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进而让学生爱上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要在阅读教学中展开深入地探究和思考,从而有效实现深度阅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深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转变学生在阅读当中的不良习惯,采用先进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促进学生真正进入到阅读文本当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深阅读习惯。下面就针对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深阅读习惯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因为良好的预习阅读不仅更好地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1]。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重视预习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的预习阅读做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没有对所要学习的阅读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养成了只听不读的习惯。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教师要注重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背景以及作者介绍等方面进行提前分析和整理,提取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度阅读,这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勾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在预习中对文本各方面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和感知。
如问题一:伯父去世9年之后回忆想起当年的一件件往事,伯父的哪些行为是作者当年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的?(在书上将答案标注出来)
问题二:伯父在救助车夫之后,为何不是高兴而是要深深的叹息一口气呢?
问题三: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眼中的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要检查预习阅读效果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收获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在班内分享,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探索,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问题导向的预习阅读下,学生对文本当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转变学生以前被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获得愉快丰富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诵读摘录,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先充分与文本对话,进行充分解读,对文本内容吃透,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与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其在阅读中进行诵读摘录,不断积累语文知识,这对于学生后期更深层次的阅读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没有制作详细的阅读计划,也難以坚持持续阅读,缺乏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只处于浅层状态,并没有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其阅读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发展和提升,也没有很好积累相关的阅读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诵读摘录,不断积累和总结阅读经验,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2]。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发展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表进行定期检查,结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读书交流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对这篇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记录好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对这片土地神圣的地方在文本当中圈注出来,如这片土地的空气,河水,动物等方面,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的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其次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对文本内容的看法和认知,让学生对文本中优美的语句、富含哲理段落等进行摘录,如“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等句段进行揣摩,体会文本内容表达上的特点。最后要求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认知,进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为学生单元作文铺垫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有效的阅读是其写作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有效手法,其本质主要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给部分课文设置了“小练笔”,意在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实现读写结合,体现《义务教育可能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文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理念,也是落实课标提出的“加强对练笔的日常指导”的意见[3]。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这说明了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反复练习练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亦如此。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小练笔”的训练,明确统编版小学语文安排“小练笔”旨在优化写作经验积累,成为单元作文的铺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关联的课文中学到作家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表现主旨,如何表达情感,如何遣词造句,从而汲取思想、情感的丰富养料,习得构思、表达的写作经验。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此文要求学生掌握“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中,我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将阅读文本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3];接着结合学情、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深、读透,深入认识这篇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随着阅读的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情感、精神也能循着文本“一步一步向上走”;然后我出示课后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深度阅读[4],总结这篇议论文的写法,并运用于小练笔中,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一方面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诵读摘录,进行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也要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单元作文铺垫,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20(18):53-54.
[2]黄海晓.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J]. 神州,2019(18):133.
[3]刘仁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9:192-202
[4]李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7):84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深度阅读习惯;阅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当中一定要有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转变学生在阅读当中的不良习惯,采用先进科学的阅读方法和理念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度阅读,促进学生真正进入到阅读文本当中,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认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深阅读习惯。下面就针对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深阅读习惯的策略进行简单阐述,希望能够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一、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深度阅读习惯,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因为良好的预习阅读不仅更好地开展课堂阅读教学活动,还可以为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1]。但在传统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教师不重视预习阅读的重要性,没有对学生的预习阅读做出具体的要求,学生没有对所要学习的阅读内容进行有效预习,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学习效果差,久而久之打击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养成了只听不读的习惯。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转变,教师要注重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预习环节对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背景以及作者介绍等方面进行提前分析和整理,提取文本中的有用信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度阅读,这不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阅读教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这对于学生深度阅读习惯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例如教师在统编版六年级上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阅读教学时,教师在布置预习任务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的问题吸引学生进行思考,勾起学生阅读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在预习中对文本各方面内容进行探究,从而对文本进行深度理解和感知。
如问题一:伯父去世9年之后回忆想起当年的一件件往事,伯父的哪些行为是作者当年根本就没有弄明白的?(在书上将答案标注出来)
问题二:伯父在救助车夫之后,为何不是高兴而是要深深的叹息一口气呢?
问题三:在这篇文章当中,作者眼中的伯父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带着以上问题来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入思考。教师要检查预习阅读效果时,应鼓励学生将自己在阅读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的收获进行小组讨论,并派代表在班内分享,这样既能提高学生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深度探索,又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问题导向的预习阅读下,学生对文本当中所表达的中心思想进行深度探究和思考,转变学生以前被动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获得愉快丰富的阅读体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从而更好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诵读摘录,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先充分与文本对话,进行充分解读,对文本内容吃透,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当中与阅读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让其在阅读中进行诵读摘录,不断积累语文知识,这对于学生后期更深层次的阅读和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在的学生在日常阅读中没有制作详细的阅读计划,也難以坚持持续阅读,缺乏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策略。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的理解只处于浅层状态,并没有达到深度阅读的目的,其阅读思维就得不到有效发展和提升,也没有很好积累相关的阅读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利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能力,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对文本内容进行诵读摘录,不断积累和总结阅读经验,逐渐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好习惯[2]。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发展特点为学生制定科学的阅读计划,对学生的阅读计划表进行定期检查,结合学生在阅读方面的差异性和兴趣爱好,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读书交流会,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这片土地是神圣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方法对这篇文本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记录好自己遇到不懂的问题,对这片土地神圣的地方在文本当中圈注出来,如这片土地的空气,河水,动物等方面,让学生在朗读中深刻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的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关系。其次鼓励学生对阅读文本内容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各自对文本内容的看法和认知,让学生对文本中优美的语句、富含哲理段落等进行摘录,如“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等句段进行揣摩,体会文本内容表达上的特点。最后要求学生阅读完文本后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认知,进而在循序渐进的过程当中让学生养成深度阅读的好习惯。
三、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为学生单元作文铺垫
阅读和写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有效的阅读是其写作能力提升的前提和基础。随文练笔是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理解和表达的有效手法,其本质主要依托教材文本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另一方面有助于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给部分课文设置了“小练笔”,意在让学生从课文中学习表达方法,实现读写结合,体现《义务教育可能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运用语文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的课程理念,也是落实课标提出的“加强对练笔的日常指导”的意见[3]。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又说又练真把式。”这说明了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反复练习练出来的,学生阅读能力亦如此。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小练笔”的训练,明确统编版小学语文安排“小练笔”旨在优化写作经验积累,成为单元作文的铺垫。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所关联的课文中学到作家如何选择材料,如何表现主旨,如何表达情感,如何遣词造句,从而汲取思想、情感的丰富养料,习得构思、表达的写作经验。
例如统编版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是一篇议论文,此文要求学生掌握“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教学中,我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多媒体将阅读文本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3];接着结合学情、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深、读透,深入认识这篇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之间的逻辑关系,随着阅读的深化学生的阅读思维、情感、精神也能循着文本“一步一步向上走”;然后我出示课后练笔“仿照课文的写法,用几个具体事例说明一个观点,如‘有志者事竟成’‘玩也能玩出名堂’”,引导学生回顾全文进行深度阅读[4],总结这篇议论文的写法,并运用于小练笔中,为今后的写作奠定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培养学生深度阅读的好习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意阅读策略的指导,让学生根据不同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阅读,激发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一方面老师还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对文本进行诵读摘录,进行不断积累,另一方面也要以读写结合的方式不断深化学生的阅读效果,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认识,为学生单元作文铺垫,从而达到深度阅读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志芳.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教学策略初探[J]. 考试周刊,2020(18):53-54.
[2]黄海晓.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策略[J]. 神州,2019(18):133.
[3]刘仁增.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语用解读[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20.9:192-202
[4]李俊.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深度学习策略研究[J]. 文渊(小学版),2020(7):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