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激趣促写作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3020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从这些表述不难看出,它强调了表达的兴趣和欲望。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同时也是整个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营造自由、宽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1.少一些限制,多一些拓展
  《语文课程标准》中倡导“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作文课的自由,包括学生选材的自由、感情表达上的自由和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本着“我手写我口”的精神,教师要更少地限制,让学生的心灵松绑,让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无拘无束的驰骋思维。如同样是写一件事,教师如果把话题限定在“洗衣服”或“洗碗”之类的老套话题,学生肯定不会太有兴趣;但如果教师放开限制,让他们写意见自己最想做的事,学生兴趣就会提高了,且有的可写。
  2.少一些技巧,多一些漫谈
  淡化技巧训练这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写作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淡化技巧的同时,《新课标》又强调了另一点,“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对学生情感和素材内容的积累又是非常重视。
  二、创造激发表达欲望的话题
  1.关注学生兴趣的焦点,提高表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钥匙。因为有了共同的兴趣,学生才有了交流的朋友。学生一起玩,共同的兴趣越多话题越多,越是讲不完,越讲兴趣越浓,带出来的交谈对象也越多,这便是一个良性循环。作文课堂为什么不可以这样,越上表达交流的越多?那是因为教师没有去关注学生们兴趣的焦点,没有把握住他们流行的话题,学生自然提不起表达的兴趣来。
  2.抚摸孩子情感的软骨,强化表达的冲动
  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这是当前作文的一个通病。怎样让学生真情地表达?那便是轻轻抚摸学生的心灵,激起他们心中的温情,触发学生富于情感特色的回忆,从而强化学生表达的冲动。学生是人,也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当他们的情感被激活时,比成人更容易冲动,更容易喜形于色。他们或泪流满面,或喜笑颜开,或忧伤失望,或振奋自信。这要求教师创造一个适当的氛围(情境)和话题。
  三、唤起学生对写作对象的细腻体验和独特感受
  1.关注生活,培养情感的感受能力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每个人都在生活中,但人与人对生活的感受差异极大。同样面对瀑布,李白会产生绚烂热烈夸张的强烈感受,叶圣陶则会产生“如烟、如雾、如尘”的空濛柔和之感,朱自清却把注意力集中到了潭里,有了“女儿绿”的优柔温和的感受。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他们往往难以关注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独特感受。这就要求教师提醒学生去关注生活,激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发展学生的情感感受能力。教师还要善于抓住各种契机,利用音乐、影视作品来诱发学生对亲情、友情的体验,让学生用言语来描述,在描述中深化这种感受,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感受能力的发展。
  2.阅读引导,丰富学生的体验
  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对生活感受丰富、细腻、深刻的作品,易于触发学生的心灵,读一部好书,无异于学生的心灵受一次洗礼。因此,阅读是激发、培养情感感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成长阶段,把握学生心理,选取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最易于触动心弦的内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乐于接受的作品形式,诱发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然后进行相应的写作。这样读写互动,逐层深入。
  3.扩大视野,积累丰富的素材
  扩大生活视野,对丰富写作素材和感悟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这包括两方面:一是要多开展實践活动,通过亲自经历丰富生活感受;二是间接地增加生活阅历,如观看电视中的一些访谈节目,或是对社会现象的调查等。只有这样,学生的感受力才会增强,才能写出独特的感受和细腻的体验,那才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东西。
  总之,只要教师真正领会新课标的精髓,根植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就会培养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相信不久就一定会看到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一片灿烂春光。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格里格的第三小提琴奏鸣曲进行分析,研究其创作中的表现手法以及对后世音乐所产生的影响,以求对挪威杰出的音乐家格里格创作中的民族性风格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民族精神;格里格;奏鸣曲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是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的杰出代表,他的作品中始终贯穿着爱国主义情感的基调。由于他能够吸收、融汇来自艺术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各种
期刊
摘 要:通过对西北某省少数民族某地区某中学初一、初二年级各两个班的英语课进行随机随堂录音的转写情况进行分析,研究英语课堂中教师话语的现状,进而为少数民族地区英语教学以及提高课堂教师话语质量发挥绵薄之力。  关键词:话语分析;教师话语;英语课堂    教师话语(teacher talk),是指教师在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课堂上为组织和从事教学所使用的语言。Nunan(1991)指出:“教师话语对课堂教
期刊
摘 要:优化查询有助于提高SQL的检索速度,是一种提高应用系统性能的重要方式。对SQL查询的优化方案主要从优化原理、视图、WHERE子句、存储过程等,并结合实例阐明和验证。对优化查询的掌握,可使学生在数据库应用程序设计方面的课程中更能得心应手。  关键字:优化查询;SQL查询;关系数据库    数据库查询操作是数据库操作的核心操作,对数据的查询效率及处理速度已成为衡量数据库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
期刊
摘 要:独具特色的校园民歌大赛活动的举办,在大学生当中弘扬了民族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大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专业素养。  关键词:校园民歌大赛;影响效应;民歌进课堂    民歌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瑰宝,是民族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优秀的民歌是我国音乐艺术中最淳朴自然、最富有生活气息、生命力最强的艺术。将这些曲调优美、简短,唱词精练的民歌运用到高校的素质教育中去,激发大学生的兴趣,使其
期刊
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以下简称“过负”)一直是媒体常提及的话题,也是外界抨击学校教育的有力话题。仔细分析,不无道理。每年浙江各级教育主管部门都会下发各种各样的“减负”文件,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一、造成初中学生“过负”原因   1.家长就业压力的“转嫁”。许多家长因自己知识的不足面临难就业的残酷现实,他们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并将其转嫁到了孩子身上,迫切希望自己的子女从现在起就要学好“本
期刊
一、“类比法”在教学中的作用    “类比法”就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特征上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相同或相似的结论。在教学中的类比法就是用已知的科学现象和过程同未知的科学现象和过程相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相似点,然后以此为依据,得出新知识的某些特征和规律。类比法作为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可以软化教学过程,能使学生把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迁移到
期刊
音乐新课标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的基本理念,这符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综合性是音乐教学必须贯彻的原则之一。在实施中,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的联系。音乐课堂教学利用学生的语文功底和数学观念、借助美术的色彩、戏剧的唱腔、影视的画面等,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吸引学生、感化学生,对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  当前,“提倡学科综合”的教学理念已被广大
期刊
摘 要:视频资料以其直观、信息量大,使学生获得视角、听觉、感觉、文字等全方位的刺激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特点,能够大幅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国际金融》课程建设的体会,谈谈如何巧妙地运用视频资料达到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并对提高视频资料在《国际金融》教学中的作用做出初步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视频资料    一、《国际金融》课程的特点与视频资料运用的必要性  《国
期刊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例1及“做一做”。此例题是教学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让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再对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计算方法进行对比,明晰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  一、教学目标  笔者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的原则并结合学生的学情确定了以下
期刊
一  新的课程标准是在研究了本年龄段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础上,对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形成终身的探索兴趣。教改的目的,是通过改变课堂教学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对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的要求比较高,因而许多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缺乏主动性。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