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视域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重构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X5531524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习不是被动、竞争性地单向传递与知识的机械记忆,而是基于多向性对话的能动合作.我们的课堂需要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交往与对话,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实现教学相长.本文从反思现行课堂教学、重构课堂教学秩序、构筑课堂对话关系这三个方面谈一些粗浅的思考,以求教于大家.
  【关键词】反思;重构;对话
  学习就是跟客观世界、他人、自身的交往与对话.课堂需要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对话,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实现教学相长.在班级授课制特定的时空里,如何构建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展示为特征的教学模式?
  一、反思现行课堂教学——如何重建“教”与“学”的概念
  (一)传统课堂教学关系面临僵局
  现行的学习中严重存在个人主义和竞争性,缺乏社会性和共同体的性质,师生对话意识缺失,过于重视“教材”而忘记了教育中的“人”,忽视了人的主动性,教师更多地站在自己的立场来设计教学流程,主宰了课堂;学生学习缺位,在师生组成“权威与服从”的课堂中,学生难以开展对话性实践,学生问题意识的流失,交流浮于表层,必要的困难、疑问、障碍都隐蔽起来,容易造成“假知”,教学失去针对性,找不到着力点,学生在课堂的展示带有“泡沫”和“虚假”成分.
  (二)梳理“教”与“学”的概念
  从“先教后学”与“先学后教”谈起.“先教后学,随教而学”是以教师传授、学生听讲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其操作形态是凯洛夫的“五步教学法”,学生的学习只能跟随教师亦步亦趋,学习主体性无法充分发挥,对学习意义的理解受到限制,教师热衷传授给学生符号化的知识内容,把更多的精力投注在教上而不是学上.“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邱学华的“尝试教学”中找到它的具体实践形态,把“学”放在首位,教学的中心由“教”向“学”转变,在“自学-指导”的模式指导下,由“学会”走向“会学”,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全人发展的内涵被简化,内隐性的目标被有意无意地忽略.
  (三)不同教学模式引发思考
  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实现了“教”与“学”的翻转,给课堂带来了新气象.但“教”与“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顺序问题,如何重建“教”与“学”的概念,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在强调“学”的同时,不降低、弱化“教”的引擎作用,引导学生进入最近发展区,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外向性结果,而且关注学习的内化和内隐的目标的达成,这是课堂变革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二、重构课堂教学秩序——从“二元对立”走向“教学相生”
  思想解放的力度决定课改的深度和创新的高度,教育归根结底是要满足学生的生命成长,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传统课堂,从根本上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独学思考,重建学习支点
  充分发挥独学的功能,让教学更具针对性.根据教材的性质、内容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基础,采取不同的独学方式:充分的独学与不充分的独学;独立性的独学与预习性的独学;单一性的独学(只看书)和全面性的独学.可以按照学习单进行,也可以完全独立地进行.更重要的是教材在出示例题后紧跟着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预习完后认真解题,它既能檢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反思预习过程中的漏洞,同时解决预习时不懂的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学习方式的重建,让学习者成为其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体和主人.
  (二)出声思维,完善原有认知
  问题是教学的起点,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尝试解答习题的基础上进行反馈交流,教师根据反馈交流得到的信息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和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和调动学习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自始至终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来.
  学习是情感交流、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自主建构和创新的活动,也是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积极对话、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过程.人的思维活动是内隐的,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一个“黑箱”,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对学、组学、群学等方式参加讨论、分享,运用出声思维,使思维外显化.
  教学中全面、及时抓反馈,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教学的起点是已知与未知,既然知道已经独学了,那么教学的切入点就应该是学生读懂了什么,读不懂、障碍、困难在哪里,如何实现从现有发展区到最近发展区.课堂以学为主线,以学生的展示为主,在学生展示先练先学成果的过程中,围绕关键性的问题展开讨论与思辨.改变结构,为学习“增值”,这样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总结提升,重构自身理解
  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逻辑的过程,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认知结果的监控和体会.反思探究知识的纵横联系,检查自我数学认知结构,从而优化认知结构.反思解决问题有关的知识结构,总结探求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纵向联系、横向联系).这样的反思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新知识,又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课堂小结,不能仅停留在对课中出现的知识点的回顾,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对形成知识的过程进行反思,揭示教学过程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把形成的知识建构到自我的知识网络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需要看到学生“原生态”的学习,教师一味采用讲授法容易使学生产生“假知”,从而导致知识与能力的脱节,课堂的出彩是把不会的学会.
  三、构筑课堂对话关系——从“平直线性”走向“三位一体”
  我们非常期待看到,学生提出和存在的问题一个个解决,学生从不懂到懂、从浅到深、从错误到正确、从“共识”到“见识”、从“经验”到“科学”的转化过程.与传统的课堂不同,对话实现“教”与“学”的融合,建立在交往对话的基础之上,课堂显现出特有的运行动力.课堂从独白走向对话,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与对话,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实现“三位一体”的学习.   (一)重建课堂文化——营造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
  笔者认为重构课堂教学秩序,重建课堂文化需要努力解决好以下几对关系:
  1.处理好倾听与展示的关系
  这种教学关系的亮点与特点是学生的表达与展示,独学为学生的表达和展示提供了基础,小组交流与全班展示又为学生的表达与展示提供了舞台,课堂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生表达热情高,抢着发言.相比之下,你会发现认真倾听同学发言的耐心明显不够,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和能力.
  2.处理表现欲与求知欲的关系
  课堂先满足学生的求知欲,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帮助每名学生解决独学过程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一定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教有所获,注重为学生提供和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智慧.注意培养学生主动请教问题,教学过程围绕提出与存在的问题展开针对性的教学.
  3.处理独学与组学、群学的关系
  独学是前提、基础和关键,无论是课前、课上、课后,都要把独学放在首位.首先,通过独立学习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凡是学生能学懂的、能想明白的,都要坚持让学生自己学.其次,组学与群学一定要建立在独学的基础之上,它们是独学的深化、延伸、表现、展示、提高.
  4.处理不同学情学生间的关系
  面向全体学生,让每名学生学有所得.让优秀生担当优秀的责任,负担起帮助学困生的责任,让其突破自我,中等生要在提高上下功夫,学困生要在转化上下功夫.教师的教学要求、任务、内容要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需求,让无论处在哪一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优秀生要在思维与创新上求突破;中等生要在知识和方法上求发展;在课堂让他们随时能看到自己的变化、收获和进步,提高学习的兴趣、信心.
  (二)打造“思维链”建构“反思场”——对话中走向深度的学习
  1.建构客观世界意义的活动——构筑世界
  教师通过研读课标、教材,在进行学习单的设计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富含思维含量的问题,考虑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能积极投入其中.根据学情编制的学习单,既有明确学习目标,又能呈现主要的学习内容,学生运用学习单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学生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带着自己的见解来对话教材,尝试解决问题,从中发现新的问题,实现跟客观世界的交往与对话.
  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困惑,将文本知识转化为层次鲜明且有系统性的一连串的、有中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如教学“方程的复习”一课时,教师设计了方程的意义、方程的形式、如何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这些问题链.通过学生对方程这一单元相关知识的自我回顾与梳理,灵活掌握方程的意义,正确地判断方程,能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正确解答方程,并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恰当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较好地构建知识网络.
  2.编织自己同他人关系的活动——构筑同伴
  课堂是充满智慧与生命活力的学习共同体,对话不仅是一种认知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交融的过程,鼓励学生尝试运用经验和直觉猜测进行描述、交流和思考,在跟他人的交往与对话中实现对他人思考与见解的关注与尊重.对话不仅仅是狭隘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心扉、分享新的思想.“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各自都得到两种思想.”学生之间的对话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讨论,增强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能加强思维的交流,促进学生间关系的融洽.好的数学课堂是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从未知到已知,再由已知到未知不断产生新的问题、新的思考.对学中、组学里、群学间、生生对话中,将思维显性化,揭示内隐的思维过程.
  3.探索与塑造自我的活动——构筑自身
  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反思一定程度上也称为自我对话.在反思中鼓励学生自我对话,实践多种视界的对话、沟通、汇聚、融合,实现跟自身的交往与对话,包含对自身思考与见解的反省性思维.学生在自我反思中,保持活跃的思维,加深理解问题的内涵,学会结合其他人的意见,提高自己的数学思考能力,扩宽自己的解题思路,改进自己的学习,形成自己的观点,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
  学生在活动中感知,在经历中体验,在交流中分享,才会有真正的学习发生.对话视域下的数学课堂,倡导一种更加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学生态环境,使教学在一种自然、自由、安全、愉悦的环境氛围中进行,营造一种发问的气场.这样的教学环境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让学生勇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想法、见解与观点,学生的心灵和感官真正走向开放、变得敏锐和智慧.
  综上所述,对话视域下的数学课堂,构建和形成以对话式教学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以学习为主线、以展示为特征的教學形态.学生在课堂的交往与对话中构筑世界、构筑伙伴、构筑自身,实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约翰·杜威.我们怎样思维:经验与教育(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乔治·波利亚.数学的发现:对解题的理解研究和讲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理论,在所选定的评价准则情况下,建立了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评价的数学模型,便于对企业技术创新效果进行全面评价.
为了了解医学期刊编印索引的情况和编印各种索引的可行性与实用性,对医学期刊进行了3次随机抽样调查。结果是:编印的索引混乱,而且只用了3种索引,即总目次、主题索引和著者索引。
【摘要】 数学是义务教学最基础的学科,学习数学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本文在实际教学案例依据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能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旨在通过数学素养能力的提升,使得数学更好地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素养;数学意识  一个人的数学素养并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随着数学知识的积累不断增加的,小学生数学知识相对薄弱,他们的数学素养也相
【摘要】对于初中生来讲,刚刚接触到几何的学习,需要养成逻辑思维与数学的能力,所以在初中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进行几何的学习中可以具有更好的空间想象力,并且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阐述了模型教学在初中几何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列举了模型教学中初中几何数学教学的本质,最后讨论了模型教学在初中几何中应用的意义.希望通过本文的研
一堂生动的课程学习,离不开教师的精彩讲解以及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高积极性.提高学生积极性最好的办法就是向他们进行提问,在问答中了解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但在我们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