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形成这一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便是“综合性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拓宽语文学习渠道,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指导学生大力开展“综合性学习”,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引教材资源,在文本重建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借助语言所提供的特殊语境,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接受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一是重组教材。现行语文教材都按知识体系编排,每册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零碎,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应在大语文观中审视和构建教材,使之更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或重组文章结构,或重组单元内容,或根据时代背景,或按学习主题,或按文体、按读写序列等,使教材之间联系紧密,便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了《海洋——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后,我们将与大海有关的文章《海底世界》《烟台的海》《美丽的南沙群岛》等重组在一起,让学生从大海的风景、物产、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了解大海,开展以“大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不光从这些课文中学到知识,还从课外书籍、网络中知道了更多的海洋奥秘,增强了学生热爱海洋,今后开发利用海洋的思想感情。
二是以点带面。四年级《生命的壮歌》《天鹅的故事》等课文是表达动物之间真挚情感的文章。课文学完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探究动物的秘密,尝试撰写表达动物情感的研究性小文章。阅读作家沈石溪的作品,听作家讲座,开展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生在对同一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而且能从更大的学习空间多角度地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从而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是巧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即利用教材中的名著片段赏析,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美,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阅读是一种爱好,是一种美的享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不仅可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如课文《三打白骨精》,它根据《西游记》的相关章节改编而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它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教学这样一篇有趣的神话片断,教师可设计以下一系列的综合性练习:
1.读。阅读施耐庵名著《西游记》中感兴趣的章节,并查找一些有关《西游记》的评点文章。
2.看。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再将它与读过的小说片段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个?
3.讲。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西游记》小故事,在“你说我说西游记”班会上绘声绘色地讲,看谁讲得精彩、生动。
4.画。你喜欢画画吗?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将喜欢的片段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在班上展览。
5.比。在读原著、讲故事的基础上,比较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你更喜欢谁?说说理由。
6.演。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合作编排课本剧,自主安排导演、演员,设计人物语言和具体动作、神态,活动课上表演给大家看。
7.写。学习课文以对话和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写人物描写片段。
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六年中,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相关的课文还有《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教师均可巧妙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品读《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等。教师要围绕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语文性这一特点,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既要敢于尝试,大胆放手,在阅读中相机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又要充分预计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操作难度,由扶到放,适度而及时地给学生以指导。
二、引生活资源,在传统节日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如各种课外读物、广播电视节目、电子音像资料、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社区资源等。确实,“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们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儿童书”,而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实践,开展语文活动,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一年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中秋等等,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都可以成为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收集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再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我们都可以分年级段开展相关的了解节日来历、吟诵节日诗词、编风俗小报、体验民俗(包饺子、粽子)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社会,锻炼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三、引自然资源,在社会实践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有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有春游后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我们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通过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生活热点,开展专题学习。如给家乡环保提建议,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专题: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研究、生态平衡问题研究、资源污染和利用问题研究、环保问题引发的自然灾难研究等。结合以上专题,学生需要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了解我国环保现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环保现状;通过小组合作畅谈自己对当地环保的认识、喜忧,通过写建议书或口头的简易方式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以上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亲历亲为,其成效绝非一堂语文阅读课所及,也绝非一席保护环境、爱护人类家园的道德说教所能实
四、引校园文化资源,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契机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可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方阵地,结合每周学习的内容,推出各班语文学习的亮点,每周一查一评比,并交流经验,可利用“校报”和“广播站”共享收获的喜悦。如结合学校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大奖赛、小报评比等,结合六一节进行课本剧表演、书法竞赛、朗读竞赛,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认真把握语文学习的每一寸天地,让生活的空间充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气息。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尽情释放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活力,语文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似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教师们具有“耐心”与“舍得”的精神,即一要会耐心地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耐心地学会等待,不能一蹴而就;二是要舍得花时间,有时候单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能需要的时间短,而综合研究的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几个月才能有一定的结果,教师要会适当安排好各个时间段,既可分年级也可分层次完成,也可利用暑期分阶段相机完成。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课堂,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很广,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打开源头活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多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学生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一、引教材资源,在文本重建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课堂是实施语文教育、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是实现语文课程目标的最基本和最便利的资源。教师要紧紧依托教材,充分利用好课堂这块阵地,把生活中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料与教材相结合,拓宽课堂教学的空间,建立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开展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真正地行动起来。
以阅读教学为例。阅读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而且是为了更好地借助语言所提供的特殊语境,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培养学生理解能力,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接受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所以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应是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一是重组教材。现行语文教材都按知识体系编排,每册教材的内容相对较为零碎,很难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建立知识内在联系,因此我们应在大语文观中审视和构建教材,使之更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或重组文章结构,或重组单元内容,或根据时代背景,或按学习主题,或按文体、按读写序列等,使教材之间联系紧密,便于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在学习了《海洋——人类二十一世纪的希望》后,我们将与大海有关的文章《海底世界》《烟台的海》《美丽的南沙群岛》等重组在一起,让学生从大海的风景、物产、开发利用等方面全面了解大海,开展以“大海”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学生不光从这些课文中学到知识,还从课外书籍、网络中知道了更多的海洋奥秘,增强了学生热爱海洋,今后开发利用海洋的思想感情。
二是以点带面。四年级《生命的壮歌》《天鹅的故事》等课文是表达动物之间真挚情感的文章。课文学完后,我们引导学生阅读有关动物的文章,探究动物的秘密,尝试撰写表达动物情感的研究性小文章。阅读作家沈石溪的作品,听作家讲座,开展动物趣味交流会,编一编人和动物的童话故事,孩子们兴趣盎然。学生在对同一主题的探究性学习中,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而且能从更大的学习空间多角度地获取信息,获得审美体验和情感熏陶,从而得到了听说读写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训练。
三是巧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即利用教材中的名著片段赏析,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美,感受语言的魅力,让学生从内心体验到阅读是一种爱好,是一种美的享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不仅可获得各种知识,还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如课文《三打白骨精》,它根据《西游记》的相关章节改编而成。《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长篇神话小说,它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塑造了神猴孙悟空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教学这样一篇有趣的神话片断,教师可设计以下一系列的综合性练习:
1.读。阅读施耐庵名著《西游记》中感兴趣的章节,并查找一些有关《西游记》的评点文章。
2.看。看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再将它与读过的小说片段作比较,你更喜欢哪个?
3.讲。选一个你最喜欢的《西游记》小故事,在“你说我说西游记”班会上绘声绘色地讲,看谁讲得精彩、生动。
4.画。你喜欢画画吗?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上,将喜欢的片段画成连环画并配上文字说明在班上展览。
5.比。在读原著、讲故事的基础上,比较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他们各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你更喜欢谁?说说理由。
6.演。和几个要好的同学合作编排课本剧,自主安排导演、演员,设计人物语言和具体动作、神态,活动课上表演给大家看。
7.写。学习课文以对话和动作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写人物描写片段。
在整个小学语文学习的六年中,与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相关的课文还有《三顾茅庐》《林冲棒打洪教头》等课文,教师均可巧妙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向课外拓展品读《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等。教师要围绕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尤其是语文性这一特点,抓住难点,突出重点,既要敢于尝试,大胆放手,在阅读中相机开展各种形式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作用,又要充分预计综合性学习中的实践操作难度,由扶到放,适度而及时地给学生以指导。
二、引生活资源,在传统节日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教科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但不是教学内容的全部。现实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的语文教育资源,如各种课外读物、广播电视节目、电子音像资料、现代化的网络信息资源、社区资源等。确实,“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它们都可以经过筛选作为教学内容。教师不能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儿童书”,而要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实践,开展语文活动,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把语文学习引向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与实践融入语文学习,教师要转变语文课程观,要拓宽语文课程的视野,培养识别语文课程资源的敏锐眼力,培养开发语文学习资源的能力,特别是要调动学生留意并关注身边可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来组织加工、优化整合,使之成为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一年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中秋等等,每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都可以成为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春节前夕,有心的老师结合这一传统节日,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式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为:(1)讲1-2个有关“年”的故事;(2)收集3-5副你最喜欢的春联,并背一背;(3)有书法爱好的同学参与社区“写春联送春联”活动;(4)感受年文化,写写春节见闻等。再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我们都可以分年级段开展相关的了解节日来历、吟诵节日诗词、编风俗小报、体验民俗(包饺子、粽子)等相关活动,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感悟社会,锻炼听说读写以及收集信息、整理资料等能力。
三、引自然资源,在社会实践中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
大自然是语文取之不尽的源泉,丰富得无与伦比的大自然,不仅给我们赏心悦目的风景,更蕴藏着供我们使用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如今年的春游主题就来源于课题组老师的设想——《诗话镇江,走进南郊》,很富诗意和家乡情结,活动以中央电视台“科学探索”栏目近期热播的五集纪录片《诗话镇江》的收看拉开帷幕,有收看电视剧,了解家乡镇江;有收集资料,制作读书卡;有春游南郊,寻访古迹,带着学生去亲近,去体会;有春游后的摄影书画、主题征文的评比,赞美家乡,抒发情怀。我们教师要善待这份资源,积极引导学生走进自然,在自然中摄取语文素养。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意识,也积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同时,通过这些语文综合性学习实践,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生活热点,开展专题学习。如给家乡环保提建议,就可以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专题: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研究、生态平衡问题研究、资源污染和利用问题研究、环保问题引发的自然灾难研究等。结合以上专题,学生需要通过看电视、上网、读报了解我国环保现状;可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了解当地环保现状;通过小组合作畅谈自己对当地环保的认识、喜忧,通过写建议书或口头的简易方式提出自己对环保问题的解决办法。在以上一系列的研究过程中,学生亲历亲为,其成效绝非一堂语文阅读课所及,也绝非一席保护环境、爱护人类家园的道德说教所能实
四、引校园文化资源,抓住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和契机来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
我们可充分利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作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一方阵地,结合每周学习的内容,推出各班语文学习的亮点,每周一查一评比,并交流经验,可利用“校报”和“广播站”共享收获的喜悦。如结合学校的安全教育进行安全知识大奖赛、小报评比等,结合六一节进行课本剧表演、书法竞赛、朗读竞赛,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认真把握语文学习的每一寸天地,让生活的空间充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气息。丰富多彩的专题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也使学生尽情释放语文学习的热情与活力,语文能力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了锻炼,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也将得到显著提高。
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似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还要教师们具有“耐心”与“舍得”的精神,即一要会耐心地指导学生活动的过程,耐心地学会等待,不能一蹴而就;二是要舍得花时间,有时候单一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可能需要的时间短,而综合研究的专题性语文综合性学习花费的时间可能要几个月才能有一定的结果,教师要会适当安排好各个时间段,既可分年级也可分层次完成,也可利用暑期分阶段相机完成。
学生学习语文的主渠道是课堂,我们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同时,学习语文的渠道很多很广,只有为学生提供了宽松开放的大语文教学环境,创设了自主发展的广阔空间,引导学生打开源头活水,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多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养成多方面积累、多渠道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文化营养,充实自己,学生就一定能提高语文水平,增强语文能力。
作者简介:江苏省镇江市江滨实验小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