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师,您每次都催我交作文,您为什么不问我拖拉的原因,写作文时有什么困难呢?”这是多年前一个学生问我的话。至今想来,我仍觉羞愧难当。是啊,当初我为什么就忽视了学生的想法和需要了呢?
如今新课程改革可谓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并不新鲜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也是余音绕梁,经久不绝。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学生的需要实施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我的工作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我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他们的哪些需要应该引起我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需要
可以说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学生的需要。备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以外,还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调者,要平等、亲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偏爱优生,更不能歧视后进生。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在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导语激趣、创设情境、启发提问、诱趣思考等。当然提问不能一览无余,而要耐人寻味;不能洞若观火,而要柳暗花明;不能一马平川,而要曲径通幽。
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回来的是百万富翁于勒,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于勒回来后再给菲利普夫妇写信,他会怎样写?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我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冰心的《谈生命》时,可以让学生看优美的动画,听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朗读。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受到强烈刺激,想不感兴趣,怕也难!学习小说、戏剧时,可以把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加深他们对课文的了解。
学生还需要老师上课时活泼风趣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幽一默,课上得异彩纷呈,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上《香菱学诗》,可以向学生讲《红楼梦》,讲香菱的身世,可以给学生唱《叹香菱》的歌;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可以给学生讲作者传奇的一生;上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编创话剧。学生不喜欢老师整天板着个脸,或愁容满面。看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上课,学生能有心情学到多少东西呢?而学有所获应该是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最大要求。他们渴望拥有一个生动阳光的语文课堂,哪怕是一丝活泼的风也会让他们兴奋得双目放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把关注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候,学生不爱发言,是不是我们的鼓励还不够真诚,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是不是我们讲得太多,让他们成了默默无闻的听众和配角,扼杀了他们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把“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拒绝在心灵之外,学生也就失去了上课的热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多读,多思考,多体验,多讨论,多交流,多质疑,多研究,多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布置作业也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如学生普遍害怕作文,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生平多阅历,方能胸中有丘壑,缺少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呀!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在操场上春游的无奈,有的是双休日节假日被补课掠夺的悲哀。他们企盼的是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这些需要,都能靠语文教学吗?也许不能。但我们可以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做个有心人,布置的作文题也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面对面地进行批改和辅导也许比“一刀切”的效果要好得多。作文的评讲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同样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教师要给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增强自信的舞台。尤其是对那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要用放大镜找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做人的质量,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学生对语文教师的需要
教师和医生不一样,医生越老,临床经验越丰富,医术越高明,但教师不同,尤其是语文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语文教师的知识会逐渐老化,跟不上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有时学生掌握的新词汇比老师的还要多,一碗水和一桶水的概念不能充分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与时俱进,还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学生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满堂灌,不要成为孤芳自赏的宣讲者。他们反感越俎代庖式的不信任行为,渴望创造的种子顺利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知识渊博的教师令学生敬佩,学生从老师那里可以了解大千世界,这会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有仁爱之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呵护学生的需要和灵性,就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轻放。教师还必须有公正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还要有幽默的细胞,能时常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使他们在轻松学得知识的同时,也愉快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也许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社会对语文的评价不公,但我们仍要本着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语文,向学生的需要迈进。
因为,学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经营的事业就是达成学生的需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
如今新课程改革可谓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一句并不新鲜的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也是余音绕梁,经久不绝。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教育的核心内容。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按照学生的需要实施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也才是成功的教育。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常常思考的问题是:我的工作对学生意味着什么?我能给他们多少帮助?他们的哪些需要应该引起我的高度重视?
一、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需要
可以说整个语文教学过程都贯穿着学生的需要。备课的时候,教师除了要深钻教材以外,还要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遵循教育规律,进行相关教学环节的设计。课堂上,教师要转变自身角色,摆正自己的位置。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协调者,要平等、亲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能偏爱优生,更不能歧视后进生。教师要努力构建民主、和谐、绿色的语文生态课堂。在学习中,学生首先需要的是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提高学生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导语激趣、创设情境、启发提问、诱趣思考等。当然提问不能一览无余,而要耐人寻味;不能洞若观火,而要柳暗花明;不能一马平川,而要曲径通幽。
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可以让学生思考:假如回来的是百万富翁于勒,情节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假如于勒回来后再给菲利普夫妇写信,他会怎样写?也可借助多媒体手段丰富我们的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上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和冰心的《谈生命》时,可以让学生看优美的动画,听动人的音乐和精彩的朗读。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受到强烈刺激,想不感兴趣,怕也难!学习小说、戏剧时,可以把影视资料放给学生看,加深他们对课文的了解。
学生还需要老师上课时活泼风趣些,适当的时候还可以幽一默,课上得异彩纷呈,像磁石一样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上《香菱学诗》,可以向学生讲《红楼梦》,讲香菱的身世,可以给学生唱《叹香菱》的歌;上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可以给学生讲作者传奇的一生;上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可以指导学生排演课本剧,编创话剧。学生不喜欢老师整天板着个脸,或愁容满面。看着一张毫无生气的脸上课,学生能有心情学到多少东西呢?而学有所获应该是学生对语文课堂的最大要求。他们渴望拥有一个生动阳光的语文课堂,哪怕是一丝活泼的风也会让他们兴奋得双目放光。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但我们并不是每节课都能把关注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有时候,学生不爱发言,是不是我们的鼓励还不够真诚,不能点燃他们求知的欲望?是不是我们讲得太多,让他们成了默默无闻的听众和配角,扼杀了他们思考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主、合作、探究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把“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拒绝在心灵之外,学生也就失去了上课的热情。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需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多读,多思考,多体验,多讨论,多交流,多质疑,多研究,多感悟。这样,学生才能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布置作业也要急学生之所急,想学生之所想。如学生普遍害怕作文,作文时往往无话可说。生平多阅历,方能胸中有丘壑,缺少了生活的源头活水,学生再巧,也难为无米之炊呀!看看我们的学生,他们有的是在操场上春游的无奈,有的是双休日节假日被补课掠夺的悲哀。他们企盼的是走进生活,亲近大自然。这些需要,都能靠语文教学吗?也许不能。但我们可以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积累素材,做个有心人,布置的作文题也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同时,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也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因材施教,面对面地进行批改和辅导也许比“一刀切”的效果要好得多。作文的评讲也不能忽视学生的需要。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赞扬,写作水平一般的学生同样渴望得到大家的肯定,教师要给每位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提供增强自信的舞台。尤其是对那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教师要用放大镜找出他们作文中的优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提升学生做人的质量,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
二、学生对语文教师的需要
教师和医生不一样,医生越老,临床经验越丰富,医术越高明,但教师不同,尤其是语文教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进步,语文教师的知识会逐渐老化,跟不上时代和学生的需要,有时学生掌握的新词汇比老师的还要多,一碗水和一桶水的概念不能充分体现。因此语文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充电,与时俱进,还要有创新精神。时代呼唤创新精神,社会需要创新人才,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先有创新意识。学生希望老师上课不要满堂灌,不要成为孤芳自赏的宣讲者。他们反感越俎代庖式的不信任行为,渴望创造的种子顺利地发芽,生根,开花,结果。知识渊博的教师令学生敬佩,学生从老师那里可以了解大千世界,这会引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还必须有仁爱之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呵护学生的需要和灵性,就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轻放。教师还必须有公正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教师还要有幽默的细胞,能时常给予学生智慧的启迪,使他们在轻松学得知识的同时,也愉快地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也许学生对语文教师的要求很高,社会对语文的评价不公,但我们仍要本着为学生服务、对学生负责、以学生为本的原则教语文,向学生的需要迈进。
因为,学生的需要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经营的事业就是达成学生的需要!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走到学生的心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