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几点思考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qinxiao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名族的千年大计。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本文从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重要性谈起,指出了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教育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思考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指出:“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道路”,[1]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各社会主体通过特定方式和途径共同参与到绿色发展中。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绿色教育的行列,创建绿色大学,以绿色教育为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观,践行这一道德理念,是关系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是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
  人类进入21世纪,生态问题凸显,环境恶化,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生态问题成为一个世界问题。我国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当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担当者和实践者,大学生的绿色德育观、绿色美育观念、绿色德育美育行为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建设的进程和结果。通过加强大学生的绿色德育美育教育,变革他们的思想意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培养其自觉的生态道德观、塑造他们合格的绿色行为,让大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在“美丽中国”建设中的历史使命,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是加强大学生绿色习惯养成和生态道德教育的需要
  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可以促进大学生绿色习惯养成。近年来各个高校出现了大学生网贷,女大学生裸贷现象,有的无力还款被迫退学,跳楼自杀。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当今大学生缺乏生态价值观,而一味追求短期利益,没有养成绿色行为习惯,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有利于大学生生态道德行为的养成。高等学校对人才的培养,不仅仅是专业素质的培养,而且应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让学生习得人类社会普遍接受的道德标准,其中就应该包括生态道德,并养成以生态道德的标准去衡量个人的行为习惯。
  (三)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是树立大学生绿色道德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生态社会责任的需要
  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是大学生道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绿色德育美育是一种生态责任教育,绿色德育美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态社会责任和参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意识,将大学生对自然态度和行为纳入道德评体系,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绿色道德体系,以此促进整个社会形成绿色道德舆论。当前,面对环境危机,环境保护提到了一个高度,提倡低碳出行,节约资源,爱护保护环境。要做到这些不仅仅是去改变我们的行为,更重要的是树立绿色生态道德观,作为一种道德要求,只有讲这些深植于道德观念,作为一种生态责任,才可能真正做到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绿色道德观念和培养大学生生态社会责任。
  二、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措施与建议
  (一)将绿色德育美育纳入大学生德育美育教育体系
  大学生生态道德观的树立,生态社会责任的培養需要德育美育课程的实施,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和专业课程让学生习得德育美育的内容要求,尤其是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渗透作用培养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可以通过校级公选课开设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课程,比如生态哲学,环境科学,环境与人类,环境美学,以及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课程,并将这些作为学生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的重要内容。另外,要通过专业课教育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绿色德育美育教学,教书育人是高校老师的职业责任,专业课程不仅仅是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时,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这就要求专业课老师自身要有绿色德育美育观相应的知识,然后通过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给学生。
  (二)打造绿色的校园文化环境,用绿色环境教育潜移默化培养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
  环境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教育,要加强绿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将绿色德育美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让大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接受绿色德育美育教育。在绿色的制度文化环境中,出台相应的绿色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绿色的学生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绿色制度文化氛围。在精神文化环境层面凸显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方面:凸显绿色教育的办学特色,充实绿色校园文化“特”的含金量。开展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需要在绿色教育理念下指导进行。因此,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理念要凸显绿色教育,形成绿色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拥有直观体验。通过绿色校园文化环境的熏陶让学生树立绿色的道德观念,弘扬生态道德,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
  (三)为学生搭建德育美育实践平台,让绿色德育美育观念外化于行
  开展大学生绿色美育德育要通过素质拓展和社会实践为大学生开展绿色德育美育搭建平台,让大学生把绿色道德观,绿色美育观外化于自己的行为。第一,打造绿色社团,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践行绿色德育美育观。通过绿色社团积极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积极宣传绿色德育美育观念,组织学生参加绿色实践活动,绿色公益活动,总之,在学校学生处团委的指导下,广泛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实践活动让同学们关注社会绿色发展,践行绿色德育美育观念,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培养大学生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第二鼓励大学生组建绿色的创新创业团队。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今天,学校应急鼓励学生组建创新创业的团队,用创新思维来引领大学生绿色德育美育的开展。在教务处,科技处和就业处的指导下,鼓励学生以绿色理念开展创新创业,以此培育德育美育的新的亮点和特色。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人民出版社北京:2017.10:23
  [2]李枝秀,尹丹国外‘绿色教育"对我国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启示(j)职教论坛2013(30)
  [3]新华社.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N].人民日报,2015-10-30(1)
  作者简介:吴艳(1982-),女,重庆长寿人,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问题研究。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的体质健康逐年呈下降的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对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文章着重对当前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进行研究分析,提出更加适合当前新形势下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医科大学;体育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建议  前言:近年来,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备受关注,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逐年的下降的趋势令人堪忧。
期刊
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探索不断深入,虽然开展了许多基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改革,但是大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仍然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关于“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角色划分模式始终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重教轻学”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因此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PAD)教学模式”符合当下教育局势。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  高校思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生的道路自信认同遭遇西方错误思潮和不良社会思想侵蚀、大学生个人主体认同不到位以及高校教育不够完善等因素相互交融,致使新时代下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认同培育遇到阻碍。因此,需要从加强大学生道路自信的理论价值认同、大学生个体认知以及提高高校课程育人功能等方面着力,实现新时代大学生对道路自信的认同。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大学生;价值认同  习近平指出:“道路问
期刊
摘要:在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承载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情怀的重任,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提升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发挥其时代引领作用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文化素养内涵以及加强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的重要意义,提出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提升的措施与实施路径,为教师人文素养提升提供建议和参考。  关键词:大思政;高校英语教师;文化素养  高校英语教师肩负着培养复合
期刊
摘 要: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把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质。精心创设不同教学情境,设置高质量的议题,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情境设计;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基本要素。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其实就是把学科知识和技能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的能力和品质。而情境设计能力是每位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情境教学寓教材理论知识于
期刊
摘要:当代大学生面临着社会多方面的挑战,缺乏社会经验和阅历容易产生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之中,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学生经济条件相差较大,在校期间主要表现在物质方面,如穿着打扮,物质消费等.而经济上的差异极易引发心理问题,因此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特殊关注和研究的.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求学问题同时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把“扶贫
期刊
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规模和交流水平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各大高校都逐渐加强了英语知识教学工作。目前很多大学生虽然对于英语语法十分精通,具备的词汇量也非常丰富,但是在跨文化交流时却总是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在课堂教学中培養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1.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重要性  在我国《国家英语课
期刊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课程思政势在必行,民族地区高校在开展实践过程中,遭遇课程思政与受教育者需求脱节和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意识的割裂的双重困境,对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认识不够、没有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积极性、课程思政人才资源状况不佳的原因使得课程思政在民族地区高校开展课程思政遇冷,必须从深化认识,提升能力;依托人才,培育人才;增强认同,共铸协同等路径来推动课程思政发展。  关键词:民族地区高校;课程思政;民族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疾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现代教育中发挥了愈加重要的作用,教育状况也随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地方高校外事事务的发展要求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新的定义,并采取了积极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探索新环境,建立合理的发展战略以改善大学的整体管理和学习水平。  关键词:教育全球化;地方高校;外事工作  引言:中国现代教育的持续发展和促进教育的国际化彻底改变了大学的内部外事事务。在大学教学管理过程
期刊
摘要:随着课程思政理论的发展,其重要性与日俱增。也推动了各高校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而学前教育专业的特殊性、重要性以及毕业生未来的教育实践都进一步要求其在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中要做到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本研究对学前专业课程思政融合情况展开调查研究,病根据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一、“课程思政”理论的时代背景  在党的第十八届全国人大中,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