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们可以叫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还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教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
简言之,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班级文化,首先是物质文化层面,一个激发人向上的物质文化环境;其次是制度文化层面,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第三是精神文化层面,是关于班级、学校、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班级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教室虽小,如果我们能精心布置,体现个性,就会催人奋发,促人向上,使全班同学在优良的班级环境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必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精心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安全性的物质文化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
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也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环境,使其积极劳动,关心班级,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制度建设同样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班规的制定应是全班师生共同的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要由班级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具体程序,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才定下来。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全班师生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执行,把班规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如陶行知所言: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生、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拿班风来讲,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具有极大的同化作用,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使他们必须约束自己,以适应集体的良好氛围。优良的班风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的建设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能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培养他们懂得思考、敢于发言,形成自己的见解。
2,打造班级核心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必须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班级文化会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休戚与共。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
简言之,班级文化建设就是通过班风建设、教室设计、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从而将道德认识内化、升华为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班级文化,首先是物质文化层面,一个激发人向上的物质文化环境;其次是制度文化层面,各种班级规约,构成一个制度化的法制文化环境;第三是精神文化层面,是关于班级、学校、社会、人生、世界、价值的种种观念,这些观念弥漫在班级的每个角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班级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体现。教室虽小,如果我们能精心布置,体现个性,就会催人奋发,促人向上,使全班同学在优良的班级环境文化熏陶下茁壮成长。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必要内容。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使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对于教育而言,一切都可以成为它有利的素材。精心创设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和安全性的物质文化环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
爱护环境卫生,营造和谐的班级环境也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净化、美化、知识化的班级物质环境,要求同学保持教室的干净整洁,教育学生爱自己的环境,使其积极劳动,关心班级,形成“班级就是我的家,我要为家作贡献”的良好氛围。
制度建设同样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表现为班级规章制度。规章制度制订得好坏,是否科学、合理,是班级文化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了一个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级管理水平的高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必然有良好的秩序,而井然有序的班级秩序是靠班级制度来保障的。因此,健全班级规范,完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班规的制定应是全班师生共同的事情,不能由班主任一人说了算,要由班级全体成员一起讨论,共同决定。具体程序,可先由学生参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结合本班实际情况起草,然后小组讨论,拟出草案,再在班上通过,最后才定下来。制定班规的过程,是全班师生共同学习、不断提高认识、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学生自己制定班规,他们就会自觉地认真执行,把班规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正如陶行知所言:有的时候学生自己共同所立之法,比学校所立的更易行,这种法律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
精神文化建设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指,在实践过程中被班级大多数成员认可的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它是一个班级的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生、班集体舆论和班级人际关系等方面。
拿班风来讲,班风是班级的“名片”,它反映了班级的“性格”和“气质”,代表着班集体的形象,是班级大多数成员的思想认识、情感意志和精神状态的综合反映,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在。良好的班风对全班学生具有极大的同化作用,像熔炉一样,对全班学生起着熏陶、感染的作用,使他们必须约束自己,以适应集体的良好氛围。优良的班风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班风的建设通常有以下几种途径:
1,召开主题班会。主题班会就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的班集体成员的自我教育活动。一节好的主题班会,能引起班集体成员的触动或共鸣,培养他们懂得思考、敢于发言,形成自己的见解。
2,打造班级核心精神。构建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必须要培育个性化的班级精神。班训是班级整体精神、目标的体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这种班级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导向,结成一个集合体,形成一种理想的人格,从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班级文化会把班级成员的个人利益与班级的命运和前途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个人与班级休戚与共。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同创造的群体文化,寄托着他们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他们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会激发成员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这种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又会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清醒地意识到“这是我的班级,我是这个班级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