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文本分层教学初探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19450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层出不穷,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对此更是不断探索,不断进行改革,可到头来又都是不尽如人意。吕叔湘老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语文教学的问题说千道万,语文教师是关键。”重读吕老,再想想当前深陷困境的语文教学改革,不能不让人感叹,吕老的话语真可谓是高屋建瓴,一语中的。是的,要想上好一节课,语文教师最关键,而且最关键的是语文教师把握好文本进行教学。
  文本是一个多层面结构,因此,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文本的分层教学。文本层次可以分为言语、形象、意向这三个层面。
  要想用好文本,就要挖掘文本中的言语训练,扎实的对学生进行言语训练,这样才是回归文本。那就需要首先注重对文本中文字的感受。
  如在教学孟子的《民为贵》中孟子那段著名的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诸侯危社稷,则变置。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祖以时,然而早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民为贵”,是说人民的地位与权力,是至高无上,不可动摇的。一切政治权力与政治制度,从根本来说,都是来自人民、治于人民、为了人民。这一段是孟子民本思想最为典型,最为明确的体现,“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们所引用。这是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反复咀嚼文本的语言得到的结论。又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这几句描写邹忌会见徐公后的行动和心理状态:他早知徐公是“齐国之美丽者”,这次又通过实际对照,认真分析,觉得自己并不如徐公美。因此“暮寝而思之”。他经过认真思考以后,从受蒙蔽中恍然醒悟了。原来妻、妾、客之所以说他比徐公美正是由于“私我”、“畏我”、“有求于我”,以至混淆了是非,颠倒了美丑,蒙蔽了自己。这些语言只有认真阅读,反复研究就会研究出来。
  其次要更好地感受文本的语言,还要发挥想象,感知文本感情。在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把文中描写的人、事、物、景变成生动的画面,一句话一幅画,一段话几幅画展现在脑海里,形成“内心视像”。经过长期训练就可以增强学生的想象力了。如一些诗歌教学,一些散文教学我们都可以做这样的尝试。尤其像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最好使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把对文本的理解画出几幅画来,再展示多媒体出示画面,让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体会这种诗情画意,愉快地学习。
  不同文本可以采取不同层面的教学,有些文章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更好的解读文本。如小说、戏剧、诗歌就可以抓住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有些文章也可以抓住文本的意向教学,才能更好的理解文本。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通过对林冲的语言、动作、心理的刻画让我们看到林冲是一個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弱善良的一面的人。
  我们学习《黛玉进贾府》,让学生通读《红楼梦》。认识到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可能是个神仙,可望不可及,林黛玉似乎也是一种姻缘,不想命运如此多作弄,其特点可概括为“凄美”二字。“凄”则主要表现在林黛玉的“身世凄凉、纤弱多病”,“美”则表现在“外在、内涵、艺术”这几个方面。两者相加就构成了林黛玉“凄美”的悲剧形象。
  外在之凄美
  初见黛玉,作者并未直接着墨来描绘她的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突出林黛玉的绝世美丽。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而在宝玉的眼中:“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好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之凄美”。
  内在之凄美
  林黛玉是敏感而善良的。一方面,她寄人篱下的处境让她总是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形成了“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心态;另一方面,一个兰心慧质的女孩儿的小心眼儿更可以为她增添些“灵慧与可爱”之处,从而使林黛玉这个角色的塑造变得更加生动、有血有肉、感人至深。学生事先读了《红楼梦》,有了对黛玉的认识,在文章中才会更加深刻的了解黛玉。
  有些文本也可以抓住意向进行教学。
  如教学杜甫的《登高》一诗,诗篇前四句描写登高闻见之景。首联连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指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风物具有鲜明的夔州地区特征。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引出诗篇后四句抒发登高所生之慨。颈联上句写羁旅之愁。下句写孤病之态。“百年”,犹言一生;“百年多病”,迟暮之年百病缠身,痛苦之情可想而知;“独”字,写出举目无亲的孤独感;“登台”二字是明点题面,情才因景而生。叙述自己远离故乡,长期漂泊,而暮年多病,举目无亲,秋季独自登高,不禁满怀愁绪。尾联进一步写国势艰危,仕途坎坷,年迈和忧愁引得须发皆白;而因疾病缠身,新来戒酒,所以虽有万般愁绪,也无以排遣。古人重阳节登高照例是要饮酒的,而诗人连这点欢乐也失去了。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在诗歌教学中文本分层教学往往是事半功倍。
  总之,语文分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语文课时产生的某些心理障碍,也避免学习时产生的自卑心理,更好的让所有的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参与度。同时让学生在学习时针对不同文本采取不同层面的学习,更好的解读文本,正是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源”。
其他文献
摘要:语言学家A.C.Gimson说过:“讲任何一种语言,一个人必须通晓几乎100%的语音,但只要了解50—90%的语法及1%的词就足够了。”由此可见,学好音标才是学好英语的前提,特别是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中学现阶段的音标教学大都被忽视了,甚至有的干脆就不教,其教学现状十分令人担忧。为此,本文对此现状作了简要剖析,指明了学习音标的对策,以期能引起广大英语教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冲击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无效和低效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其总体而言,大方向是正確的,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领会不到位以及实施者缺乏必要的经验和能力的原因,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现象。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将成为今后长期的任务和经历不断摸索实践的过程,特别是要把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体验等能力成为新课堂的有机整合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个命题,不少专家和学者已经作出了比较一致的阐释,认为“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是一个包孕丰富的复合命题,其中包含有读者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有师生与‘教科书—编者’的对话,有在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对话、学生与学生对话,有师生与环境和资源的对话等等”。①“在阅读教学对话过程中,师生读者各自与文
期刊
【目的】  探讨十枣汤及十枣汤加甘草对大鼠肝功能及肝、胃组织形态学的慢性毒性影响,借以提高十枣汤及“十八反”的用药安全系数,探讨“有毒中药”与“相反药”的配伍机制,为
摘要:情境教学能使认知与情感互相渗透,能使语言和思维同时得到训练进而提高了语言表达的能力,使科学和艺术得到完美的结合。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勇于探究,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情境教学 情感体验 教学实效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只注重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知识的传授方式,硬塞硬灌,根本不考虑学生的感受
【摘要】:小学语文课中,有丰富的表演素材,利用小学生好奇、爱动和善于表现的年龄特点,把课文改变成剧本,让学生来演绎,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思想。凸显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演绎课本剧,挖掘文本内质,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其自主学习、合作与探究、创新精神。演绎课本剧,激活语文课。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 演绎 课本剧 兴趣 艺术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篇目多为中外名人名家的优秀佳作,也是人类文化的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