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尝试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23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那种依靠增加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做法,显然是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妨碍提高全民族素质这一总目标的实现。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的化学课程倡导从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的过程。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标理念。
  一、内化新课标理念,优化知识教学
  新课程的内容比较系统,内容相比旧课程更简单,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内容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做到让知识教学活起来,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
  二、注重师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首先,必须承认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其次,强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动态的信息交流,通过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勾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与学生建立密切合作的教学关系既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的目的,通过合作,能使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但合作更主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以学生差异发展为起点,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2)克服死记硬背的弊端,提倡导趣、导疑、导思,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奇思异想;(3)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的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师生共同学习与进步。
  分析学情,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并因此表现出相对的封闭性。传统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新课标理念下的化学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回归儿童的生活。也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的内容开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因此,我们化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透学生的学情,采取探究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评价方式多元,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学生在学校学习时,往往在教师面前畏首畏尾。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给学生一个安全的空间,给学生一个安全的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有三方面的工作要做:一是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从多角度评价学生;二是民主的原则,多和学生商量;三是尊重学生人格的原则,不挖苦、不为难学生,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要以鼓励为主,让学生有话就说,有想法就敢表述,不求标准答案。有一次,一位化学教师在公开课上提问学生,学生由于紧张,一时回答不上,老师什么也没说,就让学生坐下了。与此相反,另外一位教师是这样做的,在外校教师的一次公开课上,由于是借班上课,教师提问时随意找了一个学生回答,老师话音刚落,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原来他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一个。老师领悟了意思,看到这位学生站了起来就给他鼓励,但他始终没有回答,老师却说:“刚才这位同学敢于站起来,说明他自信心很强,同时他皱了眉头,说明他思考了问题,只是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这样评价,学生会不高兴吗,还会有心理不安全感吗?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每一位化学教师去寻找学生的长处,提供了理论基础。
  五、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动手实践
  多给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广大教师的职责,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教育家对学习中多动手都有很多精辟的论断,如荀子说:“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行之,明也。”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他们都把实践作为获取知识,发展知识的重要源泉。在实践活动中应用知识,也是学习知识,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作为从事一线化学教学的教师,只有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创造地开展化学教学工作,才能使化学教学展现灿烂的星空。优化教学方法,
其他文献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它既是一种思想观念,又是一种实践,是指设计和研究没有或者有尽可能小的环境负作用,并且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可行的化学品和化学过程。“绿色化学”的核心内涵是在反应过程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消除使用和产生有害物质。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实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各种各样的污染(例如废水废液、废气等)。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有意识地进行环境教育,渗透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应用H2-eb1基因(人类同源基因称:HLA-DRB1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及基因型鉴定的方法,以及Th1、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4,IFN-γ和IgE)在H2-eb1基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使得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变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能力仍有待提高。本文试图对高中学生的化学反应认知水平进行初步研究,对促进学生化学反应认知结构构建的可行性操作提出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化学反应认知结构  一、问题的提出  这些反应错误的原因有对物质稳定性、酸碱性理解错误的,有对氧化还原、配合物等规律的把握上出现偏差的。化学反应
【摘要】观察与实验是物理学的最基本手段,因此也应该是物理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新环境下,如何转变观念,将素质教育切实贯彻于物理教学中,应该成为当前的重要课题和研究方向,素质教育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美感素质等,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物理实验对初中生学好物理至关重要,初中物理教学不应墨守陈规,要勇于创新,调动初中生的积极性,使其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在实验中学习,在学习
【摘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广西已经全面实施了一年,笔者深为新课程的神奇魅力所吸引,抱着极大的热情参与着学校的教学改革探讨工作。本文从学校教学实践出发,阐述高中化学有效备课的实施受到的阻力,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提出实施有效备课应当特别注重如何备透学生,即了解学生的知识逻辑起点,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学生的现实起点,有效预留教学空间。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有效备课备透学生  新课程有新“课
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之一。在心肌梗死急性期,梗死区心肌呈凝固性坏死,心肌间质充血、水肿,伴多量炎症细胞浸润。急性期过后,坏
【摘要】高中学习中,学生学习内容多而学习时间有限,如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能力 、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更强调高中化学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同时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也不断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就显得十分迫切与必要。本文主要是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对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的
目的:观察滋阴泻火方对性早熟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及骨密度的影响,评估滋阴泻火方干预性早熟大鼠的疗效并探讨其治疗性早熟的机理。 方法:26日龄雌性SD大鼠60只,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