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启动和实施对于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对深化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斯氏狸殖吸虫动物模型的创建项目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安排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充分锻炼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逐步达到以建立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新型实验教学模式,为本科教育提供实验基础,为教学改革提供成功范例。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 大学生 科技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周宪民
1.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No.07104031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660167)
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我们小组申请的立项课题很幸运的获得了审批。自此,我们科技立项小组也正式成立。
此次本科生科技立项,得到了我们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为了使得立项能够有效地进行和开展,教研室老师专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验室,并且每天都安排了值日老师。立项小组各位成员都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学习和研究,至此,这个一直以来令我们本科生向往的本科生实验室就此成立。
能这么早就接触科研 ,我们都觉得特别的幸运。从那时起,我们便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尝试,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怀揣着对科研的向往,我们走进了实验室。在周宪民、严涛、邹节新、朱春潮等老师的悉心带领下,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科研正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使我们对科研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对寄生虫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起初我们从最初步的问题着手,进行明细的分工。一部分同学负责具体操作的实施和开展,另一部分同学负责课题的设想和研究。我们会于每周定时定点开会,大家聚在一起,纷纷交流上周的研究情况和进展,同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随着会议的持续开展和讨论内容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所需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难题逐渐浮出水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攻克。
科研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查阅文献。加入寄生虫科研小组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快捷、有效的检索医学文献,使我们的研究有更充足的理论参考依据。检索完文献,我们就开始着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我们这个实验要延续很长时间,每天我们都要给实验动物喂食,观察它们的生活和生理状态,并在工作日志上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每次实验后的数据,即在当日处理完,同时找出规律,发现异常。老师教导我们说每一步都要认真,每一个细节的错误都要及时纠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现象)要在多方查证后才能给出解释,任何草率的决定会让我们错过发现新事物的机会,所以每一步我们都“走”的很仔细。
此次立项,我们小组任务非常艰巨——完成建模系统的开发,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次大的挑战,毕竟从来没有接触。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的撰写,凝聚了对于一个专业问题领域的整体把握和认知,是经过大量的阅读他人论文和调查研究后的结晶。自此,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功尚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发现光有好的实验结果是不行的,还必须结合本领域中一些成熟的理论对结果进行阐述,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论文。
不知不觉,我们的实验已经开展了10个多月。至目前为止,小组的各位成员很是积极参与、配合,在文章撰写、理论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真切的感悟到了课题的艰巨性和挑战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正进入角色。回想自己一步步走来,有过焦虑、彷徨、也有喜悦与感激。学术研究充满了挫折与挑战,可尽管如此,我们仍充满感激,因为我们觉得不但学到了很多东西,还养成了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决心。
以前,一想到努力,我们就只会增加投入时间,“努力”这个词因而也变得面目狰狞,我们也常常会因为疲惫而陷入挣扎,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们学会了在工作中努力,不只是增加时间的投入,更应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学会了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
作为学生一代,我们始终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我始终认为,在科研的探索道路上,最终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科研的精神、方法和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和100%的努力。随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我们的任务也必将加重,不过我们坚信在老师和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科研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愿我们的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组中每个人都能在科研项目中得到历练、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宏华. 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2] 柴全喜,宋素智,张彦武.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四步曲[J]. 教育与职业, 1996,(09)
关键词:斯氏狸殖吸虫 大学生 科技创新研究
*通讯作者:周宪民
1.教育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资助:(No.071040316)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No.30660167)
在由教育部组织的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中,我们小组申请的立项课题很幸运的获得了审批。自此,我们科技立项小组也正式成立。
此次本科生科技立项,得到了我们学院寄生虫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为了使得立项能够有效地进行和开展,教研室老师专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验室,并且每天都安排了值日老师。立项小组各位成员都坚持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学习和研究,至此,这个一直以来令我们本科生向往的本科生实验室就此成立。
能这么早就接触科研 ,我们都觉得特别的幸运。从那时起,我们便告诫自己,一定要珍惜这次机会,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次尝试,这就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怀揣着对科研的向往,我们走进了实验室。在周宪民、严涛、邹节新、朱春潮等老师的悉心带领下,我们一步一步走向科研正轨。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使我们对科研有了更深一步的体会,对寄生虫学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起初我们从最初步的问题着手,进行明细的分工。一部分同学负责具体操作的实施和开展,另一部分同学负责课题的设想和研究。我们会于每周定时定点开会,大家聚在一起,纷纷交流上周的研究情况和进展,同时对所面临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随着会议的持续开展和讨论内容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发现所需考虑的问题越来越多,难题逐渐浮出水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地攻克。
科研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查阅文献。加入寄生虫科研小组后,我们学会了如何快捷、有效的检索医学文献,使我们的研究有更充足的理论参考依据。检索完文献,我们就开始着手完成自己设计的实验。
我们这个实验要延续很长时间,每天我们都要给实验动物喂食,观察它们的生活和生理状态,并在工作日志上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每次实验后的数据,即在当日处理完,同时找出规律,发现异常。老师教导我们说每一步都要认真,每一个细节的错误都要及时纠正。对于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特别是一些不常见的现象)要在多方查证后才能给出解释,任何草率的决定会让我们错过发现新事物的机会,所以每一步我们都“走”的很仔细。
此次立项,我们小组任务非常艰巨——完成建模系统的开发,发表学术论文。学术论文对于我们来说,算是一次大的挑战,毕竟从来没有接触。一篇好的学术论文的撰写,凝聚了对于一个专业问题领域的整体把握和认知,是经过大量的阅读他人论文和调查研究后的结晶。自此,我们深深地感觉到自己的内功尚浅。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我们发现光有好的实验结果是不行的,还必须结合本领域中一些成熟的理论对结果进行阐述,这样才能写出有深度的论文。
不知不觉,我们的实验已经开展了10个多月。至目前为止,小组的各位成员很是积极参与、配合,在文章撰写、理论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问题的分析和研究的不断深入,我真切的感悟到了课题的艰巨性和挑战性——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说明大家正进入角色。回想自己一步步走来,有过焦虑、彷徨、也有喜悦与感激。学术研究充满了挫折与挑战,可尽管如此,我们仍充满感激,因为我们觉得不但学到了很多东西,还养成了严谨的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决心。
以前,一想到努力,我们就只会增加投入时间,“努力”这个词因而也变得面目狰狞,我们也常常会因为疲惫而陷入挣扎,心有余而力不足。现在,我们学会了在工作中努力,不只是增加时间的投入,更应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的难度,同时也学会了分清事务的轻重缓急。
作为学生一代,我们始终是抱着一颗学习的心态。我始终认为,在科研的探索道路上,最终的结果如何,并不是最重要的,科研的精神、方法和过程才是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关注的。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全身心的投入和100%的努力。随着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展开,我们的任务也必将加重,不过我们坚信在老师和我们的努力下我们的科研项目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果,取得更好的成绩。最后,愿我们的项目进展顺利,项目组中每个人都能在科研项目中得到历练、成长。
参考文献:
[1] 王宏华. 科研能力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载体[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2] 柴全喜,宋素智,张彦武. 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四步曲[J]. 教育与职业, 199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