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左航(1979—),男,汉族,吉林长春人,本科,行政七级,研究方向:高校安全保卫。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师生人数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饱和状态。与此同时,中国社会形势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加上学校周边环境的日益复杂,这一切给大学生的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也给高校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鉴于此,本文对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借鉴意义。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网络;治安
一、前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从过去的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过渡,学生也从“象牙塔”内走出来,进入社会活动的中心,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是校园,他们通过打工、游玩等方式开始不断地接触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时间充裕,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上网,网络上多元化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显示出个性化和隐蔽化的倾向。上述情形的存在给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导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公共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使其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同时,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对学生也意义重大,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更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另外,古人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是学校科研以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1.学校方面的问题
一是近年来高校学生不断增加,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源十分有限,有的是宿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是管理人员短缺,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同学,结果很多学生在校外租房,在治安、交通、火灾等方面都存在隐患。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不规范,有的高校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如消防演习流于形式等,对于校园内的隐患没有进行及时的排查和整顿,一些旧的设施依然在运营中,带来安全隐患。三是学校管理手段僵化,有的高校在治安管理上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或者认为学生社会经验少,在出台一些治安管理规定时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没有学生的参与,治安保卫工作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四是高校的教育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对一些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容易诱发安全问题。
2.学生本身的原因
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都是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迈入大学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所有时间基本都用来学习,社会阅历少、社会经验匮乏,对很多事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例如大学生宿舍,经常有一些自称为舍友的朋友或者老乡的来寻访,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防范心理,很容易被诈骗;有的大学生外出时轻信刚认识的陌生人,将自己的财物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给人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大多数的校园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3.社会环境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人员到我国高校进行访问、讲座、留学、科研合作的情况日益增多,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丰富了高校的办学经验,吸收了国外众多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境外势力是打着相关的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们国家和单位的秘密,特别是境外一些反动基金会借助名牌大学的声望在开展一些活动,而不少学生由于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另外,随着学校开放办学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中的各种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进出校园的人员、车辆身份识别困难极大,可以说清华大学与社会上所有公共场所一样,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意味着违法犯罪分子等社会不稳定人群进入学校的可能性变大,对校园内安全保卫工作是一大挑战。
三、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知晓安全教育工作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保障学校财产安全,最主要是保障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专心于学业和生活。为此,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网络安全方面都有个系统化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能力,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安全管理部门更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安全知识的自我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到安全工作实践中来,通过消防演练、医疗救护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利用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很多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些安全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高校安全部门可通过已发生的高校学生安全案件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从而刺激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注重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安全问题都和自己息息相关,这些案例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十分具体而生动,所以对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学校安全管理部门积极搜集相关的安全事例,并保持经常性、及时性、针对性、可预见性。还可以通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从而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3.加强网络安全能力教育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接触网络,但普遍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有的学生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时,不够谨慎,轻易相信别人,轻易约见网友,甚至答应选择偏僻的见面地点,一旦危险发生,根本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并用它们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创办网络安全主页,加强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不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举办“网络文明”讲座等活动,教给学生抵制反动信息和淫秽低俗网页的方法。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不仅仅是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殷杰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安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1).
[2]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3]肖战.新世纪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再思考[J].咸宁师专学报,2002(5).
[4]丁晓羚.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
作者简介:杨宁(1983—),女,山东潍坊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
关键词:安全意识;安全防范;网络;治安
一、前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从过去的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过渡,学生也从“象牙塔”内走出来,进入社会活动的中心,大学生的活动范围已经不仅仅是校园,他们通过打工、游玩等方式开始不断地接触社会。尤其是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发展给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学生时间充裕,喜欢接受新生事物,很多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来上网,网络上多元化的思想对他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日益显示出个性化和隐蔽化的倾向。上述情形的存在给当代大学生的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导致校园安全事故频发。
大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公共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内容,可以帮助大学生提高安全意识,使其在遇到安全问题时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同时,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对学生也意义重大,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安全问题不仅仅关乎个人的财产和生命安全,更关乎一个家庭的幸福。另外,古人云:“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是学校科研以及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二、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存在的问题1.学校方面的问题
一是近年来高校学生不断增加,学校的各种管理资源十分有限,有的是宿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有的是管理人员短缺,无法兼顾到每一位同学,结果很多学生在校外租房,在治安、交通、火灾等方面都存在隐患。二是学校管理制度不规范,有的高校没有制定严格的安全防范制度,如消防演习流于形式等,对于校园内的隐患没有进行及时的排查和整顿,一些旧的设施依然在运营中,带来安全隐患。三是学校管理手段僵化,有的高校在治安管理上将学生作为管理的对象,怕耽误学生的学习或者认为学生社会经验少,在出台一些治安管理规定时没有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没有学生的参与,治安保卫工作难以获得好的效果。四是高校的教育重技能轻思想政治教育,很多学生对一些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缺乏必要的认识和自我约束能力,从而容易诱发安全问题。
2.学生本身的原因
大学生安全意识与安全防范能力都是大学生安全问题的重要因素,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迈入大学之前都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的,尤其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所有时间基本都用来学习,社会阅历少、社会经验匮乏,对很多事情缺乏安全防范意识,结果成为被侵害的对象。例如大学生宿舍,经常有一些自称为舍友的朋友或者老乡的来寻访,遇到这种情况,很多学生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和防范心理,很容易被诈骗;有的大学生外出时轻信刚认识的陌生人,将自己的财物交给陌生人代为保管,给人以可乘之机。事实证明,大多数的校园安全事故都是由于学生缺乏安全意识造成的。
3.社会环境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外人员到我国高校进行访问、讲座、留学、科研合作的情况日益增多,一方面通过沟通交流丰富了高校的办学经验,吸收了国外众多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也不排除境外势力是打着相关的幌子,刺探、套取、收买我们国家和单位的秘密,特别是境外一些反动基金会借助名牌大学的声望在开展一些活动,而不少学生由于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使高校的国家安全工作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另外,随着学校开放办学和高校后勤社会化,学校中的各种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增多,进出校园的人员、车辆身份识别困难极大,可以说清华大学与社会上所有公共场所一样,任何人都可以进入,这意味着违法犯罪分子等社会不稳定人群进入学校的可能性变大,对校园内安全保卫工作是一大挑战。
三、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的对策建议1.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知晓安全教育工作最终目的不仅仅是保障学校财产安全,最主要是保障学生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只有在安全的环境下,学生才能专心于学业和生活。为此,在新生入学之初,学校就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新生安全教育,让大学生对防火、防盗、防诈骗以及网络安全方面都有个系统化的认知,同时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自护能力,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增强法律意识。当然,安全教育工作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安全管理部门更要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安全知识的自我教育活动。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到安全工作实践中来,通过消防演练、医疗救护等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2.利用安全事例进行安全警示教育
很多大学生缺乏安全防范意识,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这些安全事故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此对安全教育工作存在抵触心理。高校安全部门可通过已发生的高校学生安全案件为突破口,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警示教育,从而刺激学生的安全意识。学校安全管理部门在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时,要注重方法和手段,要让学生认识到每个安全问题都和自己息息相关,这些案例都是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十分具体而生动,所以对学生而言,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学校安全管理部门积极搜集相关的安全事例,并保持经常性、及时性、针对性、可预见性。还可以通过对安全规章制度考试、知识竞赛等形式,加深学生对安全规章制度的认识,从而逐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
3.加强网络安全能力教育
近年来,网络迅速发展,高校学生几乎人人接触网络,但普遍缺乏网络安全防范意识。有的学生在互联网上聊天交友时,不够谨慎,轻易相信别人,轻易约见网友,甚至答应选择偏僻的见面地点,一旦危险发生,根本得不到他人的帮助。学校安全管理部门要积极开展网上正面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学生正确使用互联网获取新知识、新技术、新信息,并用它们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提高学生网络安全防范意识。学校可以通过创办网络安全主页,加强学生的网络法律法规知识教育,不利用互联网实施犯罪活动。举办“网络文明”讲座等活动,教给学生抵制反动信息和淫秽低俗网页的方法。
总之,加强高校学生安全意识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迫切需要,这个任务任重而道远,不仅仅是高校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更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帮助。
参考文献:
[1]殷杰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教育安全问题的思考[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4(1).
[2]汪建云.多学科视角下的高校安全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04(9).
[3]肖战.新世纪高校安全教育与管理的再思考[J].咸宁师专学报,2002(5).
[4]丁晓羚.试论安全教育在高校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10).
作者简介:杨宁(1983—),女,山东潍坊人,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