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运动竞赛法有效性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lly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教学中运用运动竞赛法时,竞赛活动的内容应该是前面的运动技术学习内容的延伸与提升,竞赛活动应把该课运动技术学习的成果通过竞赛的方式加以提高与巩固,保持课堂前后阶段教学的连续性,延伸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竞赛法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2-01
  运动竞赛法是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的一种方法,也是体育教师运用较多的教学方法。运动竞赛方法的最大特点是人与人之间的能力较量。就体育课堂教学而言,运动竞赛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处很好的途径,也是调节课堂气氛的一剂良方;既是提高运动强度、锻炼身体的手段,更是缓解学习压力、改善学生心理环境的有力措施。那么如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发挥运动竞赛法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结合技术,避免教学与竞赛相互脱节的现象
  竞赛活动能起到调节课堂气氛的目的,如果能与课堂前半部分的运动技术教学内容相吻合,那么课堂教学的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就能紧密相连,这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合理的也是紧凑的。这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既能达到前一段运动技术学习的目的,在后一段的教学环节中,还能充分利用竞赛活动的特点,调动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热情,更能对前一段运动技术学习的成果得到加强与巩固,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运动技术,起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
  当然也有些竞赛活动是出于弥补课堂教学某些环节的不足来安排与设计的,如在双杠教学内容中,由于在课的前一阶段双杠运动技术的学习中,学生的运动负荷较低,运动量不足,为了调整整堂课的运动负荷,教师在课堂的后期安排的一些素质练习的竞赛活动,这样的设计思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如果此时安排的竞赛活动若能结合刚刚学练过的双杠技术来考虑竞赛活动的内容与方式,则能锦上添花,作用理为显现,设计更加完美。
  二、合理分组,避免产生胜负“不决自明”的状况
  如何分组原是不难的问题,有许多传统的方式,如安排原来站立的四个小组自然分为四组、如按素质与能力进行分组等,但无论怎么分组,都不要小看它,分组情况不同直接影响了竞赛活动的效果与学生参与竞赛的氛围。我们往往在竞赛活动出现这样的场景:竞赛的胜负不决自明,特别是在平时上课的过程上,老师们、学生们也都有这样的体会,每次竞赛活动的第一名、第二名基本是固定的。那么如何避免这样的现象呢?有的老师试图把各组学生的能力均等化,但是这个思路从理论上说是正确的,但从实践中却发现难度很高,因为众多的学生如何估算出各组的实力?有一个思路值得参考:在运动竞赛过程中增加“或然性因素”。此设计是在原来四个小组人员不变的情况下改进,即增加一个环节,增设一个不确定性因素——或然性因素,这样,传统的竞赛场景就发生了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每个队取胜的概率均等,谁都有获胜的机会和成功的体验。
  2.学生参与游戏的兴趣大大加强,每次比赛都能听到情不自禁的加油声和呐喊声。
  3.原来一些实力相对较差的一组也有机会得胜,也能享受到成功带给他们的乐趣,以此来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课的热情和兴趣。以接力跑为例,改进后的竞赛方式是这样安排的:在传统竞赛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或然性因素”——“猜拳过关”:同样的四路纵队站立,老师先确定四位猜拳手A(任选)站在对面标志线上,第一位同学B在老师令下后速“奔跑”至标志点与猜拳手A猜拳,待B胜了之后(输的续猜拳,直至胜为止)方可绕猜拳A跑回本组与第二个学生拍手,第二个学生继续第一个学生动作,以此类推,以先完成的队为胜。这样的安排弱队也有获胜的机会,强队则并不一定能获取,机会给了每一队的学生,因此无论是强队还是弱队都会有获得成功喜悦的机会。
  三、明确目的,避免竞赛对技术学习带来副作用
  运动竞赛的目的本是清晰的,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却往往事与愿违,这个问题也并非体育老师的心愿与本意,而经常是由于竞赛活动本身的刺激性所造成的,按体育老师课前的设计,在课的后一段安排一个竞赛活动,可以对前面所学的技术起到巩固的作用,还可以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但结果却是:学生只图快速,只想第一,才不会去理会竞赛前教师的叮咛与嘱咐,把运动技术与要求一概甩到脑后了。因此,这种牺牲了前期运动技术成果的竞赛活动虽然调起了气氛,但也留下遗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看来难度很大,如果不比谁胜谁负,竞赛的情趣顿减,如果光比速度,还是回归老套。我们的设计既要考虑学生胜负的较量,又要关注前期运动技术的运用,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另一种思路:我们不比时间,可以比技术得分;我们可以提出技术上的要求,如果学生技术不达标则要扣除得分等等。当然这是笔者的一些看法,更好的思路与做法还是留给广大的同行们去思考、去发挥、去实践。
  四、严格规则,避免只有形式没有实效的竞赛
  当然,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竞赛活动与一般意义上的竞技运动是无法比拟的,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可以简化竞技运动中的一些因素,但不能丢失竞赛活动的最基本的要素:竞赛的规则。正是由于这个规则,才确保了运动竞赛的公平性、公正性、合理性,也正是这个规则保持了无数人对竞赛活动的热情与向往。由于体育教学中竞赛活动的群体不同,中小学生因其素养的局限性,在竞赛活动中往往由于竞赛的紧张性、激烈性,就忘记了竞赛活动的规则,经常导致一些现象:学生不在标志线后击掌,而是越过标志线就开始奔跑;接力棒不是手与手的传递而是接近同组同学时手扔接力棒以图快速;原来奔跑的学生应跳过障碍物,却为了节约时间而绕过障碍物,这类现象比比皆是。
  要解决这种松散的问题,方法很简单,就是教师要事先一定要明确规则,所谓“凡事预则立”之道理;其次,要严格执行。若学生在竞赛过程上违规,那么就应该加以纠正。这样几次下来就养成了遵守规则、纪律严明的习惯,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竞赛的氛围中成长,不仅能体验运动竞赛带来的万分乐趣,还能促成运动竞赛教育学生人生哲理的意外收获。
其他文献
本课题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鸭源大肠杆菌标准菌株(073)多重耐药调控基因mar A,构建marA基因缺失突变株(O73△AmarA),并采用微量稀释法测定5种抗生素对其的最小抑菌浓度。应
【摘要】随着健身行业的逐步发展,中职校所开设的健美操专修课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存在许多的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考试方式单一;教学设备简陋等。针对以上问题,对中职校开设的健美操课提出一些改革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健美操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7-01  健美操自80年代初传入我国,很快便以其鲜明的节奏感和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能感染多种动物的常见革兰氏阳性球菌。病原学调查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是引起奶牛乳房炎的重要病原之一,对奶牛养殖业的危害较重。为了有效预防奶牛乳房
猪瘟(Classical Swine Fever,CSF)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me Fever Virus,CSFV)引起的一种猪急热、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出血和发热为主要特征,临床上可
奥尔加·兰(Olga Lang)在《中国家庭与社会》中指出,“当工业主义来临时,旧的家庭体制越来越成为进步的重大阻碍”。要改变家庭体制,就要变革婚姻制度。把个人婚姻从宗法制家庭中剥离出来,纳入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进程,一直是现代婚姻变革的重要目标,而爱情作为现代婚姻的基石,也介入到各种权力和不同传统对婚姻的争夺中来,并鲜活地体现在国家政策、法律条文和文艺作品中。  一九四四年十月九日,《解放日报》第
【摘要】《体育科研方法》是高职体育院校综合实践课程之一,教学评价既要体现学生掌握科研方法的程度,又要注重学生应用科研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仅用量化的分数评价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过程的判断和一些定性评价来对学生进行评价。档案袋评价作为质性评价方法之一,在体育科研方法教学中尝试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体育科研方法 教学评价 档案袋评价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云南省教育厅
【摘要】介绍如何进行自我医务监督的简易方法,探索一些措施,为巩固强化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课余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习效率与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 课余体育锻炼 医务监督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15-02  课余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觉地、有意识、有
智能手机在从服务器上获取大量数据时,受其自身性能以及网络带宽的限制,不可能一次將大量数据直接从互联网上获取过来,下拉刷新功能是智能手机常用的一种动态加载数据的手段,既能节省智能手机硬件资源,又可提供较好的用户体验。本文从分析下拉刷新的原理出发,提出了一种基于IOS平台的下拉刷新实现的灵活机制,并依据该机制进行了具体实现与应用。  【关键词】IOS;下拉刷新;机制  1 引言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
【摘要】笔者在对当前部分农村初中体育业余训练调查的基础上,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要求各级领导要重视农村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加强管理,加大资金投入,改变场地器材状况,不断提高课余体育训练水平。  【关键词】体育业余训练 存在的问题 措施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1-01  为了
【摘要】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其引导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歌唱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高昂的情绪投入到歌唱练习之中,使学生充分把握音准感,保持积极的唱歌状态。  【关键词】中学 音乐教学 歌唱教学 音准感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225-02  《音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