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心木》教学设计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r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第十册课文《桃花心木》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撰写的一篇中心突出、内容含蓄、寓意深刻的散文。文章通过记叙桃花心木的育苗人,无规律地给树苗浇水,使树在不确定中找水源,拼命扎根,努力长成百年的大树。由此联想到人也应该自立、自强,不依赖他人,要经得起各种挫折的考验,锻炼出独立自主的能力。
  【设计理念】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轻松、活跃、和谐的环境气氛中,激活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
  2、学习本文,使学生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领悟到本文的精妙之处,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教学目标】
  1、以教材为凭借,引领学生关注生活现象,引发深入思考,产生独特体验,发表独到见解。
  2、在对种树现象及缘由的学习探讨过程中,领会种树人语重心长的话语,受到生活与成长的启迪,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精神世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唤醒经验:
  1、谈话交流。同学们养过花、种过树吗?你们通常是怎么照料它们的?
  2、揭题读题。有一种树叫桃花心木,它很特别,树苗仅及成人膝盖。长成后,树形优美,高大笔直,而且这种树的木材色泽美丽,质地优良,是世界名贵木材。如果你有一棵桃花心木的树苗,你会怎样栽培它呢?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提取生活经验,营造和谐氛围,假设问题,为理解课文打下伏笔。
  二、学习课文。(以读促理解)
  本文记叙了一个种树人栽培桃花心木的方法,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在文中划出种树人是怎样栽培桃花心木的句子。
  1、读种树人是怎样培育桃花心木的句子、段落。
  2、感知不同之处。种树人种桃花心木的方法与你想像中栽培名贵树木的方法一样吗?
  3、生疑、举疑。你有疑问吗?请提出来。
  种树人为什么要无规律地给树浇水?他培育的树苗能成活吗?
  4、答疑。从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齐读。分角色读,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读出来。转换角色读,读中抓住要点。如:种树人,你能不能用一句话给我们介绍一下,你这样种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出示重点句,细加品味。
  句1:我模仿老天下雨是为了桃花心木苗不养成依赖之心。
  句2:种树是百年的基业,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
  句3: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想一想: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
  设计意图:"对话"不是空洞之语,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应能够从众多的文字信息中把握主要信息,读懂重点所在,这也是学生阅读应练就的最基本能力;其次才是联系已有经验、生活实际等与文字内蕴的东西进行碰撞,从而受到情感熏陶、心灵震撼、思想启迪等。在多遍读的基础上练习抓住要点;后面的想一想、议一议"种树人的这些话有道理吗?"则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开放的话题,它引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等进行深入思考,这一环节设计意在引领学生从文字信息本身渐渐朝着自身"心灵深处"跑去。
  三、引领思辩,提升认识。
  学到这儿,你们还觉得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的的方法正确吗?是不懂关爱、不知规律吗?值得你借鉴吗?此时,你们又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阅读应该是个一断建构、不断解构、再重新建构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做一个努力促进者,促进学生完成自我建构。本课教学中,学生读到高个子种树人培育桃花心木苗种种奇怪的表现时,曾质疑,曾指责,甚至感到愤愤不平。可此时此刻,当深入与种树人的解释进行对话后,学生的原有认识已经变化了。引领学生进行思辩,就是意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升。
  过渡: 种树人的话令作者感动,使作者产生了联想。也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非常懒,整天除了吃就是睡。有一天,家人要出远门,怕懒人饿着,就给他烙了一张大饼,拴在脖子上。几天后,家人回来一看,懒人已饿倒在床上了。原来,懒人太懒了,只是将嘴边的饼吃了,嘴巴够不着的饼,他连动都没动。故事中懒人为什么饿倒了呢?他怎样才能不被饿着?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
  设计意图:由浅显易懂的故事引入,使学生明白了什么事都不能去依赖他人,要学会独立地学习、生活、做事。只有克服了依赖性,才会更好的发展。由此及彼,帮助学生对文中重难点句的理解。
  1. 全班齐读14自然段,并谈谈你对句子的理解。
  ① 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的,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② "种树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我"从种树人的一番话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2 . 师生谈话。
  其实每种事物只有自己去努力适应周围的环境才有可能生机勃勃地发展下去。同学们读了这篇文章之后,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引发讨论,展开思维的翅膀,引导学生多角度地看问题。从平凡生活中感悟人生,从而激励自己。
  
  收稿日期:2011-04-27
其他文献
一堂课,都由三大环节构成,即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总结。课堂教学是显性的,而课前准备,课后总结相对较为隐性。它们既是独立又是紧密相连,三者之间缺一不可的。又由于学科的性质不同,它们之间的侧重点又有区别。以下我从五大方面来阐述美术课前准备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1.美术课前准备的重要性  《美术课程标准》的前言明确指出:美术基础学科的教育,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学习活动式划分美术学习领域,加强
期刊
自推行新课程标准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不是一种单纯的教育模式或分类,而是要自始至终贯彻培养人的思想,语文教师要面对原有教学观念、教学习惯、自身文化积淀等新的挑战。同时也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而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其浓厚的人文色彩,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生动形象的语文描述,为渗透人情、人性、人格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动素材,同时也具备了得天独厚的
期刊
【摘要】教学是一项复杂的活动,它需要教师课前做出周密的策划,这就是对教学的预设。准确把握教材, 全面了解学生,有效开发资源,是进行教学预设的重点,也是走向动态生成的逻辑起点。教学过程的生成性对教学预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地了解学生和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预设才能富有成效。同时,也只有在实施 预设时不拘泥于预设并能智慧地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生成才会更加精彩。  【关键词】处
期刊
学习机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求知欲”。一名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的兴趣,点燃学生的求知烈火,善于把学生的间接兴趣引导到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要强制学生去学习,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教师的魅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海洋中漫游;教师是导演,导演一幕幕场
期刊
问答题从题目的背景上看,可以分为文字材料题(如新闻、古诗文、名人名言典故、生活情景等)、漫画材料题、数据材料题;从设问的角度看,可以分为直问直答型、列举型、建议型、启示型等,内容涉及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作为主观题,一般要求同学书写规范化、内容条理化、要点序号化、表述科学化,比客观题的要求要高,同学之间在此题型上容易拉开距离。具体说来,各种题型分别有以下方法需要注意:  1.直问直答型问答题  
期刊
【摘要】和谐,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解释为配合得适当。许耀桐先生对于和谐又下了一个具体的概念,他认为,和谐就是指世间的事物处于均衡、协调、平顺的发展状态。 后一个概念赋予了和谐一个动态的,过程的含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  Harmony society of history investigation  Yang Su-ying  【Abstract】Harmony, modern Chines
期刊
【摘要】所谓网络文学,就是以网络为载体而发表的文学作品。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如果说网络文学有什么底线,就是对网络没有了解的人所写出的东西,没有官方人士在网上发表过(或者说网友流传上来的不算)的东西不是网络文学,仅此而已。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对网络文学进行研究:网络文学的定义;网络文学的分类;网络文学的早期历史——理想时代;网络文学的发展——商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举例。  【关键词】文学;网络
期刊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较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这些都给小学生读解古诗、体味意境带来了困难,也增加了教学古诗的难度。为了解决字词理解的困难,以住我们常采用这样的教学结构形式:1、解析词句。2、理解诗意。3、感受诗情。这种教学结构较充分地体现了阅读教学从语文文字入手,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课文情
期刊
【摘要】农村中学开展生物实验的过程中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会遇到不少困难,我校就是面临这一困难的农村中学之一。为使我校更好的开展生物实验,我们在做了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对某些实验做了调整,以使生物实验能更好的在农村中学开展。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设备;利用效率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实验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可以在做实验的过程中亲身体验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
期刊
2011届湖北联考模拟试题有一道异面直线距离的问题,异面直线的距离向来被同学们视为“拦路虎”,拿道题后没有思路、无从下手,若能很好地把“向量法”与“传统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试题:  如图,已知正方体 的棱长为 ,求两异面直线 、 的距离.  解法一(面面平行法):如附图,两异面直线 、 间的距离 两平行平面 、面 间的  距离d,且由三垂线定理知 与这两个平行平面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