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简要复述”,虽有“简要”二字,但有过课堂实践经验的老师会发现:“简要”复述,不简单。其实,只要找准路径,“简要”复述也简单。么,如何才能找准“简要复述”的路径呢?下面以《西门豹治邺》为例,谈谈对这一问题的实践与思考。
一、关注文本背景,营造复述氛围
该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今时代有很大差异,即使故事本身很精彩,因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复述好故事,就要关注文本背景,使学生明白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于是,我从文本背景切入,将古与今勾连起来,营造故事氛围,使学生找到了复述的路径。比如故事的开头可以这样说:
在今天河南北部与河北相接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漳河。她穿城而过,平静而美丽。临近漳河的地方,古时候叫作“邺”。就在这个地方,就在漳河边,流传着西门豹治邺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邺县,因临近漳河,本应该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可现实却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还巫风盛行。为了生存,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于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来到邺县……
故事如行云流水般缓缓展开,整个课堂进入到讲故事的氛围当中,令学生感到新奇而兴奋,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拉近了故事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关注文本顺序,确定复述思路
故事的复述,离不开清晰的思路。为了确定复述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叙述的顺序,是倒叙、插叙还是顺叙。为此,我从解读标题入手,将重心落在核心事件“治”上,并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为学生梳理出文本的叙述顺序。用流程式表示为调查民情(起因)——惩治巫婆和官绅(经过)——兴修水利(结果)。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西门豹形象,毕竟复述故事不只是为了复述,而是通过复述故事去了解“俊杰”,学习“俊杰”身上的优秀品质。在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调查、计划周密、行动果断、聪明机智的西门豹,一个为百姓计、造福于民的西门豹。
三、关注文本情节,突出复述重点
虽然复述的顺序确定了,有了大致的思路,但是“简要复述”不能仅限于此,还要对故事情节做出取舍,突出复述的重点。这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也是“简要复述”的难点之一。本单元“交流平台”栏目中,就给出了“简要复述”的取舍建议,具体是: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如《西门豹治邺》中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主要内容”,当指故事的主要事件。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仅有这样的提示语,还远远不够,还需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复述能突出重点,做出准确的取舍,就要引导学生弄清主次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主次事件的因果关系。经师生一起讨论、探究,最终梳理出三点认识:
第一,主次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层。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一层人物相互关系;西门豹和巫婆、官绅之间再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二层人物关系。
第二,主次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四层。第一层: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造成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第二层:西门豹从老大爷口中得知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西门豹决定惩治巫婆和官绅;第三层:西门豹借“河神娶媳妇”惩治巫婆和官绅,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第四层: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引漳入田,年年获得丰收。
第三,针对主次事件的四层因果关系,从横向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从纵向看,前一层为因,后一层为果,又成为再后一层之因。
如此梳理之后,使得学生彻底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及其前因后果关系。故事表面上是围绕“河神娶媳妇”展开,实际上则是围绕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展开。这也就解释了“惩治巫婆和官绅”成为主要事件的原因。
四、关注文本结构,明确复述详略
复述重点确立之后,就要对重点事件做详细复述,其他的情节做简略处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如人所愿吗?答案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复述来看,出现了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现象。学生认为,该部分虽然是次要内容,但其篇幅却占了近全文一半,况且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描写详细,令人印象深刻。经过讨论,师生达成以下共识:
课文必须有“调查民情”,西门豹“调查民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惩治巫婆和官绅”;课文必须详写“调查民情”,正是有了详细“调查民情”部分,才有了后面西门豹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情节;这样安排是本文依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需要。
简言之,故事的主要情节跟文章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有关,跟文章的主旨有关,跟文章的字数多少无关。这就使学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简要复述”时出现平均用力,甚至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情况。
五、关注文本语言,换成复述语言
复述的语言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多用课文的语言,少用自己的语言。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吸收、储备和初步运用课文的语言。具体来说,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按照情节的发展顺序依次引导学生复述。
1.调查民情,重在将对话变为转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与此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练习“长话短说”,重在将西门豹与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变为转述。我引导学生先提取出老大爷回答的关键信息。如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官绅与巫婆借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人们外逃。再引导学生将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进行合并,在小组内反复练习。经过不断修正后,大致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西门豹来到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找了位老大爷了解情况。表面上看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实际上是官绅与巫婆相互勾结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不断地外逃。西门豹弄清情况后,心中便有了惩治恶人的办法。
2.惩治巫婆和官绅,重在复述出逻辑性
这一部分是复述的重点,应该复述得详细一些。我引导学生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步骤,以及相关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复述时有章可循,更好地复述出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使复述更有逻辑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复述,我还引导学生关注主次人物的言行。其言行特点有二:一是语言的谦敬与行动的果断;二是西门豹语言的平淡,而巫婆、官绅行为的剧烈。之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要求把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讲给组内成员听。经过反复练习,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巫婆和官绅见西门豹来了,急忙迎接。到時,西门豹故意说,那个姑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便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就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着卫士就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站了很久,看着他们还没有回来,就对官绅说,“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时,那些官绅纷纷磕头求饶。
老百姓们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也没有人再说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发大水。
综上所述,“简要复述”作为比“详细复述”更高一级的复述,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不容易把握,容易将“简要复述”与“概括主要内容”划等号。就实际来看,“简要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还是要保留,精彩的内容还是要让人感受到的。在“简要复述”的落实中,如果能从文本的背景、顺序、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切入,那么“简要”复述也简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
一、关注文本背景,营造复述氛围
该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环境与当今时代有很大差异,即使故事本身很精彩,因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够紧密,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要想复述好故事,就要关注文本背景,使学生明白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于是,我从文本背景切入,将古与今勾连起来,营造故事氛围,使学生找到了复述的路径。比如故事的开头可以这样说:
在今天河南北部与河北相接的地方,有一条河叫漳河。她穿城而过,平静而美丽。临近漳河的地方,古时候叫作“邺”。就在这个地方,就在漳河边,流传着西门豹治邺的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当时魏国的邺县,因临近漳河,本应该风调雨顺,老百姓安居乐业,可现实却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还巫风盛行。为了生存,老百姓纷纷逃离家园,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于是,魏王派西门豹去管理漳河边上的邺县。西门豹来到邺县……
故事如行云流水般缓缓展开,整个课堂进入到讲故事的氛围当中,令学生感到新奇而兴奋,从而激活学生思维,拉近了故事文本与学生的距离。
二、关注文本顺序,确定复述思路
故事的复述,离不开清晰的思路。为了确定复述思路,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叙述的顺序,是倒叙、插叙还是顺叙。为此,我从解读标题入手,将重心落在核心事件“治”上,并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引导为学生梳理出文本的叙述顺序。用流程式表示为调查民情(起因)——惩治巫婆和官绅(经过)——兴修水利(结果)。
在复述课文的基础上,我还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西门豹形象,毕竟复述故事不只是为了复述,而是通过复述故事去了解“俊杰”,学习“俊杰”身上的优秀品质。在这一环节,学生初步感受到了一个善于思考、善于调查、计划周密、行动果断、聪明机智的西门豹,一个为百姓计、造福于民的西门豹。
三、关注文本情节,突出复述重点
虽然复述的顺序确定了,有了大致的思路,但是“简要复述”不能仅限于此,还要对故事情节做出取舍,突出复述的重点。这才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也是“简要复述”的难点之一。本单元“交流平台”栏目中,就给出了“简要复述”的取舍建议,具体是:复述时要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对于其他内容可以适当省略。如《西门豹治邺》中调查民情这个情节不是主要内容,可以复述得简单一些;而惩治巫婆和官绅是主要内容,要讲得详细一些。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主要内容”,当指故事的主要事件。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仅有这样的提示语,还远远不够,还需引导学生“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复述能突出重点,做出准确的取舍,就要引导学生弄清主次人物的相互关系和主次事件的因果关系。经师生一起讨论、探究,最终梳理出三点认识:
第一,主次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有两层。西门豹和老大爷之间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一层人物相互关系;西门豹和巫婆、官绅之间再因“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构成第二层人物关系。
第二,主次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四层。第一层:巫婆和官绅借给“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造成了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第二层:西门豹从老大爷口中得知邺县“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西门豹决定惩治巫婆和官绅;第三层:西门豹借“河神娶媳妇”惩治巫婆和官绅,老百姓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骗钱害人;第四层:西门豹带领百姓兴修水利,引漳入田,年年获得丰收。
第三,针对主次事件的四层因果关系,从横向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从纵向看,前一层为因,后一层为果,又成为再后一层之因。
如此梳理之后,使得学生彻底明白了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及其前因后果关系。故事表面上是围绕“河神娶媳妇”展开,实际上则是围绕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展开。这也就解释了“惩治巫婆和官绅”成为主要事件的原因。
四、关注文本结构,明确复述详略
复述重点确立之后,就要对重点事件做详细复述,其他的情节做简略处理。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如人所愿吗?答案是不尽如人意。从学生的复述来看,出现了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现象。学生认为,该部分虽然是次要内容,但其篇幅却占了近全文一半,况且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描写详细,令人印象深刻。经过讨论,师生达成以下共识:
课文必须有“调查民情”,西门豹“调查民情”的目的就是为了“惩治巫婆和官绅”;课文必须详写“调查民情”,正是有了详细“调查民情”部分,才有了后面西门豹巧妙“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情节;这样安排是本文依靠人物对话推动情节、刻画人物的需要。
简言之,故事的主要情节跟文章所要刻画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有关,跟文章的主旨有关,跟文章的字数多少无关。这就使学生从根本上避免了“简要复述”时出现平均用力,甚至详细复述“调查民情”的情况。
五、关注文本语言,换成复述语言
复述的语言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训练时应鼓励学生多用课文的语言,少用自己的语言。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吸收、储备和初步运用课文的语言。具体来说,我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语言,按照情节的发展顺序依次引导学生复述。
1.调查民情,重在将对话变为转述
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哪些信息不能省略,哪些信息可以删减。与此同时,要注意结合本单元“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练习“长话短说”,重在将西门豹与与老大爷之间的对话变为转述。我引导学生先提取出老大爷回答的关键信息。如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官绅与巫婆借河神娶媳妇骗钱害人、人们外逃。再引导学生将西门豹与老大爷的对话进行合并,在小组内反复练习。经过不断修正后,大致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西门豹来到邺县,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就找了位老大爷了解情况。表面上看是河神娶媳妇给闹的,实际上是官绅与巫婆相互勾结造成的。长此下去,人们不断地外逃。西门豹弄清情况后,心中便有了惩治恶人的办法。
2.惩治巫婆和官绅,重在复述出逻辑性
这一部分是复述的重点,应该复述得详细一些。我引导学生梳理出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步骤,以及相关人物言行的关键词,并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复述时有章可循,更好地复述出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使复述更有逻辑性。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复述,我还引导学生关注主次人物的言行。其言行特点有二:一是语言的谦敬与行动的果断;二是西门豹语言的平淡,而巫婆、官绅行为的剧烈。之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练习,要求把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经过讲给组内成员听。经过反复练习,可以这样简要复述:
到了河神娶媳妇的日子,漳河边上站满了老百姓。巫婆和官绅见西门豹来了,急忙迎接。到時,西门豹故意说,那个姑娘不漂亮,“麻烦你去跟河神说一声”。说完,他叫卫士架起巫婆,便投进了漳河。
等了一会儿,西门豹就对官绅头子说:“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说着卫士就把官绅头子也投进了漳河。
西门豹站了很久,看着他们还没有回来,就对官绅说,“请你们去催催吧”,说着又要把他们扔下漳河去。这时,那些官绅纷纷磕头求饶。
老百姓们都明白了,巫婆和官绅都是骗钱害人的,从此也没有人再说给河神娶媳妇,漳河也没发大水。
综上所述,“简要复述”作为比“详细复述”更高一级的复述,在实际教学中确实不容易把握,容易将“简要复述”与“概括主要内容”划等号。就实际来看,“简要复述”,故事的基本情节还是要保留,精彩的内容还是要让人感受到的。在“简要复述”的落实中,如果能从文本的背景、顺序、情节、结构、语言等方面切入,那么“简要”复述也简单。
作者单位:石家庄市栗胜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