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汕头市草莓生产基地自20世纪90年代建立以来,每年种植面积均在200公顷以上,是本市水果生产的支柱产业之一,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连年种植,又缺乏合理轮作,致使病害流行蔓延,有些病害甚至造成毁灭性损失,比如近年暴发的草莓枯萎病,平均发病率25%~30%,个别地块高达85%,严重制约着本市草莓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为此,我们从2006年开始对草莓病害进行调查,并总结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现汇总如下:
一、病害种类
草莓植株矮小,茎叶果实接近地面,为多种病害的侵染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因而病害种类特别多,这些病害归纳起来可分为真菌、细菌和线虫3大类,真菌类病害相对较多,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褐斑病、叶斑病、菌核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黑斑病、疫霉果腐病,细菌类有青枯病,而线虫类有叶芽线虫、根腐线虫等。
二、发病情况
据调查,根腐和果腐是本市草莓产区每年发病最严重、损失最大的两类病害,其他病害发生较少。由于现阶段推行基地化生产模式,有些农民长期在同一块地里反复种植草莓,缺乏合理轮作,导致病害流行蔓延,其中以根腐病尤为严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病明显加重,前几年发生过青枯病和根腐线虫病,近年来以镰刀菌枯萎病为主,每年平均死株率25%~35%。
果腐病以疫霉果腐病(也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果实,给青果造成革腐,给熟果造成白腐,水浸状发臭,阴雨天多发,而且雨季越长病害越重,没有喷药防治的雨季发病更重。
三、发病规律
病原物存在于土壤中,真菌及细菌类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合时萌发侵入根系,田间可通过病株土壤、水、种苗和农具带菌传播,发病后病原菌迅速生长,有的长出大量孢子、菌丝等,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根腐线虫则以种苗和土壤传播。多年重茬连作,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多,成为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笔者做过调查,水稻轮作地草莓根腐病发生较轻,种植多年草莓而又没有与水稻轮作的往往发病较重(见表1)。
四、防治措施
草莓生长期短,仅靠发病之后防治收效甚微,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轮作要合理 与水稻轮作,可防止病原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对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间隔3年以上才能再次种植草莓。
2. 土壤要消毒 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土壤,每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犁翻晒田,并于草莓种植前3周每亩撒施石灰100~150千克、腐熟鸡粪等有机肥1000千克,之后翻地起垄,覆盖薄膜,并向薄膜内土壤灌水,然后在烈日下暴晒2周以上,可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线虫。也可采用氯化苦等杀菌剂进行消毒。
3. 施肥要合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 灌水要科学 要小水浅灌,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田间积水,有条件的可进行滴灌或渗灌。
5. 果园要清洁 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销毁,同时孔穴用石灰和杀菌剂进行消毒,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等可用50%多菌灵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消毒,疫霉病、炭疽病可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消毒,青枯病可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根腐线虫则用40%辛硫磷500倍液处理,以减少病原物的进一步扩散。草莓收获后及时清除、销毁病残体,防止病原物积累。
6. 化学防治要早 可根据上年的发病种类选择相应药剂,对青枯病防治则改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于定植后浇灌根部,可有效地防止病害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 邮编:515041)
一、病害种类
草莓植株矮小,茎叶果实接近地面,为多种病害的侵染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因而病害种类特别多,这些病害归纳起来可分为真菌、细菌和线虫3大类,真菌类病害相对较多,主要有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褐斑病、叶斑病、菌核病、白粉病、灰霉病、炭疽病、黑斑病、疫霉果腐病,细菌类有青枯病,而线虫类有叶芽线虫、根腐线虫等。
二、发病情况
据调查,根腐和果腐是本市草莓产区每年发病最严重、损失最大的两类病害,其他病害发生较少。由于现阶段推行基地化生产模式,有些农民长期在同一块地里反复种植草莓,缺乏合理轮作,导致病害流行蔓延,其中以根腐病尤为严重。进入新世纪以来发病明显加重,前几年发生过青枯病和根腐线虫病,近年来以镰刀菌枯萎病为主,每年平均死株率25%~35%。
果腐病以疫霉果腐病(也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真菌)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果实,给青果造成革腐,给熟果造成白腐,水浸状发臭,阴雨天多发,而且雨季越长病害越重,没有喷药防治的雨季发病更重。
三、发病规律
病原物存在于土壤中,真菌及细菌类病原菌能在土壤中存活多年,条件适合时萌发侵入根系,田间可通过病株土壤、水、种苗和农具带菌传播,发病后病原菌迅速生长,有的长出大量孢子、菌丝等,借灌溉水或雨水传播蔓延。根腐线虫则以种苗和土壤传播。多年重茬连作,土壤中积累的病原菌多,成为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之一。
近年笔者做过调查,水稻轮作地草莓根腐病发生较轻,种植多年草莓而又没有与水稻轮作的往往发病较重(见表1)。
四、防治措施
草莓生长期短,仅靠发病之后防治收效甚微,应及早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轮作要合理 与水稻轮作,可防止病原物和有害物质的积累。对发病较重的地块,应间隔3年以上才能再次种植草莓。
2. 土壤要消毒 利用太阳能高温消毒土壤,每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犁翻晒田,并于草莓种植前3周每亩撒施石灰100~150千克、腐熟鸡粪等有机肥1000千克,之后翻地起垄,覆盖薄膜,并向薄膜内土壤灌水,然后在烈日下暴晒2周以上,可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线虫。也可采用氯化苦等杀菌剂进行消毒。
3. 施肥要合理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 灌水要科学 要小水浅灌,严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后田间积水,有条件的可进行滴灌或渗灌。
5. 果园要清洁 发现病株应及时拔除并销毁,同时孔穴用石灰和杀菌剂进行消毒,枯萎病、黄萎病、立枯病等可用50%多菌灵3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消毒,疫霉病、炭疽病可用80%代森锰锌500倍液消毒,青枯病可用2%福尔马林溶液消毒,根腐线虫则用40%辛硫磷500倍液处理,以减少病原物的进一步扩散。草莓收获后及时清除、销毁病残体,防止病原物积累。
6. 化学防治要早 可根据上年的发病种类选择相应药剂,对青枯病防治则改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3000倍液,于定植后浇灌根部,可有效地防止病害发生。
(作者联系地址:广东省汕头市果树研究中心 邮编:515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