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语交际能力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的听说能力。在人们的日常交际言语活动中,口语交际能力的作用更直接,更广泛。然而,现阶段农村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容乐观,尤其是边远地区农村壮族学生显得更加突出。因此,着力提高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提高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又一突破口,并符合新的社会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需求。我不得不思考应该如何帮助农村壮族学生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根据我校学生的情况,从实际出发,找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形成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办法。
一、农村壮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每次到县城或区内外学校听课,我发现县城或区内外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积极讨论,争先发言。而在我们农村初中,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现象。我感觉我校学生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特别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口语表达含糊不清
学生大多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述不清楚、不完整、不规范、颠三倒四、啰嗦没有条理;表达内容太简单,词汇贫乏,能把语言表达得精彩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无话可说;部分学生语音不准,有的声音不响亮,讲普通话夹带严重的壮语方言等,让人无法听清要领。
2.在公众场合不肯交流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与人交流:看到熟人,常常视而不见;遇到师长,也不愿主动打招呼;碰到生人来访,更是躲得远远的。不少学生课上从不主动发言,即使被点名,也是低着头不吭声,偶尔回答问题的,也是声音低沉,神情羞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很自然地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公开场合、众人面前不敢讲话,学校、班级活动从不主动参加,轮到登台发言时,紧张得不知所措,很少有市区学生的落落大方、流畅自然。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大多数学生上课很认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在头脑里想出了答案,就是不敢主动站起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课后,我找到班上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他们说不好意思说,怕同学笑话自己。我想,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那成绩差一些的呢?在班级上,大家都是相互认识的同学、老师,他们都不敢说,更何况是在陌生人面前呢?这是现在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一大问题。
3.表达常常词不达意
在一些场合中,学生有的有表达的要求,有交流的欲望,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或怎么说。不少学生阐述观点没有条理,课上回答问题常常词不达意,讨论问题不能深入展开;有的学生说话随心所欲,不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用文明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表现在生活中说话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会随机应变。这些现象会成为他们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使他们痛失自我发展的良机。
二、造成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问题的原因
以上谈到的这三点问题,是我在农村壮族学生身上发现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不得不认真地反思,如果这样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那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再往大一点说,势必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大致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
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由于视野狭窄,接触面较小,阅读量少,普通话水平低下,方音、方言夹杂,“推普”氛围还没有形成,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农村壮族学生多数以壮语作为交流的工具,父母与孩子都用壮话进行交流。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不懂说普通话,更谈不上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有少部分家长懂得说普通话,但普通话中夹带严重的壮语方言音。因此,地域和家庭形成的语言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上社会信息相对贫乏等因素,造成壮族学生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主观发展受到了限制,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了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低下。
2.教师自身对口语交际不重视
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农村语文教师迫于传统思想的压力,一味偏重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上课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对语文知识和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慢慢就养成了在课堂上教师讲,自己听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训练缺乏足够的耐心。同时,课堂上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把口语交际等同于“说话”,淡化了交际性;二是忽视学生个体语言素质的培养,教师牵得过多,介入太深,缺乏口语交际训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教师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我反思这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中只要学生明白意思即可,知道怎样做就行,没有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师自身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本身认识不足
首先,学生没能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没能意识到自己已身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学会文明交际。其次,学生对自己口语交际的拙劣表现毫不察觉,很多学生对上课回答问题时不必要的肢体语言习以为常。觉得我这样,他也这样,没什么异样,也没想过要一反常态改变这种现状。因此,我校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促进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我校教学中的迫切任务。
三、培养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如此高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就显得义不容辞。下面,谈谈我认为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方法。
1.努力抓好、说好普通话
农村壮族学生受生活环境及语言环境的影响,日常他们用壮话交流,根本不说普通话。况且他们普通话水平低,课堂回答问题时不敢抬头直视教师,低着头,嘤嘤细语;偶尔站起来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是憋了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上讲台不敢开口,头不敢抬,甚至浑身发抖,面色惨白,或干脆死活不上讲台,更不要说来一次精彩的演讲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起带头作用,让学生立志于说好普通话,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课堂中可以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文章,课后善于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以自己说普通话的热情,点燃学生主动学习讲普通话的星火。同时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为消除学生的方言障碍,必须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指导学生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经常给他们纠音,让他们懂得怎样把方言词转化为标准的普通话。要改变原来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在校内必须用普通话交流。 2.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责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奖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对它有了兴趣,那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到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那才有可能使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让他们敢说、想说、爱说,这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把握课堂教学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口语训练。要使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做到“三利用”,即一是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内容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可根据各个单元内容的不同,开展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利用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材中每册七个单元,每单元均有口语交际课程的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内容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联,有的是课外内容,但也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它们可作为学生很好的口语训练的题材。三是利用课堂教学来强化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出师生、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师生互动可以在师生间构建一座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多与学生互动的训练内容,创设一个轻松的谈话环境,让学生放下包袱,以一个完全放松的心态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口语交际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说得越多,提高得就越快。总之,将口语交际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能让学生说的,教师坚决不说。教师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3.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到了教师的身上。农村语文教师理应多与学生沟通,改变他们的旧有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杜绝以往的“一张嘴、一支笔,即使错误,也是圣旨”的落后观念。营造全新的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口语表达精彩的学生得到鼓励的掌声。针对大部分学生自卑、胆怯的课堂心理,采用赏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更多地表扬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不足之处也尽量委婉指出,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久而久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感觉:我就是课堂的主人,我要说!让他们敢想所想,敢说所说。因此,引发学生“敢说”,成为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一要务。
总之,让农村壮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是我们这些农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利用好每一节课提高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
一、农村壮族学生在口语交际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从事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工作已经十四年了,在这十四年里,每次到县城或区内外学校听课,我发现县城或区内外学校的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活跃,对教师提出来的问题积极讨论,争先发言。而在我们农村初中,根本看不到这样的现象。我感觉我校学生在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特别薄弱,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口语表达含糊不清
学生大多课堂上回答问题表述不清楚、不完整、不规范、颠三倒四、啰嗦没有条理;表达内容太简单,词汇贫乏,能把语言表达得精彩的人寥寥无几,甚至无话可说;部分学生语音不准,有的声音不响亮,讲普通话夹带严重的壮语方言等,让人无法听清要领。
2.在公众场合不肯交流
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主动与人交流:看到熟人,常常视而不见;遇到师长,也不愿主动打招呼;碰到生人来访,更是躲得远远的。不少学生课上从不主动发言,即使被点名,也是低着头不吭声,偶尔回答问题的,也是声音低沉,神情羞怯,基本上看不到学生很自然地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学生在公开场合、众人面前不敢讲话,学校、班级活动从不主动参加,轮到登台发言时,紧张得不知所措,很少有市区学生的落落大方、流畅自然。我现在所教的班级,大多数学生上课很认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多数学生在头脑里想出了答案,就是不敢主动站起来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课后,我找到班上成绩较好的几个学生了解情况,他们说不好意思说,怕同学笑话自己。我想,成绩好的学生都有这样的心理,那成绩差一些的呢?在班级上,大家都是相互认识的同学、老师,他们都不敢说,更何况是在陌生人面前呢?这是现在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一大问题。
3.表达常常词不达意
在一些场合中,学生有的有表达的要求,有交流的欲望,想说却不知道说什么或怎么说。不少学生阐述观点没有条理,课上回答问题常常词不达意,讨论问题不能深入展开;有的学生说话随心所欲,不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用文明得体的语言来表达,表现在生活中说话很少使用文明礼貌用语,不懂得尊重他人,更不会随机应变。这些现象会成为他们今后人际交往的障碍,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使他们痛失自我发展的良机。
二、造成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问题的原因
以上谈到的这三点问题,是我在农村壮族学生身上发现的最普遍、最严重的问题。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不得不认真地反思,如果这样的问题一直伴随着学生成长,那势必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再往大一点说,势必会影响人口素质的提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存在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大致受以下三个方面的影响。
1.受到语言环境的制约
在广大农村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学生由于视野狭窄,接触面较小,阅读量少,普通话水平低下,方音、方言夹杂,“推普”氛围还没有形成,没有使用普通话的习惯。农村壮族学生多数以壮语作为交流的工具,父母与孩子都用壮话进行交流。大部分农村学生的家长不懂说普通话,更谈不上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有少部分家长懂得说普通话,但普通话中夹带严重的壮语方言音。因此,地域和家庭形成的语言环境对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加上社会信息相对贫乏等因素,造成壮族学生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主观发展受到了限制,诸如此类的因素导致了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水平低下。
2.教师自身对口语交际不重视
从农村语文课堂教学现状来看,农村语文教师迫于传统思想的压力,一味偏重于考试成绩的提高,上课仍然以应试教育为主,在教学时将重点放在对语文知识和考试技能的训练上。学生慢慢就养成了在课堂上教师讲,自己听的习惯,教师对学生口语运用能力的训练缺乏足够的耐心。同时,课堂上存在着诸多误区:一是把口语交际等同于“说话”,淡化了交际性;二是忽视学生个体语言素质的培养,教师牵得过多,介入太深,缺乏口语交际训练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三是教师将学生禁锢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发展语言能力。我反思这十四年的教学生涯,从中也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课堂中只要学生明白意思即可,知道怎样做就行,没有以培养、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教师自身的不重视,是导致学生口语交际存在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本身认识不足
首先,学生没能意识到口语交际能力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没能意识到自己已身处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它要求人们学会文明交际。其次,学生对自己口语交际的拙劣表现毫不察觉,很多学生对上课回答问题时不必要的肢体语言习以为常。觉得我这样,他也这样,没什么异样,也没想过要一反常态改变这种现状。因此,我校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缺陷,已经不能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促进我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成为我校教学中的迫切任务。
三、培养农村壮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如此高的现实意义,作为农村语文教师,帮助学生寻找到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对策就显得义不容辞。下面,谈谈我认为可以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一些方法。
1.努力抓好、说好普通话
农村壮族学生受生活环境及语言环境的影响,日常他们用壮话交流,根本不说普通话。况且他们普通话水平低,课堂回答问题时不敢抬头直视教师,低着头,嘤嘤细语;偶尔站起来回答教师的提问,也是羞羞答答,扭扭捏捏,不能启齿,或是憋了老半天,涨红了脸,也说不上几句话;上讲台不敢开口,头不敢抬,甚至浑身发抖,面色惨白,或干脆死活不上讲台,更不要说来一次精彩的演讲了。面对这种状况,教师应该起带头作用,让学生立志于说好普通话,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课堂中可以声情并茂地给学生朗读文章,课后善于用普通话与学生交流,以自己说普通话的热情,点燃学生主动学习讲普通话的星火。同时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为消除学生的方言障碍,必须加强学生的语音训练。指导学生汉语拼音的正确发音,规范他们的口头语言,经常给他们纠音,让他们懂得怎样把方言词转化为标准的普通话。要改变原来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状,为了给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学生在校内必须用普通话交流。 2.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口语交际训练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学生感兴趣,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对学生少一些责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惩罚,多一些奖励,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带着浓厚的兴趣去体验学习的乐趣。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对它有了兴趣,那就成功了一半。具体到口语交际教学也是如此,只有想办法激发学生想说的兴趣,那才有可能使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主动性,让他们敢说、想说、爱说,这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把握课堂教学机会,组织学生参与口语训练。要使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提高,教师要做到“三利用”,即一是利用教材中的阅读课文内容来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可根据各个单元内容的不同,开展多样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既让学生增加课外知识,又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二是利用教材中口语交际的课程内容来开展口语交际教学。语文教材中每册七个单元,每单元均有口语交际课程的训练内容。这些训练内容有的与课文内容有关联,有的是课外内容,但也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关。它们可作为学生很好的口语训练的题材。三是利用课堂教学来强化双向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课堂是学生学习语言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设计出师生、生生互动的口语交际训练。师生互动可以在师生间构建一座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桥梁,也是师生双方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表现。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多与学生互动的训练内容,创设一个轻松的谈话环境,让学生放下包袱,以一个完全放松的心态进行交流,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口语交际是一个反复训练的过程,说得越多,提高得就越快。总之,将口语交际教学贯穿于语文课堂之中,能让学生说的,教师坚决不说。教师鼓励学生多参与,多思考,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3.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
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到了教师的身上。农村语文教师理应多与学生沟通,改变他们的旧有观念,从而提高学生对口语交际能力重要性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口语表达中来,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杜绝以往的“一张嘴、一支笔,即使错误,也是圣旨”的落后观念。营造全新的师生互动的口语交际氛围,让口语表达精彩的学生得到鼓励的掌声。针对大部分学生自卑、胆怯的课堂心理,采用赏识教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更多地表扬学生在课堂参与过程中的闪光点,对不足之处也尽量委婉指出,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表扬和同学羡慕的目光,心中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久而久之,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有了自信心,学生就会感觉:我就是课堂的主人,我要说!让他们敢想所想,敢说所说。因此,引发学生“敢说”,成为提高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第一要务。
总之,让农村壮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是我们这些农村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更要利用好每一节课提高农村壮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