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历史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之一,在历史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文化,还可以對民族和国家拥有更多的理解和认知,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家国情怀是每一个初中生都应该具备的,作为国家未来的希望,拥有爱国情怀的优秀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18
引言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它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对于高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开篇所说:“所谓对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家国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且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1]较之高中教育的其他学科,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新时期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僵化,与教学目标脱离
教学形式僵硬,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脱离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创新和改变,所以不会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培养中依旧采用僵化的教学形式,这与实际的教学目标是相脱离的。此外,由于对形式创新的过度追求,史料与教学内容没有结合。比如,许多教师会在课堂上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游戏的内容又和教学的内容存在一些出入,关联性不够强,不能发挥出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形式化。
(2)缺乏一定的世界意识
如今我们谈到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可谓是一脉相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步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地球村”这个概念几乎深入人心,也就是家和国的概念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应当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需要学习和贯彻的基本方针。世界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内容上,将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教学情境运用到课堂中去,让故事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某个重点阶段的历史人物、事件,加深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感悟。因此,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加强对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挖掘,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启发学生对家国情怀深层感悟。
(2)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相结合
高中历史不仅涉及中国历史,还有世界历史。教师不应该将这两部分隔离开来,而是要通过恰当的逻辑将其结合起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家国情怀要求学生的情怀应当是从国际视野出发的,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树立的不仅仅是为社会为自己国家服务的理念,更应当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理念。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国文化的源头——诸子百家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时候,不应仅讲授那个时期中国出现的很多的大家和书籍,还应该给学生讲述在同样的时期,古希腊也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哲学家、数学家等。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视野放在全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联想到这些著名的人物,这对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涵养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是学科交叉学习的良好铺垫。本案例中提到的是从时间角度出发的,这样从横向并列中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让学生可以从更大的角度和层面看待问题。教师也可以从纵向并列知识点,或者是按照意义或者故事背景相结合,我国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可以相互串联起来,这样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清楚掌握其中的含义。
(3)借助历史博物馆,加深家国情怀理念
走进博物馆,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最直接的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等,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如在讲授《辛亥革命》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最终因力量悬殊而以失败告终,林觉民等约百余人牺牲。在参观考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和消除民族的灾难的精神。学生通过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不仅可以对这段历史有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同时被烈士为国牺牲的精神所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并结合史料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并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和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05):67-70.
[2]林小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3.
[3]王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19(30):36.
关键词: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7-118
引言
所谓的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该具有的价值取向和人文追求,它体现了诸素养中的价值目标。对于高中生而言,家国情怀具体体现为:对国家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以及健全的人格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正如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开篇所说:“所谓对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有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家国情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且形成对祖国的认同感。”[1]较之高中教育的其他学科,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历史学科有着天然独特的学科优势。
一、新时期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现状分析
(1)教学形式僵化,与教学目标脱离
教学形式僵硬,与实际的教学目标相脱离也是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尤其是一些老教师,不愿意接受创新和改变,所以不会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在核心素养培养中依旧采用僵化的教学形式,这与实际的教学目标是相脱离的。此外,由于对形式创新的过度追求,史料与教学内容没有结合。比如,许多教师会在课堂上用游戏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但是游戏的内容又和教学的内容存在一些出入,关联性不够强,不能发挥出突出教学重点的作用,使得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学形式化。
(2)缺乏一定的世界意识
如今我们谈到的家国情怀是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传统,可谓是一脉相传。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逐步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地球村”这个概念几乎深入人心,也就是家和国的概念应该被赋予新的含义,应当扩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我们需要学习和贯彻的基本方针。世界意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二、高中历史家国情怀教育的教学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感悟“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作为高中历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内容上,将这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结合教学情境运用到课堂中去,让故事化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热情,能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某个重点阶段的历史人物、事件,加深学生对于“家国情怀”的深刻感悟。因此,想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教师就要加强对高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进一步挖掘,在教学方式上,可以通过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去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故事,启发学生对家国情怀深层感悟。
(2)家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相结合
高中历史不仅涉及中国历史,还有世界历史。教师不应该将这两部分隔离开来,而是要通过恰当的逻辑将其结合起来。《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家国情怀要求学生的情怀应当是从国际视野出发的,增强学生的世界意识,树立的不仅仅是为社会为自己国家服务的理念,更应当是为全人类服务的理念。例如:我们在教学中国文化的源头——诸子百家的相关历史文化知识的时候,不应仅讲授那个时期中国出现的很多的大家和书籍,还应该给学生讲述在同样的时期,古希腊也出现了很多的大家,哲学家、数学家等。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将视野放在全球,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中国。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时候联想到这些著名的人物,这对扩充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涵养有很好的帮助,同时也是学科交叉学习的良好铺垫。本案例中提到的是从时间角度出发的,这样从横向并列中外相关知识点,帮助学生将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相结合,让学生可以从更大的角度和层面看待问题。教师也可以从纵向并列知识点,或者是按照意义或者故事背景相结合,我国的很多历史事件都是有一定的社会背景的,可以相互串联起来,这样的方式方法需要教师认真备课,清楚掌握其中的含义。
(3)借助历史博物馆,加深家国情怀理念
走进博物馆,是学生近距离感受历史最直接的形式,对于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有着重要的作用。参观博物馆或历史遗迹等,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如在讲授《辛亥革命》时,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在广州举行起义,最终因力量悬殊而以失败告终,林觉民等约百余人牺牲。在参观考察中,引导学生学习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挽救祖国的危亡和消除民族的灾难的精神。学生通过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不仅可以对这段历史有个较为深入的思考,同时被烈士为国牺牲的精神所熏陶,培养了学生的“家国情怀”理念。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可用资源,并结合史料和网络上的教学资源,丰富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学习历史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增进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并让学生产生对祖国和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超.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路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05):67-70.
[2]林小琳.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3):3.
[3]王丽丽.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家国情怀教育[J].华夏教师,2019(3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