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能够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使其充分发挥作用被当前相关行业所关注。要想降低内部控制的成本,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应该思考怎样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本文首先对当前的几种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和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原则进行阐述,并提出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种方法。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定性;定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156-01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对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活动有没有达到目标的评价就是评价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倘若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后,评估的相关目标风险降低了,那么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两种方法,首先通过定性分析来把握内部控制的方向,并构建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来深入探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结果更加准确。
(一)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第一,详细法。以国际通用的内部控制框架为标准,首先将需要评价的对象按其标准进行一一对照,这样能够知道内部控制的要素够不够,设计是否合理,接着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检测,查出漏洞,根据测试出的结果撰写报告,评估发现的要素来实现对目标风险的控制,以此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来看,一定程度上来说,详细评价法是有合理性的,并且可以帮助评价内部控制。详细评价法不需要考虑框架问题,并且全面地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具有的各项要素,然而详细评价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如何根据企业运营的特点来策划内部控制。可以说,详细评价法是一种机械式的单一的方法,但是每个企业都有不一样的特点,用此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有很大的偏差,并且成本高,效率低。
第二,风险基础法。由于详细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企业在实际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通常更偏向于选择风险基础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与详细法恰好相反,先评估风险再到企业的控制。风险基础法首先全面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然后检查企业有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行为措施的普及性等等。接着整理出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不足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企业有着不一样的目标,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和关注点也不一样,因此运用风险基础法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来详细评价,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二)定量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有了评价指标才能构建数学模型,因此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评价指标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合理的评价指标除了能够满足现实基础,还能让工作人员保持工作的热情。对企业运营能力等各项工作的掌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的基础,评价指标应该根据企业的结构和运营方式等来确定,然后量化企业的各项工作。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很多,下面主要对层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阐述:第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化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的特点。其把被多个复杂因素影响的对象分成多个彼此联系的层次,但是没有分离问题,而是使问题更加有条理性,方便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转化为定量,量化某些边界不够清晰明了的因素,对多个复杂的抽象的目标进行量化评估。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人的主观意识对评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虑了所有的影响因素,将不能具体确定的因素量化,能够大大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把握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同时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一)設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第一,全面。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该包含企业内控全部的要素,全面考虑,才能充分掌握企业的内部控制,迅速发现其中的缺陷,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有效。评价指标的确立必须有效,确立的指标要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具体、可观、能操作。
第三,成本效益。评价内部控制要消耗人力财力,所以设计评价指标一定要从成本效益出发,保证评价获利大于评价成本,并且可以对某些风险加以把控。
第四,动态性原则。企业的运营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变化来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动态调整。
(二)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企业要遵守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法律法规四大目标,这四个目标又分有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相互依赖,一起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四大目标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确定的初始目标的合理性以及未来实施目标能不能如实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结果层次指标、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构成。结果层次指标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目标层次指标是在结果层次指标之下,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准则层指标则是目标层指标之下的子指标,包括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企业文化、日常监控等等。
三、结语
综合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管理有效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能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管理能力。毫无疑问,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这使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而言,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尚浅,通常是定性评价,关于定量评价的文献等资料非常少,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构建具有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应该将定量研究和构建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做为重点。
关键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定性;定量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12-0156-01
一、当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方法
对企业进行的内部控制活动有没有达到目标的评价就是评价企业内控的有效性,倘若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后,评估的相关目标风险降低了,那么内部控制就是有效的,反之,则无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两种方法,首先通过定性分析来把握内部控制的方向,并构建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定量分析来深入探究。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分析方法的结合,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结果更加准确。
(一)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详细评价法和风险基础法,下面一一进行介绍:
第一,详细法。以国际通用的内部控制框架为标准,首先将需要评价的对象按其标准进行一一对照,这样能够知道内部控制的要素够不够,设计是否合理,接着对内部控制程序进行检测,查出漏洞,根据测试出的结果撰写报告,评估发现的要素来实现对目标风险的控制,以此来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从理论与实践的视角来看,一定程度上来说,详细评价法是有合理性的,并且可以帮助评价内部控制。详细评价法不需要考虑框架问题,并且全面地说明了企业内部控制应该具有的各项要素,然而详细评价法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如何根据企业运营的特点来策划内部控制。可以说,详细评价法是一种机械式的单一的方法,但是每个企业都有不一样的特点,用此方法得出来的结果很可能有很大的偏差,并且成本高,效率低。
第二,风险基础法。由于详细法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企业在实际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通常更偏向于选择风险基础法。风险基础评价法与详细法恰好相反,先评估风险再到企业的控制。风险基础法首先全面评估企业面临的风险,然后检查企业有没有相应的内部控制措施,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行为措施的普及性等等。接着整理出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证据,对内部控制的不足进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需要说明的是,每一个企业有着不一样的目标,面临的内部控制风险和关注点也不一样,因此运用风险基础法需要根据企业的不同状况来详细评价,要求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
(二)定量分析方法
评价指标是定量方法的基础,有了评价指标才能构建数学模型,因此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评价指标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合理的评价指标除了能够满足现实基础,还能让工作人员保持工作的热情。对企业运营能力等各项工作的掌握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的基础,评价指标应该根据企业的结构和运营方式等来确定,然后量化企业的各项工作。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很多,下面主要对层析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阐述:第一,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化的系统的分析方法,结合了定性和定量两种方法的特点。其把被多个复杂因素影响的对象分成多个彼此联系的层次,但是没有分离问题,而是使问题更加有条理性,方便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第二,模糊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将定性转化为定量,量化某些边界不够清晰明了的因素,对多个复杂的抽象的目标进行量化评估。在评价内部控制有效性时,人的主观意识对评估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模糊综合评价法考虑了所有的影响因素,将不能具体确定的因素量化,能够大大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如何建立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需要把握评价指标的设计原则,同时要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一)設计评价指标的原则
第一,全面。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该包含企业内控全部的要素,全面考虑,才能充分掌握企业的内部控制,迅速发现其中的缺陷,保证评价的准确性。
第二,有效。评价指标的确立必须有效,确立的指标要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真实情况,同时要具体、可观、能操作。
第三,成本效益。评价内部控制要消耗人力财力,所以设计评价指标一定要从成本效益出发,保证评价获利大于评价成本,并且可以对某些风险加以把控。
第四,动态性原则。企业的运营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一定要根据企业的变化来进行及时的、合理的动态调整。
(二)对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我国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指出,企业要遵守企业战略目标、经营目标、报告目标以及法律法规四大目标,这四个目标又分有几个子目标,这些子目标相互依赖,一起构成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价体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四大目标就是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战略目标的实现依赖于确定的初始目标的合理性以及未来实施目标能不能如实进行。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由结果层次指标、目标层指标、准则层指标和具体评价指标构成。结果层次指标就是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目标层次指标是在结果层次指标之下,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准则层指标则是目标层指标之下的子指标,包括治理结构、内部审计、企业文化、日常监控等等。
三、结语
综合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企业管理有效的基础,企业内部控制活动能提高企业防范风险的能力和管理能力。毫无疑问,内部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控制实施的关键在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这使企业对内部控制有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而言,我国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的研究尚浅,通常是定性评价,关于定量评价的文献等资料非常少,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构建具有权威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因此未来的相关研究应该将定量研究和构建权威的评价指标体系做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