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内服中药粉与贴自配膏药治疗。另选同期30例相同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0.0%,高于观察组10.0%(P<0.05),差異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医综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45-01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出现的神经性疼痛,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常见,通常面部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面部左侧,患处有烧灼感与强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进食与洗脸[1]。中医在治疗这类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非常善治这类疾病。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诊断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47.5±2.3)岁;病程1~9年,平均(3.2±0.5)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7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82岁,平均(47.6±2.5)岁;病程1~10年,平均(3.5±0.3)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5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三叉神经痛患者口服卡马西平100mg/次,3次/天,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2.5mg,3次/天,甲钴胺片(弥可保)0.5mg,3次/天。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粉和贴膏药中医综合疗法,方法如下:
(1)内服中药粉方剂:西洋参、丹参、三七、石斛、川芎、当归、天麻、元胡、红花、灵芝孢子粉各500克;若肝阳上亢,加野菊花、钩藤、石决明、杜仲、白芷、苍术、赤药、独活、防风各400克;若肝气郁滞,加香附、柴胡、干草、蒿本、骨碎补、红景天、蔓荊子、300克;若气血不足,加熟地黄、党参、何首乌、枸杞、姜活、黄连、黄柏、黄芪200g;将以上中药混合后用粉碎机打成超细粉装瓶,每瓶500克,每天早、中、晚饭前30分钟各服20克。使用方法:将20克中药粉、10克蜂蜜、300克凉水放在奶锅内搅拌均匀,烧开后盖上盖焖5分钟服用。持续用药30天。
(2)在口服中药粉的同时贴膏药治疗。膏药配方:制雪上一枝蒿、制马钱子、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白附子各500克,乳香、没药、蜈蚣、蝎子、地龙、僵蚕、水蛭各400克。将以上中药用粉碎机磨成超细粉,加入牛黄粉、麝香粉各10克;用香油50%,风油精50%调成膏药分装入瓶中备用,每瓶300克,用时将膏药放在内径为6*6mm的医用膏药贴圈内,贴在太阳、下关、颊车穴位上,每次3贴,每天贴12小时,30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定疗效的指标。其中,疗效评定标准如下:(1)显效:疼痛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恢复;(2)有效:疼痛大部分消失,面部功能部分恢复,病发次数明显减少;(3)无效:病情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2]。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专业处理,计量资料用t进行组间对比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治疗15天后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期间两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有6例,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2例乏力、3例头晕。观察组有3例,包括胃肠道反应、乏力、头晕各1例。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属于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通常在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目前,西医一般采用止痛剂治疗,但疗效并不明显,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中医将三叉神经痛归为“面痛”与“头风”范畴,认为病因是外感与内伤造成的,以风火两邪最为常见。因此,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风、理气为主。贴膏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修复神经、恢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同时,还能将疼痛或神经异常放电的传导切断,达到减轻疼痛直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本次研究显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长伟,宁文虹.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61-162.
[2]王建云.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5(13):266-267.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中医综合疗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0)07-045-01
三叉神经痛是指面部三叉神经区域出现的神经性疼痛,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常见,通常面部右侧发病率明显高于面部左侧,患处有烧灼感与强烈的疼痛感,影响患者进食与洗脸[1]。中医在治疗这类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非常善治这类疾病。为此,本次研究旨在分析中医综合疗法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人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三叉神经痛的相关诊断标准,签订知情同意书。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80岁,平均(47.5±2.3)岁;病程1~9年,平均(3.2±0.5)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3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7例。观察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25~82岁,平均(47.6±2.5)岁;病程1~10年,平均(3.5±0.3)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5例,继发性三叉神经痛5例。对比组间资料,发现在年龄、性别、病程、疾病类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三叉神经痛患者口服卡马西平100mg/次,3次/天,氨酚羟考酮片(泰勒宁)2.5mg,3次/天,甲钴胺片(弥可保)0.5mg,3次/天。
1.2.2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口服中药粉和贴膏药中医综合疗法,方法如下:
(1)内服中药粉方剂:西洋参、丹参、三七、石斛、川芎、当归、天麻、元胡、红花、灵芝孢子粉各500克;若肝阳上亢,加野菊花、钩藤、石决明、杜仲、白芷、苍术、赤药、独活、防风各400克;若肝气郁滞,加香附、柴胡、干草、蒿本、骨碎补、红景天、蔓荊子、300克;若气血不足,加熟地黄、党参、何首乌、枸杞、姜活、黄连、黄柏、黄芪200g;将以上中药混合后用粉碎机打成超细粉装瓶,每瓶500克,每天早、中、晚饭前30分钟各服20克。使用方法:将20克中药粉、10克蜂蜜、300克凉水放在奶锅内搅拌均匀,烧开后盖上盖焖5分钟服用。持续用药30天。
(2)在口服中药粉的同时贴膏药治疗。膏药配方:制雪上一枝蒿、制马钱子、制川乌、制草乌、制南星、制白附子各500克,乳香、没药、蜈蚣、蝎子、地龙、僵蚕、水蛭各400克。将以上中药用粉碎机磨成超细粉,加入牛黄粉、麝香粉各10克;用香油50%,风油精50%调成膏药分装入瓶中备用,每瓶300克,用时将膏药放在内径为6*6mm的医用膏药贴圈内,贴在太阳、下关、颊车穴位上,每次3贴,每天贴12小时,30天为一个疗程。
1.3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标准
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评定疗效的指标。其中,疗效评定标准如下:(1)显效:疼痛基本消失,面部功能基本恢复;(2)有效:疼痛大部分消失,面部功能部分恢复,病发次数明显减少;(3)无效:病情未得到任何改善,甚至加重[2]。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专业处理,计量资料用t进行组间对比检验,并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若P<0.05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两组疗效
治疗15天后观察组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0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无效6例。对比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100%,远远高于对照组8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对比不良反应情况
在治疗期间两组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其中,对照组有6例,包括1例胃肠道反应、2例乏力、3例头晕。观察组有3例,包括胃肠道反应、乏力、头晕各1例。对比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为20.0%,明显高于观察组1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三叉神经痛属于常见的一种脑神经疾病,通常在一侧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反复阵发性剧烈疼痛。目前,西医一般采用止痛剂治疗,但疗效并不明显,长期服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中医将三叉神经痛归为“面痛”与“头风”范畴,认为病因是外感与内伤造成的,以风火两邪最为常见。因此,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风、理气为主。贴膏药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疏通经络、修复神经、恢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同时,还能将疼痛或神经异常放电的传导切断,达到减轻疼痛直到消除疼痛的目的。
本次研究显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明显好于单纯西药治疗。无论是治疗总有效率,还是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三叉神经痛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曹长伟,宁文虹.浅析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12):161-162.
[2]王建云.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35(13):26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