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我们的知识紧紧粘住孩子们的心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rot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要我们多付出一点点努力,我们几乎所有的观点都能粘住别人。”“让这个世界记住你,让你的生活不再如烟消逝。”“为什么我们记住了这些,忘掉了那些?”
  第一次在封面上读到这样的话时,我就被吸引了。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被这样的问题困扰——
  “为什么我努力了也尽力了,孩子们似乎还是不记得我讲过的内容?”“为什么每次测试,孩子们的收获不到三成?我的教学方法到底不足在何处?”
  翻开《粘住》,现任斯坦福大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奇普·希思和他的兄弟丹·希思在这本充满奇思妙想的书中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那便是能让人们过目不忘的事情往往具有“黏性”,例如克林頓竞选时的口号,好莱坞大片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治疗胃溃疡新药的有效推广。它们都遵循着让创意更有黏性的原则。只要你掌握了这些原则,不管你天生的创造力如何,只要多付出一点点努力,你的所有观点几乎都能够更有黏性,紧紧粘住别人的心。
  事实上这是一本关于后天改造和培育创意的书。对于我们,一名教育者,小学语文教育者,如果能从这本书中学到一些改变我们创意的能力,那么,我们所传播的知识就容易被学生理解和记住。而这些知识所具备的持久的影响力,也能改变孩子们的观点和行为。
  反观我们的教学,如茹茉莉老师的《开学三十三天》、曹海棠老师的《绘本课堂》、曹爱卫老师的《绘本读写》以及各大教育专家,都在热推绘本故事。对此,很多教师和家长都难以理解,小时候的图画书,魅力真的有如此强大吗?
  在模仿和实践中,我发现用绘本传授知识,讲清道理,远远比口头说教有意义许多。比如入学教育时,我用《大卫,不可以》告诉孩子们校园里的一些常规。遇到小朋友踩草坪,看见的小朋友就会大叫——“大卫,不可以踩草坪!”《我不想去上学》讲述了一个阿达欺负同桌,让同桌感到害怕上学的故事,一旦遇到同桌欺凌,另一边的孩子就会小声提醒——“你是阿达吗?”
  一个个故事,一个个道理,似乎就这样不经意间牢牢地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书中讲到,黏性创意必须具备六条原则——简约、意外、具体、可信、情感、故事。细细一品,绘本正好符合了这样六条原则。
  简约——每个绘本故事,都承载着一种情感意义,都阐述了一个核心观点。有时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可以深刻到让一个人用一生的时间去遵守它。比如,《猜猜我有多爱你》中兔妈妈的“爱你到月亮上再回到这里来”,让人一辈子铭记。
  意外——违背常理的预测性结果,似乎成了绘本最明显的情节。“吃惊”这种情绪会引起孩子们的关注,绘本的情节意外往往会打开孩子们的知识缺口,然后进行填补,这样就能让孩子们的好奇心持续很长时间。比如,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很好吃》,意外的安排让人回味。
  具体——大脑往往对记忆具体的东西有兴奋感。在谚语中,抽象的真理经常用具体的谚语来诠释,如“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良药苦口利于病”,等等。绘本里面所阐述的关于亲情、情绪管理、习惯教育这样抽象的道理,通过一棵树、一条虫子等具体化的东西,就可以让孩子们感受到。
  可信——每个绘本故事的情节安排总是那样合乎情理,故事中所阐述的哲理也是那样让人信服。比如《爷爷一定有办法》《朱家故事》《我爸爸》这类亲情故事,往往会让阅读者跟自己身边的亲人联系起来并产生共鸣,从而信服里面所阐述的哲理。
  情感——比起抽象的东西,我们会对人更容易产生情感。故事往往是以人的情感来写的,虽然主人公不一定是人,但是有着人的情感。比如《狐狸爸爸鸭儿子》就是从人的情感角度出发,而非从动物本性出发来阐述故事情感。
  故事——这一特点不用描述就能一目了然,每个绘本理所当然都是故事,而且有时候文字是故事,图片更加让人产生联想,让故事变得更生动。
  书中还指出了挫败我们利用这些原则创造观点的能力——知识的“诅咒”。这也恰恰是我们教师,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教师容易犯的错误——因为我们往往是扮演一种知识掌握者的角色,就无法想象缺乏这种知识的孩子们会是什么状态,我们的知识“诅咒”了我们。对我们来说,分享我们的知识变得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理解孩子们的内心,不知道该搭建怎样的支架让他们掌握知识。这也是我们经常处于焦虑状态的原因——为什么我教了,孩子们还是不会。
  是的,这本书并不能提供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但是,我们如果想把自己的知识传播给孩子,就要有正确的见识和正确的信息,然后从以上六个原则出发,让自己的知识变得更有黏性。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逸夫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
其他文献
记者:王校长,您好!作为山东省十大教育科研名校长,您在许多学校担任过校长一职,您能讲一讲您的办学理  念吗?  王希锋: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学生有选择教育的自由,有追求成功的权利。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创造适合的教育,为学生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供更多公平的参与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亮点,从而激发兴趣。因此,我提出并践行了“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这一办学理念。“适合”就是适合教育规律,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近日,在一节四年级语文课堂上,我看到了这样一段师生对话:  师:同学们,这段文字中有一组关联词,“如果……就……”,你会用上这组关联词造句吗?  (举手的学生不多)  师:老师先来,如果我们不好好学习,将来就没有好前途。  (举手的学生一下子多了起来)  生:如果我中午不吃饭,下午就会饿。  生:如果我不完成作业,爸爸就不会给我零花钱。  ……  这本是一段常见的课堂教学片段,也是一次无可厚非的使
2020年11月26日,学校举办“新基础教育”研讨课活动,我执教了四年级“1 N 1”读写一体化课型中的作文教学课,课题是“写心情”。  “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读懂教材、读懂学生是教学设计的起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让学生“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在阅读中边读书边画出文章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等句子,再在旁边批注体会到的心情,这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并不难,学生很快就能明白不仅能够
我有一个梦想,一个关于母语教学的梦想。  我梦想有一个真正能称得上是学汉语的课室:除了窗明,还真的能看到几净。课室里至少能容得下那么三五条几案——纯粹的中国的“几案”,简约而厚重。松木或更好的什么木质的几案上,能容得下很纯正的中国味:古色的线装版,或是清漆漆过的几卷竹简,再配上或灵巧或拙朴的紫砂壶和淡雅暖眼的青花杯。博古架上,当然少不了几样青铜物件,有张力的宣纸、笔管粗细不一的狼毫羊毫、各种造型玲
一次又一次地翻阅金波老师的儿童诗集《让太阳长上翅膀》,心中总会涌起许多感慨:这个自称为“70后”的老诗人,一直怀着一颗真挚的童心,把单纯、简洁、优美、深情的儿童诗带给孩子。而这些能歌善舞的文字,就像一朵朵智慧之花,暗香浮动,摇曳生姿。  我常常喜欢出声地去诵读这本诗集里的诗,觉得它们可以让自己返回童年,感受美好与童真。为了让班里的孩子们也和我一起享受儿童诗带来的快乐,我让每个孩子手执一卷,与我一起
【教学目标】  1.认识“蓄、迫”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宁、要”。  2.能说清楚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并串联事件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梅兰芳蓄须的故事。(读课题,找题眼。)  2.梅兰芳为什么要蓄须呢?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直切内核问题,让学生直面梅兰芳蓄须的原因。】  一、概括说,梳理拒演的各种办法  任务单一:  默读课文,想想梅兰
绘本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作为学生课外读物的一种,对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和生活的感悟有着巨大的作用。绘本教学作为一种阅读教学的方式被老师们广泛采纳。在绘本教学中如何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感悟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绘本中的核心素养  1.素养教育的内涵与外延  所谓素养,是指由训练和实践获得的技巧或能力。也就是说,素养不是先天的,是后天习得的,需要一个持续的过程
【教材理解】  《妈妈的账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可贵的亲情、友情”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母爱是亲情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今天的孩子轻而易举地获得了太多的爱,尤其是母爱,在很多孩子眼中都是理所当然的,而自己的点滴付出却成了向父母索要报酬的“正当”理由。文中的彼得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他给妈妈写了一份账单来索要自己每天帮大人做事的报酬,而妈妈却用一份写满0芬尼的特殊账单无声地教育了彼得,最后彼得知错就改
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的高低,对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乃至终身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老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们不难发现,虽然语文教师普遍十分重视对学生习作的指导与修改,耗费大量时间“精耕细作”,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相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总结本单元的“对比、比喻、想象”等修辞手法。  2.结合资料运用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3.小组合作运用“总分总”结构加上开头结尾形成一篇  习作。  【教学重点】  运用本单元例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习作。  【教学设计】  一、比较阅读,学习写法  同学们,在我来杭州之前,朋友们都推荐我一定要去看看“西湖十景”。你们都去过吧?“西湖十景”真的那么好看吗?恰好今天老师讲写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