。唐代的京城长安城里拥有上百个足球场,女子足球也相当兴盛,竞技体育发展可见一斑。第三,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真正优秀的体育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与文化主题与古代社会已有本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事新型体育文化创造也不可能是对传统体育游戏的简单回归,新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传统为资源,否则便是数典忘祖。我们知道奥运项目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从民间流传而来,经过不断整合、完善最终成为奥运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度重视民族体育,揭示其价值并按照现代理念进行改造与完善,势所必然。
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落。百年来,民族体育地位、价值遭贬低,民族体育意义遭质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历史进程,伊始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而随着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结局而强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趋向高潮。当时由于袁世凯、张勋等人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正处于转型的中国社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北伐战争以后德国体育进入中国,尽管带来新的体育理论思想与方法但仍然以军事为最终目的。而社会上当时我国还不能真正了解体育的真意,主张保留“兵式体操”接受美国的“自然体育”。总之,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巨著《法律与革命》最后一段,引用了一段话:“一个社会每当发现自己处于危机之中,就会本能地转眼回顾它的起源并从那里寻找症结”。即使是历史最为简短的美国,也不断返回其立国时代。中国古人讲“返本开新”,不返本,则无以开新。思想家们总是通过回归,寻找通往未来之路。尤其是在重大转型时代,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会凸显出来。
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对现代文明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然而,民族体育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从20世纪至今,它确实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尽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有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研究,一些学者出版过多种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专著。从民族传统体育已有的成果看,宏观研究的多,微观研究的少;调查报告多,开发应用成果少。缺少走进最真实的民间乡土,去寻找将要消失的遗产,最终获得鲜活的一手资料。即使研究出对民族大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也并没有很好地转换到实际健身或竞技体育应用中。民族体育文化以全民健身为指导思想,在民众中普及、提高,使其不断完善、规范这一点在我国大、中、小学长期被忽视。我们大声疾呼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可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民族体育被边缘化的颓势。诚然,在今天看来,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难免不合于时,但这正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本义。历史的第二个本义在于,过去的并不都是落后的。它能使人们在重温劳动生活的欢快与喜悦中追回失去的本能,找回失落的根基,回复人类精神之根,体会朴野、执着、真诚、力量、自然的感受,看到人类健康精神世界的体现。事实反复证明:一种文明新的跃升,往往孕育于其母体的再度振兴。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东方大国,要找准自己的国际和历史定位,开始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再度发掘与弘扬。
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体育文化迷茫的触目惊心,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滑坡的愈演愈烈。希望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中华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来充实我国全民健身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提高人的基本身心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不否认欧美体育文化在中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世界体育文化应当是多种体育文化的集合体。与上世纪几乎全盘西方传统体育背景不同,在当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强大自信的标志,是进入世界体育多元化体系的表现。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国对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土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就此,我们必须凸显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近年来在全国体育院校已经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甚至一些体育院校已经设有博士点,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中依然是有一定基础的。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只要认识到位、时机得当、方法适宜,具有相当大的可操作性,即主要是进行综合的技术整合与体育特质的研究问题。当然,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与应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反复尝试、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我们认为,总的原则应该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整合,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其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整合理念。在今天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决不是对传统民族体育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要以现代的理念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是要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立足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启迪,接受借鉴。民族传统体育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自然来源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极具生活情趣,以人为本,运动休闲,天地人合一的特点,给人清晰而热烈的感觉,是西方运动项目所不及的。二是要具有世界意识,开拓视野,注重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建设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个性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三是要扩大研究的范围,除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外,要注重扩充对新的技术的整理与研究成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用民族传统项目,推动大众健康体育向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
第二,注重方法。研究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当然要借鉴,要运用,原始的框架、内容我们要保留,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器材制作上以新代旧,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动作,提高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比率关系。同时广泛借鉴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如在史学、人类学、哲学、美学和社会学领域等使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传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整合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民族体育研究队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便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田野作业、挖掘并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建设具备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具有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乃是振兴民族体育研究的根本前提。在队伍建设中,高等学校将起主导性的作用,承担着搭建民族体育人才培养广阔平台的重大责任。培养更多立志献身于基层的教师、辅导员、工作人员,增加项目开发、实验阶段的基础建设,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限制发展的最大瓶颈,应给予高度重视。
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滋养中国,丰富世界,是我们这一代国民不容放弃的文明使命。正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的脆弱,所以更有必要去想方设法巩固它。如果今天出于对建设力量的不足而裹足不前,明天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甚至不可能。引用前美国总统里根的名言:“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在期盼着我们的体育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出来并尽快应用于全民健身行列之中。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摸索,随时调整,逐步完善,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只要秉持正确的理念,投入积极的努力,运用恰当的方法,那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继往开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4):1-139.
[2]〔美〕泰勒·何德兰,〔英〕坎贝尔·布朗士.孩提时代[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46-65.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46-447.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6-61.
【作者简介】张梦姣:哈尔滨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0级研究生。 刘来: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0级研究生。 刘希坤: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0级研究生。
【关键词】民族体育;应用价值;整合
【中图分类号】G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2)01-0120-2
儿时的游戏我们还记得多少,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知不觉在我们身边流失┅┅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人还知道民间曾经风靡一时的打瓦游戏、中国式摔跤、藏族古老的锅庄舞等。时代不同人的生活娱乐追求也不同,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我们的学校体育教育将很多民间游戏都遗忘了,甚至有时也只出现在课的“开始部分”或“结束部分”。我们的体育教育一定是在哪个重要环节上出了问题,导致这类现象出现的原因自然很多。根本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固有的民族传统体育的认识与继承出现了严重的偏差或迷失,对民族体育有意无意地采取了忽略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漠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显得日益严重,这决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我们让孩子吸进了什么样的空气,让他们的眼睛摄进了什么样的色彩,让他们的耳朵听到了什么样的声响┅┅因此,在今天完全有必要重新认识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呼唤民族体育的回归。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呼唤民族传统体育,首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概念,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它是指具有各民族文化特色的娱乐、健身、养生活动的总称。其次,必须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认识、理解民族传统体育,对它的内涵、性质做出准确的把握,对它的价值、意义做出科学的总结。
中华民族体育具有鲜明的历史特征与时代精神,与世界历史上任何一种民族体育形态一样。我们以历史主义的态度冷静地考察它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就能够发现,第一,就形式而言,民族体育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之一,中华文明中的精神文明部分,通过民族体育这种文化活态得以展现并传承,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中华文明珍珠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一百年前,美英两个传教士在中国一个叫“孩儿谷”的奇妙地方,记录下了中国儿童大量的快乐游戏。其中,一个“抛砖头”的游戏玩法记载着“抛砖头时不但要会扔,还要会砸……”第二,就内涵而言,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反映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习俗及心理状态。民族传统体育中的独特活动形式,长期以来在愉悦民族心智、增强民族体质,改善民族素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长盛不衰。中国西周时代萌发的礼射活动是堪与奥林匹克活动比美的一种祭典竞技活动。它的组织周密、秩序严紧、开展广泛等特点都不亚于古代奥运会。进入盛唐时代,由于与外来文化的高度融合,中国竞技体育也曾有过灿烂的历史,由于唐朝的君王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出现了民族大融合带来的开明政治和思想解放,同时吹到中原大地的有北方和西域各民族的武勇蛮健之风。当时的帝王贵族酷爱马球、蹴鞠、捶丸等雄健豪放、竞争激烈的运动。大大促进了竞技体育的繁荣。唐代的京城长安城里拥有上百个足球场,女子足球也相当兴盛,竞技体育发展可见一斑。第三,就文化的继承性而言,真正优秀的体育文化,是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它的某些内容,也许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失去意义,然而它的合理精神,却超越时空的界限而亘古常青,生机盎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条件与文化主题与古代社会已有本质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从事新型体育文化创造也不可能是对传统体育游戏的简单回归,新体育文化的建设,必须以传统为资源,否则便是数典忘祖。我们知道奥运项目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从民间流传而来,经过不断整合、完善最终成为奥运项目。从这个意义上说,在今天高度重视民族体育,揭示其价值并按照现代理念进行改造与完善,势所必然。
反思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失落。百年来,民族体育地位、价值遭贬低,民族体育意义遭质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个历史进程,伊始于鸦片战争的失败,而随着甲午战争、戊戌变法的结局而强化,到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而趋向高潮。当时由于袁世凯、张勋等人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的倒行逆施,使正处于转型的中国社会陷入巨大的危机之中。北伐战争以后德国体育进入中国,尽管带来新的体育理论思想与方法但仍然以军事为最终目的。而社会上当时我国还不能真正了解体育的真意,主张保留“兵式体操”接受美国的“自然体育”。总之,一直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几乎成为落后的代名词。美国法学家伯尔曼在其巨著《法律与革命》最后一段,引用了一段话:“一个社会每当发现自己处于危机之中,就会本能地转眼回顾它的起源并从那里寻找症结”。即使是历史最为简短的美国,也不断返回其立国时代。中国古人讲“返本开新”,不返本,则无以开新。思想家们总是通过回归,寻找通往未来之路。尤其是在重大转型时代,这些问题的重要性会凸显出来。
今天,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意义毋庸置疑,对现代文明建设的作用无可替代,然而,民族体育文化是灿烂的,也是脆弱的,它需要精心的照料和培育。中华民族体育文化从20世纪至今,它确实面临着多重的挑战,尽管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每年都有民族传统体育课题研究,一些学者出版过多种弘扬民族传统体育的专著。从民族传统体育已有的成果看,宏观研究的多,微观研究的少;调查报告多,开发应用成果少。缺少走进最真实的民间乡土,去寻找将要消失的遗产,最终获得鲜活的一手资料。即使研究出对民族大众行之有效的科研成果,也并没有很好地转换到实际健身或竞技体育应用中。民族体育文化以全民健身为指导思想,在民众中普及、提高,使其不断完善、规范这一点在我国大、中、小学长期被忽视。我们大声疾呼重视民族传统体育,可往往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民族体育被边缘化的颓势。诚然,在今天看来,传统文化中有一部分内容难免不合于时,但这正是历史进步的一个本义。历史的第二个本义在于,过去的并不都是落后的。它能使人们在重温劳动生活的欢快与喜悦中追回失去的本能,找回失落的根基,回复人类精神之根,体会朴野、执着、真诚、力量、自然的感受,看到人类健康精神世界的体现。事实反复证明:一种文明新的跃升,往往孕育于其母体的再度振兴。中国作为一个正在上升的东方大国,要找准自己的国际和历史定位,开始对自己传统体育文化的再度发掘与弘扬。
注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研究。多年来重视西方体育发展取向,忽视对本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的认识与实践,这是体育文化迷茫的触目惊心,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滑坡的愈演愈烈。希望通过历史地、辩证地弘扬以中华民族合理精华为主体的体育资源,来充实我国全民健身内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全面提高人的基本身心素质,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我们不否认欧美体育文化在中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世界体育文化应当是多种体育文化的集合体。与上世纪几乎全盘西方传统体育背景不同,在当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强大自信的标志,是进入世界体育多元化体系的表现。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威望与影响力日益扩大,各国对创造经济奇迹的中国文化土壤投入了更大的关注。就此,我们必须凸显中华民族体育文化的主体性。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学科,近年来在全国体育院校已经成为一门正式学科,甚至一些体育院校已经设有博士点,换言之,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今社会的体育文化建设中依然是有一定基础的。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只要认识到位、时机得当、方法适宜,具有相当大的可操作性,即主要是进行综合的技术整合与体育特质的研究问题。当然,民族传统体育的整合与应用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反复尝试、长期坚持、不断改进与完善的过程。我们认为,总的原则应该是在创新的基础上整合,做到积极借鉴汲取前人经验与根据新的形势不断开拓创新的有机统一。其重点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整合理念。在今天整合民族传统体育,决不是对传统民族体育的简单回归与重复,而是要以现代的理念指导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一是要沟通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立足于从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中寻求启迪,接受借鉴。民族传统体育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对自然来源认识。民族传统体育极具生活情趣,以人为本,运动休闲,天地人合一的特点,给人清晰而热烈的感觉,是西方运动项目所不及的。二是要具有世界意识,开拓视野,注重东西方体育文化比较,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建设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个性的新型民族传统体育。三是要扩大研究的范围,除民族传统体育内容外,要注重扩充对新的技术的整理与研究成分,一个共同的目标——利用民族传统项目,推动大众健康体育向竞技体育发展的模式。
第二,注重方法。研究方法与手段上的创新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传统的方法与手段当然要借鉴,要运用,原始的框架、内容我们要保留,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要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器材制作上以新代旧,在研究方法上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技术动作,提高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比率关系。同时广泛借鉴新的学科知识结构,如在史学、人类学、哲学、美学和社会学领域等使民族传统体育研究与传承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第三,队伍建设。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民族传统体育整合中的重中之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民族体育研究队伍,整合民族传统体育便只能停留在口号阶段。因此,需要大量田野作业、挖掘并拥有扎实的学术功底,建设具备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具有献身精神的研究队伍,乃是振兴民族体育研究的根本前提。在队伍建设中,高等学校将起主导性的作用,承担着搭建民族体育人才培养广阔平台的重大责任。培养更多立志献身于基层的教师、辅导员、工作人员,增加项目开发、实验阶段的基础建设,因为这些已经成为限制发展的最大瓶颈,应给予高度重视。
振兴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让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更好地滋养中国,丰富世界,是我们这一代国民不容放弃的文明使命。正因为民族传统体育基础的脆弱,所以更有必要去想方设法巩固它。如果今天出于对建设力量的不足而裹足不前,明天的任务将变得更加艰巨甚至不可能。引用前美国总统里根的名言:“假如我们不做,谁来做?假如现在不做,什么时候做?”无论是学校体育还是大众体育都在期盼着我们的体育学者将民族传统体育挖掘、整理出来并尽快应用于全民健身行列之中。振兴民族传统体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当在实践中积极摸索,随时调整,逐步完善,持续发展。我们坚信,只要秉持正确的理念,投入积极的努力,运用恰当的方法,那么,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继往开来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参考文献】
[1]郭希汾.中国体育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1918(4):1-139.
[2]〔美〕泰勒·何德兰,〔英〕坎贝尔·布朗士.孩提时代[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0.46-65.
[3]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评说[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446-447.
[4]倪依克.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J].体育科学,2004.24(11):56-61.
【作者简介】张梦姣:哈尔滨师范大学民族传统体育专业2010级研究生。 刘来: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0级研究生。 刘希坤:哈尔滨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训练学2010级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