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路径,“简要”复述也简单

来源 :语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danfeng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复述”,虽有“简要”二字,但有过课堂实践经验的老师会发现:“简要”复述,不简单。其实,只要找准路径,“简要”复述也简单。么,如何才能找准“简要复述”的路径呢?下面以《西门豹治邺》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注文本背景,营造复述氛围
  该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今时代有很大差异,即使故事本身很精彩,因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复述好故事,就要关注文本背景,使学生明白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于是,我从文本背景切入,将古与今勾连起来,营造故事氛围,使学生找到了复述的路径。比如故事的开头可以这样说:
  在今天河南北部与河北相接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漳河。她穿城而过,平静而美丽。临近漳河的地方,古时候叫作“邺”。就在这个地方,就在漳河边,流传着西门豹治邺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邺县,因临近漳河,本应该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可现实却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还巫风盛行。为了生存,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于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来到邺县……
  故事如行云流水般缓缓展开,整个课堂进入到讲故事的氛围当中,令学生感到新奇而兴奋,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拉近了故事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关注文本顺序,确定复述思路
  故事的复述,离不开清晰的思路。为了确定复述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叙述的顺序,是倒叙、插叙还是顺叙。为此,我从解读标题入手,将重心落在核心事件“治”上,并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为学生梳理出文本的叙述顺序。用流程式表示为调查民情(起因)——惩治巫婆和官绅(经过)——兴修水利(结果)。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西门豹形象,毕竟复述故事不只是为了复述,而是通过复述故事去了解“俊杰”,学习“俊杰”身上的优秀品质。在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调查、计划周密、行动果断、聪明机智的西门豹,一个为百姓计、造福于民的西门豹。
  三、关注文本情节,突出复述重点
  虽然复述的顺序确定了,有了大致的思路,但是“简要复述”不能仅限于此,还要对故事情节做出取舍,突出复述的重点。这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也是“简要复述”的难点之一。本单元“交流平台”栏目中,就给出了“简要复述”的取舍建议,具体是: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如《西门豹治邺》中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主要内容”,当指故事的主要事件。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仅有这样的提示语,还远远不够,还需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复述能突出重点,做出准确的取舍,就要引导学生弄清主次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主次事件的因果关系。经师生一起讨论、探究,最终梳理出三点认识:
  第一,主次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层。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一层人物相互关系;西门豹和巫婆、官绅之间再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二层人物关系。
  第二,主次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四层。第一层: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造成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第二层:西门豹从老大爷口中得知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西门豹决定惩治巫婆和官绅;第三层:西门豹借“河神娶媳妇”惩治巫婆和官绅,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第四层: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引漳入田,年年获得丰收。
  第三,针对主次事件的四层因果关系,从横向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从纵向看,前一层为因,后一层为果,又成为再后一层之因。
  如此梳理之后,使得学生彻底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及其前因后果关系。故事表面上是围绕“河神娶媳妇”展开,实际上则是围绕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展开。这也就解释了“惩治巫婆和官绅”成为主要事件的原因。
  四、关注文本结构,明确复述详略
  复述重点确立之后,就要对重点事件做详细复述,其他的情节做简略处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如人所愿吗?答案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复述来看,出现了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现象。学生认为,该部分虽然是次要内容,但其篇幅却占了近全文一半,况且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描写详细,令人印象深刻。经过讨论,师生达成以下共识:
  课文必须有“调查民情”,西门豹“调查民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惩治巫婆和官绅”;课文必须详写“调查民情”,正是有了详细“调查民情”部分,才有了后面西门豹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情节;这样安排是本文依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需要。
  简言之,故事的主要情节跟文章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有关,跟文章的主旨有关,跟文章的字数多少无关。这就使学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简要复述”时出现平均用力,甚至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情况。
  五、关注文本语言,换成复述语言
  复述的语言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多用课文的语言,少用自己的语言。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吸收、储备和初步运用课文的语言。具体来说,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按照情节的发展顺序依次引导学生复述。
  1.调查民情,重在将对话变为转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与此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练习“长话短说”,重在将西门豹与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变为转述。我引导学生先提取出老大爷回答的关键信息。如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官绅与巫婆借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人们外逃。再引导学生将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进行合并,在小组内反复练习。经过不断修正后,大致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西门豹来到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找了位老大爷了解情况。表面上看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实际上是官绅与巫婆相互勾结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不断地外逃。西门豹弄清情况后,心中便有了惩治恶人的办法。
  2.惩治巫婆和官绅,重在复述出逻辑性
  这一部分是复述的重点,应该复述得详细一些。我引导学生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步骤,以及相关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复述时有章可循,更好地复述出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使复述更有逻辑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复述,我还引导学生关注主次人物的言行。其言行特点有二:一是语言的谦敬与行动的果断;二是西门豹语言的平淡,而巫婆、官绅行为的剧烈。之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要求把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讲给组内成员听。经过反复练习,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巫婆和官绅见西门豹来了,急忙迎接。到時,西门豹故意说,那个姑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便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就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着卫士就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站了很久,看着他们还没有回来,就对官绅说,“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时,那些官绅纷纷磕头求饶。
  老百姓们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也没有人再说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发大水。
  综上所述,“简要复述”作为比“详细复述”更高一级的复述,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不容易把握,容易将“简要复述”与“概括主要内容”划等号。就实际来看,“简要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还是要保留,精彩的内容还是要让人感受到的。在“简要复述”的落实中,如果能从文本的背景、顺序、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切入,那么“简要”复述也简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课标中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扩大阅读面,能让学生在接触大量文本的基础上,体会美感的共性,提升审美能力。在语文课本中包含许多经典的散文,这些散文充满美感,令人百读不厌。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对美感的来源形成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可以适时引入其他与之相关的文本,构造整合式的课内外阅读活动。在教学八年级上册散文《昆明的雨》时,教师引入了同为汪曾祺创作的课
期刊
《〈论语〉选读》是语文出版社“文化论著研读”系列选修课之一。“文化论著研读”的选修,依据《课程标准》的有关表述,旨在借助注释、工具书、参考资料进行自主学习,正确理解和把握论著内容与观点,探究论著中的疑点和难点,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提高文化修养。  一、《〈论语〉选读》“学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运行模式  1.分解任务,形成任务链条  在“目标—活动—评价”中,要将“目标”分解为“任务”,这是活动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时常会听到这么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写作文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厚障壁,而作文作为中考语文试题150分中占60分的板块,对学生的中考语文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可以说作文是决胜中考语文的关键。有不少历经过高考、中考的学生都说“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如何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有一条更清晰的思路,也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重任。为此,笔者做了些尝试,通过问题引路,拓宽学
期刊
当前,很多学生认为自己阅读量不够,缺乏作文素材,尤其是缺少议论文写作的素材。然而笔者认为,高中生并不是真正缺少阅读和素材,而是缺少善于转化素材的“妙悟”和“妙笔”。如果懂得将胸中丘壑转化为平原高山,那么,素材积累便不再是难题。  一次偶然的机会,笔者读到一篇关于吴敬梓的文章,当时觉得这是一份很好的议论文写作素材,材料既陌生又雅致,很想和学生分享,于是笔者精选了以下段落呈现给学生。  吴敬梓推却了巡
期刊
思维导图是一种结构化、直观化的思维工具,将其运用到初中作文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出完善的知识架构,还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借助思维导图辅助学生梳理并拓展写作思路、明确写作主题,实现写作效益最大化。  一、分析写作方法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初中生拿到作文题目后就开始动笔,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实际上,作文同阅读、识字一样,也是有技巧和方法的。要想提升学生写作水平,必须要
期刊
傅雷曾说:“一切学问没有速成的,尤其是语言。”而直接与高考接轨的阅读教学则或多或少地存在速成嫌疑。当前的深入阅读教学带有明显的目的性与功利性,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从教学与学习两个方面来谈谈语言视角下的深入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学:创设丰富语言情境  创设丰富的语言情境是引导学生进行沉浸式阅读的有效教学手段之一,这需要教师具有丰厚的语言功底,并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活动。  1.创设感染型语言
期刊
小学三年级是写作引领的第一年,对于学生而言,由写话向写作过渡,很多人感到无话可写,没有素材,不知道如何把握书面表达的逻辑顺序。即便是教师通过范文指导,为学生提供模仿写作的参考样本,学生的写作能力依然是面临难以提升的窘境。《金色的草地》是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教读课文,对该单元文本的教读,决不能停留于阅读,要抓住单元主题“留心观察”,指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为写作提供素材。教学中,笔者以“问”启思,通过
期刊
在美学思想上,克罗齐反对把艺术、宗教和哲学理解为绝对理念发展的不同阶段,否定“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主张艺术是情感的表现,是心灵活动的初始阶段,不依赖理念,独立于逻辑认识和经济与道德实践。由此观之,诗歌的审美性,在于个性化抒情意象。  “审美即直觉”的美学主张在诗歌鉴赏中的具体体现,无外乎通过独特的意象将作者情思予以寄托和延展,给读者传递出一种真实而强有力的情感体验和美的感悟,跨越时空,经久不衰,
期刊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所选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共有四篇(《鸿门宴》《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张衡传》),约占所有文言文篇目的四分之一。这些传记中的主人公都是以其品行或才干名垂青史的人物,学生对其事迹有天然的阅读兴趣。基于以上两点,我认为很有必要对人物传记类文言文的教法做一些研究。JP  一、因“文”学“言”,激发文言学习主动性  文言文教学要注意言与文的统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
期刊
统编版小学教材非常重视学生口头复述能力的培养,设置了小学阶段一体化的复述训练体系:第一学段重在借助多维支架训练详细复述,第二学段重在借助于整合信息训练简要复述,第三学段重在借助补充拓展训练创造性復述。其中,作为详细复述和创造性复述的过渡阶段,第二学段的简要复述,看似简单,实际上对于学生思维认知能力的要求很高。统编版四上第八单元就设置了“学会简要复述”的语文要素,下面笔者结合单元中《西门豹治邺》这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