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针对社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医护联合疼痛干预,对患者术后疼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社区医院进行骨折疼痛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均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疼痛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医护联合疼痛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干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术后疼痛是常见并发症,通过医护联合疼痛干预能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
关键词:医护联合;疼痛干预;下肢骨折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48-01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同时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炎症,从而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术后康复。临床上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度,一般采用药物控制或镇痛泵,但效果均不理想。同时,长期疼痛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进而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痛阈降低,反而加重疼痛感。骨折术后疼痛干預是社区医院骨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医护联合疼痛干预模式,并在诸多术后疼痛干预中得到应用,取得可喜成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社区医院进行骨折疼痛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均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为8:7,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41.28±5.14);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为(7:8),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38.11±5.32)。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逐项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数据对比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疼痛干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予以对症下药,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实验组患者行医护联合疼痛干预,具体包括:①组建疼痛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骨科主任医生,两名高年资护理人员。由主治医师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医学常识,根据患者疼痛及术后康复情况对症下药。护理人员则主要负责健康宣教及患者档案建立,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度。②疼痛评估。由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医生临床观察及诊断,完善患者术后疼痛评估表,表格内容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性质、时间等[1]。同时,护理人员与主治医师共同协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以便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③按摩干预。护理人员在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背部、肋部及骨折周围进行按摩,按摩时动作应轻柔,每次按摩时间15min。④呼吸干预。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半屈放松,呼吸频率保持在14-18次/min,吸气时尽量以鼻腔吸气,呼气时则需要将口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每次锻炼10min,每天三次[2]。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评分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折后,患者因创伤病理反应,再加之局部肿胀,疼痛感将加剧。下肢骨折术后愈合周期长,发生疼痛的概率非常高,极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医护联合疼痛干预作为一种新兴干预模式,在骨折疼痛干预上应用效果好,这是因为:①该模式成立了联合干预小组,组内成员各司其职,职责明确,同时护理人员结合主治医师的临床观察和诊断,制定相应的疼痛干预方案,提高了干预针对性。②该模式通过医生和护理人员分别开展健康宣教,由医生讲解术后疼痛的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则加强心理干预,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配合度。而心理护理干预则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为预后奠定良好基础。③护理人员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展部位按摩,具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之功效,能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行医护联合疼痛干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医护联合疼痛干预能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春红,王会琳,孟淑英.疼痛控制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5-46,50.
[2]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1):3520-3522.
关键词:医护联合;疼痛干预;下肢骨折
【中图分类号】R81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48-01
对于下肢骨折患者而言,疼痛是一种常见的应激反应,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同时还会引发更为严重的炎症,从而使得患者机体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术后康复。临床上为缓解患者术后疼痛度,一般采用药物控制或镇痛泵,但效果均不理想。同时,长期疼痛还会引发患者出现负性情绪,进而刺激机体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导致痛阈降低,反而加重疼痛感。骨折术后疼痛干預是社区医院骨科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我院积极探索医护联合疼痛干预模式,并在诸多术后疼痛干预中得到应用,取得可喜成效,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来社区医院进行骨折疼痛干预的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计算机随机抽样的方式,将患者均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为8:7,年龄范围24-78岁,平均年龄(41.28±5.14);实验组男女患者比为(7:8),年龄范围21-76岁,平均年龄(38.11±5.32)。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进行逐项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相关数据对比有意义。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疼痛干预,根据患者疼痛情况予以对症下药,同时做好健康宣教,告知患者日常注意事项。实验组患者行医护联合疼痛干预,具体包括:①组建疼痛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骨科主任医生,两名高年资护理人员。由主治医师告知患者术后疼痛相关医学常识,根据患者疼痛及术后康复情况对症下药。护理人员则主要负责健康宣教及患者档案建立,掌握患者基本情况的同时,提高患者对疼痛的认知度。②疼痛评估。由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结合医生临床观察及诊断,完善患者术后疼痛评估表,表格内容包括疼痛部位、程度、性质、时间等[1]。同时,护理人员与主治医师共同协商,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计划,以便能更好地帮助患者疏导不良情绪。③按摩干预。护理人员在医师的指导下,对患者背部、肋部及骨折周围进行按摩,按摩时动作应轻柔,每次按摩时间15min。④呼吸干预。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双膝半屈放松,呼吸频率保持在14-18次/min,吸气时尽量以鼻腔吸气,呼气时则需要将口唇缩成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每次锻炼10min,每天三次[2]。
1.3观察指标
采用VAS评分量表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总分为10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疼痛感越强。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对比行t值检验,若P<0.05则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无明显差异,干预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实验组患者评分更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骨折后,患者因创伤病理反应,再加之局部肿胀,疼痛感将加剧。下肢骨折术后愈合周期长,发生疼痛的概率非常高,极易给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从而影响患者预后。医护联合疼痛干预作为一种新兴干预模式,在骨折疼痛干预上应用效果好,这是因为:①该模式成立了联合干预小组,组内成员各司其职,职责明确,同时护理人员结合主治医师的临床观察和诊断,制定相应的疼痛干预方案,提高了干预针对性。②该模式通过医生和护理人员分别开展健康宣教,由医生讲解术后疼痛的专业知识及注意事项,护理人员则加强心理干预,一方面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同时也能增强患者的配合度。而心理护理干预则帮助患者释放不良情绪,为预后奠定良好基础。③护理人员在医师的指导下开展部位按摩,具有活血行气、疏经通络之功效,能帮助缓解患者的疼痛感。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行医护联合疼痛干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医护联合疼痛干预能尽可能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春红,王会琳,孟淑英.疼痛控制护理对膝关节骨折术后负性情绪及锻炼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1):45-46,50.
[2]高金宝,石晓云,张沉冰,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骨科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31):3520-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