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践行策略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旨在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思维动力,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权利交还给学生。其中,合作学习是自主探究的方式,能构建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合理分配小组人员,精心设置合作话题,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以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一、合理分配小组人员
  在组织学生合作之前,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充分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例如,通过测试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问卷调查、谈话聊天、家访、观察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背景。根据学生在能力水平、性格爱好、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以组间同质、组内互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6人,并为小组起名。这种形式下的小组成员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特长,从而构建高效的合作小组。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为例,作者在描写爬山虎的脚的外形时,运用了生动而细腻的文字,如何引导学生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精准呢?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鼓励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明的画面。这样的合作方式需要学生拥有不同的特长和思维能力,在合作过程中,有的学生朗读课文,有的学生圈画关键词,有的学生用笔进行描画,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特长。
  二、精心设置合作话题
  小组合作需要小组成员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深入的探究和合作,这就意味着小组合作的话题必须具有较广的统筹性和涉及面,否则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教师要设置具有探究性的话题,让合作拥有可伸展的空间。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主要分为西门豹调查民情、惩治恶人、兴修水利三个部分,其中惩治恶人是整个故事的核心和高潮部分,本单元的语文训练要素是学会简要复述,依照这样的要求,教师就应该紧扣课文中最关键的部分,指导学生进行详细复述。然而,这一要求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笔者在引导学生进行复述时,就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假如原本逃离家乡的乡亲们重新回到家乡,邀请你讲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过程,你会怎样讲给乡亲们听呢?”很显然,这是一个具有探究性的话题,这一话题不仅需要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了解西门豹惩治恶人的整个过程,还需要学生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与调整,这样才能更好地为简要复述奠定基础。另外,考虑到故事讲述的对象是同村的乡亲们,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让不同的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将故事的讲述转化为情境表演。
  三、强化学生的互动交流
  小组合作应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教师对小组合作有错误的认知,认为只要把话题抛给学生,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讨论起来,就能提高合作的效率,其实小组合作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而这样的过程容易导致另一种情况的出现,即小组内成员各自完成自己的任務,最后进行机械的拼凑和连接,这就失去了小组合作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自身的特长,为小组合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促进小组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为例,五位壮士为了保护连队和群众顺利转移,最后选择了英勇地跳崖,表现了中国人民的英雄壮举。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很多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对五位壮士的行为发表自己的看法。事实上,学生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他们只能从某一个具体的角度来思考。因此,教师在这一契机之下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强化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聆听别人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分享,这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作者单位:江苏省启东市万安小学)
其他文献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兴趣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通过创新式的课堂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创新作文教学的课堂模式,带领学生领略课堂之外的风景,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首先要从意识上发生改变,充分重视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在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下,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最终实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标,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创新作文教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以此满足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后作业设计中考虑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样才能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奠定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要求  对于小学阶段的作业设计,教师应该充分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
民族传统文化是重要的文化瑰宝,如今,我们仍然需要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知识,有利于让学生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魅力。因此,教师应在语文教学中做好文化传承工作,促使学生明白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文学知识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诗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从何而来?在笔者看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该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着手,在大量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直接的、敏锐的感受力,让学生能够在阅读文本时快速地感知、理解和把握,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指出,要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文字,培养语
期刊
在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之下,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如何进一步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仅关系到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还关系到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对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精读课文的教学方式进行探讨,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  一、情境教学,提升学生的兴趣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特点,并且小学阶段的
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形式,学习文言文是学生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文言文教学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么,我们要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呢?教师该怎样在文言文教学中开启学生的传统文化之旅,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呢?笔者立足教学实践,尝试从“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多维发散”三个角度出发,就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素养,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  一、
期刊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但是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其中。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能积极开展一些语文特色活动,就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开展语文特色教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一、 了解二十四节气
统编版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进行编排,其中语文要素将小学阶段相应的语文知识、学习习惯和语文能力,分散在不同的单元和册数中,建构起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体系。而从单元的视角来看,语文要素与单元中每一个栏目、每一篇课文之间都有着整体性的关联。因此,教师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就不能采用单一的方式,逐步、逐课进行教学,而要从整体性的角度,依照单元内部的不同关系采取对应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