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杭州的四月天里,她轻轻走来,波澜不惊。
她说话既不铿锵也不激昂,语调轻缓,恍若邻家大姐。她说,单位要给她设立“张春燕工作室”,她认为自己没有成果,回绝了。说这话时,她眼帘低垂,谦逊的脸上浮着几分羞涩。
入黨37年、投身共青团事业39年、耕耘希望工程27年,单单摆出她的这几个数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让后生连连惊叹。
她叫张春燕,今年3月刚刚退休,退休前是浙江省青少年事务所副所长。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矢志做一只报春的燕。从最初心心念念要做好一个仪表工,到走上共青团岗位数年后由正职变为副职,到后来投入互联网上的青少年公益事业,在多个关键转折节点,她都积极调整自己,做乐天派,与领导同事协同作战,打了很多漂亮仗,让单位荣誉室里摆满了奖章,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连续三轮获评5A级社会组织;在2020年的抗疫筹款中,被《公益时报》评为筹款达千万元的12家信息公开五星级基金会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获评单位。
张春燕说:“我的工作,一头是要奉献爱心的捐赠人,一头是需要社会帮扶的青少年。我们站在中间,就是爱的搬运工,能帮助别人,总让我感到身心愉悦,我深爱我的工作。”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更喜欢用行动说话。
眼下,团浙江省委正借全国学党史东风,在全省发起深化团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推动共青团工作实一点再实一点。
在这种工作格局下,老团干张春燕显得弥足珍贵。她以忠诚和担当,完美诠释了“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是对作风不实宣战的开路人。
退休时,张春燕是和她的86本工作笔记一起离开办公室的。86本,是个不小的数字。她一本本抚摸,抚摸她一生不舍的事业,又一本本揭掉封皮,只为能把它们规规矩矩集中装进纸箱,但在外人看来,却仿佛是要揭掉职业女性的最后一丝纷华。
她原本就是这样粗砺能甘,纷华不染。
1982年,21岁的张春燕技校毕业,成为杭州钢铁公司热带分厂的一名仪表工。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值大夜班都从不打瞌睡,还经常帮团支部书记收收团费。但没想到,1983年11月,组织上决定推选她做分厂团委副书记。她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怕,怕干不好给组织抹黑。领导说,干不好我担责,干完你还可以再回仪表岗位,工具不用交。她这才放下包袱,就这样懵懵懂懂走上了共青团岗位。那时候,团工作该怎么干,怎么服务厂里的团员青年,她脑子里没这些概念。
回首昨天,张春燕颇为感恩地说:“党组织、团组织把我这样一个对团工作啥也不懂的工人领上了团的岗位,一点点手把手培养起来,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好,可以在学中干起来。”走上团的岗位之初,张春燕还在夜校读大专学仪表技术,后来她陆续又读了电大经济管理专业、省委党校函授班、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她的职务也由分厂团委副书记、书记,到杭钢团委副书记、书记,再到1995年2月成为浙江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她用实打实干事情的精神,为自己赢来了一路绿灯,凯歌前行。
期间,1985年,张春燕在由分厂团委副书记换届转为分厂团委书记时,她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电工、仪表工两套工具,并把它们上交了。因为那时,她已经开始撰写共青团工作笔记,并深深爱上了共青团工作。
她在笔记中写道:“我要自己学会干,要靠别人帮助,但不等于依赖别人,我要努力争取早日独立工作”“当一天团干部,就要为服务青少年尽一天力”“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要从多方面学习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青少年的公益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这些不起眼的文字,折射出张春燕干一行爱一行的纯真心态和纯粹动机。
86本工作笔记,高高的一摞,像一座许多人翻越不过的山,它是张春燕滴水不羼胸怀坦荡做共青团事业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她坚持初心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的有力见证,质朴却闪闪发光。
1995年2月,张春燕走马上任浙江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之时,希望工程已经在全国开展起来,浙江也建起了十几所希望小学。让贫困孩子有学上有书读,成为张春燕最朴素的工作动力。
上任之初,张春燕曾向前来调研的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求教经验诀窍,徐永光说:“没有什么诀窍,只要认真就行。”
认真,这正是张春燕为人处事的优势所在。1995年3月,张春燕第一站去了开化县黄谷乡。在乡政府所在地,她看到校舍已是破败的危房,100多名学生分散在农户家里上课,走在教室的木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全乡只有2幢看上去像样点的房子,一幢是乡政府50年代建造的水泥楼,一幢是村民新建不久的砖瓦房。张春燕踏着尘土飞扬的黄土路转了一大圈,邀请了一些村民和学校的老师及乡政府工作人员,站在学校危房前开起了现场调研会。调研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建校这个事情都心情迫切。张春燕详细了解了当地财政在建校这个事情上的支持力度和预算,也认真问询了村民、老师对建校的想法。
开完这个调研会,张春燕又在当地团干部的陪同下,深入到部分村民家里实地走访,了解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现实情况。村民们都住着“干打垒”的房子,家里没啥家具,家庭收入就靠外出打工或是下田耕种维持,孩子们的生活也挺困难。走进那幢村里唯一的新楼,发现除了外表好看,里面也是空空荡荡,乡政府的老楼更是要满足工作人员办公、住宿的“一体化”需求。
走进正在上课的农户家里,看到老师们上一节课换一家,同学们挤在狭小昏暗的空间,但求知的眼神熠熠,她的心里不由泛起了一丝酸涩。陪同人员告诉她,有个上海企业家有意来捐建希望小学,可来看过之后便没了下文。失望的开化老百姓因此编了个顺口流:开化开化,老开花不结果。 张春燕对当地团干部说: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接着,张春燕就设法联系上了上海申华实业公司的创始人瞿建国,并很快乘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见到瞿建国,这才得知,是他个人想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他慎之又慎。第一天谈判不顺,张春燕略感沮喪。但她转而又想,如果一切都是坦途,还要我们这些团干干什么。第二天早上,瞿建国偕夫人与张春燕一起用早餐,不经意间,瞿建国说到开化人自己能建新房呀。张春燕顿时明白了肯綮所在。于是她把自己所了解的开化县黄谷乡的真实情况,以及对学校筹建的项目安排和实施方案向对方作了详尽解释。瞿建国最终被张春燕的诚心实意所打动,他打消了顾虑,决定向开化捐资20万元。他还特别请著名作家巴金题写了校名:开化建国希望小学。瞿建国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个人捐建希望小学的企业家。
这也是张春燕劝募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通过这次成功劝募,张春燕悟出了道理:认真很重要,如果自己不对黄谷乡做细致认真的询问和考察,自己工作不专,面对捐方一问三不知,不可能谈成希望小学捐建。也就是说,工作不专,认真就是空的。
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认识,之后,张春燕和同事们跑遍了浙江省内90个县市区和多个兄弟省市,用对帮扶工作的炽爱和专业的工作能力,开拓出浙江省希望工程的蔚然大观:截至目前,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6.28亿元,累计援建希望小学599所、希望幼儿园28所,捐建希望书库、梦想足球场、快乐音乐教室等乡村学校配套设施1928个,奖励和资助大中小学生200199人次,各类公益活动惠及青少年超过百万人……
张春燕靠这股子认真劲逐渐成为浙江希望工程的行家里手 ,但凡涉及到希望工程的事项大家都会想到去找她,陈煜斌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刚进入青基会,陈煜斌就跟在张春燕后面学习。“从项目谋划到实地调研、方案设计、募集资金,再到项目建设、回访,以及长期的动态跟踪”,陈煜斌说师傅张春燕有一套工程式的工作流程,所有的项目都是闭环式的,有数据、建档案、可追溯。张春燕退休后大部分工作都移交到陈煜斌这里,他说跟着师傅这么久,学到最多的就是“专业”二字。他要尽快成长,成为像师傅一样的专家。
有道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正扬帆远航的张春燕也没有想过,她会遭遇立志长久与否的考验。
2000年,团浙江省委进行改革,决定延伸工作手臂成立浙江省青少年事务所,新派来了一位所长,张春燕所负责的希望工程成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她本人也成为青少年事务所的副所长,兼任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由正职变为副职,相信这会成为很多从政者的心头病。张春燕也难过了几天。郁闷的她随手翻书看,无意中翻看到当时正流行的一本书《红墙内外》,里面记录了很多对党和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前辈,在遭受挫折后仍初心不改的故事。
张春燕一下子觉得醍醐灌顶,比起这些老前辈,我这点委屈算啥呢?改革必然会触动个人利益,没人说你正职就一直得是正职,职务虽然变了,可工作内容并没有变,依然是我所热爱的工作,那我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当组织上找张春燕谈话时,张春燕说:“组建青少年事务所,工作平台更广了,格局更高了,对事业发展必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个人服从组织安排,会积极配合所长工作的。”跟她谈话的领导由衷佩服道:到底是老团干,有觉悟!
张春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积极投入各项重点工作和创新项目。2005年,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起的全国首家地域性互联网捐赠平台“浙江希望工程在线”上线。2010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浙江省青基会在互联网公益上的创新尝试越来越多,在网络论坛上盖“楼”建校,在“99公益日”上互动众筹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张春燕不仅带着同事们积极拥抱互联网,自己也直接“触网”。2016年,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基会联合发起搭建了“亲青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这是全国青基会系统中的第一个网上众筹平台,到目前已筹得5500万元,去年抗疫众筹上千万元。这几年来,浙江省青基会通过互联网众筹了近1.4亿元,平均每笔才几毛钱,但牵动了千千万万个富有爱心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单元。这每一个数字,都少不了张春燕积极参与协同作战的身影。她认定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如今再回想事业受挫那个时段,张春燕说,当时成为副所长是一个可以调离的借口,但她认为希望工程工作接地气,干实事,帮助他人让她感到幸福,她愿意终生当“爱的搬运工”。
浙江省青少所办公室主任吴洁是80后,她说,张春燕做杭钢团委书记时就是正处级干部,30多年后她依然奋战在一线,这打破了很多年轻人对团干部转岗提拔很快的固有认识,对现在年轻人缺乏韧劲两三年就换岗跳槽也是个很好的教育。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张春燕因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脚下就有远方。
很多人可能以为,希望工程总与钱打交道,一定离钱很近。
对此,张春燕斩钉截铁地回答说:错,我们工作人员是碰不到钱的。
梅宏军曾是浙江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公共关系经理,他说与浙江省青基会的公益合作从1995年捐建希望小学开始,至今27年来双方合作开拓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最根本的原因就始于对张春燕和青基会这个团队的信任。他们捐建的希望小学都在贫困偏远的地区,无论多远,即便走七八个小时的盘山路,张春燕也要陪同前往实地考察,并能提出很多好点子。每年去希望小学搞活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都会再捐五六万元,通过青基会送达团县委,再到学校,张春燕他们都会给出非常清楚的账目,保证每笔捐款都能用在学校。这让可口可乐公司上下都非常放心,所以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希望工程的支持始终不变。 张春燕就是这样以严格的管理制度,高效透明的做法,赢得了众多捐方的信任,滚雪球效应日益显现。
1996年,浙江省青基会建了两个信息库,一个库里是捐赠人,一个库里是受助人,每个学期给双方结对一次。为了检验工作流程是否严密,张春燕亲自当起了体验师。她自己出钱,资助了一个叫徐光德的孩子上学。从结对到双方通信往来,一个汇报学习成绩一个嘘寒问暖,张春燕亲身体验了每一个环节。这次体验,让张春燕进一步坚定了公开透明干工作的决心,同时激发了她身上母爱的光辉,她不仅捐钱写信,还时常给徐光德寄文具和衣物,可谓精神物质双管齐下。
2013年,张春燕发现青基会面向大学生、职教生、中小学生、农民工子女等不同学生群体的助学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她首先提出将它们合并到同一个管理办法中。经过两个学期的磨合实践,2015年,《浙江省希望工程学生资助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成型,学生资助项目实现了一套流程一个办法一贯到底,项目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张春燕深知规范透明是公益事业的生命线,所以极为重视制度建设,力求每一个项目都有规章制度、每一个专项基金都有据可依。
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不能就学或辍学”的“两个不让”目标。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谋划推出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并在全省推行实施,张春燕和同事们积极行动起来,具体负责相关落实工作。他们首先积极配合团省委在青年企业家里找资源争取支持,经过多轮商议磨合,最终由5位社会责任感强的青年企业家捐款设立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基金”。他们还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开辟“助跑学子工程”报纸专栏,开展网上助学接力大行动,形成多方位的媒体合作新模式。到2020年的第18个年头,“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8万余人,发放助学金2.58亿元,并让“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张春燕开始分管浙江省青年创業就业基金会,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浙江省青创会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品牌项目,如“扬帆工程”:给每位返乡下乡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不高于10万元的无息资金支持,每期500万元,实施五期来已扶持出多个农村致富带头人。2020年,张春燕主动提出新增一期抗疫专项行动,拿出300万元公益资金,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涉农创业青年复工复产。
也是在2019年,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国家农担公司联手实施“中国青年农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计划”,浙江被列为试点地区。张春燕带领团队积极落实试点工作,很快联合其他部门开发了“浙里担·青农贷”团银担合作公益项目,目前已为615名涉农创业青年提供优惠贷款2.01亿元,培育出一批振兴乡村的“新农人”。2020年,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政府“两进两回”工作计划。
张春燕的落实能力很强。在落实工作方面,张春燕从不打折扣,总能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受到了捐方和受助人的充分肯定。
浙江省青少所所长周朝博这样评价张春燕:她是个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退休前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她主要分管助学助医、校园建设、创业创新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她都冲在前面。
2012年底,浙江省青基会联合浙江广电集团发起“向阳花少儿医疗救助基金”项目。2016年,项目开始在全省布点合作医院,每一个市地,张春燕都亲赴现场考察、把关。同年9月,准备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约时,台风莫兰蒂正在浙江沿海肆虐。考虑到前往温州的危险性,大家都觉得可以延后签约,张春燕却说:“我们可以等,但生病的孩子不能等!”在她的坚持下,大家顶风冒雨前往温州,使当地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最高达10万元的医疗救助。目前,基金在全国设有32家定点医院,面向全国各地困难家庭的患病孩子敞开救助大门。
感谢信像刮雪片一样从省内外飞向青基会,飞向张春燕。“我永远忘不了孩子出院那天,拿着基金会救助款的单子,我的心里暖暖的,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受救助的孩子家长们,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着同样的感激。
退休后的张春燕,担任起单位退休党支部书记,不仅自己保持着每天浏览“学习强国”的习惯,还经常在微信群中与其他退休党员分享新政策、学习党史知识、交流最近的思想动态,把党的嘱托时刻牢记在心间。
她依然时时关注着共青团和青少年,每当青基会有新活动新项目上线,都会以捐赠人的身份亲身体验一遍从捐款、查询到反馈的整个流程。因为她觉得像她这样的“老年人”都用得流畅、看得明白,那么在公众接受度上应该是差不了的。
和她共事26年的浙江省青少所创业创新部主任王军说:“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喊她‘小燕子’,她一生平凡美好,但她代言了一种情怀,一种把毕生献给共青团事业无怨无悔的情怀。”
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无关乎高低贵贱只要拥有便能所向披靡的力量。
你的光,点亮我的世界;我必用心,燃起另一支火把。
你是光,是暖,是希望,你是春天的一只燕。
她说话既不铿锵也不激昂,语调轻缓,恍若邻家大姐。她说,单位要给她设立“张春燕工作室”,她认为自己没有成果,回绝了。说这话时,她眼帘低垂,谦逊的脸上浮着几分羞涩。
入黨37年、投身共青团事业39年、耕耘希望工程27年,单单摆出她的这几个数字,就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让后生连连惊叹。
她叫张春燕,今年3月刚刚退休,退休前是浙江省青少年事务所副所长。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矢志做一只报春的燕。从最初心心念念要做好一个仪表工,到走上共青团岗位数年后由正职变为副职,到后来投入互联网上的青少年公益事业,在多个关键转折节点,她都积极调整自己,做乐天派,与领导同事协同作战,打了很多漂亮仗,让单位荣誉室里摆满了奖章,连续两届获评“全国先进社会组织”,连续三轮获评5A级社会组织;在2020年的抗疫筹款中,被《公益时报》评为筹款达千万元的12家信息公开五星级基金会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一家获评单位。
张春燕说:“我的工作,一头是要奉献爱心的捐赠人,一头是需要社会帮扶的青少年。我们站在中间,就是爱的搬运工,能帮助别人,总让我感到身心愉悦,我深爱我的工作。”
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她更喜欢用行动说话。
眼下,团浙江省委正借全国学党史东风,在全省发起深化团干部作风建设三年行动,着力推动共青团工作实一点再实一点。
在这种工作格局下,老团干张春燕显得弥足珍贵。她以忠诚和担当,完美诠释了“用一生做好一件事”,展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是对作风不实宣战的开路人。
86本工作笔记像一座山——胸怀坦荡 初心不改
退休时,张春燕是和她的86本工作笔记一起离开办公室的。86本,是个不小的数字。她一本本抚摸,抚摸她一生不舍的事业,又一本本揭掉封皮,只为能把它们规规矩矩集中装进纸箱,但在外人看来,却仿佛是要揭掉职业女性的最后一丝纷华。
她原本就是这样粗砺能甘,纷华不染。
1982年,21岁的张春燕技校毕业,成为杭州钢铁公司热带分厂的一名仪表工。她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值大夜班都从不打瞌睡,还经常帮团支部书记收收团费。但没想到,1983年11月,组织上决定推选她做分厂团委副书记。她的第一反应是有点怕,怕干不好给组织抹黑。领导说,干不好我担责,干完你还可以再回仪表岗位,工具不用交。她这才放下包袱,就这样懵懵懂懂走上了共青团岗位。那时候,团工作该怎么干,怎么服务厂里的团员青年,她脑子里没这些概念。
回首昨天,张春燕颇为感恩地说:“党组织、团组织把我这样一个对团工作啥也不懂的工人领上了团的岗位,一点点手把手培养起来,我既然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好,可以在学中干起来。”走上团的岗位之初,张春燕还在夜校读大专学仪表技术,后来她陆续又读了电大经济管理专业、省委党校函授班、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她的职务也由分厂团委副书记、书记,到杭钢团委副书记、书记,再到1995年2月成为浙江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她用实打实干事情的精神,为自己赢来了一路绿灯,凯歌前行。
期间,1985年,张春燕在由分厂团委副书记换届转为分厂团委书记时,她最后看了一眼自己心爱的电工、仪表工两套工具,并把它们上交了。因为那时,她已经开始撰写共青团工作笔记,并深深爱上了共青团工作。
她在笔记中写道:“我要自己学会干,要靠别人帮助,但不等于依赖别人,我要努力争取早日独立工作”“当一天团干部,就要为服务青少年尽一天力”“我们在很多方面还有不足,要从多方面学习提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在服务青少年的公益道路上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这些不起眼的文字,折射出张春燕干一行爱一行的纯真心态和纯粹动机。
86本工作笔记,高高的一摞,像一座许多人翻越不过的山,它是张春燕滴水不羼胸怀坦荡做共青团事业的记录和结晶,也是她坚持初心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的有力见证,质朴却闪闪发光。
援建599所希望小学——工作不专 认真就是空的
1995年2月,张春燕走马上任浙江省希望工程服务中心主任之时,希望工程已经在全国开展起来,浙江也建起了十几所希望小学。让贫困孩子有学上有书读,成为张春燕最朴素的工作动力。
上任之初,张春燕曾向前来调研的时任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求教经验诀窍,徐永光说:“没有什么诀窍,只要认真就行。”
认真,这正是张春燕为人处事的优势所在。1995年3月,张春燕第一站去了开化县黄谷乡。在乡政府所在地,她看到校舍已是破败的危房,100多名学生分散在农户家里上课,走在教室的木板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全乡只有2幢看上去像样点的房子,一幢是乡政府50年代建造的水泥楼,一幢是村民新建不久的砖瓦房。张春燕踏着尘土飞扬的黄土路转了一大圈,邀请了一些村民和学校的老师及乡政府工作人员,站在学校危房前开起了现场调研会。调研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对建校这个事情都心情迫切。张春燕详细了解了当地财政在建校这个事情上的支持力度和预算,也认真问询了村民、老师对建校的想法。
开完这个调研会,张春燕又在当地团干部的陪同下,深入到部分村民家里实地走访,了解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现实情况。村民们都住着“干打垒”的房子,家里没啥家具,家庭收入就靠外出打工或是下田耕种维持,孩子们的生活也挺困难。走进那幢村里唯一的新楼,发现除了外表好看,里面也是空空荡荡,乡政府的老楼更是要满足工作人员办公、住宿的“一体化”需求。
走进正在上课的农户家里,看到老师们上一节课换一家,同学们挤在狭小昏暗的空间,但求知的眼神熠熠,她的心里不由泛起了一丝酸涩。陪同人员告诉她,有个上海企业家有意来捐建希望小学,可来看过之后便没了下文。失望的开化老百姓因此编了个顺口流:开化开化,老开花不结果。 张春燕对当地团干部说:一定要改变这种局面。
接着,张春燕就设法联系上了上海申华实业公司的创始人瞿建国,并很快乘上了去上海的火车。见到瞿建国,这才得知,是他个人想捐建一所希望小学,他慎之又慎。第一天谈判不顺,张春燕略感沮喪。但她转而又想,如果一切都是坦途,还要我们这些团干干什么。第二天早上,瞿建国偕夫人与张春燕一起用早餐,不经意间,瞿建国说到开化人自己能建新房呀。张春燕顿时明白了肯綮所在。于是她把自己所了解的开化县黄谷乡的真实情况,以及对学校筹建的项目安排和实施方案向对方作了详尽解释。瞿建国最终被张春燕的诚心实意所打动,他打消了顾虑,决定向开化捐资20万元。他还特别请著名作家巴金题写了校名:开化建国希望小学。瞿建国成为浙江省第一个个人捐建希望小学的企业家。
这也是张春燕劝募援建的第一所希望小学。通过这次成功劝募,张春燕悟出了道理:认真很重要,如果自己不对黄谷乡做细致认真的询问和考察,自己工作不专,面对捐方一问三不知,不可能谈成希望小学捐建。也就是说,工作不专,认真就是空的。
有了这种刻骨铭心的认识,之后,张春燕和同事们跑遍了浙江省内90个县市区和多个兄弟省市,用对帮扶工作的炽爱和专业的工作能力,开拓出浙江省希望工程的蔚然大观:截至目前,累计接受海内外捐款6.28亿元,累计援建希望小学599所、希望幼儿园28所,捐建希望书库、梦想足球场、快乐音乐教室等乡村学校配套设施1928个,奖励和资助大中小学生200199人次,各类公益活动惠及青少年超过百万人……
张春燕靠这股子认真劲逐渐成为浙江希望工程的行家里手 ,但凡涉及到希望工程的事项大家都会想到去找她,陈煜斌就是其中一位。2002年刚进入青基会,陈煜斌就跟在张春燕后面学习。“从项目谋划到实地调研、方案设计、募集资金,再到项目建设、回访,以及长期的动态跟踪”,陈煜斌说师傅张春燕有一套工程式的工作流程,所有的项目都是闭环式的,有数据、建档案、可追溯。张春燕退休后大部分工作都移交到陈煜斌这里,他说跟着师傅这么久,学到最多的就是“专业”二字。他要尽快成长,成为像师傅一样的专家。
愿终生当“爱的搬运工”——有志者立长志
有道是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正扬帆远航的张春燕也没有想过,她会遭遇立志长久与否的考验。
2000年,团浙江省委进行改革,决定延伸工作手臂成立浙江省青少年事务所,新派来了一位所长,张春燕所负责的希望工程成为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她本人也成为青少年事务所的副所长,兼任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
由正职变为副职,相信这会成为很多从政者的心头病。张春燕也难过了几天。郁闷的她随手翻书看,无意中翻看到当时正流行的一本书《红墙内外》,里面记录了很多对党和国家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前辈,在遭受挫折后仍初心不改的故事。
张春燕一下子觉得醍醐灌顶,比起这些老前辈,我这点委屈算啥呢?改革必然会触动个人利益,没人说你正职就一直得是正职,职务虽然变了,可工作内容并没有变,依然是我所热爱的工作,那我有什么好难过的呢?
当组织上找张春燕谈话时,张春燕说:“组建青少年事务所,工作平台更广了,格局更高了,对事业发展必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我个人服从组织安排,会积极配合所长工作的。”跟她谈话的领导由衷佩服道:到底是老团干,有觉悟!
张春燕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来,她积极投入各项重点工作和创新项目。2005年,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建起的全国首家地域性互联网捐赠平台“浙江希望工程在线”上线。2010年以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跃发展,浙江省青基会在互联网公益上的创新尝试越来越多,在网络论坛上盖“楼”建校,在“99公益日”上互动众筹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张春燕不仅带着同事们积极拥抱互联网,自己也直接“触网”。2016年,团浙江省委、浙江省青基会联合发起搭建了“亲青筹”互联网公益众筹平台,这是全国青基会系统中的第一个网上众筹平台,到目前已筹得5500万元,去年抗疫众筹上千万元。这几年来,浙江省青基会通过互联网众筹了近1.4亿元,平均每笔才几毛钱,但牵动了千千万万个富有爱心的个人、家庭和社会单元。这每一个数字,都少不了张春燕积极参与协同作战的身影。她认定一个人可以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如今再回想事业受挫那个时段,张春燕说,当时成为副所长是一个可以调离的借口,但她认为希望工程工作接地气,干实事,帮助他人让她感到幸福,她愿意终生当“爱的搬运工”。
浙江省青少所办公室主任吴洁是80后,她说,张春燕做杭钢团委书记时就是正处级干部,30多年后她依然奋战在一线,这打破了很多年轻人对团干部转岗提拔很快的固有认识,对现在年轻人缺乏韧劲两三年就换岗跳槽也是个很好的教育。
没有松柏恒,难得雪中青。张春燕因为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行中有善,脚下就有远方。
让每一分钱都花得有据可依——规范透明是公益事业的生命线
很多人可能以为,希望工程总与钱打交道,一定离钱很近。
对此,张春燕斩钉截铁地回答说:错,我们工作人员是碰不到钱的。
梅宏军曾是浙江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的公共关系经理,他说与浙江省青基会的公益合作从1995年捐建希望小学开始,至今27年来双方合作开拓的公益项目越来越多,最根本的原因就始于对张春燕和青基会这个团队的信任。他们捐建的希望小学都在贫困偏远的地区,无论多远,即便走七八个小时的盘山路,张春燕也要陪同前往实地考察,并能提出很多好点子。每年去希望小学搞活动,可口可乐公司方面都会再捐五六万元,通过青基会送达团县委,再到学校,张春燕他们都会给出非常清楚的账目,保证每笔捐款都能用在学校。这让可口可乐公司上下都非常放心,所以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对希望工程的支持始终不变。 张春燕就是这样以严格的管理制度,高效透明的做法,赢得了众多捐方的信任,滚雪球效应日益显现。
1996年,浙江省青基会建了两个信息库,一个库里是捐赠人,一个库里是受助人,每个学期给双方结对一次。为了检验工作流程是否严密,张春燕亲自当起了体验师。她自己出钱,资助了一个叫徐光德的孩子上学。从结对到双方通信往来,一个汇报学习成绩一个嘘寒问暖,张春燕亲身体验了每一个环节。这次体验,让张春燕进一步坚定了公开透明干工作的决心,同时激发了她身上母爱的光辉,她不仅捐钱写信,还时常给徐光德寄文具和衣物,可谓精神物质双管齐下。
2013年,张春燕发现青基会面向大学生、职教生、中小学生、农民工子女等不同学生群体的助学项目有着各自不同的管理制度,她首先提出将它们合并到同一个管理办法中。经过两个学期的磨合实践,2015年,《浙江省希望工程学生资助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成型,学生资助项目实现了一套流程一个办法一贯到底,项目的运行更加规范高效。
张春燕深知规范透明是公益事业的生命线,所以极为重视制度建设,力求每一个项目都有规章制度、每一个专项基金都有据可依。
“两个不让”资助8万大学生——落实工作从不打折扣
2002年,浙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不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不让一个大学生因贫困不能就学或辍学”的“两个不让”目标。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团浙江省委贯彻落实党代会精神,谋划推出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并在全省推行实施,张春燕和同事们积极行动起来,具体负责相关落实工作。他们首先积极配合团省委在青年企业家里找资源争取支持,经过多轮商议磨合,最终由5位社会责任感强的青年企业家捐款设立了“浙江省大学生助学基金”。他们还积极整合媒体资源,开辟“助跑学子工程”报纸专栏,开展网上助学接力大行动,形成多方位的媒体合作新模式。到2020年的第18个年头,“浙江省大学生助学计划”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8万余人,发放助学金2.58亿元,并让“助人自助”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2019年,张春燕开始分管浙江省青年创業就业基金会,这对她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浙江省青创会有较好的工作基础和品牌项目,如“扬帆工程”:给每位返乡下乡农村创业青年提供不高于10万元的无息资金支持,每期500万元,实施五期来已扶持出多个农村致富带头人。2020年,张春燕主动提出新增一期抗疫专项行动,拿出300万元公益资金,支持疫情严重地区的涉农创业青年复工复产。
也是在2019年,中国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与国家农担公司联手实施“中国青年农业创业金融扶持专项计划”,浙江被列为试点地区。张春燕带领团队积极落实试点工作,很快联合其他部门开发了“浙里担·青农贷”团银担合作公益项目,目前已为615名涉农创业青年提供优惠贷款2.01亿元,培育出一批振兴乡村的“新农人”。2020年,该项目被列入浙江省政府“两进两回”工作计划。
张春燕的落实能力很强。在落实工作方面,张春燕从不打折扣,总能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确保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地,受到了捐方和受助人的充分肯定。
她代言了一种情怀——勇于担当 甘于奉献
浙江省青少所所长周朝博这样评价张春燕:她是个爱岗敬业、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人,退休前一直工作在第一线。她主要分管助学助医、校园建设、创业创新三个部门,每个部门的工作,她都冲在前面。
2012年底,浙江省青基会联合浙江广电集团发起“向阳花少儿医疗救助基金”项目。2016年,项目开始在全省布点合作医院,每一个市地,张春燕都亲赴现场考察、把关。同年9月,准备前往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签约时,台风莫兰蒂正在浙江沿海肆虐。考虑到前往温州的危险性,大家都觉得可以延后签约,张春燕却说:“我们可以等,但生病的孩子不能等!”在她的坚持下,大家顶风冒雨前往温州,使当地家庭经济困难的少年儿童在家门口就能申请最高达10万元的医疗救助。目前,基金在全国设有32家定点医院,面向全国各地困难家庭的患病孩子敞开救助大门。
感谢信像刮雪片一样从省内外飞向青基会,飞向张春燕。“我永远忘不了孩子出院那天,拿着基金会救助款的单子,我的心里暖暖的,感恩国家,感恩社会,感恩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受救助的孩子家长们,用不同的话语,表达着同样的感激。
退休后的张春燕,担任起单位退休党支部书记,不仅自己保持着每天浏览“学习强国”的习惯,还经常在微信群中与其他退休党员分享新政策、学习党史知识、交流最近的思想动态,把党的嘱托时刻牢记在心间。
她依然时时关注着共青团和青少年,每当青基会有新活动新项目上线,都会以捐赠人的身份亲身体验一遍从捐款、查询到反馈的整个流程。因为她觉得像她这样的“老年人”都用得流畅、看得明白,那么在公众接受度上应该是差不了的。
和她共事26年的浙江省青少所创业创新部主任王军说:“年轻的时候,大家都喊她‘小燕子’,她一生平凡美好,但她代言了一种情怀,一种把毕生献给共青团事业无怨无悔的情怀。”
爱是一种信仰,是一种无关乎高低贵贱只要拥有便能所向披靡的力量。
你的光,点亮我的世界;我必用心,燃起另一支火把。
你是光,是暖,是希望,你是春天的一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