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微妙差异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ng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之间其实有很大的差异,特别是语流方面,北京话中的很多音变规律在普通话中都不存在,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吃字儿”现象。文本从声母的省略、韵母的弱化和整个音节的遗失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吃字儿”现象的具体表现。
  关键词:北京语音;普通话;“吃字儿”现象;语流音变
  作者简介:李明迪(1988.5-),女,蒙古族,内蒙古赤峰人,硕士,赤峰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对外汉语。
  [中图分类号]:H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8--02
  《现代汉语》(黄廖本)对于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但是笔者在北京生活过一段时间后发现,事实上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有着很多微妙的差异。当然此处所说的北京语音并不是指北京土话,而是指现代北京人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剔除了土音土语的,在语流中显示出与普通话具有微妙差异的语音。
  特别是北京公交车上售票员所使用的“京腔”,更是让初来乍到的外地人听得一头雾水。在北京,本地人和外地人是很容易区分的,因为普通话说得越标准的,反而越是外地人(比如周边的河北、山西、内蒙等),而操着一口“京腔”的才是北京人。
  一、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的微妙差异
  北京语音“京腔”与普通话的根本区别到底表现在何呢?或许有人会说,是儿化现象过多。诚然,北京话与普通话最明显的差异莫过于,北京语音中的儿化现象比普通话中要多得多。比如在普通话中,“花”、“眼镜”、“肩膀”这样的词并不需要读成儿化,而北京语音中却是“花儿”、“眼镜儿”、“肩膀儿”。林焘和沈炯(1995)曾经对北京话的儿化韵进行过具体且详尽的统计调查。并且从民族、性别、年龄、地域等几个方面对北京话儿化韵中五种语音分歧进行了比较。纵观各种儿化韵的实例,我们来分析一下是否儿化现象就是造成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呢?台湾歌手周杰伦曾经在《我的地盘》这首歌中,在每句歌词的韵尾都添加了儿化来模仿北京语音:“在我地盘这儿,你就得听我的儿,把音乐收割儿,用听觉找快乐儿。”结果证明,这在听感上依旧与北京语音相去甚远。看来儿化并不是造成北京语音与普通话语音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
  除了儿化以外,北京语音的第二大特征就是轻声过多。北京语音中的轻声甚至到了一种极端的地步,那就是不该轻声的地方也变得很轻,甚至演变成了一种特殊语音现象,叫“吃字儿”。奚博先(1996)举例说:你一人就吃四月饼?一(个)人、四(个)月饼,中间的量词“个”都被“吃”掉了。在书面语中,“四月饼”是不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的,然而在北京口语中这样的说法则大行其道。
  事实上,“吃字儿”现象已经从轻声中跳脱出来,可以算作一种独立的语流音变现象。其中不只有整个量词被“吃”掉的时候,北京语音中还有很多声母或韵母被“吃”掉的现象,特别是在三个音节相连的词或短语中。北京大学中文系的孔庆东(2009)在《好“吃”字儿的北京话》一文中举例说:北京人会把“西红柿”说成“凶事”,省略了“红”的声母“h”;还有的省略了韵母,而且把声母zh,ch,sh简化为r,如:“灯市口”说成“灯r口儿”。这一点笔者深有共鸣,特别是北京公交车上的售票员报站名,表现得尤为明显,甚至可以把“西绒线胡同东”报成“稀了糊通”,真可谓北京语音中的一绝!
  综上所述,原来“吃字儿”现象才是北京语音之为“京腔”的精绝所在。关于这一点,笔者将会在下文中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二、“吃字儿”现象的具体音变规律
  任国庆(1989)认为,语流音变是指在连续的语流中,一个音由于受到邻近音的影响,或由于说话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而发生的一些变化。在日常言语中,语流音变是高频率出现的,比如普通话中的变调、轻声、儿化、连读等等。北京语音中的“吃字儿”现象就属于一种特殊的语流音变,下面具体说说北京语音在语流音变中的特殊表现,看看“京腔”之所以为“京腔”的原因,还有它与普通话的微妙差异到底是如何体现的。
  2.1声母的音变规律
  北京语音中“吃掉”的声母主要体现在塞音、擦音和塞擦音这几个方面,其中塞擦音由于其发音比较复杂,更容易被语流忽略掉,尤其是zh,j 等不送气的塞擦音,以下举例进行详细分析。
  2.1.1“吃掉”声母zh或sh
  当以zh或sh为声母的音节处于某词或某短语的中间位置时,在北京语音的语流中极容易被省略,我们可以看一些语言中的实例:
  不知(zhi55→[?])道 近视(shi51→[?])眼
  補助(zhu51→[?])金 大使(shi214→[?])馆
  班主(zhi214→[?])任 老师(shi55→[?])好
  西直(zhi35→[?])门 灯市(shi51→[?])口
  花枝(zhi55→[?])巷 六十(shi35→[?])七
  从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北京语音的语流中不仅省略了处于词或短语中间的音节的声母,而且还伴随着声母后面元音的弱化,甚至在听感上成为类似儿化的卷舌音。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发现,这种弱化可以发生在任何一个声调里,而且这些声调都不同程度地弱化成了轻声。
  任國庆(1989)认为上述现象是把[?]或[t?]浊化成了[?],笔者不同意这一看法,因为[?]是一个舌尖后音,在发这个音的时候需要舌尖触碰硬腭,而我们利用反复发音的方法可以辨别出“不知道”中被弱化的“知”字在发音时并不需要将舌尖触碰硬腭,而只是做了一个卷舌的动作。
  2.1.2“吃掉”声母j或x
  这一组声母与zh/sh的不同之处在于,声母j/x在语流中被省略之后,元音并不弱化,而且保留了声调。试看以下例子:   郎家(jia55→[ia]55)园
  升降(jiang51→[iɑ?]51)机
  自行(xing35→[i?]35)车
  照相(xiang51→[iɑ?]51)机
  在听感上,似乎是“家”变成了ya55,“将”变成了yang51,“行”变成了ying35,“相”变成了yang51。
  2.1.3“吃掉”声母g或h
  与j/x类似,g和h都保留了后面的元音,声调有所改变但是也没有弱化为轻声。而这一组声母的特殊之处在于,当前一个字的韵尾是元音时,与后面弱化之后的音节形成了合并现象。比如:“不好吃”中的“不”[bu]与弱化之后的[au]相拼,形成了在听感上类似“暴”的音,“不好吃”变成了“暴吃”。
  护国(guo35→[uo]35)寺
  成果(guo214→[uo]35)酒店
  石虎(hu214→[u]21)巷
  不好(hao214→[au]21)吃
  纵观以上三组声母被“吃掉”的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与zh/ch、 j/x、 g/h这三组声母的发音部位分别对应的sh、q、k似乎很少发生弱化的情况。究其原因,我们可以看出这三个辅音都是送气音,“送气”是这几个音区别于同部位音的最明显的区别特征,而如果含有这三个辅音的音节弱化到只剩元音,就无法送气,而且将声母省掉会使发音变得怪异。
  2.2韵母的音变规律
  2.2.1弱化
  位置跟在m或f后面的韵母,很容易弱化,甚至脱落。这种现象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当中也存在,如:豆腐(fu)读成豆腐[f]。只是这种现象在北京语音当中更广泛,也更明显。张燕来(2000)举例表明,北京人在说“斗母宫”的时候,“母”字的韵母弱化乃至消失,读成dou51 m gong214, 只留了一个双唇音声母的口型。又如:多福巷,读成duo55 f xiang51,[f]后面的韵母也脱落了。
  试看以下例子:
  黄木(mu51→[m])厂
  豆腐(fu→[f])池
  大北(bei214→[pe])门
  石猴(hou35→[xo])街
  经比较后发现,以双唇音或唇齿音为声母的音节中,元音可以全部脱落,只剩下辅音的唇形即可。而除此之外的聲母,其后的元音则只可以部分脱落,具体表现是:保留韵腹,脱落韵尾。如“大北门”中的“北”字中,[i]脱落,保留了[e]。而这一点在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中就不存在。
  2.2.2强化
  北京语音中也有一些元音开口度变大了,我们暂且称它为“强化现象”。在普通话的韵母iou,uei,uen里,韵腹“o”“e”大多弱化,而北京人在发这些音时不大弱化,反而更夸张,特别是在年轻人的口语中。例如:把“对”说成[duei51]或[duai51],“这个”说成[zhei51 ge]或[zhai51 ge],“那個”说成[nei51 ge]或[nai51 ge]。
  2.3“吃掉”整个音节。
  北京语音中最突出的“吃字儿”现象应该就是整个量词被“吃掉”。在汉语中,“数词 量词 名词”才是符合语法规范的,然而在北京语音中却常常将量词的整个音节都“吃掉”,成了“数词 名词”的形式。比如:“一个警察”(yi35 ge51 jing214 cha35)首先弱化为yi35 e jing214 cha35,然后再进一步弱化为yi35 jing214 cha35,最后,“个”的整个音节都被“吃掉”了,在听感上也就不存在量词“个”了。董秀芳(2003)认为“一”是数量结构“一个”中脱落量词导致的;刘祥柏(2004)则认为,这个“一”应该是“一个”的合音形式。现具体举例分析如下:
  (1)他打碎了一[i35]花(hua55)瓶。
  (2)楼顶上有一[i35]孩(hai35)子。
  (3)原来他是一[i35]警(jing214)察。
  根据现代汉语中“一”的音变规律,它在阴平、阳平和上声之前应该读51调,在去声之前应该读35调。但有趣的是,通过分析以上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一”在阴平、阳平和上声之前却都读成了35调。吴永焕(2005)认为,这种现象说明量词“个”的音段成分脱落,超音段成分却依然存在。也就是说,量词的语义成分依附于连读调而得以保留。
  三、结语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推翻《现代汉语》(黄廖本)对于普通话的定义,而是针对“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这一部分进行仔细推敲,把过于笼统的概念精确化,找出北京语音中不符合普通话标准音的部分,在此基础上对概念进行修补和完善,让学习者不要误认为北京语音就是普通话语音。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林焘,沈炯.北京话儿化韵的语音分歧[J].中国语文,1995,(03).
  [3]孔庆东.好“吃”字儿的北京话[J].博览群书,2009.
  [4]董秀芳.北京话名词短语前阳平“一”的语法化倾向[J].语法化与语法研究,2003.
  [5]任国庆.北京话的语流音变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学,1989,(04).
  [6]吴永焕.北京话“一个”弱化的原因[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2).
其他文献
蓝天与白云,一天天描出季节的高度  酷暑已被踢到秋的脚后跟  雨和風变成常客,不请自来  用暖色调的水彩点缀出壮阔的江山  枫叶跳动火焰的艳红,菊桂清香出黄灿灿的媚态  落叶在飘飞的归宿里,默念着佛的禅意  庄稼们在五谷丰登的褒义里懂得了世间大爱  知了们在最后的歌唱中走进自己神圣的葬礼  我从粮食昆虫们的舍与得中,聆听到秋天的颂词  它们正用雷电磨亮的修辞,雕饰着每一个行走的影子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韩国电影正以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头迅速发展壮大,不仅在亚洲影坛,更是在全世界兴起了一股韩国电影热潮。而导演朴赞郁正是这股热潮中的重要导演之一,作为韩国影坛风格最为个性突出的导演,他坚守着自身独特的韩国式本土邪典电影风格,以复仇为载体,创造了一系列兼具艺术与商业价值的个性之作。  关键词:朴赞郁;韩式邪典电影;复仇  作者简介:张荷(1990.7-),女,曲阜师范大学
摘 要:在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中,麦克白夫人是除了主人公麦克白之外的另一重要且值得探究的角色,她的发疯和自杀一直令众多读者困惑。通过深入细读文本,文章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她复杂的性格特征和命运发展走向,认为她是一个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又覆灭的悲剧性人物,因无力面对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而发疯自杀。  关键词:麦克白夫人;发疯;女性自我意识;理想与现实  作者简介:张雪燕(1990-),女,汉族
摘 要: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思一直是库切小说的特点之一。本文选取了库切的两部小说《幽暗之地》和《迈克尔·K的生活和时代》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单线历史的复线化改写、现实历史的寓言化改写两个角度,分析库切小说中大历史与小历史的关系、历史与事实的关系。  关键词:库切;新历史主义;历史与现实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1
麦子已经进仓 只有  捡拾渴望的人  还在麦茬之后茁壮  他们和黑色的碎片 羊群  大地上一块新打的补丁  是谁 丢失了贞洁  是谁 固守着无边的寂寞  云烟弦目 一帘氤氲遮住飞翔  我行走在高大的背景里  宛如一棵被丢弃的麦穗  祝辞绕过大段的白描  抵达午夜铤而走险的火焰  我奔波很久了 一杯苦咖啡  静静守望 她棕色的裙裾  缓缓升腾  就这样坚持 麦子的语言  深藏銅的内部  无限广大的子
你可曾听说,乾隆的一盘玉棋让两个家族的后人,为之明争暗夺了近300年?其中的恩怨情仇,令世人唏嘘不已……  凤凰山下有个小山村,村前的村碑上,写着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车马店”。据传,这三个字乃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  当年,乾隆带纪晓岚、和珅微服私访,经过凤凰山下的小村庄时,看到村头的大枣树下,有两个农夫坐在石桌旁,对弈厮杀。三人便凑过去观阵。他们原以为乡野村夫下棋不过是消遣玩玩,没想到两人的棋艺让
摘 要:本文从翻译作品入手,再谈忠实标准。翻译涉及文化、政治、经济等众多领域,因此实践过程中,译者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译文要做到忠实,应因地制宜。本文搜集了一些狄更斯的译作来阐述翻译过程中译者对狄更斯写作手法与内容再译过程,讨论了忠实标准在新时期应是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应是历时与共时的发展过程。总而言之,忠实标准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翻译准则。  关键词:忠实;动态;翻译;狄更斯  作者简介:张竞文(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惊春睡重,  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摘 要:《五猖会》所叙之事非常简单:在出发参加一次期待已久的赛会之际,鲁迅被父亲要求背诵《鉴略》,原本兴致勃勃的一桩趣事由此而变得索然无味。不少论者认为这是鲁迅对封建制度提出反抗的呼喊,这种解释也成为了入选中学语文课本的《五猖会》的主流释义。笔者认为,鲁迅在文章前半部分对赛会的描写并非闲笔,重新解读这部分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五猖会》;礼教;民俗;启蒙  作者简介:苏美华,暨南大学中文
作者简介:温琪琪(1995-),女,汉,河北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郑占宁(1992-),女,汉,河北人,华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国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一、题目来源背景  1、研究背景  塞缪尔.泰勒.柯勒律治(Samuel Taylor Coleri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