圐圙头记事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wug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假期给岳父家打枣,岳父家四个子女都回到山西这个名叫圐圙头的小村来帮忙,几个孩子便在地里玩耍,大点的慧慧捉住一只小虫,其他的三个孩子都说这只小虫是蝴蝶,尤其妻弟家的牛牛,一副理直气壮的小模样,为了证明他们所言非虚,四个孩子一起把小虫小心翼翼拿到我面前让我辨认,我一看哪是什么蝴蝶,而是一只土灰的小飞蛾,我便实事求是地说,大花翅膀的才是蝴蝶。牛牛恼了,硬要我说这是一只蝴蝶,一边用小拳在我背上打个不停,我说飞蛾就是飞蛾,你打死我我也不会说这是一只蝴蝶,蝴蝶是大翅膀。妻弟媳妇说,蝴蝶也有小翅膀的,牛牛似乎受到了鼓励似的,用脚来踢我,嘴里咕嘟着:“就是蝴蝶,就是蝴蝶。”妻弟媳妇在旁边,我不好还手,小孩打我,我有些不高兴,但又不愿妥协,我便说:“你把我打到明天,我也说这个是飞蛾,不是蝴蝶,我不能为了你高兴而不尊重事实。”
  最后这个牛牛被妻弟媳妇喝退。我觉得是我教育了这个只有五岁的小孩,至少改变了一些他的坏毛病和倾向。
  二
  在圐圙头村,漫山遍野的枣树毫无保护设施,无围栏又无界限,随手可摘,顺路可拿,这引起了我的疑问:难道不会有人开着大卡车、一车又一车来偷盗?这里又没有专人照看呀!岳父听了哈哈大笑:你让谁偷了,自己连自己家的枣都收不回来,比如品相不好的、已经绵软的枣颗,都不会拾捡回家,任由地里腐坏,还会收别人的?岳父家有枣林45亩,约600棵枣树,分散在村落开阔的四周,这还不是枣树最多的人家,圐圙头村共120户人家,比岳父家枣树多的大有人在,有的枣户从枣红开始打枣,起早贪黑,两个月都打不完。这就是说,没人偷的原因在于,圐圙头村人人有枣吃,家家有树栽,让人稀奇的红枣,在这里如同遍地的土疙瘩。
  三
  长时间没参与劳动,身体很是虚弱,打枣时就被枣枝把手划破了一块皮,血马上就滲了出来,我情急之下,突然想起小时候玩耍手碰出血,妈妈会从地上抓一小撮黄土,敷在我的伤口上。我便依此法尝试,很快就把血止住了,不到一刻钟,伤口就好成了疤。小时候还有一个止小伤口的办法,就是把壮袄上的棉花揪一簇出来,用火点着,然后膨地吹灭,马上把棉灰按在伤口上,止血百分之百地灵。记得那时生孩子,孕妇身下会垫一层厚厚的黄绵土,孩子一出世,黄土便粘去他从母体带来的污秽。
  碰小伤根本不需要什么创可贴——就像乡村居住的人们,从来不会买什么矿泉水来喝——况且创可贴用时间长了,透气不好,还会让好着的肉皮有新的溃烂。自然的就是最好的,可有时我们还是固执而徒劳地想要摆脱自然的规律和限度,总想另辟蹊径。
  四
  岳父在圐圙头村后阴坡的枣地里,种了一些谷子。他打算收枣的时候,也收获一些谷子。等到秋天,谷子非但没有像岳父想望的那样结上沉甸甸的谷穗,反而稀稀拉拉的,在地头东一苗,西一苗,瘦细的谷杆看去像溃不成军、面黄肌瘦的队伍,很多谷穗朝天竖着,点头晃脑沦为一粒籽也没有的谷莠子。再看枣树上的枣颗,一颗一颗如同羊粪珠珠大小,也比往年稀落了好多,而村底芦山沟的狗头枣,拽满树梢,一个个新鲜圆润、深红透亮。枣树和谷子同时种在一块地里,它们互相袭的谁也长不好。谷子没结穗,枣树也遭受了空前的歉收。
  五
  天造地设的圐圙头村,几乎什么也不缺,清风、明月、棗林,亘古静谧的土地,巍峨的山岩、清澈的山泉,还有日夜不息的黄河环围着这个村落,像母亲护佑着她怀抱中的婴儿,可谓大地上适宜人居的一处福祉。可是很多年轻人还是走向了外面,甚至不再打算回来,家里的枣树因为无人营务,而在秋天不再挂果,枣叶都过早地变得焦黄,轻轻一碰便纷纷凋落,这些枣树的形象如同无人赡养的老头,衣衫褴褛,看得让人心疼。
  留在圐圙头村的中老年人,并不轻松,如岳父家,45亩枣地,我们相帮这三五天,仅仅只是个开头,七八个人每天打枣20多袋。因为很多人家两个人每天都打这么多枣呢,可是对于我来说,都把力气快用完了,跪着捡枣,头都要往地上磕了,打枣手都起了好几个水泡,晚上睡下关关节节都疼。
  我想这也是很多年轻人走出去不再想回来的主要原因。老婆这回把我好好嘲笑了一把:你不是每天哭着喊着要回家种地吗,这回让你体验个够,看你再说回家种地不了。我说我回家种地不是要种这么多地,我是向美国自然散文家约翰?巴勒斯那样,一边种地,种仅够自家吃喝的地,一边写作,写自己内心想写的文字,做一个自给自足、不以买卖为目的的农夫和作家。
  我建议岳父砍掉多一半枣树,在地里种上其他农作物,比如谷子、糜子、黑豆、花生、土豆等,只留十几棵够自己家吃就好了,遭到岳父以及老婆小姨子的反对和嘲笑,种这么多都卖不了几个钱,还能不种?
  卡莱尔说:“劳动里面有一种永久的高尚和神圣之处。”
  也就是说必须从金钱的欲望中解放出来,人才能体会到劳动所赋予人的崇高、健康、快乐和幸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学会微信公众平台
其他文献
坚持做某件事之际,或者说勤恳创业之时,也许经过无数次努力拼搏,最终还是无可奈何地选择了放弃。那些心力交瘁的疲惫和沮丧,积压在心里,垒成四面不透风的墙壁,冲不出,也逃不脱。身体和意志无力持续抵抗,萎靡不振的光亮布满了房间,如同夜幕降临一般昏暗,令人无精打采。  总要经过一段漫长的时光去调整,走出那段低谷,慢慢才能开启新的生活。  从此以后,关于那段痛苦的经历,恐怕很少有人愿意再去触及,如同一道未曾结
期刊
前不久受父亲之托,帮忙改了外公的回忆录,外公是个乐于助人的人,短短一万多字记载着从远亲到近邻他帮助别人的琐事,有些人我认识,更多是不认识的,一个名字出现眼前,我突兀地反应过来,他也曾占据过我生命不轻的分量。  有一位表亲,年纪比我小的男孩,按辈分却比我大许多,我应该称他为“舅舅”,在外公的亲戚圈中,辈分是很重要的,我的脑海里也一直隐隐有着他需要尊敬的概念,但这不妨碍我们成为绝佳的童年玩伴,我从没叫
期刊
在一个漫长的暑假过后,一个亲戚领着六岁的我,从外婆家返回到爸妈身边。妈妈读完博士回到大学工作,而我也将进入小学,不再是幼儿园的小孩子了。为此我们搬了新家,而在此之前我还从未见过新家的样子。新家在一个公园似的地方,绿色的三轮车咿呀转响,荷花远远送来清香,道路两旁种植着各种树木,阳光热烈,蜂蝶飞舞。  那是一栋包着暖黄色土皮的小楼,斑驳褪色,色块模糊,青苔和潮湿的痕迹顺着它的脚跟往上爬,红褐色的水管光
期刊
黄姚古镇是一座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的千年古镇,2007年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2009年被列为4A景区。发祥于宋朝年间,据传是因从前黄姓和姚姓居民较多而得名。许是因为偏僻,黄姚古镇犹如养在深闺的美人,宁静、淡雅、秀美,有着特属于它的灵秀。  与三两好友相约于黄姚古镇,既是赏景亦是叙旧。黄姚古镇很难辜负人们对它的期待。黄姚古镇很小,但也很大,它以方圆3.6公里的胸怀容纳着与它日夜陪伴的当地居民,
期刊
两根粗糙而简单的拐杖支撑着他的身体,支撑着他艰难的人生,也支撑着他的信念他的追求。我不止一次目睹着他拄着那拐杖,在风中雨中艰难的移动着脚步。他只有一只脚落地,另一只空荡荡的裤管在风中瑟瑟摇动。没有人知道他从哪儿来,也没有人知道他要到哪儿去,更没有人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名字。  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甚至没有人注意到他的存在,仿佛他只是被谁无意间随手丢弃在小城的一块石头,或者是一张破椅子。或许这小城只
期刊
花生地  秋无约,风渐凉。伫立阳台,望向故乡的方向,我仿佛看到坡地里扯出的花生已饱满,丰实。  过去,老家前山光秃秃一片,几乎全是风化的紫色页岩。记忆中,父亲在坡岰到处垦荒,刨沙,育土,整成一块块红褐色的沙壤地,秋栽油菜,春种花生。  当油菜褪去金色的外帔,挂满青青长角果的时候,母亲就提前挑好壮实圆润的花生做种子,带着我穿梭在油菜丛里套种花生。打窝,播种,施肥,盖土,浇水。十天过后,母亲会去地里走
期刊
大外甥让外甥女传信,说樱桃熟了,再不去吃,就罢园了。  外甥的村子,在汉江北岸的山上。与传统意义上的村庄不同,外甥的村子已经现代化,清一色新楼,楼前栽花种草,植树兴竹,与富人的别墅无异,而且楼与楼间距更大。  这一天,我们早早开车上路,赶在太阳刚从东山升起来,到了外甥的村庄。沐浴着温暖的阳光,村里所有的事物,楼房、花木、竹林等,显得又端庄又明丽。鸟雀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嘹亮的叫声,让寂静的村庄充满
期刊
春节前,朋友送来了一盆名为“朱砂根”的小树。它约高40公分,树干笔直,叶子青绿油亮,看起来很是精神。最妙的是中层的树枝上,参差地缀着一串串鲜红的小果子,大概四、五十颗,也是油亮油亮的。单凭眼观,我甚至怀疑这不是一棵正真的植物。经过反复地抚摸感受,我才得以确认这确实是一棵活生生的植物。至此,这盆便正式成为阳台绿植的一员。由于精神焕发的外表,这盆“朱砂根”受到全家人的喜爱,所以被妥善地安置在阳台的显眼
期刊
这一年过得颇不宁静。  七月,我在南昌出差时,突然接到二弟的电话,称父亲身体不适,急于见我。此刻,我预感到了将会发生什么。父亲已八十有七,近年来身体越来越不好,每次出门我都十分惦记。我立即抛下庞杂的事务,直奔机场,马不停蹄地赶回家中。当我匆忙赶到父亲面前时,父亲伸出苍白的手,将我紧握。他虽然说不出一个字,但从他全无血色的脸上,可以看得出他的喜悦。我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似乎无声地说了许多话。凌晨时分
期刊
一  鸣沙山的沙子是喜欢和孩子们玩的。所以,当我儿子在鸣沙山尖叫着冲向沙子的时候,沙子一下子就变幻了表情,扫荡了疲惫和懒散,盛开了笑容,装饰了身体的姿态,软绵绵地,把自己弄成宠物狗,等着他来逗弄。  跟在我儿子后面的,是一个十二岁的少年,他跟他妈妈一路都在吵架,说话恶声恶气,没有好表情。他一定是看见沙漠变幻了表情,才露出难得的笑靥,奔跑着,故意重重地把自己砸在沙子的身上。  沙子当然无耻地笑着,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