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作品风格以“冰山风格”著称,其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就是“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代表之一,深受评论界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深入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介绍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为解读和理解海明威的小说作品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188-02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深谙叙事艺术,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简约不简单的写作风格,自己称之为“冰山理论”“冰山风格”,作品中描述出的内容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留给读者自己想象和补充的内容则是冰山隐藏在水中的部分,这种创作风格带给人们“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一种感受。
一、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
(一)冰山理论的概念
冰山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在研究中指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一角,人的心理行为是占据冰山下面看不见的巨大部分,正是这部分决定和影响人类的行为。
海明威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一文中,第一次将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中的冰山。海明威表示:“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文学作品中,情感与思想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用“虚和藏”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用“露与实”的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再创造,进而达到以少见多与化虚为实的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应用冰山理论写作手法,将有助于增加作品内涵的深度[1]。
(二)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形成
海明威小说作品冰山理论的形成与其自身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1.海明威早年记者的经历,其从业的《堪萨斯城明星报》行文简短明快,语言生动活泼,新闻的规则化也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学写作中,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很少使用修饰语和形容词。
2.海明威善于学习,其他作家的语言风格对他影响颇深,例如马克吐温作品的短字和短句,斯泰因的简单句法,庞德笔法的简练含蓄等。海明威创新性的学习与应用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冰山理论风格。
3.海明威亲身经历西班牙内战,也参加过二战,惨烈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影响到他的作品创作,他采用客观凝练的语言风格,塑造出作品中主人公坚忍寡言的硬汉形象,这些存在在那个被战争摧毁的时代显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2]。
4.海明威独特的审美趣味,他爱好户外活动和痴迷斗牛,在传统价值体系被摧毁的现状下,这些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启示,他以一种简单不落繁花俗套的语言去又快又准地表达。
二、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一)《老人与海》与冰上理论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讲述一个叫桑迪亚哥的老人独自在深海中捕鱼智斗鲨鱼的故事。小说的情节故事浓缩在四万字的篇幅中,作家用简约的文字风格将“冰山理论”淋漓尽致地展现。其通过文字描述出的“冰山一角”只占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的感情都隐藏在水下,需要由读者自己去感受和想象[3]。
海明威将多重深意融入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将逼真的外部形象通过简约的文字呈现给读者,又借助艺术的巨大张力,充分调动读者阅读中的想象力,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作品打造一个内涵丰富的意中之境。
(二)“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一方面,《老人与海》冰山理论创作中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读者能够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到的形象,那就是桑迪亚哥硬汉的形象和马若林带给老人的希望。在小说中,桑迪亚哥是海明威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冰山理论”最有力的体现者。桑迪亚哥忍受着贫穷和饥饿,独自将船驶向大海深处,当天捕捉到马林鱼返家时却遭到鲨鱼的围攻,历经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马林鱼被鲨鱼啃食的只剩下骨架,虽然一无所获,但在精神上老人却不曾被打败,是真正的强者,他身上有着不惧命运挑战、坚强不屈的硬汉精神。作品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描述,让读者去挖掘隐藏在文章中的内涵和深意[4]。
《老人与海》中关于马若林的描述并不多,但是这个形象却在整个文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从五岁就跟随老人出海捕鱼,老人教会他捕鱼的本领,也教会他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后来由于父母的原因马若林离开桑迪亚哥,不过老人却给予他理解,表现出自己的优雅气质。正是因为马若林的存在让老人优雅硬汉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使整个水面上冰山的八分之一更加细腻与生动。
另一方面,《老人与海》冰山理论创作中水下的八分之七,主要由马林鱼和鲨鱼等意象组成,海明威的用意就是要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些意象蕴含的真正意义。例如,马林鱼作为一个没有心理活动的动物,在小说中却占据重要的位置,其造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是老人一生中捕获的最大的鱼,也阐释了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鲨鱼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恶势力,“体重一千五百磅”的马林鱼,相对鲨鱼来说依然是弱者,随时可能被鲨鱼吞噬。两个动物形象被赋予深层次的意义,让读者通过弱肉强食的海上生物恶劣的生存现状,联想到现实中人类的生存环境[5]。
(三)《老人與海》冰山理论的应用
1.简约简练的语言风格
在海明威的众多小说作品中,简约的语言风格最具技术特征,尤其是在《老人与海》中,在创作初期小说作品中详细介绍老人村子里的每个人物,详细描述和介绍这些村民的生活习性、受教育及繁衍后代等内容,但是小说最后压缩文字,只是对老人出海捕鱼惊心动魄故事的描写。小说文字凝炼,没有形容词和副词,文字质朴、生动又自然,用最直白的语言缩短作者、读者及对象之间的距离,实现精炼的语言效果和真切简洁的艺术效果。 2.象征手法的应用
用具体的事物代替和表达抽象意义,《老人与海》中许多人物和事情含有复杂的象征意义,例如老人和马若林都属于弱势群体,不过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马若林的存在也不是衬托,在小说中也具有象征意义,他作为一个孩子的形象,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对桑迪亚哥老人硬汉精神的延续。同样,马林鱼也象征一种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期冀,群鲨是阻碍美好愿望实现的困难与挫折。
3.白描手法的应用
白描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名,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指的是不添加任何辞藻加以渲染和修饰,而是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进行描摹。在文学作品中,《老人与海》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作家除去华丽的词藻修饰。例如对马林鱼垂死的描述,将精神内涵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更好地传递表达出来。简洁凝练的语言不仅让读者能够快速沉浸到想象中,而且这种感觉更加真实可信。白描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涵,让读者更有切身的感受[6]。
三、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
(一)美学意义
冰山理论在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主要分为画面想象美与文本内蕴美两部分。小说以其画面之美、内在之美,带来美学层面上的价值研究。
一方面,画面美。小说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获马林鱼以后,归来在海上漫游时的画面,老人、马林鱼、阳光及大海形成的一幅平淡、祥和的画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对海上画面平静之美的刻画描绘,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另一方面,文本的内蕴美。由于“冰山理论”写作手法中,读者只能对八分之一的文字有直观的感受,剩下的八分之七需要借助更多的感官思维去思考和体会。《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白描手法,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内容,让读者通过简洁的文字体会其蕴含的内在意义,对其他剩下的内容进行创造和想象。总之,除了直观的感受外,还可以让读者通过感官去思考和想象,体会简洁文字中蕴含的意义。
(二)哲学意义
《老人与海》作品从哲学意义出发,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人的尊严等命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例如,老人桑迪亚哥与大海,就是人与自然,既要依靠大海谋生,但是又不能冒犯大海,老人捕鱼只是在浅海区域,最后迫于生计驶入深海区域,但是却也惹怒了大海。老人捕获的马林鱼又是自然规律的定义,如果破坏自然规律,那么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当他捕获马林鱼后又遭到鲨鱼的围攻。
关于人的尊严这一哲学命题,在小说作品中,也清晰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尊严不容蔑视和践踏,对于任何人来说,个人的尊严极为重要。老人连续84天捕鱼毫无所获,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耻辱,所他才孤身一人到深海领域捕鱼。当他捕获马林鱼以后,他则认为自己挽回了尊严,当他将象征自己尊严的马林鱼带回家时,却遭到鲨鱼的围攻,在老人看来,鲨鱼吃的不是马林鱼,而是他努力维系的尊严,是对他尊严的践踏,所以他奋不顾身地与鲨鱼决斗以捍卫自己的尊严。
四、结语
在文学创作史上,美国现代小说家海明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创造出简洁流畅、凝练清新的语言文体风格“冰山理论”,对今后文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论述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简单介绍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让更多的读者去领会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艺术和精华。
参考文献:
[1]徐婷.探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冰山理论”--以《老人与海》的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4):40-42.
[2]余建霞.从《老人与海》中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J].青年时代,2017(31):16-17.
[3]姚文婷.《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态意识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104-107.
[4]廖海紅.冰山理论及其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J].金田,2014(6):62-63.
[5]梁彩群.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审美价值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59-60.
[6]张学军,等.探析海明威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J].青春岁月,2014(19):10-11.
(责任编辑:林丽华)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老人与海》
中图分类号:I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0)02-0188-02
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深谙叙事艺术,在中篇小说《老人与海》中,简约不简单的写作风格,自己称之为“冰山理论”“冰山风格”,作品中描述出的内容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留给读者自己想象和补充的内容则是冰山隐藏在水中的部分,这种创作风格带给人们“感情真者,其观物亦真”的一种感受。
一、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
(一)冰山理论的概念
冰山理论最早由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提出,他在研究中指出,人的人格有意识的层面只是冰山的一角,人的心理行为是占据冰山下面看不见的巨大部分,正是这部分决定和影响人类的行为。
海明威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一文中,第一次将文学创作比喻成漂浮在大洋中的冰山。海明威表示:“冰山运动之所以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文学作品中,情感与思想是隐藏在水面下的八分之七,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用“虚和藏”激发读者的想象力,用“露与实”的内容引导读者思考和再创造,进而达到以少见多与化虚为实的效果。在文学创作中应用冰山理论写作手法,将有助于增加作品内涵的深度[1]。
(二)海明威冰山理论的形成
海明威小说作品冰山理论的形成与其自身经历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介绍。
1.海明威早年记者的经历,其从业的《堪萨斯城明星报》行文简短明快,语言生动活泼,新闻的规则化也潜移默化地融入文学写作中,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很少使用修饰语和形容词。
2.海明威善于学习,其他作家的语言风格对他影响颇深,例如马克吐温作品的短字和短句,斯泰因的简单句法,庞德笔法的简练含蓄等。海明威创新性的学习与应用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冰山理论风格。
3.海明威亲身经历西班牙内战,也参加过二战,惨烈战争所带来的创伤影响到他的作品创作,他采用客观凝练的语言风格,塑造出作品中主人公坚忍寡言的硬汉形象,这些存在在那个被战争摧毁的时代显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2]。
4.海明威独特的审美趣味,他爱好户外活动和痴迷斗牛,在传统价值体系被摧毁的现状下,这些都为他的文学创作带来启示,他以一种简单不落繁花俗套的语言去又快又准地表达。
二、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中冰山理论的体现
(一)《老人与海》与冰上理论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品讲述一个叫桑迪亚哥的老人独自在深海中捕鱼智斗鲨鱼的故事。小说的情节故事浓缩在四万字的篇幅中,作家用简约的文字风格将“冰山理论”淋漓尽致地展现。其通过文字描述出的“冰山一角”只占八分之一,而剩下的八分之七的感情都隐藏在水下,需要由读者自己去感受和想象[3]。
海明威将多重深意融入一个简单的故事中,将逼真的外部形象通过简约的文字呈现给读者,又借助艺术的巨大张力,充分调动读者阅读中的想象力,这种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为小说作品打造一个内涵丰富的意中之境。
(二)“冰山理论”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
一方面,《老人与海》冰山理论创作中水面上的八分之一,读者能够通过文字可以感受到的形象,那就是桑迪亚哥硬汉的形象和马若林带给老人的希望。在小说中,桑迪亚哥是海明威着重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冰山理论”最有力的体现者。桑迪亚哥忍受着贫穷和饥饿,独自将船驶向大海深处,当天捕捉到马林鱼返家时却遭到鲨鱼的围攻,历经三天三夜的殊死搏斗,马林鱼被鲨鱼啃食的只剩下骨架,虽然一无所获,但在精神上老人却不曾被打败,是真正的强者,他身上有着不惧命运挑战、坚强不屈的硬汉精神。作品通过简单的故事情节描述,让读者去挖掘隐藏在文章中的内涵和深意[4]。
《老人与海》中关于马若林的描述并不多,但是这个形象却在整个文章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从五岁就跟随老人出海捕鱼,老人教会他捕鱼的本领,也教会他一个男人的责任与担当。后来由于父母的原因马若林离开桑迪亚哥,不过老人却给予他理解,表现出自己的优雅气质。正是因为马若林的存在让老人优雅硬汉的形象更加的丰满,使整个水面上冰山的八分之一更加细腻与生动。
另一方面,《老人与海》冰山理论创作中水下的八分之七,主要由马林鱼和鲨鱼等意象组成,海明威的用意就是要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这些意象蕴含的真正意义。例如,马林鱼作为一个没有心理活动的动物,在小说中却占据重要的位置,其造就了老人的硬汉形象,是老人一生中捕获的最大的鱼,也阐释了老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鲨鱼则代表了现实生活中的恶势力,“体重一千五百磅”的马林鱼,相对鲨鱼来说依然是弱者,随时可能被鲨鱼吞噬。两个动物形象被赋予深层次的意义,让读者通过弱肉强食的海上生物恶劣的生存现状,联想到现实中人类的生存环境[5]。
(三)《老人與海》冰山理论的应用
1.简约简练的语言风格
在海明威的众多小说作品中,简约的语言风格最具技术特征,尤其是在《老人与海》中,在创作初期小说作品中详细介绍老人村子里的每个人物,详细描述和介绍这些村民的生活习性、受教育及繁衍后代等内容,但是小说最后压缩文字,只是对老人出海捕鱼惊心动魄故事的描写。小说文字凝炼,没有形容词和副词,文字质朴、生动又自然,用最直白的语言缩短作者、读者及对象之间的距离,实现精炼的语言效果和真切简洁的艺术效果。 2.象征手法的应用
用具体的事物代替和表达抽象意义,《老人与海》中许多人物和事情含有复杂的象征意义,例如老人和马若林都属于弱势群体,不过在他们的身上都体现出海明威式的硬汉精神。马若林的存在也不是衬托,在小说中也具有象征意义,他作为一个孩子的形象,是生命的延续,也是对桑迪亚哥老人硬汉精神的延续。同样,马林鱼也象征一种精神,对美好生活的期冀,群鲨是阻碍美好愿望实现的困难与挫折。
3.白描手法的应用
白描是中国绘画中的一种技法名,也是一种文学表现手法,指的是不添加任何辞藻加以渲染和修饰,而是运用朴素简练的文字进行描摹。在文学作品中,《老人与海》是白描手法运用的典范,作家除去华丽的词藻修饰。例如对马林鱼垂死的描述,将精神内涵通过简洁的语言描写更好地传递表达出来。简洁凝练的语言不仅让读者能够快速沉浸到想象中,而且这种感觉更加真实可信。白描手法的运用有助于更好地传达作品的精神内涵,让读者更有切身的感受[6]。
三、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
(一)美学意义
冰山理论在美学意义上的价值,主要分为画面想象美与文本内蕴美两部分。小说以其画面之美、内在之美,带来美学层面上的价值研究。
一方面,画面美。小说中描写老人在海上捕获马林鱼以后,归来在海上漫游时的画面,老人、马林鱼、阳光及大海形成的一幅平淡、祥和的画卷,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对海上画面平静之美的刻画描绘,也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
另一方面,文本的内蕴美。由于“冰山理论”写作手法中,读者只能对八分之一的文字有直观的感受,剩下的八分之七需要借助更多的感官思维去思考和体会。《老人与海》中,海明威运用白描手法,用简单的文字勾勒内容,让读者通过简洁的文字体会其蕴含的内在意义,对其他剩下的内容进行创造和想象。总之,除了直观的感受外,还可以让读者通过感官去思考和想象,体会简洁文字中蕴含的意义。
(二)哲学意义
《老人与海》作品从哲学意义出发,深刻地阐释了人与自然、人的尊严等命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否,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例如,老人桑迪亚哥与大海,就是人与自然,既要依靠大海谋生,但是又不能冒犯大海,老人捕鱼只是在浅海区域,最后迫于生计驶入深海区域,但是却也惹怒了大海。老人捕获的马林鱼又是自然规律的定义,如果破坏自然规律,那么必然受到自然的惩罚,所以当他捕获马林鱼后又遭到鲨鱼的围攻。
关于人的尊严这一哲学命题,在小说作品中,也清晰地展现出来。一个人的尊严不容蔑视和践踏,对于任何人来说,个人的尊严极为重要。老人连续84天捕鱼毫无所获,对于他而言就是一种耻辱,所他才孤身一人到深海领域捕鱼。当他捕获马林鱼以后,他则认为自己挽回了尊严,当他将象征自己尊严的马林鱼带回家时,却遭到鲨鱼的围攻,在老人看来,鲨鱼吃的不是马林鱼,而是他努力维系的尊严,是对他尊严的践踏,所以他奋不顾身地与鲨鱼决斗以捍卫自己的尊严。
四、结语
在文学创作史上,美国现代小说家海明威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写作技巧创造出简洁流畅、凝练清新的语言文体风格“冰山理论”,对今后文学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本文以《老人与海》为例,探索和剖析冰山理论的出现,论述冰山理论在海明威作品中的应用与体现,最后简单介绍冰山理论写作手法的研究意义,让更多的读者去领会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艺术和精华。
参考文献:
[1]徐婷.探寻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冰山理论”--以《老人与海》的教学为例[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4):40-42.
[2]余建霞.从《老人与海》中解读海明威的“冰山理论”[J].青年时代,2017(31):16-17.
[3]姚文婷.《老人与海》中海明威的生态意识解读[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4):104-107.
[4]廖海紅.冰山理论及其在《老人与海》中的体现[J].金田,2014(6):62-63.
[5]梁彩群.海明威《老人与海》的审美价值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4(5):59-60.
[6]张学军,等.探析海明威短篇小说创作的艺术风格[J].青春岁月,2014(19):10-11.
(责任编辑:林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