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来源 :化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uma7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尝试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对比、分析并整合3个版本教科书的内容,设计了“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活动,从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创新实验设计、评价实验体系,分析实验结果、三重表征与定性定量相结合等方面培育并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初中化学; 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探究; 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 10056629(2018)2004505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B
  1问题的提出
  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这些核心素养,既适合高中化学,又涵盖初中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基于元素守恒,原子种类、数目不变,能定量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间的质量比,在生产实践中,能有意识地控制投料、产出;是化学反应中质量关系问题解决的理论依据,也是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
  针对质量守恒定律主题,已有一些相关研究,如钱海如、赵华归纳了初中阶段5个层次的“进阶模型”,提出教学中注意的4个问题[2]。郭建虹将对比教学法运用于史料知识、实验探究、数据分析中,构建物质变化观[3]。还有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不同的教学设计,不过,较少从发展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養的角度进行思考。
  笔者对比、分析3个版本教科书[4][5][6]中“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设计,尝试基于高中化学“核心素养”视角,借助化学史料、科技发展、实验设计等情境和真实问题的解决,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实现学生对宏微结合、定性与定量结合、以实验为基础等化学学科思想的理解和知识的意义建构,设计出以“问题链、环节、探究”为抓手,化学史资源为支撑的教学设计,以充分挖掘质量守恒定律内容中包含的基本观念和方法,着力探索学生在初中化学课程学习中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图1)。
  2教学流程与情境设计
  [师]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如镁条燃烧生成氧化镁,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与反应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相比较,是否发生了变化?你的猜想是什么?
  [生]可能不变、可能偏大、可能偏小。
  2.1解读质量守恒定律发现史——提升“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学科核心素养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是化学学科实践能力,是对化学学科价值很好的诠释。化学史是让学生切实体验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一种很好的形式。宋心琦教授指出,“以史为鉴”的应有之意不应该仅限于励志,更应当着眼于科学素质的培育和提高。
  [师]好的,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史: 两位科学家的实验貌似相同(图2),但实验结论却截然不同: 波义耳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容器中物质的质量增加了。
  而拉瓦锡用较精确的定量实验法,在密封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与生成中各物质质量之间的关系。
  [师]没有标准答案的科学家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你对此有什么想法?你能得到什么结论?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
  [师]让我们来共同赏析拉瓦锡的经典实验!1776年,拉瓦锡采用常温下呈液态的汞作为药品,除用作反应物,还可以通过连通器直接用于测定反应器(曲颈甑)内空气体积的变化。
  步骤1: 2Hg O2△2HgO(加热条件下,汞汽化,与氧气发生气相反应,氧气可以完全耗尽,还可以通过连通器测量反应器内气体体积的变化)。
  步骤2: 他把制得的浮在汞液面上的“红色沉淀”加热至500℃左右,2HgO△2Hg O2↑,得到等质量的汞。他收集这些失而复得的气体,发现与之前曲颈甑里消失的空气一样多,他将此气体称为“纯粹空气”或“真实空气”。
  步骤3: 将步骤2得到的O2和步骤1剩余的气体混合,得到“原来”的空气。
  随后,拉瓦锡继续进行相关实验: 氧化汞的分解,分解后再化合……实现了氧气的吸收与生成——氧的循环,使氧气的形态更加清楚了。可以看到这个实验设计的完美,可谓是一箭三雕: 证明了质量守恒定律;提出了“氧化学说”;验证了空气是混合物[7]。
  拉瓦锡能够通过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并提出“氧化学说”,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他明确了反应体系,并在密闭体系中测量体系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因此,教学重心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实验的分析,感受、认识到明确“体系”与“环境”这一对重要的化学概念,对于化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明确,研究化学变化时需要有“体系”意识。
  值得一提的是,波义耳和拉瓦锡都是化学史上的“教父级”人物,绝不能因为波义耳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失之交臂,而认为其对化学科学的贡献远比拉瓦锡小。在“燃素说”理论根深蒂固的影响下,波义耳认为金属焙烧增重是由于燃烧时产生的“火粒子”(火素)穿过玻璃后被金属吸收所致[8]。其结论的错误,应是对理论框架的突破和实验手段(化学体系的选择、实验装置的设计等)的选择问题。
  [生]学生沉浸于科学发现的过程,形成强调证据推理的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
  [师]以上我们赏析了拉瓦锡的实验,我们将重温“质量守恒定律”的科学发现之旅,你将如何设计实验呢?
  [生]设计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形成密闭体系。
  设计意图: 利用“波义耳的失误,拉瓦锡的成功”的真实史料,让学生了解、感受科学家的科学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敢于质疑、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并从中挖掘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思路和方法,形成通过证据和推理进行证实或证伪来建立观念。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和证据推理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练习]略。
  设计意图: 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与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过程密不可分。探析电解水的微观本质,从定性、定量两个视角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既发展了学生的“三重表征”思
  想,又帮助学生构建并形成了化学变化中物质的质量比恒定的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一般理论模型。为解释“水不能变成油”等原本未知的问题、化学方程式和利用化學方程式的定量计算等奠定基础。从而逐步建立起物质变化观、微粒观、元素观等化学基本观念,最终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教学反思
  质量守恒定律是学生从对化学反应定性认识开始到定量认识化学变化的转折点,蕴含着丰富的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素材。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情境的设置、问题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评价方式的选择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积极建构,但应注意各教学环节都应与学生的认识进阶、认知结构相适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努力帮助学生解决好相关的思维转换,组织有效的学习活动。既要培养学生对宏观守恒的微观解释,又要培养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解释宏观现象的思维方式,形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变”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周业虹.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J].化学教学, 2016,(8): 36~39.
  [2]钱海如,赵华.初中阶段守恒观的“进阶模型”研究[J].化学教学, 2017,(8): 25~29.
  [3]郭建虹.基于建构化学基本观念的对比教学法[J].化学教育, 2016,37(1): 30~33.
  [4]王晶,郑长龙.全日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2: 92~98.
  [5]王祖浩,王磊.全日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2: 100~103.
  [6]毕华林,卢巍.全日制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13: 100~104.
  [7]胡巢生.“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探究[J].化学教育, 2013, 35(11): 77~78,80.
  [8]刘瑞,郑长龙,白玉琴.燃烧问题——波义耳与燃素学说[J].化学教育, 2009, 31(10): 77.
  [9][1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S].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15~16,27.
  [10]胡巢生.例谈气球在化学实验中的使用[J].化学教学, 2017,(4): 71~73.
  [11]吴星.对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认识[J].化学教学, 2017,(5): 3~7.
其他文献
[摘 要] 美国自1984年开始实施恢复阅读能力教学方案,至今已在48个州的700多所学校推广。该方案被誉为美国实施教改以来最为成功的一个案例,它推崇人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我国积极开展全纳教育,促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有效参与学习,以及专业教师培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合作起到了借鉴意义。  [关键词] 美国 教改 恢复阅读能力 教学方案 读写障碍    阅读能力是美国基础教育中备受关注的重点学习能力
[摘 要] 世界各国研究生教育在满足少数研究生从事基础理论研究,重点培养国家重要部门所需要的精英人才外,大多数都要转向适应本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的应用型研究及开发的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来。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后,应借鉴国外研究生职业教育有益经验,并根据我国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特色,从国家宏观需求和研究生培养单位适应高层次就业行业人才的需要出发,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研究生高层
[摘 要] 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于1930年创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学术成就并享有崇高声望。作为一个私立的、独立的、非营利的科学研究实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始终致力于对未知世界进行基础性探索,秉承小而精的发展原则,不仅汇聚了具有非凡才能且痴迷于基础研究的学术大师,而且使他们快乐,即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与优厚的经济待遇。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发展理念、研究模式及成功的关键因素对我国高等研究机构的创立和发
摘要:通过反思重庆代表团在全国第二届初中化学优质课比赛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认为打造成功的优质课应从教学课题的选择,教学框架的拟定,教学素材的组织,教案细节的打磨等方面狠下功夫;同时还需要服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并注重参赛教师的心理调节等。  关键词:优质课比赛;化学教学;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6-001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2年
记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素有“小联合国”之称,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思想试验、国际准则制定、信息传播、能力建设和国际合作的重要职能,能否简单介绍一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的背景和它的主要工作领域?  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大文化领域的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急需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秩序,以维持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平衡。在新的体系中,人们所熟知的是维持国际政治秩序的联合国组织和维持金
美国的大学城是一种独特的居住区。它以校园为核心,园内林立的音乐厅、博物馆、体育馆、园景庭院和丰富的生活元素令人津津乐道,也使喧嚣的都市相形见绌。清幽的公园、时尚购物娱乐区与历史古迹在这里得到完美融合。  大学城的人口构成自然也与众不同。这里多是文化层次较高的青年。与类似规模和临近的非大学城镇相比,大学城更加多样化,更加国际化。  低廉的房租、便捷的交通,大学城里一应俱全,用一句话概括:虽是繁华的都
探索终身学习支持框架 亚欧终身学习论坛在京举行   11月25日,由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ASEM亚欧会议终身学习教育与研究中心、丹麦教育学院共同合作组织的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在北京友谊宾馆举行。亚欧各国的教育政策制订者、大学代表、国际组织代表及学者等150余人参加了论坛。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财政部教科文司副司长孙光奇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  据悉,亚欧论坛终身学习会议首次会议于2005年在哥本哈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用的最新数据,2005年全世界共有留学生270万,而2000年和1975年这一数据分别为180万和60万。留学生人数预计在未来几年内还将迅速增加。各国已经开始对这些学生进行激烈地争夺,非英语国家在这一领域常处于不利地位,这也是欧洲大陆国家约十年前开始引入英语授课的原因之一。2002年,总部设在布鲁塞尔、专门研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欧洲学术合作协会发布了对这一现象进行的首次实证研究
4月5日~11日,苏格兰政府第一大臣埃里克斯·萨尔蒙德及苏格兰政府教育与终身教育大臣菲奥纳·希思罗普访问香港、上海及北京,促进了苏格兰与中国在商务、教育等领域的一系列合作。  4月9日,菲奥纳·希思罗普女士在金茂北京威斯汀大饭店举办了媒体见面会,宣布苏格兰“兰十字奖学金”正式启动。该奖学金旨在吸引更多的中国优秀学生到苏格兰留学。今年将有50名即将在苏格兰攻读研究生课程的中国学生受益。  该奖学金将
摘要: 在阐释问题解决教学和化学学科理解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丰厚学科知识,增进教师学科理解;开展深度教学,构建结构化的认知;彰显教育启蒙,回归科学探究本义;在实践应用中,提升学生学科理解;以创新为导向,倡导真实多元评价等高中化学教学转型的思考与探寻。  关键词: 问题解决; 学科理解; 教学转型; 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1)03-0034-04  中图分类号: G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