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世贸组织(WTO)自成立以来为数不多的扩大市场开放的协议成果之一,跟随《贸易便利化协议》的步伐,7月24日,《信息技术产品协议》(ITA)扩围谈判的参加方宣布就产品范围达成一致,大大增强了各方信心。ITA保持了18年不变的产品目录得以更新,新增的201项扩围产品使得全球97%的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得以更为低成本地自由流动。应该说,作为信息技术产品贸易量最大的两国,中美在2014年APEC会议期间达成的一致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ITA是WTO多边框架下的诸边协议,由WTO成员自愿加入,中国自入世之初就承诺将加入ITA扩围谈判。ITA本身内容并不复杂,各参与方需要通过谈判协调彼此关切,确定纳入扩围目录的商品类别,以及相关商品减税的时间节点。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的来看ITA扩围符合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益。与传统商品相比,ITA所涉及商品相对高端,不但对协同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升级十分重要,而且是其他不少类别商品或服务更好提供的必要支持。降低相关商品的关税,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商品的流动,为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各方协商一致的产品范围来看,扩围目录主要包括的商品集中于HS编码的84、85和90三大类,分别是机械、电机电器设备和光学与医疗仪器。同时,包括触摸屏生产所需材料、255毫米以上胶片、游戏机等类别的商品。
发达经济体是推动ITA扩围的重要力量。与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不同,ITA扩围主要的商品多数由发达经济体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形成了技术优势。扩围商品关税的下降,有助于发达经济体扩大出口,强化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竞争地位。由于发展中经济体的企业在高技术领域的投入不足,国内生产的商品可能不具备优势,ITA扩围后的外国商品的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本地企业的发展,对其市场份额形成一定挤压。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不仅通过巨大的出口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自身消费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更逐渐成为他国外需的重要支撑。而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再平衡期的作用更为突出,ITA扩围更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出口的扩大。
事实上,中国经济需要进口更多具备更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对消费市场、市场竞争和企业生产都会产生良性效果。一则作为最终消费品,此类商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二则作为中间品或辅助原料,可以改进或增强其他商品的技术水平,从而具备更多更好的商品特性,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三则此类商品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会产生技术外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并启发中国企业改进工艺,通过竞争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不过,发达经济体扩大高技术商品出口,其障碍并非只有关税一项。美国实施的出口管制制度,对高技术商品的出口也造成实质性影响。尽管奥巴马上任以来将出口管制改革作为重要承诺,但改革进程推进并不顺利。军用和两用品清单的调整不仅涉及技术层面,也受美国政治局势发展的影响。清单所涉物项的减少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物品的范围,更受其所代表的技术对市场信心的作用。延续冷战思维对中国的管制,限制了美国对华出口规模的扩大。
ITA扩围对进口国的冲击总体有限,且不断弱化,不会给进口国造成过大影响。随着航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分工协同的阶段,货物贸易的开放势必促进跨国生产网络的发展,在政府不干预或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会按照全球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自身的全球布局。ITA扩围之后,高技术商品对华出口的冲击效果会随时间逐渐减弱,技术的进步、替代产品的出现和产业的转移,都有助于减少冲击。
因此,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ITA扩围的重要机遇,鼓励企业面向未来做好科学谋划,加大技术投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强向世界领先企业学习,通过合理竞争和要素资源优化重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不能忽视ITA现有目录中商品的生产制造,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面向未来提出符合ITA性质的、进一步可加入目录的商品,通过多边、双边或区域等多条渠道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
ITA是WTO多边框架下的诸边协议,由WTO成员自愿加入,中国自入世之初就承诺将加入ITA扩围谈判。ITA本身内容并不复杂,各参与方需要通过谈判协调彼此关切,确定纳入扩围目录的商品类别,以及相关商品减税的时间节点。虽然一波三折,但总的来看ITA扩围符合各主要经济体的利益。与传统商品相比,ITA所涉及商品相对高端,不但对协同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升级十分重要,而且是其他不少类别商品或服务更好提供的必要支持。降低相关商品的关税,能够促进信息技术商品的流动,为技术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从各方协商一致的产品范围来看,扩围目录主要包括的商品集中于HS编码的84、85和90三大类,分别是机械、电机电器设备和光学与医疗仪器。同时,包括触摸屏生产所需材料、255毫米以上胶片、游戏机等类别的商品。
发达经济体是推动ITA扩围的重要力量。与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具备竞争优势不同,ITA扩围主要的商品多数由发达经济体的企业生产,这些企业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形成了技术优势。扩围商品关税的下降,有助于发达经济体扩大出口,强化其在全球产业链上的竞争地位。由于发展中经济体的企业在高技术领域的投入不足,国内生产的商品可能不具备优势,ITA扩围后的外国商品的进口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本地企业的发展,对其市场份额形成一定挤压。
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不仅通过巨大的出口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自身消费市场的巨大增长空间更逐渐成为他国外需的重要支撑。而中国市场在全球经济危机后再平衡期的作用更为突出,ITA扩围更有利于发达经济体出口的扩大。
事实上,中国经济需要进口更多具备更高技术含量的商品,对消费市场、市场竞争和企业生产都会产生良性效果。一则作为最终消费品,此类商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升级的需求;二则作为中间品或辅助原料,可以改进或增强其他商品的技术水平,从而具备更多更好的商品特性,提高商品的国际竞争力;三则此类商品所包含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会产生技术外溢,创造更多合作机会,并启发中国企业改进工艺,通过竞争促进产品和服务的升级。
不过,发达经济体扩大高技术商品出口,其障碍并非只有关税一项。美国实施的出口管制制度,对高技术商品的出口也造成实质性影响。尽管奥巴马上任以来将出口管制改革作为重要承诺,但改革进程推进并不顺利。军用和两用品清单的调整不仅涉及技术层面,也受美国政治局势发展的影响。清单所涉物项的减少对美国出口的影响,不仅取决于物品的范围,更受其所代表的技术对市场信心的作用。延续冷战思维对中国的管制,限制了美国对华出口规模的扩大。
ITA扩围对进口国的冲击总体有限,且不断弱化,不会给进口国造成过大影响。随着航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已经进入到全球化分工协同的阶段,货物贸易的开放势必促进跨国生产网络的发展,在政府不干预或干预较少的情况下,跨国公司会按照全球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确定自身的全球布局。ITA扩围之后,高技术商品对华出口的冲击效果会随时间逐渐减弱,技术的进步、替代产品的出现和产业的转移,都有助于减少冲击。
因此,应该充分把握和利用ITA扩围的重要机遇,鼓励企业面向未来做好科学谋划,加大技术投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强向世界领先企业学习,通过合理竞争和要素资源优化重组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同时也不能忽视ITA现有目录中商品的生产制造,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和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与政府主管部门加强沟通,面向未来提出符合ITA性质的、进一步可加入目录的商品,通过多边、双边或区域等多条渠道进一步降低关税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