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学生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主体,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如何促进高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内涵和现状,并且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更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以期为后期研究者和教师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高校学生;个性化;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1.什么是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显示学生个体遵循个人的性格特征和需求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性格模式,大学生在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性格时会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和要求来进行,同时大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政治观点时也会运用社会规矩,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获得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模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向;并且,能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订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走到一个理想化的生活轨迹中。
二、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现状
1.强烈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的主体目前已经从以往的80后过渡到现在的90后,以90为主体的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观是自我意识观念的强化和追逐,这些大学生更加注重独立和标新立异,追求自我个性和自我实现,很少关注到自我外面的圈子。这些真实的大学生行为方式决定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且这一概念拓展到了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越来越紧密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任由自己,漠视课堂纪律;校园里,公共场合搂抱、亲吻,恣意妄为;宿舍里,环境卫生极差、不叠被子不扫地;校园外,租房子、泡酒吧,彻夜不归,全凭自己一时兴起。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意识淡薄,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念差,缺乏荣誉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凡事都以个人为中心,一味追求自己的“自由”“独立”。
2.对老师的尊敬和认同减弱
传统观念和模式下学生对老师都充满了敬畏,在学校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一般都会尊敬和遵守老师的教导。但近年来,却有一些学生不再敬畏他们的老师,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辅导员甚至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都缺少一定的尊重和认可。这也是高校快速扩招带来的教师少于学生比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上完一学期的课甚至还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甚至不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哪些,遇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和引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无法做到能很好地管理几百个学生,只能是模糊管理,大概处理。这样的形式下,学生更是肆无忌惮,放任自身。
3.过于看重个人的权益
“大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过重,大学生已经开始从听话的执行者变成了学校制度和规则的挑战者,学校的做法和行为经常受到大学生的批判和不认同。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下,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缺乏更多的话语权。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硬性规定下,学生舒展和张扬其个性变得更加困难,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很难被彻底打开。所以,高等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娇子的殿堂,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2.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学生鲜明个性的形成
高校的规章制度和一些规定本身的目的是要在为学生指引正确的行为方向时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模式。但是,高校的制度和条文很多时候确实让学生感觉不到温暖和柔情,更多的是控制和严格,更多的是强迫和高压,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学生无法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那么学校更是事与愿违。学校的本来愿望要想得到实现,就要从学生自身去考虑,就要更多地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性格差距,不断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既要有原则也要有灵活性,既要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又不能让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要求和规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工作的主线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需要老师不断挖掘,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去发现学生的潜力,实施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等措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现实中的事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进一步运用到以后的类似事件中,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到关键问题点,创造性地运用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其实,教育教学的目的与学生内在素质的需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里关键是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拓展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同时能够让学生能够自我吸取、自我创新的活动。
4.为学生创造个性张扬、和谐美好的管理环境
为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种校园活动和校园比赛,让他们在校园文化中拥有主人感和主体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
关键词:高校学生;个性化;学生管理工作
一、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内涵
1.什么是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趋势显示学生个体遵循个人的性格特征和需求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性格模式,大学生在丰富和发展自己的性格时会按照一定的社会规则和要求来进行,同时大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爱好和政治观点时也会运用社会规矩,形成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所以,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是学生在自我发展和获得过程中通过不同的路径和模式来形成自己的独特而固定的思维和行为方向;并且,能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订立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走到一个理想化的生活轨迹中。
二、高校学生个性化发展现状
1.强烈的自我意识
大学生的主体目前已经从以往的80后过渡到现在的90后,以90为主体的大学生共同的价值观是自我意识观念的强化和追逐,这些大学生更加注重独立和标新立异,追求自我个性和自我实现,很少关注到自我外面的圈子。这些真实的大学生行为方式决定了大学生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且这一概念拓展到了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同时越来越紧密地影响大学生的思维。课堂上,睡觉、玩手机,任由自己,漠视课堂纪律;校园里,公共场合搂抱、亲吻,恣意妄为;宿舍里,环境卫生极差、不叠被子不扫地;校园外,租房子、泡酒吧,彻夜不归,全凭自己一时兴起。理想信念淡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意识淡薄,个人主义严重;集体观念差,缺乏荣誉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凡事都以个人为中心,一味追求自己的“自由”“独立”。
2.对老师的尊敬和认同减弱
传统观念和模式下学生对老师都充满了敬畏,在学校里,老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一般都会尊敬和遵守老师的教导。但近年来,却有一些学生不再敬畏他们的老师,学生开始对自己的辅导员甚至是自己的任课老师都缺少一定的尊重和认可。这也是高校快速扩招带来的教师少于学生比例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教师上完一学期的课甚至还无法叫出学生的名字,甚至不知道这个班的学生有哪些,遇到学生的学习问题也只能走马观花,无法做到一对一的指导和引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辅导员无法做到能很好地管理几百个学生,只能是模糊管理,大概处理。这样的形式下,学生更是肆无忌惮,放任自身。
3.过于看重个人的权益
“大学生状告母校”的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说明大学生的权益意识增强,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过重,大学生已经开始从听话的执行者变成了学校制度和规则的挑战者,学校的做法和行为经常受到大学生的批判和不认同。
三、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措施
1.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意识
学生在现行的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下,处于相对被动地位,缺乏更多的话语权。在各种规章制度的硬性规定下,学生舒展和张扬其个性变得更加困难,创新思维和创新观念很难被彻底打开。所以,高等教育学校作为培养娇子的殿堂,要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切工作都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
2.规章制度要有利于学生鲜明个性的形成
高校的规章制度和一些规定本身的目的是要在为学生指引正确的行为方向时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性模式。但是,高校的制度和条文很多时候确实让学生感觉不到温暖和柔情,更多的是控制和严格,更多的是强迫和高压,在这样的学校环境里学生无法感受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己是社会的未来,学生的个性得不到施展,那么学校更是事与愿违。学校的本来愿望要想得到实现,就要从学生自身去考虑,就要更多地重视学生的个人发展,考虑到不同学生的性格差距,不断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既要有原则也要有灵活性,既要让学生有发展的空间,又不能让学生感受不到学校的要求和规则。这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才会是一个良性循环。
3.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教学工作的主线
在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潜力需要老师不断挖掘,教师要通过创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去发现学生的潜力,实施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方法以及加强教学实践环节等措施,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案例教学法可以让学生从现实中的事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进一步运用到以后的类似事件中,在案例教学中让学生自己找到关键问题点,创造性地运用自己解决问题的模式。其实,教育教学的目的与学生内在素质的需求在本质上是统一的,这里关键是要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和拓展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转变为新型的教学理念,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认知和理解,从而实现更好的发展,找到更好的发展方向,同时能够让学生能够自我吸取、自我创新的活动。
4.为学生创造个性张扬、和谐美好的管理环境
为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营造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各种校园活动和校园比赛,让他们在校园文化中拥有主人感和主体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锻炼学生的组织领导能力,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