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造型设计的美学思考探究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mingak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也是孕育校园精神文化的重要场所,将美学元素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增加文化氛围,调节读者身心。通过分析湖北大学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和美学实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设计;美学
  造型艺术美学是美学中的新兴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造型艺术的审美创作与欣赏。高校图书馆除了有馆藏借阅、查询检索等功能,其本身的造型特征、空间布局、材料装饰也是校园整体规划的一部分。随着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读者的物质需求、知识需求和审美需求进一步扩大,图书馆的功能也日益丰富。在此背景下探讨图书馆的造型艺术设计,不断丰富其美学功能,将为工作人员和读者带来更好的工作环境和阅读体验。
  一、从湖北大学图书馆看高校图书馆造型艺术的设计理念
  (一)以人为本
  上世纪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细化以及“包豪斯”设计理念的提出使得现代图书馆的设计越来越注重人自身的体验。湖北大学图书馆的造型设计以读者为中心,在划分功能区域、设计人行流线、完善标识系统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艺术元素增强图书馆的亲和力和感染力,让读者感受图书馆的优美环境、人文关怀。
  (二)功能为先
  在现代图书馆的语境中,功能性包括实用功能和美学功能两个方面。湖北大学图书馆的实用功能向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审美功能也逐渐受到了重视。康德认为,美具有无功利性和目的性。美的无功利性让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感到精神上的自由和满足,这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诉求。将造型艺术的实用性、审美性、模仿性运用到图书馆的设计中,能进一步地发挥图书馆的美学功能。
  (三)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设计是现代设计的趋势,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体现。湖北大学图书馆的可持续性设计包括材料的环保、照明的节能等。此外,泛阅读空间的空间设计也能进一步丰富图书馆的空间层次,提升空间利用率,为图书馆的阅览空间做有效地补充,具有可持续的形态。
  二、图书馆造型艺术的美学实践——以湖北大学图书馆为例
  (一)建筑空间与时间因素的融合美
  1.图书馆建筑的造型特点
  图书馆的建造是建筑学与图书馆学相结合的成果,需要在满足图书馆各项功能的前提下,加入造型艺术的美学特性和规律。在建筑外型方面,湖北大学图书馆正面呈一本打开的书,侧面似帆,寓意“泛舟书海”。在建筑空间利用方面,图书馆的外附广场作为公共区域和泛阅读空间,最大化地利用了建筑及其附属区域;在空间内部,因其建筑布局新颖独特,存在一些闲置的异型空间。充分利用异型空间,能拓展图书馆的功能,如台湾清华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根据异型空间的特点为学生设计了圆形多媒体间和泡泡小组讨论空间,异型空间自由活泼的造型能够激发学生灵感,创造轻松氛围。
  2.时空感在图书馆建筑造型中的运用
  建筑不仅是空间艺术,也是一种时空艺术。在观景类建筑中,人们爱在古亭长廊驻足怀思,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时间因素的加入,让人们在静态的空间内发出了动态的时空感受。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学校本身的发展息息相关,将校园的历史痕迹融入图书馆的造型设计,有利于时间因素在美感里发挥作用,使读者感悟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启发读者思考。
  湖北大学图书馆二楼讨论区布置的“湖大文库”展台,展示了学校85年风雨历程中的重要文献和文化名人,使读者在自习或讨论时能驻足翻阅文献、感受历史积淀,构成图书馆特有的时空美。
  (二)物质文化景观与精神文化景观的相互配合
  图书馆的景观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两美,主要是文化景观。高校图书馆的物质文化景观是指附加在图书馆空间内,反映一定群体精神风貌、价值取向、教育理念的景观形式,包括图书馆的主体建筑和附群雕塑等;图书馆的精神文化景观,指侧重于非物质形态的景观形式,有时也依附于物质景观中。
  湖北大学图书馆外附广场的两处巨石是物质文化景观的体现。一处刻着图书馆落成记,一处写着“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两处景观既是校园物质景观的补充,也属于文化景观的范围。
  图书馆门前的题字,是精神文化景观的体现。这是茅盾先生于1979年为湖北大学图书馆前身——武汉师范学院图书馆落成所题,将其拓印于图书馆门前,能展示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尽管湖北大学图书馆建设了物质文化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但在利用文化景观来增强图书馆特色、培养校园文化氛围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重庆大学根据其建校的历史意义,将理工图书馆打造成“民国风”的风格(图1),并把部分功能区域和书架以有特定意义的事件和地点命名,增添了重庆大学图书馆特有的历史文化因素,加强了文化景观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并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室内造型与自然元素的相映成趣
  1.图书馆视角下室内造型与自然元素的关系
  图书馆从单一的“藏书楼”发展为现代“藏、借、阅、参”一体化的多功能服务体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代图书馆倾向敞亮流通、功能复合的空间构造,并加以植配装饰。这一方面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藏、阅、工作空间应尽可能利用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节约能源;另一方面,植配、光影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有助于阅览空间的情景化引入,利于读者的身心调节,促进读者的学习效率与人格发展。
  2.自然元素在室内造型的运用
  (1)自然材料
  造型艺术的形式美需要通过艺术语言和艺术结构来体现,材料则是其中之一,要营造与室内空间及自然元素相融的氛围,材料本身的选择格外重要,自然材料的使用可以使图书馆的氛围倾向自然稳定,一些原料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湖北大学艺术文献阅览室的地铺、隔断和书柜是统一的浅色木质材料,并直接展示木质原色,配以书画装饰、小型景观,既构建了生态氛围,也尽显清新雅致,但大面积使用木质原料时,需要注意木质磨损的防护以及消防要求。
  (2)植物
  植配在图书馆的造型设计中具有净化空气、审美欣赏、心理调节、文化氛围烘托等功能。一方面,植物本身的造型、色彩、气味就具有美感;另一方面,植物的象征意义还能带动读者进行联想,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湖北大学图书馆的植配根据室内空间的不同功能做了区别,在阅览室外和泛阅读区,使用了相对挺拔、景观性强的植配,如凤尾竹、龟背竹等;在阅览室内则使用了功能性强、装饰性的植配,如绿萝、红掌等;自主学习中心的绿植搭配则更加灵活,根据书画区、讨论区、自习区的特点使用了水培植物、小型绿植和花植,在茶文化雅间还设计了插花摆台营造雅致氛围。丰富的绿植搭配为阅读空间增添生机,也加大了养护任务,需要和其他后勤部门相互配合共同改进阅读环境。
  (3)光线
  光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元素,光的冷暖明暗也能影响人的情绪和工作状态。在图书馆的造型设计中,尤其需要考虑光线的分布与稳定,一方面要根据文献保护和检索阅览做好照明设计,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调节自然光线。
  湖北大学图书馆部分建筑外观采用了锯齿形的设计,不仅使阅览室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南北向的自然光线,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的,同时也保护了中间的书架免遭阳光直射。在利用自然光线加强图书馆服务功能、创造意境方面,重庆大学图书馆就地取材,利用两栋大楼的露天过道建立了阳光茶水间(图2),并在茶水间栽放绿植,使读者在饮水休息时能看到户外景色,感受自然氛围,创造了独特的意趣。
  三、结语
  高校图书馆的造型设计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资源建设息息相关。要提升图书馆整体的美感,除了造型美,还需要加强图书馆的藏书美、服务美、资源美,需要设计者、开发者及工作人员不断关注审美主体的反哺功能,注重读者情感与图书馆环境的相互影响,进一步优化图书馆的美学功能,为读者带来最佳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孙湘明,张道森,高健.造型艺术美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崔红娟,刘振西,李任煌.高校图书馆隐性文化建设探析——基于高校图书馆物质文化景观的探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图书馆
其他文献
摘 要:乡村文化凝聚了中华几千年的农耕文明,承载了乡村社会深厚的历史记忆。论文以江西省九江市为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中九江乡村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隐忧,提出了构建政府、社会和乡村居民三维协同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注重城镇化特色保护与塑造,推动乡村文化创新发展等思考。  关键词:城镇化;乡村文化;保护与传承  乡村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植根于民间土壤,蕴藏了丰富的乡村社会历史文化信息,展现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在满足了基本物质需求之后,必然对精神世界有了更高的追求。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压力的增大,引发了以乡村游为主导的旅游业态的蓬勃发展。主打乡村游的旅游城市,由于具备独特的自然风光或极具特色的人文资源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目前视觉形象设计在乡村游中的运用还不够灵活,结合不够紧密,内容不够丰富,远远不能满足游客的实际需求。只有极具地方特色的形象视觉设计才能树立城市形象,拓展地
期刊
摘 要:文化旅游衍生品承载着浓厚的民族文化风土人情,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研究、设计和开发文化旅游衍生品必须从游客需求入手,突出闽南文化特色且独具个性,充分展现泉州人“敢为天下先”和“爱拼才会赢”的拼搏精神。作好文化旅游衍生品的设计开发、销售工作,对弘扬地域文化、提高民族文化的保护使用意识,促进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闽南文化;文化旅游;衍生品;开发;设计  文化是旅游创意的
期刊
摘 要:日本的造园文化蕴含了丰富的日本美学以及日本传统设计思想,如今日本的园林文化开始向外扩展,并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欢迎。日本与中国关系渊源流长,在园林建造思想上,古代中国对日本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剖析坪庭的设计思想来解读这一关系。  关键词:造园文化;园林思想;坪庭  一、日本园林的历史背景  日本的造园行为其实是从中国传过去的,早期日本是不存在造园这一概念的,中国在商周的中期就出现了园林的
期刊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里“社会治理”的提出,引起了各界的高度关注。政府有推进社会治理、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职能,而社区作为政府的基层结构,无疑承担着社区治理的公共服务职能。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传统的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我国社会急需产生一个新型的养老方式来解决老龄化愈发严重的问题,而此时社会组织正在壮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养老服务应运而生。  
期刊
作者简介:  王俊祥,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讲师。  作者简介:  张江波,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师从毛岱宗、王克举、王玉萍诸位先生。2012年至2014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油画院研修班,师从杨飞云、龙力游、李贵君、石良、刘建平、朱春林诸位先生,2012年参加中国油画院邀请的瑞士油画材料技法教授JULITA .BECK博士与旅美油画修复专家司徒勇先生主持的油画材料技法班,对油画
期刊
摘 要:彝族女性服饰不仅是一个物质实体,更是一个文化概念,受到彝族传统社会文化的建构和模塑,映射出彝族女性的性别角色和社会地位,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和文化意义。由歌剧《彝红》以彝族女性百褶裙开场引发的争议来探究女性服饰与女性社会地位的关系,从彝族传统文化如传统神话传说、毕摩信仰和女性月经禁忌看出百褶裙是“不洁”的,彝族社会女性地位是低下的,并用群体与格栅、性别角色社会化、洁净与危险等人类学理论分析造成
期刊
作者简介:  王维群,东北电力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会员、吉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持有全国城雕委《城市雕塑创作设计资格证书》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证书》(《瓦楞纸板雕塑的制作方法》第一发明人、专利权人)。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城市雕塑设计。  金思彤,沈阳大学美术学院绘画专业2015级在读本科生。专业方向:油画。
期刊
作者简介:  王梦菲,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色彩的应用与研究。
期刊
作者简介:  俞明海,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人居环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