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基、强教之源。当前,我国教育已进入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历史新阶段,由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由硬件建设转向软件建设已成为教育鲜明的时代特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已成为事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教育公平,关键在教师的均衡配置;促进教育改革,关键在教师的行动落实;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的能力素质。总之,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李克强及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在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环节最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
进展。
一是认真谋划教师队伍发展蓝图。2012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去年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中长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谋划了开篇,指明了方向,铺就了道路,提供了动力。
二是着力补齐教师队伍短板。发力900多万农村教师这个庞大群体和短板难题,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连续打出组合拳,采取新招、硬招和实招,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实施特岗计划,建立了农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0.67万名,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推进实施“国培计划”,“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80亿元,培训农村教师800多万人次,提前完成了对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国家级培训,有力推动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3—2015年,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惠及600多个县的近100万名乡村教师,提升了乡村教师待遇水平。
三是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在22个省份进行试点,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探索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合并中学和小学两个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职称,拓宽教师提升通道。推进中小学教师编制改革,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农村教师编制。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分别出台中学、小学、中职、特教、幼儿园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针对中小学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违反师德行为处理、严禁有偿补课等出台系列文件,建立机制,划出红线,拿出办法,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四是全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扎实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截至2015年,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5.4万余名,其中90.5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任教。加快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文件。推进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已有包括安徽省在内的27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方式,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有约3.5万名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五是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2014年9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经过公开遴选,最终确定62所高校承担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各项目承担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安徽师范大学在实施“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过程中,强化“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支撑作用、中学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合肥师范学院在实施“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过程中,探索提出“12345”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即以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两个平台”奠基师范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基础,坚持“三方合作”创设合作“育师”共同体,利用“四大嵌入”推进提升师范生“五大能力”,取得较好成效。
六是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为了推动师范生培养走出高校“象牙塔”,培育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开展现状调研、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广泛征求教师培养5个教学指导委员会、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85所举办教师教育院校和有关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于2016年3月正式印发,大力推进各地各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在内容、形式、师资、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推动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
七是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研制出台《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指南》《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工作坊研修培训指南》及《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推动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加快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启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16个学科(领域)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计划首期出台语文、数学、英语、化学
4个学科标准。依托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在28个省55个区县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成立134个工作坊,推动12万名教师网络研修。各地通过国培计划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在620个项目区县建立1277个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百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目前已经研制完成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政策文件,争取早日出台。 八是扩大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3年启动能力提升工程至今,已完成全国近半数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其中2015年培训300万人次。2015年,启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专项,研制资源质量标准,建立优质资源库。目前已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确定第一批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的承担机构,小学语文等11个学科(领域)500学时网络培训课程和200件优质培训微课程的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此外还建立了384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1309个示范校。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对1000多名骨干管理者进行培训。
九是创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启动实施名校长培养工作,通过举办名校长领航班,组织全国64名知名校长进行为期3年的在职培养,努力打造一批教育家型校长。这项工作是加强基础教育领域高层人才培养、推进教育家办学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网上导师工作站和校长工作室,推动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共同体。特别是为名校长提供在线研讨和直播课堂系统,支持建立跨基地、跨区域混合研修机制。继续实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合作项目。2015年共培训中小学校长6.6万
余人。
十是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今年5月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推进职教师资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常态化。改革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制度,推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在45所院校开展试点,确定32个招生单位,2015年招生2470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二五”期间选派9万名中高职教师参加培训,组织9000名中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和资源开发,组织开展300个专业点建设,完成100个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500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的结项验收工作。
十一是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2015年举办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27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为期7天的国家级培训,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西部高校培养一批能够推进教学改革发展的骨干教师。深入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资助1000名左右高校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今年6月教育部启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2016—2020年计划培训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10000人。
十二是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扩大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招生规模,2015年招收7231人,比2014年实际招生多1369人,增长率为23.35%。在国培计划中设专门项目,每年培训2000名特殊教育教师,确保实现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培训一名骨干教师的目标。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做强教师教育、做优教师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出台支持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华民族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教育部机关服务局局长、教师工作司原副司长)
责任编辑:赵彩侠
[email protected]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习近平、李克强及刘延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在教师节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并发表了《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的重要讲话,号召全国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教育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聚焦教师队伍建设最关键环节最突出问题,持续深化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分类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了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
进展。
一是认真谋划教师队伍发展蓝图。2012年,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口径的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印发《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颁布了第一个全面部署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去年制定了第一个专门指向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对中长期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进行总体规划,为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谋划了开篇,指明了方向,铺就了道路,提供了动力。
二是着力补齐教师队伍短板。发力900多万农村教师这个庞大群体和短板难题,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连续打出组合拳,采取新招、硬招和实招,不断攻坚克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实施特岗计划,建立了农村教师补充的主渠道。“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222.6亿元,招聘农村特岗教师30.67万名,覆盖中西部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推进实施“国培计划”,“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投入专项经费80亿元,培训农村教师800多万人次,提前完成了对中西部农村教师的一轮国家级培训,有力推动了各地教师全员培训。实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2013—2015年,中央财政下达奖励补助资金43.92亿元,惠及600多个县的近100万名乡村教师,提升了乡村教师待遇水平。
三是改革教师管理制度。启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定期注册改革试点,在22个省份进行试点,提高教师准入门槛,探索破除教师资格终身制。全面推开中小学职称制度改革,合并中学和小学两个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职称,拓宽教师提升通道。推进中小学教师编制改革,统一城乡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按照“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核定农村教师编制。加快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分别出台中学、小学、中职、特教、幼儿园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印发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填补了历史空白。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针对中小学师德建设、高校师德建设、违反师德行为处理、严禁有偿补课等出台系列文件,建立机制,划出红线,拿出办法,将师德建设推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治化。
四是全力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扎实做好部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截至2015年,六所部属师范大学累计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5.4万余名,其中90.53%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中小学任教。加快完善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完善形成了关于全面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文件。推进实施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目前已有包括安徽省在内的27个省份通过在学免费、学费补偿和国家贷款代偿等方式,开展地方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有约3.5万名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
五是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针对教师培养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2014年9月,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经过公开遴选,最终确定62所高校承担80个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项目启动实施以来,各项目承担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安徽师范大学在实施“卓越中学语文教师培养改革项目”的过程中,强化“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意识,充分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地方政府政策扶持的支撑作用、中学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师范生培养质量;合肥师范学院在实施“卓越小学全科教师培养计划”项目过程中,探索提出“12345”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即以实践取向教师教育理念为指导,借助“两个平台”奠基师范生的知识基础和专业基本技能基础,坚持“三方合作”创设合作“育师”共同体,利用“四大嵌入”推进提升师范生“五大能力”,取得较好成效。
六是进一步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为了推动师范生培养走出高校“象牙塔”,培育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开展现状调研、文献研究、专家咨询等,广泛征求教师培养5个教学指导委员会、32个省级教育行政部门、85所举办教师教育院校和有关专家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于2016年3月正式印发,大力推进各地各校师范生教育实践在内容、形式、师资、基地、经费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改革,推动落实师范生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制度。
七是大力推进中小学教师培训改革。研制出台《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培训指南》《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工作坊研修培训指南》及《送教下乡培训指南》,推动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加快研制教师培训课程标准。启动幼儿园和义务教育16个学科(领域)教师培训课程标准研制工作,计划首期出台语文、数学、英语、化学
4个学科标准。依托国培计划示范性项目,在28个省55个区县建立教师网络研修社区,成立134个工作坊,推动12万名教师网络研修。各地通过国培计划中西部和幼师国培项目,在620个项目区县建立1277个网络研修社区,支持百万乡村教师网络研修。目前已经研制完成教师培训学分管理政策文件,争取早日出台。 八是扩大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13年启动能力提升工程至今,已完成全国近半数中小学教师专项培训,其中2015年培训300万人次。2015年,启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专项,研制资源质量标准,建立优质资源库。目前已通过竞争性磋商采购方式,确定第一批能力提升工程课程资源建设任务的承担机构,小学语文等11个学科(领域)500学时网络培训课程和200件优质培训微课程的开发工作已经全面启动,正在按计划组织实施。此外还建立了384个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1309个示范校。加强管理者队伍建设,对1000多名骨干管理者进行培训。
九是创新开展中小学校长培训。启动实施名校长培养工作,通过举办名校长领航班,组织全国64名知名校长进行为期3年的在职培养,努力打造一批教育家型校长。这项工作是加强基础教育领域高层人才培养、推进教育家办学的重要举措和积极探索。创新培训服务供给方式,建立网上导师工作站和校长工作室,推动校长网上结对帮扶,形成校长学习共同体。特别是为名校长提供在线研讨和直播课堂系统,支持建立跨基地、跨区域混合研修机制。继续实施教育部与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机构中小学校长培训合作项目。2015年共培训中小学校长6.6万
余人。
十是不断加强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今年5月教育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规定》,推进职教师资企业实践的规范化、常态化。改革职业学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制度,推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增设职业技术教育领域,在45所院校开展试点,确定32个招生单位,2015年招生2470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十二五”期间选派9万名中高职教师参加培训,组织9000名中高职教师到企业实践。加强师资培养培训专业点建设和资源开发,组织开展300个专业点建设,完成100个专业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和500门核心课程、特色教材的结项验收工作。
十一是努力推进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2015年举办西部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西部地区普通本科院校27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为期7天的国家级培训,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为西部高校培养一批能够推进教学改革发展的骨干教师。深入实施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每年资助1000名左右高校青年教师到国内高水平大学访学研修,进一步提升了他们的科研水平、学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今年6月教育部启动高校新入职教师国培示范项目,2016—2020年计划培训中西部高校新入职教师10000人。
十二是大力加强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扩大特殊教育师范专业学生招生规模,2015年招收7231人,比2014年实际招生多1369人,增长率为23.35%。在国培计划中设专门项目,每年培训2000名特殊教育教师,确保实现为每所特殊教育学校培训一名骨干教师的目标。
教师教育是教师队伍的源头活水,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做强教师教育、做优教师教育,已成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紧迫任务。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出台支持教师教育发展的政策举措,以提升教师教育质量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为支撑,以教师教育供给侧改革为动力,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发展,从源头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实现教育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也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中华民族的人才培养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系教育部机关服务局局长、教师工作司原副司长)
责任编辑:赵彩侠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