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来源 :善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ou820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值得仰望的文化高度
  在中国历史上,屈原是第一位真正具有纪念价值的爱国精神缔造者,第一个真正具有忠肝义胆、满腹才情,敢于以身殉国、以身殉道、以身殉志的爱国主义战士。
  屈原是战国后期楚国人,籍贯湖北秭归,生于公元前340年左右。年轻时担任楚怀王的左徒,曾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起草宪令,修正法度,展示了高超非凡的治国理政才干。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他事业的高度。
  屈原人生另一高度是他的文学成就。他创作的《离骚》《天问》《九歌》等,耸立起中国文学风光雄奇的巅峰。《离骚》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篇幅最长、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政治抒情诗:《天问》以奇特的诘问、异奇丰富的想象力,向天170连问,涉及天文、地理、文哲等领域,充满科学求索精神……
  公元前279年,秦国攻打楚国,引水灌城,淹死楚国军民几十万人,并攻占了屈原的出生地 楚国国都郢。次年五月初五,一代爱国名臣屈原投江殉志,留下千古悲歌。
  屈原的纵身一跃,将自己定格成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悲剧英雄。他以身自洁、以死明志的精神,可赞可叹!他以自戕的方式,给一个国家的式微画上了富有预兆式的句号,所荡起的涟漪波及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他用生命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上,矗立起一尊令后人仰望千年万年的丰碑。
  端视“屈原精神”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溯寻中国文化的源头,都不能不端视屈原的身影,触摸“屈原精神”的钢筋铁骨。
  国家至上。屈原志存高远,心系国家,襄理朝政,竭力勤勉。他主张对内变法图强、对外联齐抗秦,一度使楚国富足强盛,实力雄厚,威震诸侯。他“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对内对外都是一把好手。
  但屈原遭遇到了一个强劲的来自外部却深潜楚宫的政治对手。秦相张仪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略家和纵横家,诡计多端、胆略过人。他几度破坏楚齐联盟,为秦国成就霸业扫清前障;他成功地离间了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使楚国驱逐忠良,丧失清醒,丢掉了雄起的基础和机遇,最终为秦所灭。
  春秋战国诸侯之间的征战本质是统一战争,是诸多帝国梦的灰飞烟灭与推倒重来。屈原清醒地认识到楚国真正的敌手是强秦,他的政治见识和忧虑远比一般人要深沉、痛彻得多。
  屈原心系国家,却忽视了内奸外患等小人的力量,但即使受尽迫害,他至死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
  国之将亡,屈原已无暇计较个人恩怨,为了维护国家利益,他不惜牺牲个人前途直至自己的生命。一切幻灭之后,他拼将生命全部能量的最后一跃,也是以身许国。这种为国尽忠的信念,构成屈原精神的主体,渐渐凝成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核心。
  忠君忧民。屈原身居庙堂而心忧天下,身居荒野却顾盼庙堂。他对楚怀王一度寄予了他所有的政治理想和事業追求;而又怒其不争、怨其不察、恨其不用、哀其不幸,悲叹昏聩之君误国、蛊惑之佞亡国,可谓爱恨交织。即使屡遭离间、屡受陷害而被疏远,流放,他仍然一步三回头,期盼君王的幡然醒悟和召回。
  在“楚才晋用”的时代,屈原有足够的理由选择离开,像春秋时期的孔子一样周游列国寻明君、传大道,但屈原宁死也不离楚国一步,对国家、君王的忠诚日月可鉴。即使浪迹荒野之时,他仍以诗赋寄情,提醒朝廷。他的忠君情结和爱民情怀并存,对民生有更多的体恤,在忠君与爱民的矛盾中备受煎熬。
  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民为本,敬天法祖体恤苍生,为民请命,对百姓充满深深的同情和哀怜。他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世卿世禄、限制贵族特权,明知这样必定会触犯贵族垄断集团的利益,但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对民众、对王权的忠诚昭然若揭。两千多年来,他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坚持真理。坚持真理需要智慧。屈原负责过许多国计民生大事,他的倡导法制、鼎新革故、推进民主、选贤用能等改革思想,对建立一个强大的楚国无疑很有价值。譬如,屈原提出“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说明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重要性,这一人才兴国的思想在当时具有先进性和开拓性。
  坚持真理也需要勇气。屈原对“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的世俗污秽深恶痛绝,敢于剑挑楚国政治的失误、吏治的腐败、贵族阶层的贪婪,甚至胆敢指责楚怀王、抨击顷襄王,威风凛凛,锐气逼人。
  坚持真理更需要百折不挠的毅力。屈原的远大抱负和政治理念一旦确定,便坚贞不改、矢志不渝,“虽九死而犹未悔”。即使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励,像一个战士义无反顾。他的耿耿正气,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为真理而斗争的勇士。
  情怀高洁。屈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高贵节操的坚守。“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些葳蕤芬芳、烁金泛银的精美文字,像镜子一样照映着他纯净的灵魂与高洁的思想境界;“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他以橘言志,表达了自己表里如一、坚贞不屈的品格:“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表达了他洁身自好与清醒自重的秉持:“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表达了他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表达了他对“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昏暗时代的猛烈抨击和对黑恶势力决不妥协,纵然招致灾祸也决不苟且偷安的坚定决心。
其他文献
笔者:你觉得活着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孟风雨:活在当下,珍惜当下,不留遗憾。  笔者:一例器官捐献到什么样才算是结束了?  孟风雨:没有结束,因为我们会一直去跟家属联系,看他们有什么困难,我们可以帮忙。另外,如果他们想知道受捐者的一些信息,比如说生活得怎么样,现在身体怎么样,我们会去收集反馈。还有,每年清明节,我们会举行扫墓和缅怀纪念活动,邀请捐献者家属过来。这个过程是一直延续下去的。  笔者:在
期刊
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的奋斗目标、新的历史责任对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也对新时代的慈善工作、慈善事业和慈善组织提出了更多的希望。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各级民政部门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改革创新,
期刊
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实施已经两年多,但由于社会组织“三大条例”(《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基金会管理条例》)至今仍未修订,使得慈善法与行政法规的内容上存在不少不一致之处。  2004年实施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第29条的规定“基金会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和行政办公支出不得超过当年总支出的10%”。这一规定仍然出现在民政部网站最新一版的基金会章程示范文本中,同时
期刊
日前,厦门海翔大道附近公路竖立的警示牌走红网络。上面写道:“你丑你横穿!”“你横穿马路,家人医院等你!”“还横穿马路,被撞就死翘翘!”  禁止行人横穿马路,需要警示标语,但在制作警示标语时,应当多方考量,最起码应当让标语好听,不粗俗、不下流、不雷人,更不能骂人、诅咒人,符合文明守则和社會公德;否则,制作、张贴这种不文明的警示标语的初衷就会变味,让人纠结。毕竟,警示标语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标语接受对象
期刊
近日,陕西省委第二巡视组指出,医务人员中存在“微腐败”和“医腐败”问题。具体而言,就是个别医护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帮助亲人、熟人挂号、加塞、获取特殊照顾等行为。  带熟人看病,各地不乏应对举措。如山东临沂人民医院扣质量分,安徽省立医院扣绩效奖等,这些以罚款为主的措施,都认为带熟人看病是不对的,但至多是一种特殊照顾。像陕西省这样认定为“腐败”的,国内尚属首次。  究竟是不是“腐败”?网友形成了不同意见
期刊
我是一名90后的器官捐献协调员。  2017年春,我买了一顶棒球帽,送给一个男孩。他叫叶沙,16岁,因脑血管意外导致脑死亡,他的父母,决定捐献出他全部有用的器官。  在今年3月举行的中国女子篮球联赛上,他的5位器官受捐者组成了一支特殊的篮球队,他们中间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才14岁。他们穿着印有“叶沙”名字的球衣走进赛场,为热爱篮球的叶沙圆了一个梦。  作为全程参与的协调员,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它
期刊
数字化慈善时代正在到来。最新数据显示,11年来,网友通过阿里巴巴平台捐款300亿笔,相当于每个中国人都捐过23笔,1分钟最高捐款20万笔捐赠,显示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式慷慨”。有网友称可以申请世界纪录——“这是我们一分钱一分钱捐出来的,这是我们每个人的世界纪录”。  11年300亿笔,这再次诠释了什么叫“聚沙成塔”。曾几何时,我们社会的慈善文化氛围并不浓厚,并且公共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也一度受疑。《2
期刊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榆林慈善志愿服务工作自2010年启动以来,历经9年实践,取得了长足发展,从中凝练总结出“十三靠”等宝贵经验。  一靠党政推动。2010年10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向全市转发市慈善协会《关于榆林市慈善志愿者总会组建志愿者队伍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自此,榆林慈善志愿者队伍从市直各部门率先开始,逐步辐射到社会各有关方面。市委、市
期刊
习近平主席出席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指出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这“四点主张”正成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国际表达,向世界传递出中国坚定走文明发展之路的决心和信心,给出了实现世界文明永续发展的中国方案。  中华五千年来,将世世代代中国人紧紧维系在一起的,是血
期刊
在克服一个个难题的过程中,朱习越发清晰了对公益的认识:公益是用来享受的,只有自己快乐,才能感染更多人参与到美好的公益事业中。  打开取景框,聚焦,按下快门;一对落寞的背影,一双伸向虚无的手。一泓明亮清澈的眼睛出现在镜头背后,还有她欣慰的笑容。  这是“快门无声听障青少年摄影培养计划”的日常画面,她是项目创始人,也是永远站在听障孩子身边的人 珠海传媒集团摄影记者朱习。  五年前,一次偶然的旅行,她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