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们教师转变观念,把学生机械的接受知识转变成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增加了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变成了“我要学”。新课标也倡导“合作”、“交流”、“探究”,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现学生个性和突出发展能力,课堂讨论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落实高中数学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结合自己教学中所观察到的现象和案例,我对误区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就数学课堂讨论实施过程提出了进一步的建议。
一、有目的地讨论,把握讨论契机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使师生、生生之间都能够形成信息情感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讨论、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好形式,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多向的互动过程。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例如采取“分组式”讨论教学,一般先给出问题,最恰当的讨论契机是当学生们经过思考,开始嘀嘀咕咕地小声交流时。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对问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行为学上讲,小声交流就是拥有结果但不明了的表现,学生开始主动交流见解,内心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有比较强烈的需要。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时采用课堂讨论,效果则较好;在新课讲授完后,让学生讨论一节课的收获,以这种组织方式作为课堂小结,效果也较好。
二、关注素质发展,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课堂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更应关注育人、发展的目标。课堂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互相帮助,达到对不同思维和方法的解释与分享,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如讨论前分好小组、学困生做讨论记录、让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价之中等。
三、考虑客观因素,谨慎采用讨论
实践表明,在学生群体中困难生较多的班级,课堂讨论效果较差。一是课堂难以控制,学生中“天南海北”聊天、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较多,开展难度大;二是学生本身知识水平限制,讨论深度低;三是学生心理“自卑”因素多,参与积极性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应先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再有效地开展讨论。在人数非常多的班级,教师在开展讨论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课前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分阶段准备,防止课堂上花较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总结,给予适当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把条件中的数值变换一下,请学生仿照例题板演,然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或者下一个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切记不可以打入“冷宫”,要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并学习数学。
四、学生参与评价,提升讨论深度
一般课堂讨论都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课堂讨论的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问题。而学习中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学生也会直接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提问,全班讨论、分析完后,再将讨论引到更深入的方向。这有利于解决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情况估计不到的盲点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体现了新课程的民主、平等精神,让师生的交流上一个新的层次。一般是以学生所熟知的常识或者所掌握的知识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讨论交流。例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可以进行类比教学,既复习了旧知又获得了新知。新课程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明确了讲授法的地位。除了教授分析,采用课堂讨论学习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要注意它不是一种万能方法,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要符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应该把握住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这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积极研究。
一、有目的地讨论,把握讨论契机
课堂讨论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它使师生、生生之间都能够形成信息情感的交流,可以集思广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织学生有目的地讨论、开展合作学习无疑是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的好形式,它是数学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交往共同发展的多向的互动过程。而有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在教学实践中走入了误区。例如采取“分组式”讨论教学,一般先给出问题,最恰当的讨论契机是当学生们经过思考,开始嘀嘀咕咕地小声交流时。此时学生通过思考,对问题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从行为学上讲,小声交流就是拥有结果但不明了的表现,学生开始主动交流见解,内心对完善自己的认识有比较强烈的需要。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时采用课堂讨论,效果则较好;在新课讲授完后,让学生讨论一节课的收获,以这种组织方式作为课堂小结,效果也较好。
二、关注素质发展,培养合作能力
数学课堂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更应关注育人、发展的目标。课堂讨论是一种合作学习,教师应采取措施,让每个同学都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发挥生与生之间的互补作用,为全体学生,尤其为学习较差的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课堂参与机会,互相帮助,达到对不同思维和方法的解释与分享,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全班共有的认知成果,达到知识共享,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能力,如讨论前分好小组、学困生做讨论记录、让学生参与讨论的评价之中等。
三、考虑客观因素,谨慎采用讨论
实践表明,在学生群体中困难生较多的班级,课堂讨论效果较差。一是课堂难以控制,学生中“天南海北”聊天、思维游离于课堂之外的情况较多,开展难度大;二是学生本身知识水平限制,讨论深度低;三是学生心理“自卑”因素多,参与积极性低。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应先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心理问题,再有效地开展讨论。在人数非常多的班级,教师在开展讨论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课前提前让学生进行分组、分工、分阶段准备,防止课堂上花较多时间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还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及时总结,给予适当鼓励。在教学过程中,要随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比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把条件中的数值变换一下,请学生仿照例题板演,然后再进行变式训练或者下一个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切记不可以打入“冷宫”,要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同时要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鼓励,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热爱并学习数学。
四、学生参与评价,提升讨论深度
一般课堂讨论都是教师提问学生讨论,课堂讨论的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问题。而学习中有很多不可预见性,学生也会直接遇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提问,全班讨论、分析完后,再将讨论引到更深入的方向。这有利于解决一些教师对学生的知识情况估计不到的盲点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评价,增加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体现了新课程的民主、平等精神,让师生的交流上一个新的层次。一般是以学生所熟知的常识或者所掌握的知识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讨论交流。例如:“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可以进行类比教学,既复习了旧知又获得了新知。新课程指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讲授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但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明确了讲授法的地位。除了教授分析,采用课堂讨论学习法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突出“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是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有机组成部分。但要注意它不是一种万能方法,使用任何教学方法都要符合实际情况,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价值向更高层次发展为目标,不能为了“讨论”而“讨论”,应该把握住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的思想性,充分发挥课堂讨论的作用,这需要教师认真准备、积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