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在内卷化中的自利性归因偏差

来源 :公关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内卷”一词在大学校园颇为流行。内卷主要指由于追求增量而产生的不能进化现象。后来,这种无意义的竞争现象逐渐转化为一些人用以嘲讽努力的借口。以高校生为例,部分不愿意参与竞争,但希望获得较高的综测评价的人,将一般性竞争行为视为高度内卷。他们认为这种竞争是毫无意义的。因此在竞争环节中持有消极态度,刻意回避竞争,逐渐“丧”化,更有甚者,将内卷化作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本文抓住这一心理现象,运用心理学的“自利性归因偏差”理论对产生“把内卷当作不努力的借口”这种心理现象的原因加以解释,最终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内卷化 自利性归因偏差 竞争与内耗 唯物辩证法
  一、高校内卷化表征
  将内卷化引申到大学校园,最早源自几张名校学霸的图片,图片中,有的人骑在自行车上看书,有的人宿舍床上铺满了一摞摞的书,有的人甚至一边骑车一边拿着电脑写论文。这些图片最早在清华、北大的学霸之间流传。之后,“边骑车边看电脑”“清华卷王”等词语登上热搜,引起了轩然大波。
  结课程论文要求写1500字,可是有同学为了拿高分,写了3000字。其他同学担心这会影响自己的成绩,因此开始写更多的字,于是有5000字、8000字的出现,就这样一级一级地抬高字数,最后大家都很疲惫地超额完成论文。然而老师的评分标准没有改变,大家的相对位次也没有变,获得高分同学的数量依然是固定的。可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实际收益没有增加,却都十分疲惫。
  以上两个案例反映出高校内卷化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當然,不同的大学生对内卷化的认知也会有所不同。最极端的观点是认为内卷化造成了自己原有生活和学习的紊乱,影响了自己的成绩,因此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该观点错误地将内卷视为阻碍自己发展的原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影响事物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内因是根本。因此,该观点出现了自利性归因偏差。
  二、自利性归因偏差
  自利偏差是指当人们面对一些积极的结果时,通常把自己的行为归因于内部品质特点,而把他人的行为归因于外部的因素;当面对一些不好的结果时,把自己的行为归于外部的因素,而把他人的行为归于内部的品质特点。
  笔者认为,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内卷化的过程中存在着自利性归因偏差,主要体现在:一是认为内卷化是造成自己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并把内卷作为不努力的借口;二是认为成绩优异的同学是制造内卷的“始作俑者”,认为他们的行为导致自己无法安然地待在“舒适圈”;三是认为在学习中的正常竞争属于内卷行为,并强烈反对这种竞争。显然这三种认知都是自利性的,将失败原因归结于外部环境的不尽人意。
  三、对“内卷”的认知存在自利性偏差的原因
  (一)缺乏明确的目标
  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大学生将会面临学习低效率和无意义的损耗,这种学生通常是那些努力过后收效不大,甚至放弃努力的人。而这一群体在学业中失败时,往往不能正确归因,部分人在归因过程中出现自利性倾向,给因为无目标而导致失败的自己找了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
  笔者对高校大学生缺乏目标和对内卷化的认知存在自利性偏差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7.66%的人认为自己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目标,而这47.66%的大学生中,有79.45%的人认为自己的失败是来自于外部环境即内卷化过于严重,仅有20.55%的人认为自己的失败源自于目标设定的不清晰。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校内卷化过程中,大学生把内卷化作为失败的借口,而不是自身问题,产生这种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原因是缺乏明确的目标。
  (二)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认知
  自我认知能力是指一种能够客观认识和评价自身优势劣势、能力水平、技能条件、性格特征的能力。只有对自己的能力持有客观的认识,才能合理定位,确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选择。
  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他们往往对自我的评价过高,甚至出现自负心理。认为自己的能力很出色,自己的失败并不是因为自身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内卷带来了客观条件的变化,现实没有给自己留足时间应对。
  笔者对“大学生认识自我的能力与失败归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40.44%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的能力很强,但无法准确表述究竟是哪方面的能力;59.56%的人表示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醒认知,而这部分人群中的54.33%认为自己的失败源自内卷,而不是能力的高低。调查结果表明,在高校内卷化过程中,大学生把内卷化作为失败的借口,而不是自身问题,产生这种自利性归因偏差的原因是缺乏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认知。
  (三)出于维护自尊的需要
  接纳好的结果有利于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为了维护自尊,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尴尬和误解,因此在归因时倾向于自利性,即吹嘘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夸大运气、客观条件的副作用,以此来获得他人对自己失败的同情,对自己努力的崇拜,从而获得他人尊重。
  笔者在对高校生进行访谈时发现,66.77%的被访者认为自己考试结束后会向好友抱怨题目刁钻,考场部分考生打扰了自己答卷,考场的灯光刺眼、风扇声音大等问题。而在最终成绩相对较差的时候,这种抱怨会转移到其他获得优秀成绩的人身上。例如,82.51%的被访者认为自己的成绩差是因为优秀学生自私自利,偷偷学习,或者剥夺他人的学习体验用以让自己学得更多。例如某被访者表示,自己的舍友经常每天5:30起床偷偷背单词,打扰了自己的休息;导师要求论文字数不低于3000,但是舍友写了8000字;舍友时刻提防别人超过自己,每天询问他人学习进度等。
  透过该被访者的抱怨我们不难看出,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于自尊目的,往往以内卷为借口,将失败归因于外部因素,从而形成自利性偏差。
  (四)小结
  综合以上分析,总结以下几点:一是人们期望成功,接受成功的荣耀能够满足其期望;二是人们相信个体的努力与成功的结果高度相关,同时也认为自己在为成功而努力奋斗,因此出现自我拔高的倾向;三是当人们估计自己对一个情境有控制能力时,更倾向于参考过去自己成功的例子,所以会高估自己在成功时的控制能力。   四、如何走出自利性归因偏差
  (一)时常反思
  有时候,努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成功的,并不会给我们带来好处,更可能带来损失。从成长的角度看,总是证明自己是对的,就无法发现自己真正存在的问题。高校生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因为“脸面”问题,不主动承认错误,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将问题怪罪给内卷化,把内卷化当作借口。为避免陷入这一怪圈,需要每名同学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时常反思自己。
  (二)树立明确目标
  学会长期对自己的心境保持觉察,不要回避思考和自我改善,多强调自我,强调内因,追求更多的认知改变的需求,追求自我觉醒,追求自我超越,精准地把握人生成就中起作用的因果力量,这对我们来说更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难免会有做不好,或者觉得自尊感降低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多地提醒自己,可以再超越自己一点点,哪怕慢一些。再在生活和工作中多一份坚毅,克制,隐忍和平衡,去逐步实现真正的成长和超越,而不仅仅是自嗨式成长。
  (三)承认别人的努力
  承认别人的努力,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总有同学对努力的人冷嘲热讽“你看他又在制造内卷”“你看他又在装”,承认他人的努力,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当别人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想要冲破不要阻挠时,千万不要不尊重别人的努力;尊重彼此,你会同样的提升自己,否将会在错误的路上越来越远。
  (四)打破自我假设
  要想不受“自利性偏差”带来的影响,在生活中,就不要扭曲事实,只有打破自我假设,才不会为自己的痛苦、失败寻找借口。看待别人的成功,多看看别人的付出;看待自己的成功,多看看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看待自己的失败,多看看自己的能力不足;而看待别人的失败,就多看看他面临的外部因素。
  (五)学会“自卷”
  既然无法彻底摆脱内卷化浪潮,又不想参与内卷,那倒不如学会“自卷”,即结合自身的成长历程纵向比较。这样就能避免在与他人的无意义竞争中造成过度损耗,同时,自我比较还有利于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必时刻担忧自己被他人赶超,最终实现个人的健康成长。
  五、结语
  当代中国高校普遍存在着内卷化倾向,这种倾向是客观的、个人力量所难以撼动的,但是作为大学生,我们仍要从观念上对内卷化保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避免陷入自利性归因偏差。让我们既不沉迷于对他人的羡慕中,也不會活在盲目乐观的自我安慰中。在面对不如意时,我们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更不要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去分析事件原因,因为这时候,我们往往容易把过错推给他人,或是盲目否定自我,这些都是不可取的。
  别让内卷化成为自己不努力的借口,学习之路艰苦漫长,唯有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参考文献:
  [1]周楚卿.大学生的内卷是竞争还是内耗[N].中国青年报,2020-11-09(10).
  [2]王睿.难懂的自利性偏差,其实无所不在[N].扬子晚报,2021-02-23(07).
  [3]刘思文.别让内卷成为丧的借口[J].农家参谋,2019,34(1):43-45.
  [4]周文君.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2020-12-25(10).
  [5]李清琪.自我认识的社会意义[D].上海: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2020.
  [6]胡军.内卷是不努力的借口吗?[N].文摘报,2020-10-27(06).
  [7]何碧.把内卷挂在嘴边的人们正走向另一个极端[N].光明日报,2020-08-19(04).
  [8]吴向荣.自我认知能力决定人生的成功和幸福[N].潇湘晨报,2019-06-17(03).
  [9]张韶民.我好,你坏——如何理解及避免自我服务偏差[J].心理与健康,2020,11(2):71-72.
其他文献
摘要:自二战以来,韩国对于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外交战略都经历了几次重大的变革,尤其是对美外交、对日外交、对中外交。当时世界的大趋势是多样化发展,但美国重新回到亚洲,进一步想要强化美日、美韩同盟关系,宣扬“霸权主义”,都使得韩国的外交战略取向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韩国来说,其为了保证韩美联盟,又要面对朝鲜的威胁,还要持续注重中韩战略合作关系,维持经济发展,这就要求韩国注重各种关系之间的平衡,与各个国家都建立
摘要:生态文明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点,大学生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参与主体不仅有国家、学校、老师还有社会,社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生态文明的环境;社会可以发挥新媒体的积极宣传引导作用,为大学生树立榜样;社会倡导的绿色生活绿色消费,影响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社会通过多种途径鼓励引导大学生以及全社会人民积极行动,一齐为全社会的生态文明努力。  关键词:社会 生态文明教育 参与方式 
摘要:针对红色家书的内容、学校专业特点及学生情况,探索“四三一”路径建构,将红色家书文化资源有机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中,探索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效果,有效提高“第二课堂”质量和水平,努力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目标。  关键词:红色家书 思政课 “四三一”路径建构  一、红色家书是思政课的宝贵教学资源  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指出“要大
摘要:革命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表现在积极认知的导向作用、积极情绪情感的激发作用、积极意志的锻造作用和厚植创新素养的推动作用。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立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主渠道,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其次要融入高校学生社团活动,拓展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第三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助力革命文化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微传播”;最后要结合文艺传承文化,发挥革命题材文艺精品的心
摘要: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关于中共党史相关研究便逐渐出现,而中共党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毛泽东同志亲自倡导并创立。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现阶段社会基本情况与原先出现了一定差异,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条件和社会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党史学科建设、发挥党史的积极作用是现阶段进行党史学科建设工作落实的关键。基于此,要深入分析中共党史学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表现出党史研究成果在育人方
摘要:深入挖掘英语专业课程的思政内涵,践行“立德树人”的重要教育方针,在专业课程中融合思政内容,从而达到对学生全面培养的目的,是现今高校培养德才兼备型人才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三全育人”的教育指导思想入手,结合课程思政这一概念,以《基础英语》课程为例,分析实际课例,阐述在课程中融合思政的方法,分析其不足之处,并提出反思和建议。  关键词: 三全育人 课程思政 《基础英语》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課
中国的对非援助是中国对非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给非洲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动力.本文分析了进入新千年的新时期以来,中国的对非援助取得的巨大成果,同时也探索了对非援助出现的一些挑战以及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方面愈发地重视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高校作为建设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有必要从思政教育着手,积极迎接新形势下高校在意识形态工作方面面临的新挑战和新机遇,落实意识形态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培养出高素质型的青年人才。本文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了探讨,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优化路径。 
摘要:文中以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融合的可行性和价值作为分析基础,切实分析在升本位原则下如何深入挖掘并整合发挥河北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如何突出河北红色文化感知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促进能力等。  关键词:河北红色文化 感知教育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  河北红色文化是在我党领导下,由中国特定地域文化、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融合而成的特色文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诗词典故为素材,引经据典,将雅俗共赏的话语通过构建有“温度”的叙事形式,开辟了新时代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工作的新路径,为中国学术界带来了习习之风。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层面、政治层面、道德层面、法纪层面四个维度出发,深入探析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聚焦内容,从历史角度不断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观点。  关键词:诗词典故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聚焦内容  一、思想