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雏形
寒假趣事
寒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带我去李阿姨家做客,同去的还有妈妈其他两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一个叫硕斌,一个叫晨晨。大人们说话,我们几个孩子就在一旁玩手机。(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语言简洁)
忽然,李阿姨笑着说:“来,小伙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看看你们谁有最强大脑?”我们就把手机放下了。(写事件起因,过渡略显生硬。)
阿姨说了一个谜面:“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猜一个字哦!”说完,阿姨很期待地望着我们。我们暗暗想,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暗暗想”,表述不当)“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谜底猜一个字?这是什么?他们两个人也眉头紧皱,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写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对文中三个少年缺少个性化描写,人物特征不鲜明。)
李阿姨笑了,提醒说:“你们可要用心思考啊,其实谜底很简单。我再提醒一下,‘恒磊有,晨晨无’。”旁边的硕斌急忙问:“阿姨,我呢?我有没有?”李阿姨笑着说:“差点忘了,硕斌也有呢!”(“阿姨”的语言描写很成功,既推动情节发展,又使事件的“趣味”渐浓。)
“是……‘口’”晨晨紧张地说出答案。(“紧张”词意太重)我们都愣了。齐刷刷等着阿姨公布谜底。阿姨却笑而不语,仿佛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原来是这样啊!(此处缺少必要的说明)我们三个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阿姨说:“像這样的谜语啊,谁都能制作。谜面越有迷惑性,猜谜的人才越觉得有趣。你们也可以模仿着出几个谜面呀!”(由猜谜语而制作谜语,事情越来越有趣,紧扣题目“寒假趣事”。)
这游戏越来越有趣了,我们跃跃欲试。可是老半天过去了,谁也想不出一个。后来硕斌从李阿姨的书房拿来一本书,翻着找,(此处如果能把陈述性语言改为生动的描写,文字会更生动形象)还别说,他马上说出来一个谜语:“君子有,小人无。强者有,弱者无。”我一看他手里的书,居然是一本《孙子兵法》!(出得巧妙,且符合书的内容。)
我后来也想到一个:“凳子有,桌子无;盒子有,箱子无!”这即景生情的谜语把几位阿姨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谜面出得有趣!整个猜谜经过趣味横生。)
这个猜谜游戏真有趣!(结尾点题,呼应题目。但立意不深,作文主旨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点评
这篇作文围绕题目“寒假趣事”中的“趣”字,写了在李阿姨的引导下猜谜语、制作谜语的经过。事件以猜谜语开始,以大家制作谜语掀起“趣事”高潮,在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结束。选材新颖别致,叙述上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条理展开,人物有主有次,结构层次分明。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作文中出现的多个人物,缺少个性化的描写。对于猜谜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缺少必要的补充说明。结尾点题,呼应题目,结构意识很强,但议论不足,导致立意肤浅,缺少对生活的启发意义。
升格作文
寒假趣事
◎马恒磊
寒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带我去李阿姨家做客,同去的还有妈妈的其他两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一个叫硕斌,皮肤黑黑的,一双眼睛特别亮;一个叫晨晨,跟我一样戴副眼镜,说话声音低低的。(外貌描写,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特征。)
大人们说话,我们三个各自低头玩手机。李阿姨大概看我们玩得太久了,提议说:“来,小伙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看看你们谁是最强大脑!”我立刻来了兴致,晨晨也瞪大了眼睛一脸期待,硕斌恋恋不舍地把手机放在了桌子上。(神态描写,观察细致。)
李阿姨说了一个谜面:“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猜一个字哦!”李阿姨说完,期待地望着我们。我暗暗想,这是什么意思?“听者、智者、高者”这些人有什么相同点?好像没有啥必然联系呀!(由“我”的心理描写,写出猜谜思路)再看他们两个,晨晨眼睛瞪得更大了,硕斌一脸茫然。(呼应前文,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一设悬念。)
李阿姨笑了,提醒说:“你们可要用心思考啊,其实谜底很简单。我再提醒一下,‘恒磊有,晨晨无’。”啊?我跟晨晨面面相觑,互相打量,愣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用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二设悬念)。旁边的硕斌急忙问:“阿姨,我呢?我有没有?”李阿姨笑着说:“差点忘了,硕斌也有呢!”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单独成段,营造“冥思苦想”的气氛。)
“是……‘口’?”晨晨试探性说出答案。我们更是一愣,齐刷刷望着李阿姨。她却笑而不语,仿佛让我们自己想想看。我仔细一想,嗨,可不就是个“口”字!“听”“智”“高”三个字都含有“口”字部,“看”“愚”“矮”三个字就没有“口”;我的名字里有个“磊”字,硕斌的名字里有个“硕”字!原来是这么个“有”和“无”啊!(解说猜谜思路,揭开谜题)我们三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阿姨说:“像这样的谜语啊,谁都能制作。谜面越有迷惑性,猜得才越有趣。你们也可以模仿着出几个谜语呀。”
这游戏越来越有趣了,我们跃跃欲试。可一时之间,我们还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字来出这个谜语,硕斌急中生智,从书房拿来一本书,捧在手里一页一页翻着找,忽然他一拍巴掌:“有了!君子有,小人无。强者有,弱者无。”(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如在眼前)我夺过他手里的书一看,居然是一本《孙子兵法》!
我也不甘示弱,但越急越说不出。忽然,李阿姨家客厅的桌凳给了我灵感:“凳子有,桌子无;盒子有,箱子无!”这即景生情的谜语把几位阿姨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晨晨冲着我竖起大拇指。(不忘次要人物刻画,兼顾整体。)
这次猜谜经历让我久久难忘,我第一次发现我们的语言文字竟然如此有趣!那天李阿姨夸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都是“最强大脑”,但我知道,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才有真正的最强大脑。(由游戏之趣而发现文字之趣,水到渠成,呼吁大家多读书,立意深刻。)
忘了说,李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是我市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补充一笔,看似画蛇添足,实则巧妙含蓄。)
点评
升格文保持了原文的优点,进一步突出了题目中的“趣”字,且叙事更加有条理,吸引读者的兴趣。在叙述过程中,适当增加了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可见,如“我”的善于观察思考,硕斌的外向机灵,晨晨的谨慎内敛,也让整个猜谜过程更加有趣味。结尾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点题,结合生活实际,呼吁大家多读书,立意积极向上。结尾补充一笔,揭开整篇作文最大的悬念,让一个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升格小结
一篇优秀的中考叙事类作文,最关键的是整体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一般来说,将关键处写具体是记叙类作文吸引读者的基础,要想让作文更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1.解剖充实法。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出来。2.补插充实法。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进行充实。3.细节充实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物有关的细枝末节,以收到具体感人的效果。
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同学们在中考考场上抓住以上几点,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记叙文了。
寒假趣事
寒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带我去李阿姨家做客,同去的还有妈妈其他两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一个叫硕斌,一个叫晨晨。大人们说话,我们几个孩子就在一旁玩手机。(开头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语言简洁)
忽然,李阿姨笑着说:“来,小伙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看看你们谁有最强大脑?”我们就把手机放下了。(写事件起因,过渡略显生硬。)
阿姨说了一个谜面:“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猜一个字哦!”说完,阿姨很期待地望着我们。我们暗暗想,这是什么意思?(“我们暗暗想”,表述不当)“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谜底猜一个字?这是什么?他们两个人也眉头紧皱,屋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写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对文中三个少年缺少个性化描写,人物特征不鲜明。)
李阿姨笑了,提醒说:“你们可要用心思考啊,其实谜底很简单。我再提醒一下,‘恒磊有,晨晨无’。”旁边的硕斌急忙问:“阿姨,我呢?我有没有?”李阿姨笑着说:“差点忘了,硕斌也有呢!”(“阿姨”的语言描写很成功,既推动情节发展,又使事件的“趣味”渐浓。)
“是……‘口’”晨晨紧张地说出答案。(“紧张”词意太重)我们都愣了。齐刷刷等着阿姨公布谜底。阿姨却笑而不语,仿佛让我们自己想想看!原来是这样啊!(此处缺少必要的说明)我们三个也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阿姨说:“像這样的谜语啊,谁都能制作。谜面越有迷惑性,猜谜的人才越觉得有趣。你们也可以模仿着出几个谜面呀!”(由猜谜语而制作谜语,事情越来越有趣,紧扣题目“寒假趣事”。)
这游戏越来越有趣了,我们跃跃欲试。可是老半天过去了,谁也想不出一个。后来硕斌从李阿姨的书房拿来一本书,翻着找,(此处如果能把陈述性语言改为生动的描写,文字会更生动形象)还别说,他马上说出来一个谜语:“君子有,小人无。强者有,弱者无。”我一看他手里的书,居然是一本《孙子兵法》!(出得巧妙,且符合书的内容。)
我后来也想到一个:“凳子有,桌子无;盒子有,箱子无!”这即景生情的谜语把几位阿姨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谜面出得有趣!整个猜谜经过趣味横生。)
这个猜谜游戏真有趣!(结尾点题,呼应题目。但立意不深,作文主旨还可以进一步深化。)
点评
这篇作文围绕题目“寒假趣事”中的“趣”字,写了在李阿姨的引导下猜谜语、制作谜语的经过。事件以猜谜语开始,以大家制作谜语掀起“趣事”高潮,在一种快乐轻松的氛围中结束。选材新颖别致,叙述上围绕记叙文的六要素有条理展开,人物有主有次,结构层次分明。但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作文中出现的多个人物,缺少个性化的描写。对于猜谜过程中“我”的心理变化,缺少必要的补充说明。结尾点题,呼应题目,结构意识很强,但议论不足,导致立意肤浅,缺少对生活的启发意义。
升格作文
寒假趣事
◎马恒磊
寒假里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妈妈带我去李阿姨家做客,同去的还有妈妈的其他两位朋友,他们的孩子和我年龄相仿,一个叫硕斌,皮肤黑黑的,一双眼睛特别亮;一个叫晨晨,跟我一样戴副眼镜,说话声音低低的。(外貌描写,寥寥几笔勾勒出人物特征。)
大人们说话,我们三个各自低头玩手机。李阿姨大概看我们玩得太久了,提议说:“来,小伙子们,我们来猜个谜语怎么样?看看你们谁是最强大脑!”我立刻来了兴致,晨晨也瞪大了眼睛一脸期待,硕斌恋恋不舍地把手机放在了桌子上。(神态描写,观察细致。)
李阿姨说了一个谜面:“听者有,看者无;智者有,愚者无;高者有,矮者无。猜一个字哦!”李阿姨说完,期待地望着我们。我暗暗想,这是什么意思?“听者、智者、高者”这些人有什么相同点?好像没有啥必然联系呀!(由“我”的心理描写,写出猜谜思路)再看他们两个,晨晨眼睛瞪得更大了,硕斌一脸茫然。(呼应前文,人物形象越来越鲜明。一设悬念。)
李阿姨笑了,提醒说:“你们可要用心思考啊,其实谜底很简单。我再提醒一下,‘恒磊有,晨晨无’。”啊?我跟晨晨面面相觑,互相打量,愣是看不出什么所以然(用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心理。二设悬念)。旁边的硕斌急忙问:“阿姨,我呢?我有没有?”李阿姨笑着说:“差点忘了,硕斌也有呢!”
屋子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单独成段,营造“冥思苦想”的气氛。)
“是……‘口’?”晨晨试探性说出答案。我们更是一愣,齐刷刷望着李阿姨。她却笑而不语,仿佛让我们自己想想看。我仔细一想,嗨,可不就是个“口”字!“听”“智”“高”三个字都含有“口”字部,“看”“愚”“矮”三个字就没有“口”;我的名字里有个“磊”字,硕斌的名字里有个“硕”字!原来是这么个“有”和“无”啊!(解说猜谜思路,揭开谜题)我们三个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阿姨说:“像这样的谜语啊,谁都能制作。谜面越有迷惑性,猜得才越有趣。你们也可以模仿着出几个谜语呀。”
这游戏越来越有趣了,我们跃跃欲试。可一时之间,我们还真想不出什么合适的字来出这个谜语,硕斌急中生智,从书房拿来一本书,捧在手里一页一页翻着找,忽然他一拍巴掌:“有了!君子有,小人无。强者有,弱者无。”(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使人物如在眼前)我夺过他手里的书一看,居然是一本《孙子兵法》!
我也不甘示弱,但越急越说不出。忽然,李阿姨家客厅的桌凳给了我灵感:“凳子有,桌子无;盒子有,箱子无!”这即景生情的谜语把几位阿姨也乐得哈哈大笑起来。晨晨冲着我竖起大拇指。(不忘次要人物刻画,兼顾整体。)
这次猜谜经历让我久久难忘,我第一次发现我们的语言文字竟然如此有趣!那天李阿姨夸我们每个人都很聪明,都是“最强大脑”,但我知道,爱读书爱学习的人才有真正的最强大脑。(由游戏之趣而发现文字之趣,水到渠成,呼吁大家多读书,立意深刻。)
忘了说,李阿姨是妈妈的好朋友,是我市一中的一名语文老师。(补充一笔,看似画蛇添足,实则巧妙含蓄。)
点评
升格文保持了原文的优点,进一步突出了题目中的“趣”字,且叙事更加有条理,吸引读者的兴趣。在叙述过程中,适当增加了对人物的外貌、心理、动作和神态描写,使人物形象鲜明可见,如“我”的善于观察思考,硕斌的外向机灵,晨晨的谨慎内敛,也让整个猜谜过程更加有趣味。结尾在叙述的基础上议论点题,结合生活实际,呼吁大家多读书,立意积极向上。结尾补充一笔,揭开整篇作文最大的悬念,让一个用心良苦的语文老师,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升格小结
一篇优秀的中考叙事类作文,最关键的是整体把握命题者的情感倾向,一般来说,将关键处写具体是记叙类作文吸引读者的基础,要想让作文更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1.解剖充实法。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出来。2.补插充实法。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进行充实。3.细节充实法。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物有关的细枝末节,以收到具体感人的效果。
内容具体形象,是记叙文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具体形象地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才能强烈地感染读者。同学们在中考考场上抓住以上几点,就能得心应手地写出内容具体、形象生动的记叙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