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是什么?习作就是蒲公英的种子,带着伞飞翔,落在哪里都能生根发芽。
习作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语言中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但平时批改作文时,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语言苍白无力,字词库存极其简陋,遣词能力更为稚拙,因而文思桔涩不畅,表达味同嚼蜡。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手段,让湿漉漉的黑色枝条在春天缀满花瓣。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语言的应用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别有趣味的审美刺激。陌生化的语言,犹如《浮士德》的“天鹅绝唱”般自由奔放,使人为之震动、惊奇,获得一种对生活的超常感受。平常我们说“他的五官长得很普通”,如果改换成“他的五官好像隐藏起来了一样”,不是有意味、形象得多吗?
我曾在《故事会》上看过英国大诗人雪莱的一个故事:一天,他在街头看见有一盲人乞丐手里举一块牌乞讨,上书“我什么也看不见”,可面前“门庭冷落”。雪莱不忍心,为他改成“春天来了,我却不能见到她”。于是奇迹发生了。施舍者络绎不绝。这其实便是语言的“陌生化”唤起了行人内心的柔情和恻隐之心。小学生作文要将熟悉的生活写出新意,写出情趣,那么就要牵手“陌生化”。
以下,我将从“审题立意、叙述视角、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和作文题材”五个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陌生化习作作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居高声自远——审题立意的陌生化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支蜡烛”,那么它的主题思想——立意,就是“烛芯”。缺少“烛芯”,蜡烛就失去了燃烧的本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文章立意最忌人云亦云,仰人鼻息。立意要推陈出新,须知意高则文胜。
命题立意的陌生化就是要做到“不按牌理出牌”,不走惯性思维的道道,不搭人家的顺风车。而应以独特的、专属自己的视网膜去网罗题目中蕴涵的另类内容。
碰上同一写作对象,也应该同中求异,从多个纬度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式,独辟蹊径。切入点要巧。从一粒沙子里投射出沙漠的影子;从一汪清泉里散发出海洋的气息,即立意要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管中窥豹。
例如:本学期教学生写以“笑”为主题的文章,有一生写了一篇《笑靥如花》,立意可谓独树一帜。
篇首写“冬日里难得的阳光总是让人联想到幸福、微笑。每当此时,捧上一杯热腾腾的茶,静静观察四周人们的笑容,无疑是最愉快的。”而后分段通过巧妙的联想将笑容作了比喻,描述了“孩童的笑,不染一丝杂质,就是夏日里迎着太阳明媚盛放的向日葵:经商者的笑,虽然嘴角有弧度,可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圈套,恰似娇艳动人却浑身带刺的玫瑰:长者的笑,意味深长,宛若在深谷静默开放的幽兰,淡雅宁致;老师笑着时,平日的严肃荡然无存,恰似昙花,即使凋零,也在人的记忆里不朽”,借以承载主题。最后在立意上以令人惊异的感悟力,道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每个人的笑都是独特的。无论是大笑、傻笑,还是不知所以的笑,正如一年四季的花朵,吸引着赏花人,使之沉迷。”可谓“标新立异二月花”。
再如:有一学生写《外婆关心我》,结尾处写道:“外婆对我的关心就像春天中一阵和煦的暖风,吹进心里,让人觉得暖暖的、热热的,感觉身处暖炉中,身体被温暖包围着。我被这股暖风熏着,鼻子润润的,心想:我也该学学关心外婆了。”
这篇习作的结尾语言虽然趋于平淡,但它所表达的思想蕴涵却是不容漠视的。文章作者一路记下外婆对自己的关照,感激之余情动辞发,谱写出“我也该学学关心外婆了”的心曲,可谓意味深长。简言之,也即是“外婆细水长流的关爱”才催发“我”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正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的:“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二、隔水问樵夫——叙述视角的陌生化
叙述视角的陌生化,主要是指选择有别于常的切入点和视角,去描绘事物。同样的题材,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审时度势”,去关注事态变化;可以“旁敲侧击”;亦可以“反弹琵琶”,而不是像贴标签般地贴在那里。
如一学生写《感冒》,以与“流行感冒”对话的形式叙说自己得上感冒后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最后才揭示主题:“感冒,我真希望你能远远地离开我!”非同寻常的思路,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感冒带来的烦恼,比正儿八经地叙说得上感冒的经历要趣味盎然得多。当然,这样的题材也可以“感冒菌的自述”形式来进行习作,即以感冒菌为主角,述说自己在主人的身上是如何作威作福的,以及小主人受到“我”的干扰无法专心学习,遭受一系列挫折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习作,也可收获意想不到之情趣。还可以记录化验报告单的形式来写,中间穿插化验过程中的体验,依次连缀成篇,可显妙趣横生之感。
三、曲径通幽处——布局谋篇的陌生化
作文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安排材料方面也要精心选择,仅仅做到结构完整、线索清晰是不够的,还需选取一二个场面,打破常规的格式,对若干细节加以点染。如同电影采用特写镜头,绘画雕塑有突出部,舞台采用追光,习作的布局谋篇采用陌生化手法,就是采用电影剪辑中的蒙太奇手法,打破常见的鱼贯而下的叙事脉络,将笔墨聚焦在某一点,进发灵思。
我们学生写作时,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叙述方式,虽然看上去洋洋洒洒一长篇,但却缺少“踏花归去马蹄香”式的委婉与曲折,因而文章便失却了魅力。
例如:有一学生写《那次,我流泪了》。从事件的起因(我因贪玩而不听妈妈的劝告,不去做作业)到经过(妈妈教育我),再到结果(我埋怨自己),可以说写得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但总欠缺了一种峰回路转的跌宕起伏之美。我指导学生从流泪的一刻写起,注重情感的渲染,学生经过修改,调整了叙述的时序,开头写了这么一段:“月色安详,我走在心灵的林阴小道上,一颗晶莹的‘珍珠’滑落下来,我流泪了……”而后以回忆的笔触着墨于母亲的一声叹息,以及自己扶着门把的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平行发展的结构手法,把故事分成许多片段,在脑海中交替闪现,把我的情感宣泄,母亲的一声叹息融合交织于“月色之下”,借景抒情,结果文章有了铺垫、渲染、空白、悬念、起伏、跳跃……
这样以镜头切换的形式来写,使时光交错、情感交织,整篇文章就如浮雕般呈现出动人之姿。
四、碧溪弹夜色——语言表达的陌生化
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快乐。仿若是淋在薄瓦片上的雨声,总能敲击起人们内心微妙的情绪。
习作的目的就是让读者在语言中观看“景”,识别“人”,感受“情”,领悟“意”。但平时批改作文时,我们常常感到学生的语言苍白无力,字词库存极其简陋,遣词能力更为稚拙,因而文思桔涩不畅,表达味同嚼蜡。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采用陌生化手段,让湿漉漉的黑色枝条在春天缀满花瓣。
“陌生化”理论是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提出的。所谓“陌生化”,就是语言的应用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别有趣味的审美刺激。陌生化的语言,犹如《浮士德》的“天鹅绝唱”般自由奔放,使人为之震动、惊奇,获得一种对生活的超常感受。平常我们说“他的五官长得很普通”,如果改换成“他的五官好像隐藏起来了一样”,不是有意味、形象得多吗?
我曾在《故事会》上看过英国大诗人雪莱的一个故事:一天,他在街头看见有一盲人乞丐手里举一块牌乞讨,上书“我什么也看不见”,可面前“门庭冷落”。雪莱不忍心,为他改成“春天来了,我却不能见到她”。于是奇迹发生了。施舍者络绎不绝。这其实便是语言的“陌生化”唤起了行人内心的柔情和恻隐之心。小学生作文要将熟悉的生活写出新意,写出情趣,那么就要牵手“陌生化”。
以下,我将从“审题立意、叙述视角、布局谋篇、语言表达和作文题材”五个方面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陌生化习作作较为详尽的阐述。
一、居高声自远——审题立意的陌生化
如果把一篇文章比作“一支蜡烛”,那么它的主题思想——立意,就是“烛芯”。缺少“烛芯”,蜡烛就失去了燃烧的本能。“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人各有心,心各有见。文章立意最忌人云亦云,仰人鼻息。立意要推陈出新,须知意高则文胜。
命题立意的陌生化就是要做到“不按牌理出牌”,不走惯性思维的道道,不搭人家的顺风车。而应以独特的、专属自己的视网膜去网罗题目中蕴涵的另类内容。
碰上同一写作对象,也应该同中求异,从多个纬度去思考,打破思维定式,独辟蹊径。切入点要巧。从一粒沙子里投射出沙漠的影子;从一汪清泉里散发出海洋的气息,即立意要能小中见大,平中见奇,管中窥豹。
例如:本学期教学生写以“笑”为主题的文章,有一生写了一篇《笑靥如花》,立意可谓独树一帜。
篇首写“冬日里难得的阳光总是让人联想到幸福、微笑。每当此时,捧上一杯热腾腾的茶,静静观察四周人们的笑容,无疑是最愉快的。”而后分段通过巧妙的联想将笑容作了比喻,描述了“孩童的笑,不染一丝杂质,就是夏日里迎着太阳明媚盛放的向日葵:经商者的笑,虽然嘴角有弧度,可不小心就会让人陷入圈套,恰似娇艳动人却浑身带刺的玫瑰:长者的笑,意味深长,宛若在深谷静默开放的幽兰,淡雅宁致;老师笑着时,平日的严肃荡然无存,恰似昙花,即使凋零,也在人的记忆里不朽”,借以承载主题。最后在立意上以令人惊异的感悟力,道出了自己的独特观点:“每个人的笑都是独特的。无论是大笑、傻笑,还是不知所以的笑,正如一年四季的花朵,吸引着赏花人,使之沉迷。”可谓“标新立异二月花”。
再如:有一学生写《外婆关心我》,结尾处写道:“外婆对我的关心就像春天中一阵和煦的暖风,吹进心里,让人觉得暖暖的、热热的,感觉身处暖炉中,身体被温暖包围着。我被这股暖风熏着,鼻子润润的,心想:我也该学学关心外婆了。”
这篇习作的结尾语言虽然趋于平淡,但它所表达的思想蕴涵却是不容漠视的。文章作者一路记下外婆对自己的关照,感激之余情动辞发,谱写出“我也该学学关心外婆了”的心曲,可谓意味深长。简言之,也即是“外婆细水长流的关爱”才催发“我”真情实意的自然流露。正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的:“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
二、隔水问樵夫——叙述视角的陌生化
叙述视角的陌生化,主要是指选择有别于常的切入点和视角,去描绘事物。同样的题材,可以旁观者的视角去“审时度势”,去关注事态变化;可以“旁敲侧击”;亦可以“反弹琵琶”,而不是像贴标签般地贴在那里。
如一学生写《感冒》,以与“流行感冒”对话的形式叙说自己得上感冒后发生的一系列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最后才揭示主题:“感冒,我真希望你能远远地离开我!”非同寻常的思路,恰如其分地写出了感冒带来的烦恼,比正儿八经地叙说得上感冒的经历要趣味盎然得多。当然,这样的题材也可以“感冒菌的自述”形式来进行习作,即以感冒菌为主角,述说自己在主人的身上是如何作威作福的,以及小主人受到“我”的干扰无法专心学习,遭受一系列挫折的思维方式来进行习作,也可收获意想不到之情趣。还可以记录化验报告单的形式来写,中间穿插化验过程中的体验,依次连缀成篇,可显妙趣横生之感。
三、曲径通幽处——布局谋篇的陌生化
作文要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在安排材料方面也要精心选择,仅仅做到结构完整、线索清晰是不够的,还需选取一二个场面,打破常规的格式,对若干细节加以点染。如同电影采用特写镜头,绘画雕塑有突出部,舞台采用追光,习作的布局谋篇采用陌生化手法,就是采用电影剪辑中的蒙太奇手法,打破常见的鱼贯而下的叙事脉络,将笔墨聚焦在某一点,进发灵思。
我们学生写作时,往往采用流水账式的叙述方式,虽然看上去洋洋洒洒一长篇,但却缺少“踏花归去马蹄香”式的委婉与曲折,因而文章便失却了魅力。
例如:有一学生写《那次,我流泪了》。从事件的起因(我因贪玩而不听妈妈的劝告,不去做作业)到经过(妈妈教育我),再到结果(我埋怨自己),可以说写得有条不紊,如行云流水,但总欠缺了一种峰回路转的跌宕起伏之美。我指导学生从流泪的一刻写起,注重情感的渲染,学生经过修改,调整了叙述的时序,开头写了这么一段:“月色安详,我走在心灵的林阴小道上,一颗晶莹的‘珍珠’滑落下来,我流泪了……”而后以回忆的笔触着墨于母亲的一声叹息,以及自己扶着门把的手,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平行发展的结构手法,把故事分成许多片段,在脑海中交替闪现,把我的情感宣泄,母亲的一声叹息融合交织于“月色之下”,借景抒情,结果文章有了铺垫、渲染、空白、悬念、起伏、跳跃……
这样以镜头切换的形式来写,使时光交错、情感交织,整篇文章就如浮雕般呈现出动人之姿。
四、碧溪弹夜色——语言表达的陌生化
陌生化的语言表达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快乐。仿若是淋在薄瓦片上的雨声,总能敲击起人们内心微妙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