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关注“近区”。学生在“近区”的天地里――心理近区、家庭近区、校内近区、校外近区等等,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近区;开发和利用;健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关注“近区”。“近区”,就是相对于小学生的身理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来说,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恰当、适时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就可缩小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进 “近区”,不仅指认知方面,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心理走向、价值取向等方面。引进近区所关注的是联系和引进与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距离较近的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认知而服务的。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和利用: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蠢蠢欲动”的心动资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研究“动物与环境”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他们在挖的过程中,发现在潮湿的泥土中能找到大量蚯蚓。然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置在干、湿两堆不同的泥土中间,通过观察蚯蚓爬动的方向,以及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分析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再以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想研究、探讨的问题罗列出来,研究课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独特的环境资源
因为我校前身是“浙光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由黄炎培、邵力子、沈肃文等名人创办的,学校的每幢教学楼都是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浙光”意为浙江的希望,光明的未来。我们的校风为“光明进取”,凭借这一独有的校史文化,传承“浙光”人文精神,使这一宝贵的历史资产产生新的教育价值,学校进行了对《浙光之声》校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铸人环境,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浙光中学”的历史,在学习传统革命精神的基础上,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今天我以‘浙光’为荣,明天‘浙光’以我为荣”的意识。为保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内容、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学校考察了钱清镇及钱清镇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查阅了相关方志,将钱清镇中心小学校史阵列室、方家桥敬老院、镇轻纺原料市场做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家庭资源
“高分低能”的现象曾经让我们的学子饱受歧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孩子的能力
高低应从小培养,为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家庭资源,如让学生在家里打扮小书房、与家长一同学习、收看国家大事……在此基础上,以校园读书节为契机,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像“我的小书房”、“书香家庭”、“学习档案袋制作”等,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通过教师、家长、孩子各方共同的努力,把以往被动的、不情愿的,甚至应付差事的读书行为,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快乐的读书行为,而且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以学增知,以学辅德,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社区资源
社区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区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因此,让学生真正在社区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如在进行《我的家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学生调查家乡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果单靠学生的力量直接与村领导接触,存在的现实困难是很大的,于是,教师提前与学校附近的村领导取得了联系,打好了招呼,这样学生在调查时便受到了热情接待,也收集到了很多资料:人均收入表、村文化娱乐照片、外商投资地域图等。通过这些资料,使学生了解了家乡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美好的背后往往还有美中不足的一面,他们在调查家乡时,发现家乡的小河河水浑浊,河面有很多漂浮物,还散发出了一阵阵腥臭味。而以前这里河水清澈,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接着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其次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交流调查结果。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近区”的天地里――心理近区、家庭近区、校内近区、校外近区等等,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而且丰富的“近区”教学资源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近区;开发和利用;健康成长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关注“近区”。“近区”,就是相对于小学生的身理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来说,认知和感受距离比较近的教学资源,教师如能在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状况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恰当、适时地引进“近区”进行教学,就可缩小学生与学习对象之间的差异,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引进 “近区”,不仅指认知方面,而且还包括情感态度、心理走向、价值取向等方面。引进近区所关注的是联系和引进与学生认知心理、情感距离较近的教学资源,为发展学生的学习和丰富学生的认知而服务的。我觉得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开发和利用:
一、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蠢蠢欲动”的心动资源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应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例如在研究“动物与环境”时,我们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到田野中去挖蚯蚓。他们在挖的过程中,发现在潮湿的泥土中能找到大量蚯蚓。然后组织学生把蚯蚓放置在干、湿两堆不同的泥土中间,通过观察蚯蚓爬动的方向,以及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分析出蚯蚓最适宜的生活环境。再以调查表的形式让学生将自己感兴趣,想研究、探讨的问题罗列出来,研究课题就这样产生了。
二、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独特的环境资源
因为我校前身是“浙光中学”,创办于1946年,是由黄炎培、邵力子、沈肃文等名人创办的,学校的每幢教学楼都是以他们的名字来命名的,“浙光”意为浙江的希望,光明的未来。我们的校风为“光明进取”,凭借这一独有的校史文化,传承“浙光”人文精神,使这一宝贵的历史资产产生新的教育价值,学校进行了对《浙光之声》校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浓厚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优化铸人环境,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浙光中学”的历史,在学习传统革命精神的基础上,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增强“今天我以‘浙光’为荣,明天‘浙光’以我为荣”的意识。为保证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有内容、有载体、有特色、有效果,学校考察了钱清镇及钱清镇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查阅了相关方志,将钱清镇中心小学校史阵列室、方家桥敬老院、镇轻纺原料市场做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基地。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家庭资源
“高分低能”的现象曾经让我们的学子饱受歧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所以孩子的能力
高低应从小培养,为此我们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触手可及的家庭资源,如让学生在家里打扮小书房、与家长一同学习、收看国家大事……在此基础上,以校园读书节为契机,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像“我的小书房”、“书香家庭”、“学习档案袋制作”等,以家庭实践活动为辅助,通过教师、家长、孩子各方共同的努力,把以往被动的、不情愿的,甚至应付差事的读书行为,变为主动的、自觉的、快乐的读书行为,而且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这样以学增知,以学辅德,既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又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四、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身边的社区资源
社区是个大舞台,更是一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活教材,它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现实,也为孩子们的活动贡献出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社区课程反映的是社会事物和社会现象,它本来就来源于社会。因此,让学生真正在社区中学习“社会”,才能提高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使课本的知识变得“活”起来,在社会中得到拓宽、发展、延伸。如在进行《我的家乡》这一综合实践活动时,需要学生调查家乡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内容,如果单靠学生的力量直接与村领导接触,存在的现实困难是很大的,于是,教师提前与学校附近的村领导取得了联系,打好了招呼,这样学生在调查时便受到了热情接待,也收集到了很多资料:人均收入表、村文化娱乐照片、外商投资地域图等。通过这些资料,使学生了解了家乡美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美好的背后往往还有美中不足的一面,他们在调查家乡时,发现家乡的小河河水浑浊,河面有很多漂浮物,还散发出了一阵阵腥臭味。而以前这里河水清澈,河里有许多小鱼小虾,针对这一现象,我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查清原因,提出治理对策。首先以小组为单位,各自拟出调查提纲。接着沿河进行观察、访问,并作好记录。其次对调查的资料进行整理。最后交流调查结果。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学生在“近区”的天地里――心理近区、家庭近区、校内近区、校外近区等等,才能把心灵深处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人生才能得以精彩,生命才能得以健康成长。而且丰富的“近区”教学资源就在你我的身边,我们要善于发现、善于利用,从而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地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相信“乘风破浪会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