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的问题和对策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mvsgx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质量管理体系作为舶来品引入中国,多年来对市场经济发展和国有企业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版体系调整较大,恰逢国企改革提速,两重因素叠加导致国企在转版中存在较多问题。目前研究国有企业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资料不少,但将二者结合起来的视角不多。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实证研究和深度访谈,试图找出国企在体系转版中存在的诸如高层重视不足、形式主义明显、编写把关不严、工具应用不熟等共性问题,力求从中发现持续改进的契机,提出抓好上下动员、定好职责权限、导入流程思维、提高风险意识等对策,以期为相关同仁提供一定素材,对已完成、在进行和正打算转版的国企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流程思维;风险意识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作为市场主体,国企提供产品或服务,参与国内国外市场竞争,建立健全及时更新质量管理体系是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体系的应有之义。作为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简称ISO)旗下最成功的标准,ISO9001体系在全球范围影响广泛,为各类组织建立了通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为经济全球化注入了强大助力。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后,国企因引入该体系,优化了组织效能,改进了产品质量,提升了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实力。
   出于持续改进、提高业绩、满足顾客等目的,ISO9001体系历经数次转版,最新的ISO9001:2015(GB/T 19001-2016等同采用)与ISO9001:2008相比,调整内容较多,显著特征是更加注重流程思维、持续改进、风险意识和知识管理。根据ISO设定的时限,2017年3月起,所有新认证企业应統一使用新版体系进行认证,2018年10月起,旧版认证便失效了。部分国企,尤其是有海外业务的,在新版体系发布不久后,便开始思考转版工作,因为ISO认证是任何企业承揽海外项目的通行证之一。其他一些国企,包括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由于不常涉猎海外业务,或者忙于其他改革事务,或者对质量管理体系认识不足,仍在使用旧版体系。有的国企甚至多年来从未就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过第三方认证。转版有先有后,进度有快有慢,但无论是已经完成、正在进行,还是计划转版的国企,质量管理体系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共性问题。比如,领导重视不足,员工参与不够,人才储备匮乏,文件业务脱节,咨询机构敷衍,认证后就麻痹等。这些问题,与笔者在转版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互相印证,值得花费精力去寻找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根据ISO给出的定义,质量管理体系适用的对象是“组织”,包括但不限于企业、非营利性机构等。本文研究范围限定在国企,并非说明其他类型组织不值得讨论,而是限于笔者的知识经验和文章篇幅,更加侧重于关注因国企自身特点而相对集中的问题。毕竟,新版体系首次提出的“组织情境”,正是指组织所处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它们会影响组织达成预期效果的能力。而企业管理的要义之一,就是解决外部的不确定性和内部的资源有效性。
   二、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面临的主要问题
   质量管理体系,尤其是ISO9001,是当代发达国家优秀组织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的质量管理经验结晶,汇集了全世界的质量管理精华。新版体系对从业者所需的专业背景、专项技术、综合素质等要求更高,从业者最好是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党中央国务院反复强调要加快国企改革步伐,说明国企市场化程度还有很大提升空间。这点在选人用人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体现在体系工作中就是普遍缺乏相关专业人才或员工知识更新不足,由此导致了重视不足、参与不够、把关不严等情况的产生。笔者根据文献梳理和观察访谈,总结出以下共性问题。
   1.企业高层重视不足
   在国有企业,来自党组(党委)、董事会、总经理等高层的重视,几乎是任何工作有效开展的前置条件。大多数国企高管对党的领导、选人用人、产品(包括服务,下同)质量等工作都很看重,但不同专业出身的高管往往对保障品质的过程方法侧重不同。一项尚未公开的调查显示,2020年以某行业100家国企为样本,主要领导亲自抓质量管理体系工作的不到两成。这与笔者的观察研究一致。缺乏企业高层尤其是最高领导的重视支持,导致投入转版工作的资源相对不足,职能部门推诿扯皮严重,转版成了主导部门“自己的事”。一些有二级单位的国企,上级部门文件编写进度缓慢,理由是下级单位配合不足,参与转版积极性不高;反之,下级单位抱怨上级部门指导不足,“上位标准”不出无法编写下级标准。据笔者了解,一些国企甚至安排完全不具备相关知识背景的员工从事体系工作,可以说高层重视不足已经发展为从上到下忽视。
   2.形式主义较为明显
   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各种形式主义,经过一段时间整治有所好转,但在质量管理体系工作中仍然表现得较为明显。一是实际业务和标准文件“两张皮”。一些国企在转版中,不顾实际业务开展情况,写出来的标准文件“应付”完认证后只能当摆设。任何制度、标准、流程的生命都在于执行。文件执行不到位,“说做两张皮”的现象,损害了标准的权威,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让体系丧失了应有的作用。二是完成转版取得认证就麻痹。一些国企缺乏竞争压力,转版认证主要是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或上级要求,认为完成了认证就万事大吉,不再进行持续改进和优化。转版中发现,一些标准竟然超过十年没有进行任何修订。三是对咨询机构选择不够审慎。市场上的咨询认证机构多如牛毛,不少纯粹是唯利是图。部分缺乏职业道德的认证机构,让不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企业也能成功取得认证。
   3.编写把关不够严谨
   相对于标准文件,新版体系更看重工作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文件编写不重要。ISO明确指出,统一的文件结构和共同的术语定义对质量管理意义重大。作为标准文件,表述准确是理解清楚和执行到位的前提。国企传统上更看重红头文件,对企业标准重视相对不足,转版时文件编写和审核把关不够严谨:一是文字表述不够严谨。文字是典型的标准化,其规范程度不仅影响理解执行,更是工作态度的直接体现。不少标准文件错误连篇,甚至无法达到“无错别字词、无错用标点、无语法错误”这样的起码标准。二是内容把关不够严谨。笔者发现,一些在国务院机构改革已经取消的机构名,依然出现在新版标准内容里;一些标准文件对境内境外、国内国外这样重大的概念都区分不清,错把港台当“国外”。三是对体系梳理不够严谨。转版有时意味着重构,但部分国企对已有标准文件缺乏系统梳理,造成文件接口不畅、内容重复交叉、职能界定不清、岗位划分不明等问题。    4.工具落后应用不熟
   新版体系重视对流程的设计应用和对风险的识别管控,绘制流程图、编写节点说明是转版的重中之重。转版中的国企,有的聘请咨询机构进行辅助,有的自主培训完成画图制表,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归结为三类:一是硬件老旧。近年国企的国有资产管理变革较大,基本是参照政府进行管理。比如,计算机不再固定年限更新,而是“能用则用”,许多的性能完全无法满足工作需求,连运行文字编辑软件都卡顿,有的甚至反复死机。二是软件落后。因版权或费用问题,作图软件(如Visio)更新不及时,十分影响工作效率。一些有责任心的员工,往往自掏腰包购买软件或上某宝寻求作图服务。三是应用不熟。一些企业软硬件问题不大,但参与转版的员工素质欠佳,懂业务会管理者十分缺乏,造成“有好米没有巧妇”的局面;一些员工老爷做派十足,没有项目方帮忙就无法干活,转版进度一拖再拖。
   5.流程不畅风险隐藏
   一种问题在我国十分常见,在政治上名为“本位主义”,在经济叫做“部门壁垒”。几乎可以断言,在任何国企,都存在一定程度对“部门壁垒”的抱怨。抛开人性趋利避害不谈,国企仿照政府条块分割的传统可能是垒起“部门墙”的制度因素。笔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同行业同体量的两家国企,随机抽取10个相同业务流程,平均用时相差近50%,说明流程效率改善空间巨大。这只是流程不畅的冰山一角,究其原因,“九龙治水人人都管”和“铁路警察各管一段”都是解释。新版体系对流程的重视前所未有。企业的流程不畅,几乎相当于人体的血管栓塞,各种风险隐藏其中。比如,招标流程过长审核手续过多,看上去可以规避廉洁风险,实际上牺牲了经济效率,由此带来丧失市场先机的风险不能不加以考察。比如,某类重要决议,看似公示只是形式,可一旦流程取消这一环节,相应的監督缺位,就可能从阳光拒腐变为暗箱操作。风险有无,并不取决于流程长短,需要仔细研究科学设计,但国企很多时候“过”或“不及”。
   6.知识管理任重道远
   二十一世纪,最难得的是人才,最贵重的是知识。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把准了时代脉搏,首创性地提出企业应重视知识管理,并给出了方法、路径和要求。笔者通过研究和访谈发现,知识管理是绝大多数国企的痛点。不少国企员工乃至中高层,谈到知识经济还能表达见解,但说起知识管理(尤其是ISO定义的知识管理)显得一无所知。在现实中,不难发现,国企重视传帮带,尤其在生产一线有着“师傅带徒”一类好的经验做法。但是由于缺乏对知识管理的系统设计和认真落实,大多数时候是这么一些熟悉的景象:员工调动几乎没有正规有效的交接;技术人员离职可以让科研瘫痪;宝藏专家退休往往无法传承独特丰富的经验。种种迹象表明,国企固化和传承知识的情况很不理想,新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知识管理,在国企任重道远。
   三、解决国有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转版问题的对策
   以上问题不一而足,严重制约着国有企业发挥质量管理体系的效用,在转版工作中可谓矛盾凸显。笔者广泛搜罗他山之石,结合自身实践思考,针对性地提出上下动员、简明标准、理清职权、舒畅流程、识别风险、固化知识等六项对策。
   1.上下动员亲自参与
   学界认为,即便对理论体系存在不同观点,但标准化无疑是人类经济社会文明进步不可或缺的动力。秦始皇嬴政主导的“车同轨,书同文”,是最高领导亲自推动标准化的经典案例。国家如此,企业亦然。相对旧版,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对最高管理者要求更多——前者的5.1条款只有五条,后者则增加到十条——可见ISO认为领导作用对体系有效性是极端重要的,对提供合格一致产品增强顾客满意有决定意义。对质量策划及新版推行,ISO强调最高管理者必须亲自领导,以使全员能够充分参与并成功实现组织目标。可见古今中外,领导重视是管理的首要原则,体系转版想要取得良好成效,高层重视和亲自参与不可或缺。同时,还要广泛发动员工参与,克服“转版是某个部门的事,转版跟个人无关”心态,毕竟最了解体系运转的是负责执行的基层员工。据笔者观察,某省烟草工业企业将体系转版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亲自推动部署,甚至开展“标准编写技能竞赛”,首奖给予极高奖励并可申报行业劳模;某央企驻粤单位将体系转版纳入巡视整改清单,站在讲政治高度借机完善制度建设。最终两者都因上下联动取得了不错成效。
   2.简明标准避免熵增
   随着企业发展,日益增长的标准、流程会导致种种“大企业病”,这已是经济管理的常识。好的企业高层,无一例外强调管理要瘦身、少做无用功,要对标准定期梳理,没用的坚决废止、有用的不断优化。用华为任正非的话说,就是要避免组织熵增。权威资料显示,2019年国标立项淘汰率超50%,强制性国标整合精简超300项,行业标准废止近2700项,地方标准废止超5400项。趋势表明,无论国标行标还是企标,都是越精越好。部分国企人浮于事,相关部门存在“归口的标准多、流程长,才显得自身重要”等错误认识。笔者建议借转版契机,实事求是地梳理体系文件,以有利于规范高效开展业务为准绳去判断取舍。这里特别推荐老子《道德经》中“为道日损”理念——善做减法,可要可不要的标准坚决不要。通过整合精简标准让“做的写出来,写的要照做”,真正发挥体系作用。同时要注重标准编写质量,坚持做好宣贯培训,让“懂业务会管理”的员工写标准,发布前做到三审制(初审、复审、审核),在内容和形式上彻底解决“标准业务两张皮”的问题,让标准“能上墙、会落地”。
   3.理清职权消除盲区
   虽然新版标准未要求组织必须设置管理者代表,但分派了相类似的“职责和权限”。理清职权变得无比重要,可以说是设计流程和管控风险的基础。流程不顺往往源于职权不明,容易出现“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的情况和“无人问津的管理盲区”。建议国有企业在转版中,加强顶层设计,明确职能边界,消除管理盲区。要关注流程接口、交叉地带和国企改革、技术创新等热点。必要时,可以考虑跟改革内设机构同步进行。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理清职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不是为了设置部门利益,而是为舒畅流程和管控风险打好基础。根据流程设计的科学理论,在模糊地带要激励合作,就像接力赛的交接区。而科学设计流程首先就是要有全局观念,合理设置内设机构,合理分配职责权限,合理确定人员配置。而这些设计也需要定期考虑更新或根据需要动态调整。国企内部明确职权后,许多工作就不容易再推诿,转版中诸如硬件老旧、软件落后、员工不力等问题能迎刃而解:该采购就采购,该升级就升级,该培训就培训,该换人就换人。    4.舒畅流程提升效率
   国企从法理上归全民所有,因此叫全民所有制企业。然而从“国营”到“国有”再到“国资”,可以看出其脱胎于政府管制,部门壁垒、推诿扯皮是隐症痼疾。新版体系最大特点之一是强调重视流程思维,而这可能成为国企固有毛病的对症之药。流程思维,就是要打破部门壁垒,把处于下一业务环节的部门当作顾客,让工作任务从“隔墙抛砖”变成“不断接力”。举例来说,某国有玻璃厂,在传统上成型车间和钢化车间是两个独立生产单元。从工艺流程上看,成型在前钢化在后。当出现次品时,成型车间和钢化车间相互指责。面对居高不下的次品率和矛盾不断的工人,懂生产的厂长决定将流程简化,同时把两个车间合为新的成型钢化车间。扯皮问题迎刃而解,不久后次品率下降到正常水平。这里不得不提到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那就是原来的两个车间主任在新车间分别担任书记和主任,待遇不变。由此看来在舒畅流程上,国企因自身某些特点可采用的手段,非公有制企业是只能羡慕无法照搬,更别提超越了。
   5.识别风险辩证规范
   对管控风险的强调,也是新版体系的一大特点。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识别风险是管控风险的基础和前提。中国传统医学讲究“上医治未病”,其核心内涵就是要将细微风险提前识别并加以管控,防微杜渐以防病入膏肓。企业想要规范经营生产、有效管控风险,尤其是质量风险和系统风险,必须在流程设计中首先对风险加以甄别,在关键节点给予控制。新版体系精神要求在写标准文件前,“先画流程图和编制流程关键节点说明表”,要求“图表和正文保持一致”,这是典型的注重形式同时杜绝形式主义。认真实践的国企会发现,通过科学描述管理活动,可以带来种种管理红利。国企在体系转版中,应将风险意识结合流程思维贯穿始终,牢记转版不是目的,认证不是尽头,舒畅流程才是王道,管控风险才是水平。笔者建议:国企在进行体系转版时,应在科学设计流程的基础上,认真识别风险点并提出管控措施,同时注重辩证地看待效率和规范,用流程出效率,用风控重规范。
   6.固化知识做好传承
   什么是创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确伟大,但不是创新是发现;某某单车的商业模式的确赚钱,但不是创新是圈钱。真正的创新是要做别人短期难以复制的东西。而创新需要厚积薄发,这就涉及到知识管理。新版体系首次提出并十分重视知识管理,其目的就是要为组织积累可传承发展的知识财富。前文分析了国企知识管理的几大弊病,在此结合新版体系要求建议:一是做好标准更新。要讲求注重实用和注重积累,可以鼓励优秀员工定期参与编修自身岗位涉及的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二是做好知识分享。可以结合员工教育培训、建立知识分享系统、设立知识管理岗位等方法落实知识分享。三是传承工匠精神。近年来国家对劳模榜样和工匠精神空前重视,国企相关动作丰富多彩,其实从知识管理角度看,最重要就是把劳模和工匠的知识、精神固化以便传承,至于载体,可以是工作室,可以是师带徒,可以是留传记,关键还是结合自身实际讲求实效为主。
   四、结语
   质量管理体系贯穿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管理等各方面全过程,对国有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参与全球竞争有重要意义。体系转版既是质量世界的潮流,也符合企业自身需要,它规范并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最终提高产品质量,以满足法律法规要求和顾客需求。国有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在转版工作中存在的高层重视不足、形式主义明显、编写把关不严等共性问题,可以考虑用上下动员、理清职权、简明标准、导入流程思维、提高风险意识、加强知识管理等对策加以解决,如此一来或许可以利用好體系转版契机,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求是,2017(12).
   [2]李家良.对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的理解及转版实施举措探讨[J].标准建设,2018(19):10-12.
   [3]毕彩霞,王莉莉,昝玉明,等.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转版工作探讨[J].科技传播,2016(2):109-111.
   [4]邵帅.济南卷烟厂基于新版质量管理体系的业务流程管理优化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9.
   [5]张璐.论新版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在国有企业中的体现[J].中国市场,2017(5):223-224.
   [6]Ray Tricker.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M].Taylor and Francis,2020.
   [7]孙黎.学习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几点体会[J].船舶标准化与质量,2017(1):33-36.
   [8]李春田.标准化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9]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发展年度报告(2019)[R].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
   [10]石凤波,郭忠金.银行流程分类框架研究[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10(6):123-127.
  [11]Bruce T Barkley. Project Risk Management[M].McGral-Hill,2004.
  
   作者简介:舒晓康(1987- ),男,汉族,四川渠县人,全日制本科学历,学士学位,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其他文献
摘 要:电子商务是当前高等教育的热门专业之一,以激励机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当前教育改革发展需要。因此,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师要认识到建立自主学习激励机制的作用,针对当前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提升,培养出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  关键词:电子商务;自主学习;激励机制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
摘 要:新常态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难题依旧存在,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国际需求收紧,全球的产业链和供应链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加重,我国出口企业面临的挑战加剧。基于国内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和全球经济发展长期失衡的局面,2020年5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当前中国必须建立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立足于国内大循环,通过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满足国内需求作为起点和发展目
摘 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步入了发展新时代,尤其是电子商务在新时代给传统经济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交易能够实现足不出户便可以完成,但新模式形成還需要依赖物流行业支撑。目前,传统物流管理模式的弊端正在不断显现,为减少物流行业对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的制约,需要创新物流管理模式,引进新型技术,开发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系统。为此,本文在完成综合相关调查和研究之后,主要从电子商务角
摘 要:如今,制造业对于电商仓储信息化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让电商企业仓储变得更加高效,其实就是对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的优化。电商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评价体系是仓储运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信息化系统的准则。本文将电商企业仓储信息化水平评价分为出入库、存储、分拣、配送、经营活动五个方面,并细分其各方面指标,形成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关键词:电子商务;仓储信息化管理;评价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提升起竞争意识。现如今,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向着“新常态”方向迈进,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从目前的企业运行情况来看,在很多企业里存在着管理者忽视企业人力资源工作的问题,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企業优秀人才频繁流失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要积极地适应“新常态”运行模式,优化企业人力资源工作,将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
摘 要:农产品自身极易受到破坏及侵蚀,且造成严重损失。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第一大产业,农产品生鲜食品产量在世界总产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如今,人们的购物习惯随着网购的兴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网上购买生鲜农产品。巨大的商机吸引着各路电商大军进入市场,进而带动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同时,问题不断凸显,使得消费者满意度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就如何提高农产品生鲜冷链物流行业
摘 要:2020年,中国在实现全面小康的同时也消除了绝对贫困。进入后扶贫时代,消除相对贫困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挑战已摆在全体国民面前。中国扶贫一直坚持在发展中消灭贫困,“互联网+”战略的深入推进使得电子商务成为了我国精准扶贫的有力武器,也成为乡村发展、脱贫致富的新通道。作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四川省汶川县便是电商扶贫工作的典型代表。本文探讨了汶川县电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希望找出其中尚存的问
摘 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已经初步完成市场经济转变,获得良好的市场优势,但实际中部分企业依然沿用传统工商管理理念,直接制约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文中分析国有企业改制特点,探讨工商管理理念发展及具体应用,为类似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国企改制;工商管理;创新措施   一、国有企业改制特点及现状分析   1.改制特点   混合所有制经济,即企业股权由不同所有制资本构成,为公有资本与非公有资本。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