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小学作文教学这个历史难问题,我们不仅只关注小学生的作文成绩,更要了解小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的动机,惟有如此,才能找到小学作文教学难的根源所在,从课前课后搭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关键词】课前课后 搭建 小学生写作兴趣 平台
一、造成小学生写作动机薄弱的原因
(一)把写作当任务完成,片面追求高分数。小学生平时作业比较多,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写到晚上十点左右,等做完作业后,也没有多的精力写日记了,就算老师要求写也就乱写几句以便完成任务。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首位,在作文教学上存在着一味强化不偏题、字数够、得高分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小学生写作没有原始材料,思维被束缚。
(二)缺乏科学指导,写作思路不明。写作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从小就要逐步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去发现。随年级升高,小学生能通过即兴演讲、写日记、随笔、每周总结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很多小学生的作文不切实际,作文理论脱离了实际生活。
(三)阅读量不够,缺少文化熏陶。小学生被繁重的学业负担所累,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现在小学生注重的是功利性阅读,他们看得最多的是名目繁多的优秀作文集。过多阅读此类习作,只会写出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的作品,所以当老师批改时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一个模式的,就只是换了换主人翁。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小学生读书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產生新看法。
(四)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不单单是文字记录,小学生处于启蒙状态,通过书写见解、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生活常识不够丰富。有些作文虽然文通字顺,条理清楚,但作文内容中的常识出错贻笑大方。如有小学生写圆圆的月亮像弯钩这种没有任何生活基础的语句,源自对生活常识的积累不够。
二、课前课后搭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一)体验生活。为了小学生的写作发展,教师应辅导和引导小学生自觉观察、体验事物,感悟生活,依据形象将现实生活情景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进行艺术性修饰,指导者应以小学生的喜好心理为方向,精心选取示范性的情景和事物,提出具有趣味性、导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将作文过程转换为个体和社会的活动,教师也要融入课堂、融入小学生的兴趣、融入小学生思维世界、真正成为小学生的朋友,以辅助性、鼓励性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只有自己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的事情,才会言之有物,具有真情实感。同时,要训练小学生学会常用的表达方法,会使用联想、比喻、引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围绕主题展开,把话有条理、有层次地说清楚、说详细。应让小学生多阅读佳作,积累丰富词句,这样,才能掌握习作技巧,叙述才会越来越流畅。
(二)感悟生活。是作文写作及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在经过体验的过程之后,让小学生较清晰的了解事物的状态、内容或内涵,把握事件的整体发展,了解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规律性,弱化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使情景、写作的过程成为一种艺术性的享受,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小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同时注意层次性及内容的深度,由于小学生体验的程度不同,至使在写作过程中发生的“实物写生”的质量和内涵各有不同,做为指导者,应该客观以欣赏的角度看待每一篇文章,因为无论是描述清楚的作文还是表达模糊的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他们用心灵创作的结晶。
(三)升华心灵。是小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的初级阶段,对吸收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过程,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有机组合,更是小学生对素材付之生命,也是小学生本身对事物对生活的成功感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文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活动场。而这个活动场可以延伸到家庭、社会及自然界之中,形成作文教学的社会化的大课堂,在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让小学生本性的自然属性回归,形成灵动式的自我发展。
(四)开展读书活动,大家各抒己见。注重语言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基础,积累语言需要扩大阅读,背诵记忆。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营造孩子读书氛围和读书环境。可在教室的一角辟出一块小地方,根据每一阶段读书的内容,出几道趣味性强的读书题,列出几本优秀的作品,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互相学习、交流。在此基础上,每月可开展一次“读书比赛”评选活动,让大家利用阅读课时间汇报读书篇目,交流读书体会,并写读后感,根据汇报交流的读书情况,让小学生自主评价,通过运用多种多样办法,提升小学生读书的热情,为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文本身,它所需要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思维策略,还需要融入情感。这种情感态度就是生活态度。有的老师发现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她在作文课之前就让小学生听音乐,有的老师让小学生把想要说的语言用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再由游戏动作过渡到语言训练,让小学生发现,唱儿歌或游戏不是单纯的一件事,都可以转换为语言,而落实到纸上的,便是作文了,渐渐的让小学生理解,生活既作文,作文在生活中,作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所以把作文教学转换成综合性的活动形式,淡化纯作文式的教育,同时各学科达到宏观性的目标统一,为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好暗示和准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训练。
三、结论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内容重在流动的过程,作为老师要高瞻远署,不是仅仅为完成一篇作文而去让小学生体验生活。而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素养或是感悟能力而去观察与体验,主动组织活动、设置情景、带领小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以及电视、广播等多方面去思考、探索、研究,从而发自内心的写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观察、看法、见解,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从课前课后搭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史巧龙·触发写作动机培养小学生写作热情[J]
[2]郭俊玲·被动写作是痛苦的[J]
[3]郭迎新·合理激发小学生的内部动机[J]
[4]刘惠军李洋朱丽雯李俊茹·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内部动机和胜任感的关系[N]
【关键词】课前课后 搭建 小学生写作兴趣 平台
一、造成小学生写作动机薄弱的原因
(一)把写作当任务完成,片面追求高分数。小学生平时作业比较多,回家放下书包就开始写作业,写到晚上十点左右,等做完作业后,也没有多的精力写日记了,就算老师要求写也就乱写几句以便完成任务。应试教育把“分数”放在首位,在作文教学上存在着一味强化不偏题、字数够、得高分的严重倾向,从而导致小学生写作没有原始材料,思维被束缚。
(二)缺乏科学指导,写作思路不明。写作水平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引导,从小就要逐步引导他们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值得去发现。随年级升高,小学生能通过即兴演讲、写日记、随笔、每周总结等多种形式表达出来,但是很多小学生的作文不切实际,作文理论脱离了实际生活。
(三)阅读量不够,缺少文化熏陶。小学生被繁重的学业负担所累,根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现在小学生注重的是功利性阅读,他们看得最多的是名目繁多的优秀作文集。过多阅读此类习作,只会写出千篇一律毫无创意的作品,所以当老师批改时会发现小学生的作文几乎都是一个模式的,就只是换了换主人翁。老师和家长要指导小学生读书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產生新看法。
(四)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不单单是文字记录,小学生处于启蒙状态,通过书写见解、感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生活常识不够丰富。有些作文虽然文通字顺,条理清楚,但作文内容中的常识出错贻笑大方。如有小学生写圆圆的月亮像弯钩这种没有任何生活基础的语句,源自对生活常识的积累不够。
二、课前课后搭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一)体验生活。为了小学生的写作发展,教师应辅导和引导小学生自觉观察、体验事物,感悟生活,依据形象将现实生活情景融入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进行艺术性修饰,指导者应以小学生的喜好心理为方向,精心选取示范性的情景和事物,提出具有趣味性、导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将作文过程转换为个体和社会的活动,教师也要融入课堂、融入小学生的兴趣、融入小学生思维世界、真正成为小学生的朋友,以辅助性、鼓励性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写作的思维过程。只有自己亲眼目睹、亲身体验的事情,才会言之有物,具有真情实感。同时,要训练小学生学会常用的表达方法,会使用联想、比喻、引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能围绕主题展开,把话有条理、有层次地说清楚、说详细。应让小学生多阅读佳作,积累丰富词句,这样,才能掌握习作技巧,叙述才会越来越流畅。
(二)感悟生活。是作文写作及教学过程的核心内容。在经过体验的过程之后,让小学生较清晰的了解事物的状态、内容或内涵,把握事件的整体发展,了解生活中一些事物的规律性,弱化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难点,使情景、写作的过程成为一种艺术性的享受,将小学生的情感、态度真正成为小学生生命的有机成分。同时注意层次性及内容的深度,由于小学生体验的程度不同,至使在写作过程中发生的“实物写生”的质量和内涵各有不同,做为指导者,应该客观以欣赏的角度看待每一篇文章,因为无论是描述清楚的作文还是表达模糊的事物,对于小学生来说,都是他们用心灵创作的结晶。
(三)升华心灵。是小学生在写作完成之后的初级阶段,对吸收的事物进行加工处理过程,需要形象思维与逻辑性思维的有机组合,更是小学生对素材付之生命,也是小学生本身对事物对生活的成功感悟。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作文进行再加工的过程,让课堂成为一个充满创造性思维的学习活动场。而这个活动场可以延伸到家庭、社会及自然界之中,形成作文教学的社会化的大课堂,在开放性的作文教学模式中,让小学生本性的自然属性回归,形成灵动式的自我发展。
(四)开展读书活动,大家各抒己见。注重语言积累是写作的重要基础,积累语言需要扩大阅读,背诵记忆。开展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创设营造孩子读书氛围和读书环境。可在教室的一角辟出一块小地方,根据每一阶段读书的内容,出几道趣味性强的读书题,列出几本优秀的作品,帮助小学生提高阅读兴趣,互相学习、交流。在此基础上,每月可开展一次“读书比赛”评选活动,让大家利用阅读课时间汇报读书篇目,交流读书体会,并写读后感,根据汇报交流的读书情况,让小学生自主评价,通过运用多种多样办法,提升小学生读书的热情,为小学生更好地进行语言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作文本身,它所需要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思维策略,还需要融入情感。这种情感态度就是生活态度。有的老师发现小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她在作文课之前就让小学生听音乐,有的老师让小学生把想要说的语言用游戏形式表现出来,再由游戏动作过渡到语言训练,让小学生发现,唱儿歌或游戏不是单纯的一件事,都可以转换为语言,而落实到纸上的,便是作文了,渐渐的让小学生理解,生活既作文,作文在生活中,作文是生命体验的精华。所以把作文教学转换成综合性的活动形式,淡化纯作文式的教育,同时各学科达到宏观性的目标统一,为提高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做好暗示和准备,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训练。
三、结论
小学生的作文教学内容重在流动的过程,作为老师要高瞻远署,不是仅仅为完成一篇作文而去让小学生体验生活。而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思想素养或是感悟能力而去观察与体验,主动组织活动、设置情景、带领小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从身边发生的故事,以及电视、广播等多方面去思考、探索、研究,从而发自内心的写出对某个人、某件事的观察、看法、见解,提出疑问、发现问题并思考解决办法,从课前课后搭建小学生写作兴趣的平台。
参考文献
[1]史巧龙·触发写作动机培养小学生写作热情[J]
[2]郭俊玲·被动写作是痛苦的[J]
[3]郭迎新·合理激发小学生的内部动机[J]
[4]刘惠军李洋朱丽雯李俊茹·教师自主支持与小学生内部动机和胜任感的关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