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鼓励和指导学生对新知识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获得新发现。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增设的”专题”课程,就是课程改革精神在教材编排中的“亮点”。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一共安排了10个专题。所谓“专题”,就是专门研究或讨论的某一问题,内容一般是前人探究出来的成果的有序编排,但书后的“思索与质疑”这一环节,又可以鼓励师生在教学中向探究性和研究性方向发展,从而使语文课程更具活力。但“专题”内容繁多,篇幅较长,它的耗时低效,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在教学处理中具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如何教好“专题”,笔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实践,觉得要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专一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中建议:语文应该是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教材中的“专题”设计就非常注重知识的专一性和开放性。一个专题就是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这方面知识的集合体,体现了知识的专一性。例如《长城》专题,就是对长城的构造和功能这方面知识的专一研究。但我们可以以此为原点,发散到不同时代人们对长城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这就是开放性。当然,所谓的开放,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要以文本为原点,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而所谓的开放,笔者认为既指学习资源的开发,即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指对专题知识由理解到实践的过渡。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在专题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外学习资源的开放,所谓的学习资源的开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该被文本局限,通过上图书馆查资料、上网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对专题知识由理解到实践的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广告多棱镜》时,学生虽然理解了广告的有关知识,但这些知识的掌握只能使学生对广告有抽象的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亲近它,理解它,这就需要在文本基础上拓展。本人首先设立“展示平台”,展示学生收集的广告,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一评”和“鸡蛋里挑骨头”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点评广告,真正理解广告。并趁热打铁,利用熟知的家乡特产,让学生如何创作广告去推销他们。通过这些拓展,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理解广告,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专题的学习。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各个学科都离不开它,而语文的人文素养也是综合的,它包括必需的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史学素养等。因此语文的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决定了“专题”的设计与教学也必须是跨学科的,要冲破语文学科的樊篱,适当地进行学科交叉,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因此,笔者在教学“专题”时,就尝试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气象物候”专题中,就涉及到物候学、地理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囊括过来,共同探究。当然,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能将此上成地理课、生物课等,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仍然要紧紧围绕语文学习进行,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解答疑难。同时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发现,文学作品是可以“变形”、“夸张”和“扭曲”的,如冬天大雁已经往南飞,而唐朝诗人卢纶为了表达的作用,却在“大雪满弓刀”的季节,“月黑雁飞高”。以上这些知识,仅仅依靠语文学科,有时是无法令人理解的,这就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和渗透。
三、知识性和情感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知识技能,而且要让情感潜移默化在其中。《专题》教学也不例外。“专题”中的内容是前人探究的成果,它比较注重于知识性。但如何使这些知识升华,我认为就要很好地处理知识和情感的问题,即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譬如在《狼》专题中,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了解了文本中有关狼的知识,提出了两种观点,甲方认为认为狼食肉、凶残,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了伤害,应该把它斩尽杀绝。乙方提出如果从单纯的情感出发,不喜欢一种动物就杀掉,那不是就造成生态失衡了吗?面对这两种观点,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母狼的智慧》和《狼和鹿》。知道狼虽野性难训,贪婪,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智慧、母性、耐性、团结和忠诚等。明白了狼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没有了狼,一些食草动物如人们喜欢的兔子、梅花鹿等,虽然美丽可爱,但缺少了天敌,也会大量繁殖成灾,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况且沙特曾经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狼的食肉、凶残、狡黠的特性是它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方式,因此它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没有权利对它进行屠杀。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狼的知识,而且改善了人类对狼的情感,还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靠一时的情感冲动,而应该从全局理性的考虑。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但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个语文同仁们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更好的方法,但怎样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
一、专一性与开放性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教材编写中建议:语文应该是开放和富有活力的。教材中的“专题”设计就非常注重知识的专一性和开放性。一个专题就是从多角度、多层面研究某一方面的知识,是这方面知识的集合体,体现了知识的专一性。例如《长城》专题,就是对长城的构造和功能这方面知识的专一研究。但我们可以以此为原点,发散到不同时代人们对长城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这就是开放性。当然,所谓的开放,不是无原则的开放,而是要以文本为原点,要放得开,又要收得拢。而所谓的开放,笔者认为既指学习资源的开发,即课内向课外的延伸,也指对专题知识由理解到实践的过渡。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因此在专题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课外学习资源的开放,所谓的学习资源的开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应该被文本局限,通过上图书馆查资料、上网和社会调查等方法来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对专题知识由理解到实践的过渡,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定的过程。例如在教学《广告多棱镜》时,学生虽然理解了广告的有关知识,但这些知识的掌握只能使学生对广告有抽象的理解,那么如何让学生真正亲近它,理解它,这就需要在文本基础上拓展。本人首先设立“展示平台”,展示学生收集的广告,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评一评”和“鸡蛋里挑骨头”的环节,让学生通过点评广告,真正理解广告。并趁热打铁,利用熟知的家乡特产,让学生如何创作广告去推销他们。通过这些拓展,使学生通过实践,真正理解广告,很好地完成了这一专题的学习。
二、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语文的内容是包罗万象的,各个学科都离不开它,而语文的人文素养也是综合的,它包括必需的科学素养、美学素养、史学素养等。因此语文的这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就决定了“专题”的设计与教学也必须是跨学科的,要冲破语文学科的樊篱,适当地进行学科交叉,衍射其他学科和其他领域。因此,笔者在教学“专题”时,就尝试将语文学科和其它学科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如“气象物候”专题中,就涉及到物候学、地理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将这些内容囊括过来,共同探究。当然,必须掌握一个度,不能将此上成地理课、生物课等,在解释这些现象时,仍然要紧紧围绕语文学习进行,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解答疑难。同时让学生在比较学习中发现,文学作品是可以“变形”、“夸张”和“扭曲”的,如冬天大雁已经往南飞,而唐朝诗人卢纶为了表达的作用,却在“大雪满弓刀”的季节,“月黑雁飞高”。以上这些知识,仅仅依靠语文学科,有时是无法令人理解的,这就需要其他学科的辅助和渗透。
三、知识性和情感性的关系
语文教学要注重知识的积累,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抓知识技能,而且要让情感潜移默化在其中。《专题》教学也不例外。“专题”中的内容是前人探究的成果,它比较注重于知识性。但如何使这些知识升华,我认为就要很好地处理知识和情感的问题,即感性和理性的关系。譬如在《狼》专题中,学生通过学习和阅读,了解了文本中有关狼的知识,提出了两种观点,甲方认为认为狼食肉、凶残,对人类和家畜造成了伤害,应该把它斩尽杀绝。乙方提出如果从单纯的情感出发,不喜欢一种动物就杀掉,那不是就造成生态失衡了吗?面对这两种观点,我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母狼的智慧》和《狼和鹿》。知道狼虽野性难训,贪婪,但也有其优秀的一面——智慧、母性、耐性、团结和忠诚等。明白了狼是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没有了狼,一些食草动物如人们喜欢的兔子、梅花鹿等,虽然美丽可爱,但缺少了天敌,也会大量繁殖成灾,从而破坏生态平衡。况且沙特曾经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狼的食肉、凶残、狡黠的特性是它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方式,因此它也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没有权利对它进行屠杀。通过这个专题的学习,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狼的知识,而且改善了人类对狼的情感,还培养了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不能靠一时的情感冲动,而应该从全局理性的考虑。
以上只是本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但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各个语文同仁们肯定有属于自己的更好的方法,但怎样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宝应县泰山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