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评价是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评价过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评价过程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即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法片面、评价标准过高、评价语言匮乏四个方面来阐述,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欣赏与评议的多元化、方法与标准的理性化、语言运用的恰当化,使评价过程成为美术活动中重要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评价有利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改进,并且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本文通过了解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现状,从而提出解决策略,将有价值的美术教育活动呈现在幼儿面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 存在问题
(一) 评价主体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会处于主体地位。特别是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主体并非是幼儿,幼儿在评價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幼儿园中,美术作品也很少让家长参与欣赏与评价。在家中,家长鲜有欣赏自家孩子作品的机会。并且评价环节大多设定在活动过程的结尾处,由于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对评价环节的一笔带过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 评价方法片面
有时在进行评价环节时,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或是通过横向比较,批评技巧运用较差的作品,注重即时比较与评价,通过结果来衡量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等。笔者认为,美术作品可以用幼儿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区分,以及表达能力的差异来衡量。而我们有的老师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不关注孩子的表现,不理解孩子的情感与态度,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缺乏对幼儿实践内容的有效评价。
(三) 评价标准过高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考虑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美术用具的简便与可操作性,美术活动操作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美术活动的目标与预期效果等等。然而过高的期望也会导致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偏差。首先是对孩子作品整洁的要求,在彩绘课中,由于孩子的身心特点,画面的整洁很难做到位,有的教师会过分强调对幼儿美术作品画面的整洁,绘画内容的整齐与美观;其次在临摹或是创新绘画活动中,有的孩子对于物体的大小比例难以掌握,会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却受到教师的否定与批评;然后是颜色的选择,蓝色的太阳,黑色的花,常会遭到质疑与反对;最后是评价环节时间的掌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是教师时常对孩子说的话,从而打断部分幼儿的创作。
(四) 评价语言匮乏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有时是缺乏针对性的,笼统地概括了表现能力较强孩子的创新表现,未能鼓励表达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将“很好”“很棒”“还可以”变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继续努力”“你的图画还可以加上一点明亮的颜色就更美了”“你的作品真有趣,能不能再做些什么让它更好呢?”等,通过鼓励与提示来让幼儿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还能让自己作品变得更好的地方。更不必说一些带有否定以及讽刺意味的话语,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师理性评价的实施。
二、 解决策略
(一) 欣赏与评议的多元化
在最后的欣赏与评议的环节是幼儿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所以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展示处。我们可以摆脱传统评价方式的束缚,让孩子们相互讨论和个别评说,体现个别的独特和集体的智慧。也利于培养幼儿上美术课的积极性,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幼儿自述、教师引导、同伴欣赏等方式有效结合,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对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作用。还有融入家长对幼儿作品的有效评价。美术作品可以适时的带回家中与家长分享,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在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评价中,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宜和重要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利用档案袋收集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通过这种评价来强调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档案袋中有幼儿作品,还有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和记录,以及幼儿自己、教师以及同伴对作品的描述和评价,所以通过档案袋评价家长可以有效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评价过程中来了。这样不仅尊重了幼儿个体的发展差异,并且关注了幼儿纵向的学习与发展。
(二) 方法与标准的理性化
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互换是发展幼儿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幼儿通过交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创作的整个过程,以此方法也可锻炼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在评价时不是只注重评价幼儿最后完成的作品,也要关注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选的这个材料不错,还有更好的主意吗?”等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让幼儿明白如何完成一项美术作品,更知道如何评价一幅美术作品,做到赞赏与期许同在。
在正确评价方法的引导下,也易衍生出较理性、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所作之画的画面中呈现的东西都具有美丽的象征意义,画面上的美好东西不是以成人的审美标准能来衡量的,所以对幼儿作品的进步与亮点才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抓住的重点。
(三) 语言运用的恰当化
评价语言生动恰当,利于实现语言的激励性。首先要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活动的意图和作品要表达的思想,理解和发现幼儿作品的独特与亮点,而不是一味地夸赞“好”“很棒”等等简短而效果不大的评价词,这是对孩子以偏概全的评价。当幼儿对自己的表达意图也不是那么清楚时,可以通过善意的诠释帮助幼儿一起来理解。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述与理解水平,小班适合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模式;中班适合采用边引导边思考的教导方法;大班适合寻找协商与引导的语言路径,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因此语言的恰当性与艺术性在评价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评价既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现状中发现问题,再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制定出更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设计,在活动中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实现以幼儿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98-199.
[2]芦晓霞.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J].软件·教学,2013(7):160.
作者简介:
谢晴,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存在问题;解决策略
美术教育活动是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评价有利于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与改进,并且帮助教师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本文通过了解幼儿园美术活动评价的现状,从而提出解决策略,将有价值的美术教育活动呈现在幼儿面前,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一、 存在问题
(一) 评价主体单一
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教师会处于主体地位。特别是美术活动中的评价环节,主体并非是幼儿,幼儿在评價中处于被动地位。在幼儿园中,美术作品也很少让家长参与欣赏与评价。在家中,家长鲜有欣赏自家孩子作品的机会。并且评价环节大多设定在活动过程的结尾处,由于教师评价的主观性,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以及对评价环节的一笔带过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 评价方法片面
有时在进行评价环节时,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黑板上,让幼儿自己评价自己的作品;或是通过横向比较,批评技巧运用较差的作品,注重即时比较与评价,通过结果来衡量作品的“好不好”“像不像”等。笔者认为,美术作品可以用幼儿表达方式的不同来区分,以及表达能力的差异来衡量。而我们有的老师在美术活动过程中不关注孩子的表现,不理解孩子的情感与态度,不注重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缺乏对幼儿实践内容的有效评价。
(三) 评价标准过高
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考虑活动过程的方方面面。美术用具的简便与可操作性,美术活动操作过程中的卫生与安全,美术活动的目标与预期效果等等。然而过高的期望也会导致教师对幼儿美术作品评价标准的偏差。首先是对孩子作品整洁的要求,在彩绘课中,由于孩子的身心特点,画面的整洁很难做到位,有的教师会过分强调对幼儿美术作品画面的整洁,绘画内容的整齐与美观;其次在临摹或是创新绘画活动中,有的孩子对于物体的大小比例难以掌握,会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在画面中呈现出来,却受到教师的否定与批评;然后是颜色的选择,蓝色的太阳,黑色的花,常会遭到质疑与反对;最后是评价环节时间的掌控,“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是教师时常对孩子说的话,从而打断部分幼儿的创作。
(四) 评价语言匮乏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作品评价的语言有时是缺乏针对性的,笼统地概括了表现能力较强孩子的创新表现,未能鼓励表达能力稍弱的孩子。可以将“很好”“很棒”“还可以”变成“你的想法很有创意,继续努力”“你的图画还可以加上一点明亮的颜色就更美了”“你的作品真有趣,能不能再做些什么让它更好呢?”等,通过鼓励与提示来让幼儿知道自己做得好的地方,还能让自己作品变得更好的地方。更不必说一些带有否定以及讽刺意味的话语,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以及教师理性评价的实施。
二、 解决策略
(一) 欣赏与评议的多元化
在最后的欣赏与评议的环节是幼儿对自己和同伴作品的欣赏、评价过程,所以教师要事先准备好展示处。我们可以摆脱传统评价方式的束缚,让孩子们相互讨论和个别评说,体现个别的独特和集体的智慧。也利于培养幼儿上美术课的积极性,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幼儿自述、教师引导、同伴欣赏等方式有效结合,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对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具有一定作用。还有融入家长对幼儿作品的有效评价。美术作品可以适时的带回家中与家长分享,促进幼儿与家长的交流。在目前的幼儿美术教育评价中,档案袋评价是一种比较适宜和重要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利用档案袋收集幼儿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和典型的表现记录,通过这种评价来强调幼儿的学习过程。在档案袋中有幼儿作品,还有完成作品过程的描述和记录,以及幼儿自己、教师以及同伴对作品的描述和评价,所以通过档案袋评价家长可以有效地参与到美术教育活动评价过程中来了。这样不仅尊重了幼儿个体的发展差异,并且关注了幼儿纵向的学习与发展。
(二) 方法与标准的理性化
在评价过程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互换是发展幼儿相互审视评价的最好方式,幼儿通过交流,了解彼此的兴趣、爱好,创作的灵感来源以及创作的整个过程,以此方法也可锻炼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在评价时不是只注重评价幼儿最后完成的作品,也要关注过程。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提问“你是怎么想的,遇到什么困难了吗?”“你选的这个材料不错,还有更好的主意吗?”等等,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能够对幼儿的审美能力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让幼儿明白如何完成一项美术作品,更知道如何评价一幅美术作品,做到赞赏与期许同在。
在正确评价方法的引导下,也易衍生出较理性、客观的评价标准来。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所作之画的画面中呈现的东西都具有美丽的象征意义,画面上的美好东西不是以成人的审美标准能来衡量的,所以对幼儿作品的进步与亮点才是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抓住的重点。
(三) 语言运用的恰当化
评价语言生动恰当,利于实现语言的激励性。首先要建立在了解幼儿的基础上,教师通过观察、对话,了解幼儿活动的意图和作品要表达的思想,理解和发现幼儿作品的独特与亮点,而不是一味地夸赞“好”“很棒”等等简短而效果不大的评价词,这是对孩子以偏概全的评价。当幼儿对自己的表达意图也不是那么清楚时,可以通过善意的诠释帮助幼儿一起来理解。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表述与理解水平,小班适合采用拟人化和情景化的语言模式;中班适合采用边引导边思考的教导方法;大班适合寻找协商与引导的语言路径,让幼儿成为评价的主人。因此语言的恰当性与艺术性在评价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
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中的评价既是一个实践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在现状中发现问题,再实施相应的解决策略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制定出更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设计,在活动中发现需求并满足需求,实现以幼儿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边霞.幼儿园美术教育与活动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198-199.
[2]芦晓霞.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进行有效评价的策略[J].软件·教学,2013(7):160.
作者简介:
谢晴,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市千灯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