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曾经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稻谷香”的传世经典,演绎了古往今来作为国家粮食主产区的荣耀;这里也曾是令人瞩目的“三农”矛盾凸显地,“农村真穷,农民真苦,农业真危险”的醒世名言从这里传向全国……2008年5月,湖北省委、省政府围绕全省最大的淡水湖泊洪湖,设立仙洪新农村试验区(范围包括洪湖周边的仙桃市、洪湖市、监利县所属14个乡镇、407个村),着力破解新农村建设面临的“旧账”与“新忧”。三年来,试验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实现跨越式发展,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下面仅以仙桃市试验区中的乡镇和村为例进行报道。
“四型”示范区正在形成
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农业一镇一品、板块推进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基本形成21万亩优质水稻板块、18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20万口网箱养鳝,500万只养鸡小区的发展规模,“七镇一园”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张沟的鳝、郭河的鸡、沔城的菜、陈场的鸭、沙湖的莲、杨林尾的鳖等一镇一品发展格局,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张沟镇着力打造百里养鳝经济圈,成为全国养鳝第一镇。杨林尾镇发展鱼鳖套养3万亩,成为全国养鳖第一镇。
农民抱团竞争、合作共赢的组织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发展各类专合组织47个,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局面。杨林尾富喻水产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虾稻连作,已拥有合作社成员820人。郭河强龙水产专业合作社网络名特水产养殖户700多家,日销黄鳝20吨以上。沙湖镇永昌渔业专业合作社为渔民提供一条龙服务,群众称之为“渔民的贴心社、致富的联合体”。
农业龙头牵引、加工增值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基本形成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粮食产业有天粮集团、恒泰米业、楚凤米业等,水产业有通威集团、外婆家等,畜禽业有绿康公司和博泰公司等,油料加工有健仙公司、博胜公司、同发公司等。食品产业园集聚了台湾旺旺、福建亲亲、香港真巧、福建海新等1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155亿元。
农业体系完善、全程监控的标准化生产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建成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3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4.4万亩,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0个、绿色食品认证12个。依托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优势,试验区培育了“外婆家”醉鱼、“仙桃”香米、“绿源”蛋品等10多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乡风文明的示范区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三改一建”(改厕、改厨、改圈、建沼气池)、“三清一绿”(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绿化美化)、“两集中”(垃圾集中、墓地集中)的“后院革命”,使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杨林尾镇白沙公路沿线11个村实现“灰瓦、白墙、黑脊、灰角线、铝合金窗户、防盗门”,郭河镇仙监公路沿线村庄实现“白墙、红柱、青瓦、雕花窗、垛屋脊、仿砖提脚、葫芦栏杆、穿透枋”,整体形象大幅提升。一些返乡农民感慨:“新家难辨愣路口,村道换颜不识庄。”
文明新风蔚然成风。近年来,试验区共修复改造镇影剧院6个,建设农家书屋149家,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115户,农村文化阵地3年的建设量超过过去10年建设总量。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农村“生病求神灵,建房看风水,喝酒惹事非,打牌到天亮”的现象销声匿迹,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推进。
新型农民日益增多。目前试验区共建成先锋、印湾等10多个农业科技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技培训6万多人次,基本形成“一村一批带头人,一户一个明白人”的农业人才新格局。同时,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试验区信访总量每年以40%的比例大幅下降。
为新农村建设趟出新路
强有力的领导落实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次全会,一个阶段一个主题,工作落实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工作推进上,从规划到建设、从生产发展到村庄整治、从试点到推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整个试验区的建设有条不紊地展开,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树立了样板。
坚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关键举措,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建设新农村,产业是支撑。目前仙桃市试验区“七镇一园”都依托各自特色产业支撑,使试验区群众迈上致富道路。张沟镇先锋村依托网箱养鳝产业,全村楼房率超过96%,近两年新增小轿车40多辆。
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来抓,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试验区建设中,始终从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抓起,通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看到试验区建设的变化,实实在在感受到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实惠,从而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拥护,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使用,有效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试验区建设改变过去“九龙治水、分散投入”的做法,整合各部门、各渠道的涉农专项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实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融资、企业经营、依规定价、计量收费,形成良性循环。农村公路管理,每个镇都成立养护站,采取省里拿一点、市级配套一点、镇村出一点的办法,使每条路有人管、有人养。农村垃圾、墓园实行“两集中”,成为一种制度模式在全市推广。
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为试验区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试验区处处形成“党员身份亮出来、新农村建设出来,党的先进性发挥出来”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局面。民议、民决、民筹、民建、民管的“五民工作法”,在试验区通组连户公路建设中,因其“讲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
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试验区建设
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使试验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下一阶段,将按照“5~7年有大变化”的目标要求,高点谋划,不断扩大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重点抓好张沟镇百里养鳝经济圈、杨林尾镇“零农残”蔬菜基地、沔城镇大棚蔬菜基地、陈场镇百万只肉鸭养殖小区等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形成每个特色产业都有1个或多个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撑和带动的格局。
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整合土地、环保、农业、电力、血防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整治、水利血防、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仙张公路改道升级工程和彭杨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形成大路网、大循环、大物流的格局。
以工业小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以工业小区扩张带动城镇扩张,以工业小区设施完善带动城镇功能完善,以工业小区实力提升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陈场化工产业园、彭场无纺布产业园、沙湖农产品加工园等特色工业小区建设,力争今年工业产值达到340亿元以上,工商税收达到4.5亿元以上。继续加强仙桃食品产业园建设,努力把食品产业园建设成全省产业集聚示范园和中部地区品牌食品企业聚集区,形成百亿元产业板块。
以农村新型社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13665”城乡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着力强化城区的龙头带动功能、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农村社区的基础支撑功能,加快形成城乡互动互促、一体发展的格局。加快南城新区开发建设,力争“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大见成效”。加快推进汉宜铁路仙桃客运站、长荆铁路仙桃货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要素集聚功能和发展承载能力。重点建设3个镇级市(彭场、张沟、毛嘴)、6个重点镇、6个特色镇。加快18个社区建设,力争年底见形象、出成果。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电影放映等五大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推进镇级农民体育项目基地、村级综合运动场建设。加快建设和改造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以市镇村集中换届为契机,切实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特别是要从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休老干部、致富带头人当中选任村干部,充实基层组织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督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兴办经济实体、部门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型”示范区正在形成
现代农业的示范区
农业一镇一品、板块推进的规模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基本形成21万亩优质水稻板块、18万亩优质油菜基地、120万口网箱养鳝,500万只养鸡小区的发展规模,“七镇一园”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张沟的鳝、郭河的鸡、沔城的菜、陈场的鸭、沙湖的莲、杨林尾的鳖等一镇一品发展格局,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张沟镇着力打造百里养鳝经济圈,成为全国养鳝第一镇。杨林尾镇发展鱼鳖套养3万亩,成为全国养鳖第一镇。
农民抱团竞争、合作共赢的组织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发展各类专合组织47个,形成了“建一个组织,兴一个产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的局面。杨林尾富喻水产经济合作社大力发展虾稻连作,已拥有合作社成员820人。郭河强龙水产专业合作社网络名特水产养殖户700多家,日销黄鳝20吨以上。沙湖镇永昌渔业专业合作社为渔民提供一条龙服务,群众称之为“渔民的贴心社、致富的联合体”。
农业龙头牵引、加工增值的产业化发展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基本形成每个主导产业都有一个或几个龙头企业带动的格局。粮食产业有天粮集团、恒泰米业、楚凤米业等,水产业有通威集团、外婆家等,畜禽业有绿康公司和博泰公司等,油料加工有健仙公司、博胜公司、同发公司等。食品产业园集聚了台湾旺旺、福建亲亲、香港真巧、福建海新等1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带动全市农产品加工产值155亿元。
农业体系完善、全程监控的标准化生产格局正在形成。目前,试验区共建成水稻和油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3万亩、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4.4万亩,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13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60个、绿色食品认证12个。依托标准化生产和绿色食品优势,试验区培育了“外婆家”醉鱼、“仙桃”香米、“绿源”蛋品等10多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乡风文明的示范区
人居环境焕然一新。“三改一建”(改厕、改厨、改圈、建沼气池)、“三清一绿”(清洁家园、清洁村庄、清洁河道、绿化美化)、“两集中”(垃圾集中、墓地集中)的“后院革命”,使人居环境焕然一新。杨林尾镇白沙公路沿线11个村实现“灰瓦、白墙、黑脊、灰角线、铝合金窗户、防盗门”,郭河镇仙监公路沿线村庄实现“白墙、红柱、青瓦、雕花窗、垛屋脊、仿砖提脚、葫芦栏杆、穿透枋”,整体形象大幅提升。一些返乡农民感慨:“新家难辨愣路口,村道换颜不识庄。”
文明新风蔚然成风。近年来,试验区共修复改造镇影剧院6个,建设农家书屋149家,发展农村文化中心户115户,农村文化阵地3年的建设量超过过去10年建设总量。在先进文化的熏陶下,农村“生病求神灵,建房看风水,喝酒惹事非,打牌到天亮”的现象销声匿迹,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读书看报、娱乐健身的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正在推进。
新型农民日益增多。目前试验区共建成先锋、印湾等10多个农业科技培训基地,每年开展农技培训6万多人次,基本形成“一村一批带头人,一户一个明白人”的农业人才新格局。同时,大力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群众法律观念和依法维权意识,试验区信访总量每年以40%的比例大幅下降。
为新农村建设趟出新路
强有力的领导落实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坚强保障。一月一调度,一月一次全会,一个阶段一个主题,工作落实的力度前所未有。在工作推进上,从规划到建设、从生产发展到村庄整治、从试点到推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环环相扣,使整个试验区的建设有条不紊地展开,这为下一阶段的工作树立了样板。
坚持把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作为关键举措,抓住了新农村建设的牛鼻子。建设新农村,产业是支撑。目前仙桃市试验区“七镇一园”都依托各自特色产业支撑,使试验区群众迈上致富道路。张沟镇先锋村依托网箱养鳝产业,全村楼房率超过96%,近两年新增小轿车40多辆。
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来抓,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在试验区建设中,始终从群众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抓起,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抓起,通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让广大群众实实在在看到试验区建设的变化,实实在在感受到试验区建设带来的实惠,从而赢得群众广泛赞誉和拥护,有效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项目整合、资金捆绑使用,有效放大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试验区建设改变过去“九龙治水、分散投入”的做法,整合各部门、各渠道的涉农专项资金,按照“性质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实现资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注重建立长效机制,为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管理探索了一条新路子。实行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市场融资、企业经营、依规定价、计量收费,形成良性循环。农村公路管理,每个镇都成立养护站,采取省里拿一点、市级配套一点、镇村出一点的办法,使每条路有人管、有人养。农村垃圾、墓园实行“两集中”,成为一种制度模式在全市推广。
注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工作,为试验区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试验区处处形成“党员身份亮出来、新农村建设出来,党的先进性发挥出来”和“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响应”的局面。民议、民决、民筹、民建、民管的“五民工作法”,在试验区通组连户公路建设中,因其“讲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特色鲜明,深受群众欢迎。
在更高的起点上推进试验区建设
三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使试验区建设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下一阶段,将按照“5~7年有大变化”的目标要求,高点谋划,不断扩大试验区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集中资金、集中项目,重点抓好张沟镇百里养鳝经济圈、杨林尾镇“零农残”蔬菜基地、沔城镇大棚蔬菜基地、陈场镇百万只肉鸭养殖小区等特色农业板块建设。健全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运行机制,推动农业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积极扶持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运作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力争形成每个特色产业都有1个或多个较大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撑和带动的格局。
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项目的争取力度,整合土地、环保、农业、电力、血防等部门项目资金,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重点抓好泽口灌区续建配套、中小河流整治、水利血防、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网络体系建设,重点抓好仙张公路改道升级工程和彭杨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建设,形成大路网、大循环、大物流的格局。
以工业小区建设为平台,加快推进镇域经济跨越发展。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以工业小区扩张带动城镇扩张,以工业小区设施完善带动城镇功能完善,以工业小区实力提升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加快陈场化工产业园、彭场无纺布产业园、沙湖农产品加工园等特色工业小区建设,力争今年工业产值达到340亿元以上,工商税收达到4.5亿元以上。继续加强仙桃食品产业园建设,努力把食品产业园建设成全省产业集聚示范园和中部地区品牌食品企业聚集区,形成百亿元产业板块。
以农村新型社区为抓手,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按照“13665”城乡整体空间规划布局,着力强化城区的龙头带动功能、城镇的集聚辐射功能和农村社区的基础支撑功能,加快形成城乡互动互促、一体发展的格局。加快南城新区开发建设,力争“一年全面启动,三年大见成效”。加快推进汉宜铁路仙桃客运站、长荆铁路仙桃货运专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要素集聚功能和发展承载能力。重点建设3个镇级市(彭场、张沟、毛嘴)、6个重点镇、6个特色镇。加快18个社区建设,力争年底见形象、出成果。
以改善民生为目的,加快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大力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文化中心户、农村电影放映等五大工程建设,继续做好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全面推进镇级农民体育项目基地、村级综合运动场建设。加快建设和改造镇卫生院、防保站和村卫生室,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范农村低保工作,努力实现应保尽保。
以党的建设为保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为载体,着力构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的长效机制。以市镇村集中换届为契机,切实把农村党组织书记选好配强。特别是要从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退休老干部、致富带头人当中选任村干部,充实基层组织力量。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民主治理机制。建立民事民议、民事民决、民事民办、民事民督的基层民主治理机制。进一步加快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采取盘活闲置资产、兴办经济实体、部门结对帮扶等多种途径,扶持农村集体经济加快发展,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