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头脑风暴》开办于2003年底,是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第一财经传媒旗下的面向全球优秀企业总裁的大型财经深度访谈节目。在它近九年的演播历程中,曾两度获得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电视评奖活动——亚洲电视奖“最佳谈话类节目奖”,也曾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奖评论类十佳栏目”、“全国最佳财经节目”、“中国传媒百强之创新贡献奖”、“财经人士追逐的宝典”等多项荣誉。研究其节目特色,笔者发现《头脑风暴》获得如此成就是有多方面原因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多元选题——凸显人文关怀
《头脑风暴》在选题方面注重贴近性、前沿性,有些还有一定的娱乐性。从内容上看,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或受到广泛关注的热门事件、经济现象都会及时地成为节目所讨论的内容。经济现象或问题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高深或枯燥,而热门事件、焦点人物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从表达上看,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使得观众能较为轻松的获得信息。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是以关切的目光关心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
笔者大致统计了近年来的主要选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对经济政策、时局的解读;涉及就业相关问题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有趣现象;涉及社会保障方面面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民众心理状态。这些选题大多从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凸显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买房”、“炒股”、“就业”等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话题经常是节目内容的核心。如2012年5月6日的《减税——能否助企业过冬》中,针对中国税收痛苦指数排世界第二这一现象,栏目组提出我国是否应该实行减税及如何实行等问题,还邀请经济学学者专家、企业和政府部门代表来共同探讨此类问题。《头脑风暴》的节目选题也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其触角也会延伸到其他领域。如2010年6月3日的《破解都市行路难》中,针对堵车日益成为城市出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现象,栏目组提出政府出台的摇号限购政策是否可取等话题,这些话题也是嘉宾讨论在节目中需要的议题。嘉宾在讨论和解答议题时,一般会从经济或社会现象入手解释和讨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或社会议题,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行为的发生。
思想碰撞——解读经济现象
所谓“头脑风暴”,顾名思义,是指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让人自由地思考和表达,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交流、协商,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的观点,揭示新的发现,或引发出新的话题,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基于这种理念,“头脑风暴”栏目追求内容的前沿性和敏锐性,以思想的力量打动观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把握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通过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激荡,从不同层面解读同一个主题,进而解释我们的时代和社会。
栏目一般由热门事件、焦点人物、新生经济现象导入,常就经济金融热点、宏观决策难点及学界争议焦点进行深度挖掘和观点碰撞,或提供新的信息,或提供新的角度,以题板问答、现场投票等方式,探讨新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分析管理实例,阐释企业得失,演绎个人成败。栏目通过对话让观众了解幕后的新闻,触摸嘉宾的内在感受,在诸多矛盾、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背后,折射出财经界最新动向和变化,用灵动、活泼的方式传达深刻的思想,在展现每位嘉宾个人魅力的同时,更达到“头脑风暴”式的精神探索,让普通观众充分理解学者的专业意见,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如在2012年5月6日的《减税——能否助企业过冬》节目中,主持人首先抛出了问题“减税能否减负?”针对这一问题,受邀企业的代表分别从自身企业集团利益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将我国现在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减税的利弊较为浅显的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分析减税是否是减轻企业瓶颈问题的方法就显得较为清晰了。
PK模式——预测经济走势
当主持人抛出节目话题后,通常嘉宾对这个话题有正反或多方面的观点,观察评论员和观众也有各自的角度和看法。节目来宾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有的嘉宾举例论证,有的观察评论员一针见血、言辞犀利,现场观众也通过提问、现场投票等方式表述观点和参与节目。嘉宾与嘉宾之间的激辩、嘉宾与观察评论员的交锋、观众与嘉宾的现场碰撞。在他们之间的观点PK中,穿插着由主持人通过自己的理解,采用更通俗易懂的说法,深入浅出地对嘉宾观点的总结,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字或是太过专业的术语,引导嘉宾将那些只有业内人士能理解的专业术语用具体的例子加以阐述,以此来释放出现象背后的不同寻常的信息。这样能够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和视角,从而揭示及预测经济的走势和未来发展等。
在2012年5月20日的《移动互联创业潮——机会还是陷阱》中,节目邀请了移动互联应用开发者、投资人、评论员等嘉宾一同对关于移动互联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持人首先提出问题——“用一句话描述你所理解的移动互联是什么”,并要求嘉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观众对移动互联就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主持人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该怎么做?”“这个时代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成功的机会?”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嘉宾的观点各不相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其劣势。节目中自然有嘉宾支持移动互联网机会多,应大力投资发展;也有嘉宾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经营有风险,掘金困难。由此,通过不同意见的表达,使观众心中对移动互联的发展有了大致的认识,并基本了解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头脑风暴》的成功之处即为财经类电视节目今后发展中需要借鉴的地方。总而言之,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财经类电视节目不仅要反映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而且要以人文关怀关注经济生活,正确展现当今的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用节目的观念和行为影响社会。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多元选题——凸显人文关怀
《头脑风暴》在选题方面注重贴近性、前沿性,有些还有一定的娱乐性。从内容上看,一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或受到广泛关注的热门事件、经济现象都会及时地成为节目所讨论的内容。经济现象或问题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比较高深或枯燥,而热门事件、焦点人物的时效性要求比较高。从表达上看,多采用一些符合普通百姓接受心理与接受能力的软性表达,使得观众能较为轻松的获得信息。从宗旨和终极目标上看,是以关切的目光关心民生疾苦,将硬新闻软处理,同时赋予软新闻以硬道理,在进行舆论监督的同时也立足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简单地批评了事。
笔者大致统计了近年来的主要选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对经济政策、时局的解读;涉及就业相关问题的讨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与经济相关的有趣现象;涉及社会保障方面面对社会热点现象;反映民众心理状态。这些选题大多从人的视角关注经济发展,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人文关怀,在凸显和维护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推进社会经济发展。
具体来说,“买房”、“炒股”、“就业”等贴近老百姓日常生活的话题经常是节目内容的核心。如2012年5月6日的《减税——能否助企业过冬》中,针对中国税收痛苦指数排世界第二这一现象,栏目组提出我国是否应该实行减税及如何实行等问题,还邀请经济学学者专家、企业和政府部门代表来共同探讨此类问题。《头脑风暴》的节目选题也不局限于经济领域,其触角也会延伸到其他领域。如2010年6月3日的《破解都市行路难》中,针对堵车日益成为城市出行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一现象,栏目组提出政府出台的摇号限购政策是否可取等话题,这些话题也是嘉宾讨论在节目中需要的议题。嘉宾在讨论和解答议题时,一般会从经济或社会现象入手解释和讨论与公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经济或社会议题,以影响政策的制定和经济行为的发生。
思想碰撞——解读经济现象
所谓“头脑风暴”,顾名思义,是指一种集体开发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当一群人围绕一个特定的兴趣领域产生新观点的时候,这种情境就叫做头脑风暴。让人自由地思考和表达,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交流、协商,在他人提出的观点之上建立新的观点,揭示新的发现,或引发出新的话题,为一个特定问题找到解决方案。基于这种理念,“头脑风暴”栏目追求内容的前沿性和敏锐性,以思想的力量打动观众,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把握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通过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激荡,从不同层面解读同一个主题,进而解释我们的时代和社会。
栏目一般由热门事件、焦点人物、新生经济现象导入,常就经济金融热点、宏观决策难点及学界争议焦点进行深度挖掘和观点碰撞,或提供新的信息,或提供新的角度,以题板问答、现场投票等方式,探讨新的价值观念、经营理念,分析管理实例,阐释企业得失,演绎个人成败。栏目通过对话让观众了解幕后的新闻,触摸嘉宾的内在感受,在诸多矛盾、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背后,折射出财经界最新动向和变化,用灵动、活泼的方式传达深刻的思想,在展现每位嘉宾个人魅力的同时,更达到“头脑风暴”式的精神探索,让普通观众充分理解学者的专业意见,进而形成自己的判断。
如在2012年5月6日的《减税——能否助企业过冬》节目中,主持人首先抛出了问题“减税能否减负?”针对这一问题,受邀企业的代表分别从自身企业集团利益出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将我国现在的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减税的利弊较为浅显的表达出来。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分析减税是否是减轻企业瓶颈问题的方法就显得较为清晰了。
PK模式——预测经济走势
当主持人抛出节目话题后,通常嘉宾对这个话题有正反或多方面的观点,观察评论员和观众也有各自的角度和看法。节目来宾就各自观点展开讨论,有的嘉宾举例论证,有的观察评论员一针见血、言辞犀利,现场观众也通过提问、现场投票等方式表述观点和参与节目。嘉宾与嘉宾之间的激辩、嘉宾与观察评论员的交锋、观众与嘉宾的现场碰撞。在他们之间的观点PK中,穿插着由主持人通过自己的理解,采用更通俗易懂的说法,深入浅出地对嘉宾观点的总结,避免一些枯燥的数字或是太过专业的术语,引导嘉宾将那些只有业内人士能理解的专业术语用具体的例子加以阐述,以此来释放出现象背后的不同寻常的信息。这样能够给观众带来一些新的见解和视角,从而揭示及预测经济的走势和未来发展等。
在2012年5月20日的《移动互联创业潮——机会还是陷阱》中,节目邀请了移动互联应用开发者、投资人、评论员等嘉宾一同对关于移动互联的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主持人首先提出问题——“用一句话描述你所理解的移动互联是什么”,并要求嘉宾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样观众对移动互联就有了清晰的定位。之后,主持人提出——“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该怎么做?”“这个时代会不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成功的机会?”等问题。对这些问题,嘉宾的观点各不相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有优势,也有其劣势。节目中自然有嘉宾支持移动互联网机会多,应大力投资发展;也有嘉宾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创业经营有风险,掘金困难。由此,通过不同意见的表达,使观众心中对移动互联的发展有了大致的认识,并基本了解其发展趋势,预测其发展前景。
《头脑风暴》的成功之处即为财经类电视节目今后发展中需要借鉴的地方。总而言之,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里,财经类电视节目不仅要反映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而且要以人文关怀关注经济生活,正确展现当今的经济现象和预测经济发展趋势,用节目的观念和行为影响社会。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