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樱:书虫,求救哇!我那刚上四年级的小表妹追着我问,什么是“爱”!
书虫:嗯……难怪你的脸皱得跟包子似的,这个还真不好回答。
小樱:我得怎么说才能摆脱这个小跟屁虫呢?快帮我想想!
书虫:喏,把这本《爱的教育》甩给她,让她自己去发现吧。
【虫家讲坛】
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一学年中所写下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事,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儿童读物。但书中的一些故事,同样映照着身为父母以及老师的言行举止,大人们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反思自己。《爱的教育》,值得所有的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品读。
爱与成长,尊重与鼓励
一个小学生,会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什么样的内容呢?小男孩安利柯,用心感受着生活,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一件件感人的小事,无不传递出对祖国,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日记中,老师们爱生如子,真诚地爱着每一位学生。失去了孩子的校长先生准备辞职,却因为不忍与学生们别离,而一直踌躇着,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友爱尊重。克洛西因为父母的原因,性格懦弱自卑,是同学们的尊重和鼓励让他重拾欢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令人动容。安利柯的父亲常常采取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点滴中体验到许多宝贵人情,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成为他成长路上的明灯。
以情动人,立体描画
“爱”是这本书的重点。书中的人物、事件,很少用剖析的手法来表达,仿佛全是用情感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以前他的那种怕人的神气,凶恶的眼光,已经没有了。年轻的汉子一将赤红的铁棒取出,铁匠就在砧上敲打起来。所做的是栏杆中的曲杆,用了大大的锤,把铁各方移动,各方敲打。一瞬间,那铁棒就弯成花瓣模样,其手段的纯熟,真可佩服。泼来可西很得意似的看着我们,好像是在说:“你们看!我的父亲真能干啊!”
铁匠把这做成以后,擎给我们看:“如何?哥儿!你可知道做法了吧?”说着把这安放在一旁,另取新的铁棒插入炉里。
“做得真好!”父亲说,“你如此劳动,已恢复了从前的元气吧?”
铁匠涨红了脸,拭着汗:“已能像从前一样一心劳动了。我能改好,你道是谁的功劳?”
父亲似乎一时不了解他的问话,铁匠用手指着自己的儿子:“全然托了这家伙的福!做父亲的只管自己喝酒,像待狗样地虐待他,他却用了功把父亲的名誉恢复了!我看见那赏牌的时候——喂!小家伙!走过来给你父亲看看!”
泼来可西跑近父亲身旁,铁匠将儿子抱到铁砧上,携了他的两手说:“喂!你这家伙!还不把你父亲的脸揩一下吗?”
泼来可西去吻他父亲墨黑的脸孔,自己也惹黑了。
“好!”铁匠把儿子重新从砧上抱下。
泼来可西的父亲因为儿子获得奖牌而深受触动,深深懊悔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一改以往酗酒打人的恶行,安心做起了铁匠,泼来可西终于享受到来自父亲的柔情。不只是安利柯和他的父亲,就连读者们看到这里,也会为这对父子感到由衷地高兴。
作为一部长篇日记体小说,书本内容是由安利柯的日记、父母和姐姐写在安利柯日记本上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读的每月例话组成的。因为是记录日常点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沿着某条线前进,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动态发展的,而是通过在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里再三刻画变得立体起来。越往后看,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就越丰满。看完之后,你是不是和小鱼儿一样,感觉每个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了呢?
关于作者——
1. 埃·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成名。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2. 亚米契斯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出生于1846年,那时,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风潮,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青年时代,亚米契斯立志从军,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1866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
关于文本——
1. 书原文名《Cuore》,中译本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09年包天笑先生从日文转译过来的,取名《馨儿就学记》。1924年,夏丏尊先生对照了日文、英文两种译本翻译成中文时,把书名改为《爱的教育》,沿用至今。
2. 該书自1886年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多年来,它始终畅销不衰,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3. 1929年,《爱的教育》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民国时期,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列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爱的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1994年又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
书虫:嗯……难怪你的脸皱得跟包子似的,这个还真不好回答。
小樱:我得怎么说才能摆脱这个小跟屁虫呢?快帮我想想!
书虫:喏,把这本《爱的教育》甩给她,让她自己去发现吧。
【虫家讲坛】
这是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一学年中所写下的日记,记录了他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的一些事,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儿童读物。但书中的一些故事,同样映照着身为父母以及老师的言行举止,大人们也能从这本书中看到自己,反思自己。《爱的教育》,值得所有的大人和孩子们一起品读。
爱与成长,尊重与鼓励
一个小学生,会在他的日记里写下什么样的内容呢?小男孩安利柯,用心感受着生活,记录着身边发生的事情。学校里、家庭中、社会上,一件件感人的小事,无不传递出对祖国,对师长,对同学,对周围所有人的爱与尊重。
日记中,老师们爱生如子,真诚地爱着每一位学生。失去了孩子的校长先生准备辞职,却因为不忍与学生们别离,而一直踌躇着,最终还是留了下来。同学们之间互相帮助,友爱尊重。克洛西因为父母的原因,性格懦弱自卑,是同学们的尊重和鼓励让他重拾欢颜。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也令人动容。安利柯的父亲常常采取设身处地的教育方式,让安利柯从日常点滴中体验到许多宝贵人情,及时纠正错误的思想倾向,成为他成长路上的明灯。
以情动人,立体描画
“爱”是这本书的重点。书中的人物、事件,很少用剖析的手法来表达,仿佛全是用情感为纽带联系起来的。
以前他的那种怕人的神气,凶恶的眼光,已经没有了。年轻的汉子一将赤红的铁棒取出,铁匠就在砧上敲打起来。所做的是栏杆中的曲杆,用了大大的锤,把铁各方移动,各方敲打。一瞬间,那铁棒就弯成花瓣模样,其手段的纯熟,真可佩服。泼来可西很得意似的看着我们,好像是在说:“你们看!我的父亲真能干啊!”
铁匠把这做成以后,擎给我们看:“如何?哥儿!你可知道做法了吧?”说着把这安放在一旁,另取新的铁棒插入炉里。
“做得真好!”父亲说,“你如此劳动,已恢复了从前的元气吧?”
铁匠涨红了脸,拭着汗:“已能像从前一样一心劳动了。我能改好,你道是谁的功劳?”
父亲似乎一时不了解他的问话,铁匠用手指着自己的儿子:“全然托了这家伙的福!做父亲的只管自己喝酒,像待狗样地虐待他,他却用了功把父亲的名誉恢复了!我看见那赏牌的时候——喂!小家伙!走过来给你父亲看看!”
泼来可西跑近父亲身旁,铁匠将儿子抱到铁砧上,携了他的两手说:“喂!你这家伙!还不把你父亲的脸揩一下吗?”
泼来可西去吻他父亲墨黑的脸孔,自己也惹黑了。
“好!”铁匠把儿子重新从砧上抱下。
泼来可西的父亲因为儿子获得奖牌而深受触动,深深懊悔自己之前的错误行为,一改以往酗酒打人的恶行,安心做起了铁匠,泼来可西终于享受到来自父亲的柔情。不只是安利柯和他的父亲,就连读者们看到这里,也会为这对父子感到由衷地高兴。
作为一部长篇日记体小说,书本内容是由安利柯的日记、父母和姐姐写在安利柯日记本上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读的每月例话组成的。因为是记录日常点滴,不像一般小说那样沿着某条线前进,所以书中的人物形象不是动态发展的,而是通过在不同的事件和场合里再三刻画变得立体起来。越往后看,书中的人物形象也就越丰满。看完之后,你是不是和小鱼儿一样,感觉每个人的形象都跃然纸上了呢?
关于作者——
1. 埃·德·亚米契斯,意大利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868年发表处女作《军营生活》,并因此成名。1886年,《爱的教育》出版,为他赢得世界声誉,使他的创作生涯达到顶峰。
2. 亚米契斯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意大利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爱国志士。他出生于1846年,那时,意大利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国内正酝酿着爱国主义风潮,这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青年时代,亚米契斯立志从军,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民主而战斗,曾参加1866年解放意大利的战斗。后来,他担任军事刊物《战斗的意大利》的特派记者,写了不少通讯、报道和短篇小说,把民族复兴运动时期的意大利军队,作为祖国解放和复兴的重要力量予以热情的颂扬。
关于文本——
1. 书原文名《Cuore》,中译本有几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1909年包天笑先生从日文转译过来的,取名《馨儿就学记》。1924年,夏丏尊先生对照了日文、英文两种译本翻译成中文时,把书名改为《爱的教育》,沿用至今。
2. 該书自1886年诞生到1904年的短短20年里,就印刷了300多版。100多年来,它始终畅销不衰,已有一百多种文字的译本,并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是世界公认的文学名著。
3. 1929年,《爱的教育》被评为“对当代美国文化影响最为重大的书籍之一”。民国时期,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列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爱的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1994年又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