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倡导教师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领学生游想象王国、写想象作文呢?
一、激情——想象的火种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品质。有人说:“表象是想象的干柴,激情便是火种。”因此,教师在进行想象作文的指导中,先决条件是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学生点燃想象的火种——激情,这样方可有效激活沉眠于学生记忆中的表象。
1.指导时重在诱发学生的情感外射
一是情景诱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拥有“自由而又安全的心理空间”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宽松、自由的环境是培养想象力的沃土。因此,在指导作文之前,教师应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明白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权,可以任自己的想象自由翱翔,不需要有什么顾忌,可以尽情书写心中所想。
二是案例诱发。为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收集阅读有关故事,背诵相关名人名言等,以典型引路,树立自信。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发明……》时,首先板书出“爱迪生”三个字,让学生畅谈所思所想,然后播放介绍爱迪生生平的短片,并用激情导入:“爱迪生大胆想象,刻苦研究,发明了电灯,使人类摆脱了黑暗的煎熬,拥有了光明。他用自己一千多项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的名字也因此永远镌刻于全世界人们的心中。我们敬仰他,更要学习他,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大胆想象。”学生在老师真诚的诱导下,群情激昂,纷纷挺起小胸脯说:“小小发明我也行!”看着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我甚感欣慰和满足。
2.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
教师要选定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作文题目。如学生面对作文题《我的小发明》和《我想发明……》所引发的心理情感是不同的,前者对习作者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容易令一部分学生望“题”生畏;后者赋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常会兴奋起来,感情激荡,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从而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二、表象——想象的源泉
想象是将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和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中所创造的新形象,尽管是真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但它却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在指导学生习作《我想发明……》时,我出示了一张表格,引导学生回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曾遇到哪些困难?曾想发明什么东西解决这一困难?生活中曾看到、听到什么,引发过自己的突发奇想?”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列举,这样的唤醒训练是非常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突发奇想,也许是转瞬即逝的,但却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光芒,其思路之宽、想法之新,很多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必须强调的是,在唤起学生生活回忆、打开记忆闸门时,应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唯有如此,学生罗列出来的习作素材才会异彩纷呈,充满个性和童趣,学生的灵性才能得到更大的生成和发挥。
三、表达——想象作文的关键
学会表达是想象作文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积极调动各种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1.读写结合,仿中求新
想象作文教学应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一是教师要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抓住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大胆表述。二是指导想象作文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让学生在读思议中建构方法体系,以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自由表达,摆脱不会表达的痛苦。由于这样的习作指导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人人有所学、有所得,他们写起文章来就会心中有数,思路开阔,思维流畅,尽情享受着表情达意的乐趣。
2.赏读品味,寓教于乐
任何习作在初稿完成后,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如果仅向学生提出诸如“文章写好后再读读、检查、修改一下”或诵读些古训名言“文章不厌百回改”“精彩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等,日子长了,学生就会感到空洞、苍白、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可针对学生心理,改变教学行为,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活动。富有情趣的活动,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如在学生完成《我想发明……》初稿后,组织学生开个模拟性的“专利申请现场会”,请每个学生朗读习作,表明自己是否审请专利,再由学生评委会委员各抒己见,谈谈该同学是否应授予专利及其理由。这样,不仅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习作知识,提高表达的能力。
二是评赏结合。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设置“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环节。自评,便于学生自我欣赏,启发其自我完善,达到“学生能自改作文”。他评,便于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样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信息,认识到自己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收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成效。师长的评语要贯彻激励性的原则,评语应富有人情味、感染力,力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总之,教师必须做到在学科中渗透,在学习中点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真正进入想象作文的殿堂并乐此不疲时,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责 编 木 子)
一、激情——想象的火种
想象是创新思维的品质。有人说:“表象是想象的干柴,激情便是火种。”因此,教师在进行想象作文的指导中,先决条件是唤醒学生的想象意识,为学生点燃想象的火种——激情,这样方可有效激活沉眠于学生记忆中的表象。
1.指导时重在诱发学生的情感外射
一是情景诱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拥有“自由而又安全的心理空间”时,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得以激发,每位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宽松、自由的环境是培养想象力的沃土。因此,在指导作文之前,教师应通过轻松的谈话引导学生进入一种自由的思维状态,让学生明白他们拥有自由选择权,可以任自己的想象自由翱翔,不需要有什么顾忌,可以尽情书写心中所想。
二是案例诱发。为激发学生大胆想象,教师可有意识地引发学生收集阅读有关故事,背诵相关名人名言等,以典型引路,树立自信。如我在指导学生写《我想发明……》时,首先板书出“爱迪生”三个字,让学生畅谈所思所想,然后播放介绍爱迪生生平的短片,并用激情导入:“爱迪生大胆想象,刻苦研究,发明了电灯,使人类摆脱了黑暗的煎熬,拥有了光明。他用自己一千多项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他的名字也因此永远镌刻于全世界人们的心中。我们敬仰他,更要学习他,每个人都拥有创造的潜能,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敢于大胆想象。”学生在老师真诚的诱导下,群情激昂,纷纷挺起小胸脯说:“小小发明我也行!”看着学生们的一张张笑脸,我甚感欣慰和满足。
2.命题时重在捕捉学生的情感火花
教师要选定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作文题目。如学生面对作文题《我的小发明》和《我想发明……》所引发的心理情感是不同的,前者对习作者的知识背景要求较高,容易令一部分学生望“题”生畏;后者赋予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大,学生一看到这样的题目时常会兴奋起来,感情激荡,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从而浮想联翩,文思泉涌。
二、表象——想象的源泉
想象是将头脑中贮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和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活动。想象中所创造的新形象,尽管是真实生活中所没有的,但它却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的。在指导学生习作《我想发明……》时,我出示了一张表格,引导学生回味生活:“在日常生活中,你曾遇到哪些困难?曾想发明什么东西解决这一困难?生活中曾看到、听到什么,引发过自己的突发奇想?”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列举,这样的唤醒训练是非常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这些突发奇想,也许是转瞬即逝的,但却闪烁着创新的智慧光芒,其思路之宽、想法之新,很多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
必须强调的是,在唤起学生生活回忆、打开记忆闸门时,应珍视学生个人的独特感受,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唯有如此,学生罗列出来的习作素材才会异彩纷呈,充满个性和童趣,学生的灵性才能得到更大的生成和发挥。
三、表达——想象作文的关键
学会表达是想象作文的关键。为此,教师要积极调动各种手段,实现这一目标。
1.读写结合,仿中求新
想象作文教学应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一是教师要在平日的阅读教学中抓住训练点,启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并大胆表述。二是指导想象作文时应引导学生进行专题阅读,让学生在读思议中建构方法体系,以求学生能灵活运用,自由表达,摆脱不会表达的痛苦。由于这样的习作指导是学生真正需要的,人人有所学、有所得,他们写起文章来就会心中有数,思路开阔,思维流畅,尽情享受着表情达意的乐趣。
2.赏读品味,寓教于乐
任何习作在初稿完成后,都要进行修改、完善。新课标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但如果仅向学生提出诸如“文章写好后再读读、检查、修改一下”或诵读些古训名言“文章不厌百回改”“精彩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等,日子长了,学生就会感到空洞、苍白、索然无味。为此,教师可针对学生心理,改变教学行为,寓教于乐。
一是开展活动。富有情趣的活动,易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如在学生完成《我想发明……》初稿后,组织学生开个模拟性的“专利申请现场会”,请每个学生朗读习作,表明自己是否审请专利,再由学生评委会委员各抒己见,谈谈该同学是否应授予专利及其理由。这样,不仅引起他们的兴趣,还能使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习作知识,提高表达的能力。
二是评赏结合。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可设置“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几个环节。自评,便于学生自我欣赏,启发其自我完善,达到“学生能自改作文”。他评,便于学生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样可以从多方面获取信息,认识到自己作文的成功和不足之处,收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成效。师长的评语要贯彻激励性的原则,评语应富有人情味、感染力,力求能有效地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总之,教师必须做到在学科中渗透,在学习中点拨,进行多渠道、多形式的训练。只有当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真正进入想象作文的殿堂并乐此不疲时,才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也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责 编 木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