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大学生;幸福感;调研报告;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138 — 05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追求不断得到满足,与此同时人民也越来越关注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所追求的美好词语,幸福生活也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生活。幸福是以个体认定的幸福标杆来对个体生活的各方各面的实际生活情况进行评估与衡量的整体评价。铆足干劲实现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将人民的共同富裕作为目标和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鲜明体现。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直接体现在人民的幸福指数,而大学生幸福指数又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作为祖国未来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力量,关注他们幸福感的提升,从根本上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一、研究设计
(一)方法选择
大学生群体在我国具有相当大的规模,要进行大学生幸福感的调研必将需要获取大量的个体数据作为样本信息进行分析,本次大学生幸福感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法。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现实的生活状况、大学生个人价值观以及考虑到会影响到大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因素设计了“大学生幸福感调查问卷”。此问卷通过网络软件“问卷星”所编写并通过文件传送与收回,链接分享在线填写等方式均在网上发放与收集。
(二)样本选取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本问卷收集回的样本范围遍及了南、北方,东西部地区的若干所学校,所涉及范围较广,更有利于全面了解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此次问卷采取网上发放与收集的方法,所填写数量就是此次问卷调查的实际样本数量。本次问卷共收回520份。最终实际有效问卷520份。
(三)问卷解读
问卷包含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共15个问题,第二部分幸福感综合问题共12个问题,第三部分需求层次量表共20个问题,第四部分开放式问答共1个问题。在第一部分中,包含了年级、专业、获奖情况等信息外,也涉及了健康、情感、经济与心理状况等问题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与分析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问题包括了大学生自我现状认知、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情感宣泄等状况,还包括与家长老师的关系密切状况,个人价值观状况以及对于幸福感的认知与自我认定状况。问卷的第三部分采用的“需要层次量表”来进行设置题目,本文将大学生的现实需求分为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从大学生的经济、安全感、人际关系、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等五个需求方面来设计量表。另外还设置了幸福感体验指数,分为7个等级,所选级数越高,也就代表体验的幸福程度就越高。第四部分为了符合调查问卷简洁易填的原则,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即“你认为什么方法或途径能够提升自己的幸福感?”此问题旨在从被调查者自身真实需求想法出发,最直接客观地了解大学生们的幸福感体验在哪些方面还需要提升,以及为本文后面部分的提升对策方面提供第一手可参考资料。
二、调研结果与分析
本文在每部分选取几个对幸福感影响较重的因素进行描述。在第一部分基本信息中可看出,51.15%的大学生有时会参加体育锻炼,也有41.15%的大学生会经常参加锻炼,可见大学生较注重自己的身体素质。有过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占69.62%,可见大学时期学生恋爱情况已经较为普遍。有33.46%的大学生睡眠状況一般,有36.35%的同学睡眠比较满意,可见超过半数的大学生睡眠质量在一般以上,但也有16.35%的大学生表示偶尔睡不好。在参与问卷者中有59.42%的大学生是独生子女。有73.27%的大学生曾在外兼职,可见大学生自给自足状况以及对于提升生活质量的追求都处于积极状态。
在第二部分幸福感综合问题板块中,在情绪稳定状况方面对于是否会感到无聊、苦恼、烦闷问题中,有10%的大学生表示经常感到,有65.77%的大学生表示偶尔感到,这表明大部分大学生在平时生活中都会或多或少遇到令自己感到无聊、苦恼、烦闷的事情,这种事情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情感方面都会来带这种不良情绪,这会影响大学生幸福感体验。在情绪宣泄方面对是否经常与父母沟通问题中,有12.31%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向父母倾诉困难,有39.0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向父母讲述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学习状况,有26.35%的大学生表示经常闲聊,但有些事情保密,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想法,怕父母干涉。这表明绝大部分大学生会向自己的父母倾诉自己生活中的事情,父母在大学生情感宣泄中成为了一种常见且容易被接受的对象。但有近四分之一的大学生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在家庭方面对幸福感的体验程度。在人生观与价值观方面对于生命理想的认识问题中,有14.23%的大学生表示信仰虚无,找不到人生意义的支点,有2.88%的大学生表示生活没有太大意义。这表明至少七成的大学生有坚定的信仰指引生活,但也有近两成的大学生信仰虚无对生活不抱有希望,无论是临时性的冲动还是长久以来的积怨都表明大学生群里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幸福感体验是不理想的。在学校对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问题中,九成多的大学生表示学校对于幸福观的重视程度是一般往上的情况。这表明绝大部分学校对于学生的幸福观教育比较看重,也体现了绝大部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幸福影响因素多选题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家庭、健康以及事业,选择家庭的占85.58%,选择健康的占67.88%,选择事业的占61.92%。可见大部分大学生的幸福感更多的来源于这三个方面。家庭对任何人都非常重要,离家独自上学的大学生会思念家人或有想家的思绪是让家庭因素居于榜首的重要原因,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健康状况的良好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基本的幸福感来源,事业对于大学生来讲是对于未来的期许,都希望自己大学生涯的刻苦学习会换来不错的职业进而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让您感到幸福的因素多选题中,选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占66.35%的“人际关系良好”,占64.63%的“家庭美满”以及占63.46%的“生活富裕”。这表明大学生对于人际关系,家庭幸福状况与经济状况最为关心。独自背井离乡在外读书,对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好坏势必会影响生活幸福感程度的好坏,家庭幸福的因素前文已做分析,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取决于个人的经济状况,当然一般意义上来讲生活质量越高,幸福感也会相对越高。在最后一个多选题即让您感到不幸福的因素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占64.23%的“个人情感不顺”,占60.38%的“经济条件欠佳”和占58.48%的“就业压力大”,后两者前文已做分析,那么在“个人情感”中包括各种情感,比如亲情、友情、爱情等,人生活在各种感情交织的社会中,每一种社会关系就会至少涉及到一种情感,人既是感性动物也是理性动物,对于纷繁复杂的情感的处理在还未有很多人生经历与经验的大学生看来势必会带来很大的烦恼,这也是它排名榜首的原因。〔1〕 在第三部分需要层次量表中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问卷调查包括了八个维度,本文对大学生在各个维度做了分析,此量表采用的五种程度选择法,量表从左到右分别是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介于中间、基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以下将他们简称为A,B,C,D,E。具体维度分析如下:
(一)生活满意度大部分较高,少部分较低:
“生活满意”维度涉及的问题分别从总体生活感受、现实与理想配比、学校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几个方面来反映大學生的生活满意情况。样本中选择“基本符合”及以上的大学生均占七成以上,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当前的生活满意度持认可态度。有不到一成的大学生选择了“基本不符合”及以下。在第三部分第8题“我对目前学校的生活条件很满意”问题中约3%的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总体说明极少部分大学生对生活有着较高期望和需求,而目前的生活还未达到预期要求,所以生活满意度较差。
(二)正性情感大部分评价适中,少部分评价较低:
在“能够与自由地表达我的思想和感情”问题中有60.38%的大学生选A,有0.19%的大学生选E。缺少了自由表达的生活会让这近一成的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变差。在“我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关怀”问题中有0.19%的大学生选E。极少部分大学生因为主客观的各种因素得不到关怀与关爱,使他们感觉到生活平淡且孤独。
(三)负性情感大部分评价较低,少部分评价较高:
在“其对毕业后的前景感到恐慌或担忧”问题中有5.38%的大学生选A,有11.73%的大学生选B。少部分大学生思考了这个问题后对未来表示迷茫,影响自己的幸福感体验。在“遇到挫折,会有无力感,变得沮丧”问题中有3.85%的大学生选A,有10%的大学生选B。少部分大学生会有一蹶不振的情形或者已经处于这种状态的情况令他们的幸福感体验值倍减。
(四)自我认知大部分水平较好,少部分价值感不高:在“我正在为寻找高薪资的工作而准备”问题中有27.12%的大学生选A,有5.19%的大学生选D,有0.96%的大学生选E。在“我能够获得别人的良好评价”的问题中有24.81%的大学生选A,有62.5%的大学生选B,有0%的大学生选E。“自我价值”设计的题目分别从自我提升、外界评价等方面来反映大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情况。极少数的大学生对自我价值持否定态度,可反映出还是存在大学生出现缺失信心,对自己的价值和能力没有自信的情况。
(五)生命活力大部分良好,少部分期望值不高:在“我充满活力与激情”的问题中有51.15%的大学生选A,有38.27%的大学生选B,有9.42%的大学生选C,有0.77%的大学生选D,有0.38%的大学生选E。“生命活力”维度涉的题目中,均有九成左右的大学生对“生命活力”持肯定态度,因而大学生的生命活力属于在中等偏上水平。仍有极少部分的大学生缺乏“生命活力”,可见有部分大学生的生命活力不符此年龄段身心发展特征。
(六)友好关系为大部分大学生所拥有:
在“我拥有可以依靠的朋友”的问题中有38.85%的大学生选A,有超过11%的大学生选C及以下。说明大多数大学生拥有良好的友好关系,少部分大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处理不得当。大学教育环境自由,大学生能够有更广泛空间和时间去交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增加一定安全感。
(七)健康状况大部分良好,少部分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问题中,有11.73%的大学生选C,有1.54%的大学生选D,有0.19%的大学生选E。仍有不到三成的大学生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持中立或否定态度。说明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过的生活状况处于不健康的状态。
(八)经济状况大部分处于一般及良好状态,少部分经济条件较差。在“家里能够为我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持”问题中有30.77%的大学生选A,有1.54%的大学生选D,有0.19%的大学生选E。在“我想勤工俭学或做兼职解决生活费”问题中有30.58%的大学生选A,有0%的大学生选E。八成左右的大学生均能通过这两方面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处于一般及向上的状态。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在两方面状况均处于相对不理想的状态,从而影响对生活幸福感的体验。
本研究在问卷中增加幸福指数的调查项目,以期获得现阶段大学生的幸福感受程度。幸福指数采用1-7级,即从非常痛苦递进到非常幸福的级别。通过分析得出整体幸福指数平均值为5.72,这表示大学生的整体幸福感处在中等偏上的水平。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幸福感水平较低。本文以这部分幸福感较低的大学生对主要侧重研究对象来探究其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以及相应对策。〔2〕 在第四部分开放性问题中收集到了填写者的若干建议,笔者会在后文提升对策部分中结合调查结果加以阐述。
三、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进行整体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出影响大学生幸福感体验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学校、个人以及社会四个方面,而每一个方面的因素中又从不同的角度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产生影响,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家庭因素
幸福感的拥有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然而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摇篮,所起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是否为独生子女以及父母角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全程或部分缺失
在第一部分第13题中“是否为独生子女”会成为影响幸福感的因素之一,这个因素无论是不是独生子女在不同的阶段会表现出截然相反的情况,独生子女一方面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自出生起就拥有了全部的家庭资源,其幸福感是处于高程度的,等他们长大独当社会的时候又会因缺少陪伴而感到孤独,此时的幸福感处于较低程度,非独生子女则反之。除了这个因素还会出现像单亲,有留守儿童经历等情况对大学生幸福感产生影响。
2.家庭氛围不融洽
在第二部分第4题“是否经常与父母沟通”中有22.31%的大学生选择沟通比较少,也有26.35%的大学生并不是将所有事情都告诉父母。在第三部分第14题“我能够得到家人、朋友的关怀”中有近四成大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说明部分大学生所处于的家庭氛围并不是十分融洽,大学生得不到来自家庭的关爱,进而导致大学生性格的缺陷以致他们对于幸福感的体验有消极影响。可见,家庭氛围对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幸福感的提高。
3.家庭經济条件困难
在第三部分第9题“家里能够为我提供基本的积极支持”中有17.12%的大学生选择介于中间,另有近两成的大学生选择后两者,这说明大学生经济条件的好坏会影响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经济条件差的,大学生的幸福感就会较差。在第二部分“感到幸福与不幸福因素”问题中,关于“经济条件”的被选择量均在前三,说明大学生在幸福感体验中对于经济因素较为看重。
(二)学校因素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也对大学生的幸福感体验产生影响,本文从两个方面分析。
1.幸福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是无需置疑的”然而,目前的大学教育多注重能力素质的培养,幸福感教育缺失。在第二部分第8题“您认为学校对幸福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中有19.62%的大学生选择一般重视,也有超过7成的大学生选择较不重视及以下,这说明一部分学校对于幸福观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给学生培养出正确的幸福观,也没有给予大学生积极有效地提升幸福感的方法,从而导致大学生幸福感指数降低。〔3〕
2.学校生活条件无法满足学生基础要求
在第三部分第8题“我对目前学校的生活条件很满意”问题中约3%的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和完全不符合。这表明有少部分学校在学校基础设施、学生基本生活条件方面不能满足学生的基础要求,导致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条件都缺乏,最直接地导致了学生幸福感的下降。
(三)个人因素
每一个大学生个体都是幸福感体验的主体,自身的人格魅力、健康状况、人际关系等都对个人的幸福感体验产生最直接的影响,本文就从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性格缺陷与信仰虚无
人格往往影响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及处事态度,也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重要因素。在第二部分第3题“你是否经常会感到无聊、苦恼、烦闷。”中有超半数大学生选择偶尔或经常,这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在人格性格方面属于内向型或者混合型,自己的调节能力不足以完全消除自己的无聊与苦恼等情绪。在第6题“您对生命理想的认识”中有14.23%的大学生选择“信仰虚无”,另外有2.88%的大学生表示生活没有太大意义。这说明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自己的人生中没有明确的信仰支持,人格建设方面存在缺陷从而导致幸福感体验不高。
2.身体健康状况堪忧
健康状况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另一因素。在第一部分关于睡眠质量问题中有16.35的大学生表示偶尔睡不好,更有7.3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经常失眠。他们的幸福感指数均不高。在第三部分第6题“能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问题中有近两成的大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及以下。没有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势必会使大学生的身体状况下降从而影响日常生活导致幸福感指数下降。相反,身体健康状况越好幸福感越强烈。
3.人际关系不融洽
在第二部分第2题“你与身边的人相处的是否融洽”问题中有2.88%的大学生跟周围的人相处得不是很融洽,这让他们感到沮丧与苦恼,负面情绪增加。在第三部分第7题“我拥有可以依靠的朋友”中有1.15%的大学生选择“基本不符合”,这样他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孤独感无助感倍增。可见,大学生的人际关系与大学生的幸福感高度相关,人际关系越融洽幸福感越强。
(四)社会因素
在问卷所体现出的社会因素主要集中在包含就业压力在内的大学生毕业未来前景的问题上,在第三部分的问题“我对毕业后的前景感到恐慌或担忧”中有5.38%和11.73%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问题“现在有好的环境能够帮助我实现理想”中有3.27%的学生选择了基本不符合及以下。可见现在的社会就业环境和形势对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压力较大,可能对他们而言就业环境不开放,就业形势不明朗,让他们对离开校园后的生活感到恐惧和抵触,从而幸福感指数降低。
四、大学生幸福感提升策略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才,大学生幸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状态。大学生幸福感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工程,本文根据上述影响因素来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升策略,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营造和谐家庭氛围,优化教育方式与经济条件
通过我们的调查可以发现: 首先是否为独生子女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以及成长于单亲、离异家庭或有留守经历的大学生,他们的心理方面表现出较多问题,幸福感也相对较低。而生活在温馨健全的家庭氛围中的当代大学生,更容易感到幸福的感觉。所以,营造和睦的家庭氛围十分重要。其次,家长还需要努力改善自己的教养教育方式,在相处过程中,尊重孩子的想法,不应该过分干涉,可以在大方向上给予指导,应该适当放权,当然,也不应该过分的去溺爱与放纵,而是应当引导他们逐渐走向思想与人格的独立,并鼓励他们自立自强,热爱生活,这样才可以在家庭氛围中体会真正的幸福感。最后,如果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家庭,不过分克扣生活费,不应该让孩子过多的精力放在基本生活需求能否满足的层面,毕竟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如果没有经济能力的家庭,要早培养孩子合理管理钱财与课外兼职的意识,在合法安全的范围内让孩子去勤工俭学。
(二)加强幸福感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生基本学习生活条件
首先,学校应当组织开展一些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加强校園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人际良性互动。如此不仅可以让学生拓展交际圈,共同发展自己的兴趣,也可以拓展学生们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个人价值。这样有助于他们主观幸福感的提升。〔4〕另外,满足大学生最基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条件是高校存在所必须要做到的事情,高校应该了解学生在基本生活条件方面学要什么,要做摸底调查,对于存在的不足,要及时给予补足,全力满足大学生基本的生活需求,基本生活得到满足才能让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得到支持,幸福感才能提升。
(三)健全自身人格,提升身体素质,优化人际关系
第一,应该适时地去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格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应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一些实用的心理技巧,使他们能更好地化解所遇到的困难。大学生还应学会自我调适,才能增强自身的幸福感体验。第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校要切实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的运动氛围,加强体育健身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体育运动。与此同时,学校还应注重大学生们的睡眠质量,大学老师每天不应给予学生过多学习工作量,要注意让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以及给予充足的时间睡眠。当然,大学生也应该自觉保证自己的睡眠时间,不应经常熬夜,要注意身心健康,以提升幸福感。〔5〕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不可或缺的因素。大学生作为群体生物必然离不开相互之间的联系,难过时的倾诉对象,开心时的喜悦分享,研究时的得力同伴,旅行时的可靠相伴都证明着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每个人都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阴霾中挚友一双温暖的援助之手,成功时朋友的一声真心祝贺,都可以驱散迷雾,照亮前方的路,幸福感也会油然而生。
(四)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优化社会条件
大学生最终都会要从学校步入社会,他们需要来自社会给予的必要支持。针对问卷中所显露出的问题,一些毕业的大学生有或多或少的有就业压力。但如果就业压力过大会导致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失衡,更有严重的会造成大学生的身体疾病和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大学生对于幸福感的体验。社会相关部门应该优化宏观环境,尽量满足毕业生稳定的就业预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大学生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安排更多的实习工作,让大学生更知晓未来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具体要求和内容。还应出台一系列惠及大学生的创业就业政策,健全用人制度,建立社会公益就业指导中心,提供专业的就业心理疏导,信息咨询等相关服务,让这部分对未来产生焦虑的大学生消除焦虑情绪,通过获得社会良好的支持来提升自身的幸福感。
〔参 考 文 献〕
〔1〕郑文樾,乌申斯基教育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2〕霍勇凭,实施幸福教育,塑造绚丽人生—幸福观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现代教育科学,2005,(01).
〔3〕孙瑾,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及对策〔J〕.西部皮革,2017,(11):142.
〔4〕刘伟生,刘亚丽,李华蓉,孙幻,朱超飞,周建强,湖南省大学生主观幸福感调查报告〔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5):123-128.
〔5〕王淑红,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研究—以沈阳药科大学为例〔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6):18-20
〔责任编辑:侯庆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